《竹林女科證治》~ 卷二 (34)
卷二 (34)
1. 妊娠遺尿
妊娠遺尿,有虛有熱,如脬中有熱,宜加味逍遙散(方見前子淋條中)。如脾肺氣虛,宜補中益氣湯(方見前子氣條中),加益智仁一錢。如肝腎陰虛,宜六味丸。如遺時不知而出,宜桑螵蛸散。遺尿通治,宜白薇散。
六味丸
熟地黃(八兩),山藥(薑汁炒),山萸肉(各四兩),牡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
蜜丸,空心。白湯下。
桑螵蛸散
桑螵蛸(炙黃)
研極細末,米飲調下二錢,空心服。
白薇散
白薇,白芍(各等分)
為末,空心,米飲調下。
白話文:
懷孕期間的尿失禁,有虛證和熱證之分。如果是膀胱有熱,應該使用加味逍遙散(藥方在之前的「子淋」篇章中有提到)。如果是脾肺氣虛,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藥方在之前的「子氣」篇章中有提到),並加入益智仁一錢。如果是肝腎陰虛,應該使用六味丸。如果尿失禁時毫無知覺就排出,應該使用桑螵蛸散。治療各種尿失禁,可以使用白薇散。
六味丸
熟地黃(八兩)、山藥(用薑汁炒過)(四兩)、山茱萸(四兩)、牡丹皮(三兩)、茯苓(三兩)、澤瀉(三兩)。
將這些藥材製成蜜丸,在空腹時用白開水送服。
桑螵蛸散
桑螵蛸(炙黃)。
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米湯調服二錢,在空腹時服用。
白薇散
白薇、白芍(各等份)。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在空腹時用米湯調服。
2. 妊娠白帶
胎前無白帶,有則難產之兆。即幸而順生,產後亦有血暈之憂,宜銀杏湯。(亦通治婦人一切帶證)
銀杏湯
熟地黃(一兩),山萸肉,薏苡仁,淮山藥(各四兩),茯苓(三錢),澤瀉,丹皮(各二錢),黑豆(三合)
先將黑豆煎濃汁二碗,先取一碗入銀杏(即白果十個),大紅棗二十個煎好,再入諸藥,加水二碗煎八分服。仍有,豆汁候復渣用。服此二劑,永無白帶。
白話文:
懷孕前沒有白帶是正常的,如果有的話,可能會有難產的徵兆。即使幸運順利生產,產後也可能會有血暈的危險,應該服用銀杏湯來治療。(這個藥方也適用於治療婦女各種白帶問題)
銀杏湯
熟地黃(約37.5克),山萸肉、薏苡仁、淮山藥(各約150克),茯苓(約11克),澤瀉、丹皮(各約7.5克),黑豆(約540毫升)
先將黑豆熬煮成濃汁兩碗,取其中一碗加入銀杏(即白果十個),以及大紅棗二十個一起煎煮。煎好後,再加入其他藥材,加水兩碗煎至剩八分(約八成)服用。如果白帶還有,剩下的豆汁可以留著再次煎煮藥渣使用。服用兩劑這個藥方,就能永遠沒有白帶的問題。
3. 妊娠傷食
妊娠傷食,胸滿肋痛,右關緊甚,宜於消導。若傷冷食,而胸膈略悶欲吐著,脈必遲,宜丁香散。
丁香散
丁香,砂仁,白朮(蜜炙,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若嘔吐加乾薑。
白話文:
懷孕期間因為飲食不當造成腸胃不適,會感到胸悶、肋骨疼痛,特別是右手關脈的脈象會特別緊繃,這時候適合用幫助消化的藥物來治療。如果是因為吃了寒冷的食物而導致胸口悶悶的想吐,脈象一定會比較慢,適合用丁香散來治療。
