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女科證治》~ 卷二 (26)
卷二 (26)
1. 子嗽
妊娠四五月,咳嗽、五心煩熱,胎動不安,名曰子嗽,宜服宜胎飲。若因外感風寒,喘急不食,宜桔梗散。若火盛乘金,胎氣壅塞,宜兜鈴散。痰多喘滿,宜百合散。
宜胎飲
乾地黃(三錢,酒洗),當歸身(酒洗),麥冬(去心,各一錢半),白芍(酒炒,二錢),阿膠(蛤粉炒珠),杜仲(鹽水炒斷絲),川續斷(鹽水炒),條芩,枳殼(麩炒,各一錢),砂仁(炒去殼,三分,研)
河水煎服。
桔梗散
淡天冬(去心),赤茯苓(各一錢),桑白皮,桔梗,蘇葉(各五分),麻黃(三分,去節),川貝母(去心、杵),人參,炙甘草(各二分),姜(三片)
水煎服。(一方有杏仁、無貝母)
兜鈴散
馬兜鈴,桔梗,人參,川貝母(去心、杵),甘草(炙,各五分),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豆汁浸、洗),蘇葉(各一錢),五味子(四分)
水煎服。(一方有枳殼、無人參、川貝母)
百合散
百合,紫菀茸,川貝母(去心、杵),白芍,前胡,赤茯苓,桔梗(炒,各一錢),炙甘草(五分),姜(五片)
水煎服。
白話文:
懷孕四、五個月時,如果出現咳嗽、手心腳心發熱、感到煩躁,並且胎動不安,這種情況稱為「子嗽」,適合服用宜胎飲來調理。如果是因為外感風寒引起的,出現喘氣急促、吃不下東西的症狀,適合服用桔梗散。如果體內火氣太旺盛,導致肺氣不順,胎氣鬱結,適合服用兜鈴散。如果痰多、喘氣胸悶,適合服用百合散。
宜胎飲
乾地黃(三錢,用酒洗過),當歸身(用酒洗過),麥冬(去除心部,各一錢半),白芍(用酒炒過,二錢),阿膠(用蛤粉炒成珠狀),杜仲(用鹽水炒斷絲),川續斷(用鹽水炒過),條芩,枳殼(用麩皮炒過,各一錢),砂仁(炒過去除外殼,三分,磨成粉)
用河水煎煮後服用。
桔梗散
淡天冬(去除心部),赤茯苓(各一錢),桑白皮,桔梗,蘇葉(各五分),麻黃(三分,去除節),川貝母(去除心部、搗碎),人參,炙甘草(各二分),生薑(三片)
用水煎煮後服用。(另一個配方有杏仁,沒有貝母)
兜鈴散
馬兜鈴,桔梗,人參,川貝母(去除心部、搗碎),炙甘草(各五分),桑白皮,陳皮,大腹皮(用豆汁浸泡、洗過),蘇葉(各一錢),五味子(四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另一個配方有枳殼,沒有人參和川貝母)
百合散
百合,紫菀茸,川貝母(去除心部、搗碎),白芍,前胡,赤茯苓,桔梗(炒過,各一錢),炙甘草(五分),生薑(五片)
用水煎煮後服用。
2. 子瘧
妊娠患瘧,寒熱往來,名曰子瘧。或熱多寒少及但熱不寒,口苦舌乾,大便秘澀,脈弦而數,宜醒脾飲。或寒多熱少及但寒不熱,噁心頭痛,面色青白,脈弦而遲,宜人參養胃湯。或無氣虛弱,宜補中益氣湯(方見前子氣條中)。或飲食停滯,宜加減六君湯。或邪盛食少,宜驅邪湯。
醒脾飲
青皮,厚朴(薑汁炒),白朮(蜜炙),草果,柴胡,黃芩,茯苓,炙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
人參養胃湯
