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昌翰

《竹林女科證治》~ 卷二 (1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3)

1. 胎寒不安

胎寒之證,或吞酸吐酸,或嘔惡脹滿,或喜熱畏涼,或下寒泄瀉,或脈多沉細,而胎有不安者,宜溫胃飲、理陰煎加減主之。

溫胃飲

人參(一二錢),白朮(蜜炙,二錢),扁豆(炒,二錢),乾薑(炒焦,一二錢),炙甘草(一錢),當歸(一二錢,滑泄者不用)

水煎,食遠溫服。

若下寒帶濁加破故紙二錢。氣滯加木香七分。腹痛加砂仁七分。泄瀉加白豆蔻一錢。如兼外邪及肝腎病,加肉桂、桂枝,甚者加柴胡一錢。脾虛下陷加升麻三五分。濕痰痞滿加茯苓。脾胃虛極,嘔吐不止,倍用參朮。

理陰煎

熟地黃(三五錢),當歸(二三錢),炙甘草(一二錢),乾薑(炒,一錢)

水煎,溫服。

或加肉桂一錢。若脾腎兩虛,或嘔或脹,加茯苓一二錢。腰腹疼痛加杜仲(炒斷絲)、枸杞各一錢。腹脹滯痛加陳皮、砂仁各一錢。如兼外邪加柴胡一錢。

白話文:

胎寒的症狀,可能會出現吞酸、吐酸,或者噁心、腹脹,或是喜歡溫熱、怕冷,或者下腹寒冷而腹瀉,或是脈象多為沉細,而且胎兒有不安穩的現象,應該用溫胃飲或理陰煎來加以調整,並根據情況增減藥材。

溫胃飲

藥材包含:人參(三到六克),白朮(用蜂蜜炙過,六克),扁豆(炒過,六克),乾薑(炒焦,三到六克),炙甘草(三克),當歸(三到六克,如果會滑泄就不用)。

用水煎煮,在飯後稍遠的時間溫服。

如果下腹寒冷且有混濁分泌物,可加入補骨脂六克。如果氣滯不順,可加入木香二克。如果腹痛,可加入砂仁二克。如果腹瀉,可加入白豆蔻三克。如果同時有外感或肝腎疾病,可加入肉桂、桂枝,嚴重者加入柴胡三克。如果脾虛下陷,可加入升麻一到二克。如果濕痰導致胸悶腹脹,可加入茯苓。如果脾胃虛弱到極點,嘔吐不止,就加倍使用人參和白朮。

理陰煎

藥材包含:熟地黃(九到十五克),當歸(六到九克),炙甘草(三到六克),乾薑(炒過,三克)。

用水煎煮,溫服。

可以加入肉桂三克。如果脾腎兩虛,或者有嘔吐或腹脹,可加入茯苓三到六克。如果腰腹疼痛,可加入杜仲(炒斷絲)、枸杞各三克。如果腹脹且滯痛,可加入陳皮、砂仁各三克。如果同時有外感,可加入柴胡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