丁香散的組成: 丁香、砂仁、白朮(用蜂蜜炙烤過),這三種藥材等量磨成粉末。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二錢的藥粉,用溫開水調服。
如果出現嘔吐的症狀,可以再加入乾薑一起服用。
4. 妊娠傷寒
妊娠傷寒,專以清熱安胎為主。或汗或下,各隨臟腑表裡,所見脈證主治,勿犯胎氣。故邪在表,治當汗之,宜香蘇散。邪在半表半裡,治當和解,宜黃龍湯。邪在裡,治當下之,宜三黃解毒湯。
香蘇散(治妊娠傷寒,勿論日數,但覺惡寒,頭痛,此方主之)
香附,紫蘇(各二錢),陳皮(一錢),甘草(五錢),生薑(三片),蔥白(五莖)
水煎服。如頭痛加川芎、白芷各一錢。如得肝脈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三部脈浮而弦,惡寒里和(謂二便自調也),加羌活、防風各一錢(謂肝生風是膽受病也)。如得心脈外證,面赤口乾,善笑,其三部脈浮而洪,惡寒里和,加黃芩、石膏各一錢(謂心主熱是小腸受病也)。
如得脾脈外證,面黃、善噫、善思,其脈尺寸浮而緩,惡寒里和,加白朮、防己各一錢五分(謂脾主陽明胃受病也)。如得肺脈外證,面白,善嚏、善悲,不樂欲哭,其脈尺寸浮而澀,惡寒里和,加黃耆、防風各一錢(謂肺主燥、是大腸受病也)。如得腎脈外證,面黑、善恐,其脈尺寸浮而濡,惡寒里和,加製附子一錢(蓋腎主寒、是膀胱受病也。按:附子犯胎禁、須斟酌用之)。
黃龍湯(治妊娠傷寒,得之三五日後,外發熱、惡寒,內煩渴引飲,小便赤澀,治宜和解)
柴胡(二錢),黃芩(一錢五分),人參,甘草(各一錢),生薑(三片),大棗(二枚)
水煎服。如寒熱往來,無汗口乾,加葛根二錢(去棗、加蔥白三莖)。頭痛不止,加川芎、白芷各一錢(去棗、加蔥白三莖)。發熱有汗、口渴,加白朮、花粉各一錢五分。脈浮大有力,大熱大渴,本方去薑、棗和人參白虎湯(即人參二錢,石膏五錢,知母二錢,生甘草一錢,粳米一撮,水煎,溫服)。心煩不臥,加茯苓、麥冬各一錢。
嘔吐加茯苓半夏(薑製,炒黃、去棗)各一錢。胸悶、脹滿,加川芎(炒黑)、枳殼(麩炒)、香附(童便制)各一錢。大便秘結加大黃(五分,利則止,不利,加至一錢,以利為度)。
三黃解毒湯(治妊娠傷寒,五六日後發熱,煩渴,小便赤,大便秘,六脈沉實,宜下之)
大黃,黃連,黃柏,黃芩,山梔仁(炒黑,各等分)
更隨五臟脈證加減。如得沉弦有力之肝脈內證,煩滿消渴,倍山梔仁加當歸一錢五分,甘草五分。得沉數有力之心脈內證,煩躁悶熱,倍黃連加麥冬(去心)一錢。得沉緩有力之脾脈內證,腹痛脹滿,譫言妄語,倍大黃加枳實(去穰、麩炒)、厚朴(薑製)各一錢。得沉滑有力之肺脈內證,喘咳胸滿,多涕,倍黃芩加桔梗五分,葶藶子一錢。
得沉實有力之腎脈內證,下重足腫,寒而厥冷,倍黃柏加熟地黃一錢、乾薑五分。
白話文:
妊娠期間罹患傷寒,主要以清熱安胎為主。治療上,無論是發汗還是攻下,都應根據病邪所在臟腑的表裡,以及所呈現的脈象和症狀來決定,切記不可傷及胎氣。
所以,如果病邪在表,治療應以發汗為主,適用香蘇散;如果病邪在半表半裡,治療應以和解為主,適用黃龍湯;如果病邪在裡,治療應以下泄為主,適用三黃解毒湯。
香蘇散 (治療妊娠傷寒,不論病程長短,只要感覺怕冷、頭痛,就可用此方)
