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昌翰

《竹林女科證治》~ 卷二 (1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4)

1. 胎熱不安

胎熱之證,必多煩熱。或渴,或燥,或上下不清,或漏血、溺赤,或六脈滑數。而胎有不安者,宜涼胎飲、保陰煎。

涼胎飲

生地黃,白芍(各二錢),黃芩,當歸(各一二錢),甘草(七分),枳殼(麩炒),石斛(各一錢),茯苓(一錢五分)

水煎,食遠溫服。

如熱甚加黃柏一錢。

保陰煎

生地黃,熟地黃,白芍藥(各二錢),淮山藥(薑製),川續斷,黃芩,黃柏(各一錢五分),甘草(一錢)

水煎,食遠溫服。

如小水多熱,或怒火動血加梔子(炒焦)一錢。夜熱身熱加地骨皮一錢五分,肺熱多汗加麥冬、酸棗仁各一錢。血熱甚者加黃連一錢。血虛血滯、筋骨腫痛加當歸一二錢。氣滯而痛,去熟地黃,加陳皮、香附各一錢。血脫血滑,日久不止,加地榆一錢或烏梅一個。肢節筋骨腫痛,加秦艽、丹皮各一錢。

白話文:

胎熱的症狀,通常會感到煩躁發熱。可能會口渴、皮膚乾燥,或是上身和下身的感覺混亂不清,也可能出現出血、小便赤黃,或是把脈時發現脈象滑數。如果懷孕期間出現胎動不安的情況,適合服用涼胎飲或保陰煎。

涼胎飲

成分包含:生地黃、白芍(各八克),黃芩、當歸(各四到六克),甘草(二克多一點),麩炒枳殼、石斛(各四克),茯苓(六克)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在飯後溫服。

如果發熱嚴重,可以加入黃柏四克。

保陰煎

成分包含:生地黃、熟地黃、白芍藥(各八克),薑製淮山藥、川續斷、黃芩、黃柏(各六克),甘草(四克)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在飯後溫服。

如果小便多且發熱,或是因為發怒而導致出血,可以加入炒焦的梔子四克。如果晚上發熱或身體發熱,可以加入地骨皮六克。如果肺熱多汗,可以加入麥冬和酸棗仁各四克。如果血熱嚴重,可以加入黃連四克。如果血虛、血瘀、筋骨腫痛,可以加入當歸四到八克。如果因為氣滯而感到疼痛,可以去除熟地黃,加入陳皮和香附各四克。如果出現血脫、血滑,導致長期出血不止,可以加入地榆四克,或是烏梅一個。如果肢體關節筋骨腫痛,可以加入秦艽和丹皮各四克。

2. 胎虛不安

胎氣有虛而不安者,最費調停,要皆以胎元飲為主。若心脾氣虛者,宜逍遙飲,歸脾湯。若肝腎血虛者,宜左歸飲、固陰煎。若脾腎氣虛而兼帶濁者,宜秘元煎、菟絲煎。若氣血俱虛者,宜八珍湯、十全大補湯。

胎元飲

人參,當歸,杜仲(鹽水炒斷絲),白芍(炒,各二錢),熟地黃(二三錢),白朮(蜜炙,一錢五分),炙甘草(一錢),陳皮(七分,無滯不用)

水煎服。

如下元不固而多遺濁者,加淮山藥、補骨脂各一錢。氣虛倍白朮加黃耆(蜜炙一錢、胸膈不快者耆、術俱勿用)。虛而兼寒,多嘔加炮姜一錢。虛而兼熱,去杜仲加黃芩一錢五分,或加生地黃二錢。陰虛小腹痛,加枸杞二錢。多怒氣逆加香附(制)一錢,或加砂仁(炒)一錢。

觸傷動血加川續斷、阿膠(炒珠)各一錢。嘔吐不止加半夏(制、炒黃)一錢,生薑三五片。

逍遙散

當歸(一二錢),白芍(一錢五分),熟地黃(三五錢),酸棗仁(炒,二錢),茯苓(一錢五分),遠志肉(三五分),陳皮(八分),炙甘草(一錢)

水煎,溫服。

如氣虛加人參一二錢,氣滯加香附(制)一錢。

歸脾湯

人參,黃耆(蜜炙),白朮(蜜炙),茯苓,酸棗仁(炒,各二錢),遠志肉,當歸(各一錢),木香(不見火),炙甘草(各五分),圓眼肉(七枚)

水煎,食遠服。

左歸飲

熟地黃(二三錢),淮山藥,枸杞(各二錢),炙甘草(一錢),茯苓(一錢五分),山萸肉(一錢,畏酸者少用)

水煎,食遠服。

如肺熱而煩加麥冬(去心)二錢。血滯加丹皮二錢。心熱而燥加玄參二錢。脾熱易飢加白芍二錢。腎熱骨蒸多汗加地骨皮二錢。血熱妄動加生地黃二錢。陰虛不寧加女貞子二錢。血虛而燥加當歸二錢。

固陰煎

人參(一二錢),熟地黃(三五錢),淮山藥(薑製,二錢),山萸肉(一錢五分),遠志肉(炒,七分),炙甘草(一錢),五味子(十四粒),菟絲子(炒香,二錢)

水煎,食遠服。

如陰虛微熱加續斷二錢。腹痛溏泄加補骨脂一錢。肝腎血虛,小腹疼痛加當歸二三錢。脾虛多濕,或兼嘔惡加白朮一二錢。元氣不固加升麻(炒)一錢。心虛不眠多汗加酸棗仁(炒)二錢。

