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昌翰

《竹林女科證治》~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初月胎證

婦人月經一月不行,六脈平和,或見吞酸惡食,或見微寒微熱,懶於舉動,胎也。若六脈中見有病脈,便非若知。已有胎而噁心嘔吐不思飲食,惟養血安胎、理氣健脾為第一要策,宜中和湯。少婦初次懷胎一月滿足,含羞不對人言,醫者不識,誤作阻經醫治,致有頭暈嘔吐噁心,飲食不進,腰腹疼痛,六脈浮緊,及體弱病後受胎,宜罩胎煎。

中和湯

白話文:

婦女月經一個月沒來,六脈平和,或出現吞酸、厭食,或出現輕微的寒冷、發熱,懶得動,是懷孕了。如果六脈中出現了病脈,那就不是懷孕了。已經懷孕了而出現噁心嘔吐,不想飲食,只要養血安胎、理氣健脾是最重要的策略,應該使用中和湯。年輕婦女初次懷孕一個月後,羞於對人說,醫生不瞭解,誤以為是月經不調而進行治療,導致出現頭暈、嘔吐、噁心,飲食不進,腰腹疼痛,六脈浮緊,以及身體虛弱、病後受孕的人,應該使用罩胎煎。

人參(六分),當歸身(一錢五分),砂仁(炒),香附(制,各一錢),白芍(酒炒),茯苓,藿香,陳皮(去白,各八分),炙甘草(五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空心服。

罩胎煎

白話文:

人參(六分),當歸身(一錢五分),炒砂仁、制香附(各一錢),酒炒白芍、茯苓、藿香、去白陳皮(各八分),炙甘草(五分)。

當歸,白芍(酒炒,各一錢半),枳殼(麩炒,二錢),砂仁(一錢),炙甘草(五分)

水煎,空心服。

白話文:

當歸、白芍(用酒炒過的,各一錢半),枳殼(用麩皮炒過的,二錢),砂仁(一錢),炙過的甘草(五分)

2. 二月胎證

妊娠稟受怯弱,受胎一月便有阻病,顏色如故,脈息和順,但覺肢體沉重,頭目皆眩,惡食擇食,甚者或作寒熱嘔吐痰水,恍惚不能支持,宜茯苓湯。若臟寒嘔惡,胎氣不安,宜理陰煎。若心虛煩悶,惡進飲食,宜木瓜湯。若胃虛氣逆,嘔吐不食,宜縮砂散。若寒儉之婦,移磚運瓦觸傷胎氣,致胎不安,宜和氣散。

若慣墮胎者,宜每月服和氣散二劑,保過五個月而止。

茯苓湯

白話文:

如果懷孕的女子體質虛弱,懷孕一個月後就會出現不適症狀,面色如常,脈搏平和,但感覺四肢沉重,頭暈目眩,飲食厭惡,挑剔,嚴重的還會出現寒熱嘔吐痰水,精神恍惚,無法支撐,應服用茯苓湯。如果臟寒嘔吐惡心,胎氣不穩,應服用理陰煎。如果心虛煩悶,厭惡飲食,應服用木瓜湯。如果胃虛氣逆,嘔吐不吃東西,應服用縮砂散。如果體質虛弱的婦女,搬動磚瓦,觸傷胎氣,導致胎兒不安,應服用和氣散。

赤茯苓,熟地(各一錢),半夏(制、炒黃,一錢),旋覆花,人參,白芍(炒),川芎,桔梗,甘草(炙),橘紅(各七分),薑(七片)

水煎,濾渣服。

理陰煎

白話文:

  • 赤茯苓:1 錢

  • 熟地:1 錢

  • 半夏:1 錢(已加工、炒至黃色)

  • 旋覆花:7 分

  • 人參:7 分

  • 白芍:7 分(已炒過)

  • 川芎:7 分

  • 桔梗:7 分

  • 甘草:7 分(已炙烤過)