香附、紫蘇(各二錢),陳皮(一錢),甘草(五錢),生薑(三片),蔥白(五根),用水煎服。
如果頭痛加重,可加入川芎、白芷各一錢。如果出現肝脈的症狀,如喜歡潔淨、面色發青、容易發怒,且寸關尺三部脈象浮弦,怕冷但身體其他機能正常(指大小便正常),可加入羌活、防風各一錢(這表示肝臟生風,是膽受病)。如果出現心脈的症狀,如面色發紅、口乾、喜歡笑,且寸關尺三部脈象浮洪,怕冷但身體其他機能正常,可加入黃芩、石膏各一錢(這表示心臟有熱,是小腸受病)。
如果出現脾脈的症狀,如面色發黃、容易打嗝、容易思慮,且脈象寸關尺浮緩,怕冷但身體其他機能正常,可加入白朮、防己各一錢五分(這表示脾臟受病,是胃受病)。如果出現肺脈的症狀,如面色蒼白、容易打噴嚏、容易悲傷,不樂意想哭,且脈象寸關尺浮澀,怕冷但身體其他機能正常,可加入黃耆、防風各一錢(這表示肺臟乾燥,是大腸受病)。如果出現腎脈的症狀,如面色發黑、容易恐懼,且脈象寸關尺浮濡,怕冷但身體其他機能正常,可加入炮製過的附子一錢(這表示腎臟虛寒,是膀胱受病。但要注意附子有傷胎之虞,使用時必須斟酌)。
黃龍湯 (治療妊娠傷寒,病發三五天後,出現發熱、怕冷,內心煩躁口渴想喝水,小便赤澀等症狀,治療應以和解為主)
柴胡(二錢),黃芩(一錢五分),人參,甘草(各一錢),生薑(三片),大棗(二枚),用水煎服。
如果出現忽冷忽熱、無汗口乾的症狀,可加入葛根二錢(並去除大棗、加入蔥白三根)。如果頭痛不止,可加入川芎、白芷各一錢(並去除大棗、加入蔥白三根)。如果發熱有汗、口渴,可加入白朮、花粉各一錢五分。如果脈象浮大有力,出現大熱大渴,可將原方中的生薑、大棗和人參去除,改用白虎湯(即人參二錢,石膏五錢,知母二錢,生甘草一錢,粳米一小把,用水煎服,溫服)。如果心煩無法入睡,可加入茯苓、麥冬各一錢。
如果出現嘔吐,可加入茯苓、半夏(用生薑炮製、炒黃、並去除大棗)各一錢。如果胸悶、腹脹,可加入川芎(炒黑)、枳殼(麩炒)、香附(用童便浸泡過)各一錢。如果大便秘結,可加入大黃(五分,如果通便後就停止使用,如果沒通便,則增加到一錢,以通便為度)。
三黃解毒湯 (治療妊娠傷寒,病發五六天後出現發熱、煩躁口渴,小便赤黃,大便秘結,六脈沉實等症狀,治療應以下泄為主)
大黃,黃連,黃柏,黃芩,山梔仁(炒黑,各等分),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
並根據五臟的脈象和症狀進行加減。如果出現肝脈的內在症狀,脈象沉弦有力,同時有煩躁、腹脹、口渴等症狀,可以將山梔仁的劑量加倍,再加入當歸一錢五分,甘草五分。如果出現心脈的內在症狀,脈象沉數有力,同時有煩躁悶熱等症狀,可以將黃連的劑量加倍,再加入麥冬(去除心)一錢。如果出現脾脈的內在症狀,脈象沉緩有力,同時有腹痛、腹脹、胡言亂語等症狀,可以將大黃的劑量加倍,再加入枳實(去除瓤、麩炒)、厚朴(用生薑炮製)各一錢。如果出現肺脈的內在症狀,脈象沉滑有力,同時有喘咳、胸悶、多痰等症狀,可以將黃芩的劑量加倍,再加入桔梗五分、葶藶子一錢。
如果出現腎脈的內在症狀,脈象沉實有力,同時有下墜感、腳腫、怕冷手腳冰涼等症狀,可以將黃柏的劑量加倍,再加入熟地黃一錢、乾薑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