秘元煎

遠志肉(炒,八分),淮山藥(薑製,二錢),芡實(炒,一錢),酸棗仁(炒、杵,二錢),白朮(蜜炙),茯苓(各一錢五分),炙甘草(一錢),人參(一二錢),北五味(十四粒,畏酸者去之)

水煎,食遠服。

氣虛加黃耆(蜜炙)一錢,有熱加苦參一錢。

菟絲煎

人參,淮山藥,當歸,菟絲子(制炒),酸棗仁(炒),茯苓,炙甘草,遠志肉(制,四分)

上加白朮(蜜炙)一錢,水煎,調鹿角霜研末一錢服。

白話文:

如果孕婦因為胎氣虛弱而感到不安,是最需要仔細調理的,通常會以「胎元飲」這個藥方為主。

  • 如果孕婦是心脾氣虛,適合用「逍遙飲」或「歸脾湯」。
  • 如果孕婦是肝腎血虛,適合用「左歸飲」或「固陰煎」。
  • 如果孕婦是脾腎氣虛又帶有濁氣,適合用「秘元煎」或「菟絲煎」。
  • 如果孕婦是氣血兩虛,適合用「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

胎元飲

藥材:人參、當歸、杜仲(用鹽水炒過,讓它斷絲)、白芍(炒過,各八克),熟地黃(八到十二克),白朮(用蜂蜜炙過,六克),炙甘草(四克),陳皮(三克,如果沒有積滯就不用)。

用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如果孕婦下元不固,容易遺濁,可以加淮山藥、補骨脂各四克。如果氣虛,可以將白朮加倍,再加用蜂蜜炙過的黃耆四克(如果胸悶不舒服,黃耆和白朮都不要用)。如果是虛寒體質,容易嘔吐,可以加炮姜四克。如果是虛熱體質,可以去掉杜仲,加黃芩六克,或者加生地黃八克。如果是陰虛導致小腹痛,可以加枸杞八克。如果容易生氣,氣往上衝,可以加製香附四克,或者加炒過的砂仁四克。

如果受到撞擊導致出血,可以加川續斷、炒珠阿膠各四克。如果嘔吐不止,可以加製過並炒黃的半夏四克,生薑三到五片。

逍遙散

藥材:當歸(四到八克),白芍(六克),熟地黃(十二到二十克),炒酸棗仁(八克),茯苓(六克),遠志肉(一點二到二克),陳皮(三克),炙甘草(四克)。

用法: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

如果氣虛,可以加人參四到八克。如果氣滯,可以加製香附四克。

歸脾湯

藥材:人參、用蜂蜜炙過的黃耆、用蜂蜜炙過的白朮、茯苓、炒酸棗仁(各八克),遠志肉、當歸(各四克),木香(不要經過火烤)、炙甘草(各二克),圓眼肉(七枚)。

用法:用水煎煮後,在吃飯後服用。

左歸飲

藥材:熟地黃(八到十二克),淮山藥、枸杞(各八克),炙甘草(四克),茯苓(六克),山萸肉(四克,怕酸的可以少用)。

用法:用水煎煮後,在吃飯後服用。

如果肺熱而感到煩躁,可以加麥冬(去心)八克。如果血瘀,可以加丹皮八克。如果心熱而乾燥,可以加玄參八克。如果脾熱,容易感到飢餓,可以加白芍八克。如果腎熱,出現骨蒸潮熱多汗,可以加地骨皮八克。如果血熱妄動,可以加生地黃八克。如果陰虛導致心神不寧,可以加女貞子八克。如果血虛而乾燥,可以加當歸八克。

固陰煎

藥材:人參(四到八克),熟地黃(十二到二十克),用薑製過的淮山藥(八克),山萸肉(六克),炒過的遠志肉(三克),炙甘草(四克),五味子(十四粒),炒香的菟絲子(八克)。

用法:用水煎煮後,在吃飯後服用。

如果陰虛有輕微發熱,可以加續斷八克。如果腹痛又腹瀉,可以加補骨脂四克。如果是肝腎血虛,小腹疼痛,可以加當歸八到十二克。如果是脾虛濕氣重,或者有噁心嘔吐,可以加白朮四到八克。如果元氣不固,可以加炒過的升麻四克。如果心虛失眠多汗,可以加炒酸棗仁八克。

秘元煎

藥材:炒過的遠志肉(三克),用薑製過的淮山藥(八克),炒過的芡實(四克),炒過並搗碎的酸棗仁(八克),用蜂蜜炙過的白朮、茯苓(各六克),炙甘草(四克),人參(四到八克),北五味(十四粒,怕酸的可以去掉)。

用法:用水煎煮後,在吃飯後服用。

如果氣虛,可以加用蜂蜜炙過的黃耆四克。如果有熱,可以加苦參四克。

菟絲煎

藥材:人參、淮山藥、當歸、製過並炒過的菟絲子、炒過的酸棗仁、茯苓、炙甘草、製過的遠志肉(一點六克)。

用法:以上藥材再加用蜂蜜炙過的白朮四克,用水煎煮後,調入磨成粉末的鹿角霜四克服用。

八珍湯

藥材:人參、用蜂蜜炙過的白朮、茯苓、炙甘草、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各等量),生薑(三片),紅棗(兩枚)。

用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十全大補湯

藥材:人參、用蜂蜜炙過的白朮、茯苓、用蜂蜜炙過的黃耆、當歸、熟地黃、白芍、川芎(各四克),肉桂、炙甘草(各二克),生薑(三片),紅棗(兩枚)。

用法: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