厚朴(薑製),橘紅(各八分),蒼朮(一錢,制),藿香葉,草果,茯苓,人參(各五分),炙甘草(三分),姜(七片),烏梅(一個)
水煎服。
加減六君湯
人參,白朮(蜜炙,八分),陳皮,蒼朮(制),藿香葉(各一錢),茯苓,桔梗,炙甘草(各五分),姜(三片)
水煎服。
驅邪湯
高良薑,白朮(蜜炙),草果,橘紅,藿香葉,砂仁,白茯苓(各一錢),甘草(五錢),姜(五片),棗(二枚)
水煎服。
白話文:
懷孕期間罹患瘧疾,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就稱為子瘧。
- 如果發熱的症狀較多,怕冷的症狀較少,甚至只有發熱而沒有怕冷,同時伴隨口苦、舌頭乾燥、大便乾硬難解,脈象呈現弦而快的狀況,適合服用醒脾飲。
- 如果怕冷的症狀較多,發熱的症狀較少,甚至只有怕冷而沒有發熱,同時伴隨噁心、頭痛、臉色蒼白,脈象呈現弦而慢的狀況,適合服用人參養胃湯。
- 如果身體虛弱無力,適合服用補中益氣湯(藥方在之前討論子氣的篇章中)。
- 如果因為飲食停滯消化不良,適合服用加減六君湯。
- 如果病邪強盛且食慾不振,適合服用驅邪湯。
醒脾飲
青皮、厚朴(用薑汁炒過)、白朮(用蜂蜜炙過)、草果、柴胡、黃芩、茯苓、炙甘草,各取五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
人參養胃湯
厚朴(用薑製過)、橘紅,各取八分;蒼朮(製過),取一錢;藿香葉、草果、茯苓、人參,各取五分;炙甘草,取三分;生薑,取七片;烏梅,取一個。
用水煎煮後服用。
加減六君湯
人參、白朮(用蜂蜜炙過),各取八分;陳皮、蒼朮(製過)、藿香葉,各取一錢;茯苓、桔梗、炙甘草,各取五分;生薑,取三片。
用水煎煮後服用。
驅邪湯
高良薑、白朮(用蜂蜜炙過)、草果、橘紅、藿香葉、砂仁、白茯苓,各取一錢;甘草,取五錢;生薑,取五片;紅棗,取兩枚。
用水煎煮後服用。
3. 子啼
兒啼腹中,有聲如鍾,名曰子啼。蓋母腹中有疙瘩,兒含口中,因母舉手向高處取物,疙瘩脫出兒口,是以啼哭,如聞鐘聲。古方用黃連濃煎汁,令母呷服自止。又法:撒錢於地,令妊婦曲腰,就地拾取錢文,則疙瘩仍入兒口,啼哭自止,此法更為至妙。
白話文:
嬰兒在肚子裡啼哭,發出的聲音像鐘聲,這種情況叫做「子啼」。通常是因為母親腹中有個腫塊,嬰兒含在嘴裡,當母親舉手往高處拿東西時,腫塊從嬰兒口中脫落,所以嬰兒才會啼哭,哭聲就像鐘聲一樣。古代的藥方會用濃煎的黃連汁,讓母親慢慢喝下去就能止住嬰兒啼哭。另外還有一個方法:在地上撒錢,讓孕婦彎腰撿拾錢幣,這樣腫塊就會回到嬰兒口中,啼哭也就會停止,這個方法更為巧妙。
4. 子喑
妊娠三五月間,忽然失音不語,名曰子喑。此胞之絡脈絕也。蓋胞絡繫於腎少陰之脈,貫腎系舌本,故不能言。此非藥可愈,待十月滿足,子母分娩,則自能言,勿藥可也。
白話文:
婦女懷孕三到五個月時,如果突然失聲說不出話,就叫做「子喑」。這是因為胎兒的脈絡斷絕了。胎兒的脈絡連接著腎臟的少陰經脈,而這條經脈又貫穿腎臟連接到舌根,所以才會不能說話。這種情況不是靠藥物可以治好的,只要等到懷孕滿十個月,母子分娩之後,自然就能夠說話了,不用吃藥也可以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