  • 橘紅:7 分

  • 生薑:7 片

熟地黃(三錢),當歸(二錢),炙甘草(一錢),乾薑(炒,一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服。

木瓜湯

白話文:

熟地黃(15克),當歸(10克),炙甘草(5克),乾薑(炒製,5克)

人參(一錢),橘紅,枇杷葉(去毛、蜜炙),木瓜,麥冬(去心),藿香(各八分),竹茹(彈子大,一丸),薑(三片)

白話文:

人參(六公克),橘皮、枇杷葉(去除毛和用蜂蜜炙過),木瓜、麥冬(去除種子)、藿香(各五公克),竹茹(如彈珠大小,一個丸子),薑(三片)

水煎,溫服。

縮砂散

縮砂仁(炒、去殼)

研極細末,每服二錢,薑汁調米飲下。

和氣散

白話文:

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 縮砂散 將炒過並去殼的砂仁研磨成非常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薑汁調和米湯一起服用。 和氣散

藿香,陳皮,白朮(蜜炙),砂仁(炒),黃芩,桔梗,益智仁(各一錢),厚朴(薑製),枳殼(麩炒,各一錢半),甘草(炙),蘇葉(各八分),小茴(七分),燈心(十莖)

水煎,空心服。

白話文:

藿香、陳皮、炮製過的茯苓,炒過的砂仁、黃芩、桔梗、益智仁各一錢,薑炮製過的厚朴,麩炒枳殼各一錢半,炙甘草,蘇葉各八分,小茴香七分,燈芯十莖。

3. 三月胎證

婦人受胎經三月而墮者,雖氣血不足,亦中衝脈有傷。中衝即陽明胃脈供養胎孕。至此時,必須節飲食,絕嗜欲,戒惱怒。若胎動不安,宜千金保胎丸。若大便燥厥,腹滿努力難解,無故悲泣,謂之臟躁,宜清燥湯。若值天時大寒大熱所染各證,宜和氣散加減服之。

千金保胎丸

白話文:

如果婦人懷孕超過三個月後流產,雖然是氣血不足的原因,但也可能是中衝脈受傷所致。中衝脈正是陽明胃脈供養胎兒的通道。這時必須節制飲食,戒絕嗜好,避免生氣和發怒。如果胎動不安,應該服用千金保胎丸。如果大便乾燥、小便不順暢,腹部脹滿用力難解,並無故悲傷哭泣,則稱之為臟躁,應服用清燥湯。若遭遇天氣極寒或極熱而引起的各種症狀,則應服用和氣散加減的方劑。

杜仲(薑汁炒斷絲),白朮(蜜炙,各二錢),當歸(酒洗),熟地黃(薑汁炒),阿膠(蛤粉炒成珠),益母草,川續斷(酒炒),香附米(四制),條芩(酒炒,各一兩),川芎,艾葉(醋煮),陳皮(去白,各五錢),砂仁(二錢五分),炙甘草(一錢)

上為末,棗肉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飲下。

清燥湯

白話文:

杜仲(用薑汁炒斷絲),白朮(用蜂蜜炙炒,各二錢),當歸(用酒洗淨),熟地黃(用薑汁炒),阿膠(用蛤粉炒成珠),益母草,川續斷(用酒炒),香附米(四次製),條芩(用酒炒,各一兩),川芎,艾葉(用醋煮),陳皮(去白色,各五錢),砂仁(二錢五分),炙甘草(一錢)

栝蔞仁(炒研),白芍(酒炒),當歸身(各一錢半),生地黃(酒洗),麥冬(去心),麻仁(炒,各二錢),枳殼(麩炒),條芩(各一錢),甘草(四分),松子仁(三錢)

河水煎,入蜂蜜十匙,溫服。

和氣散

白話文:

  • 栝蔞仁(炒研):將栝蔞仁炒熟並研磨成粉

  • 白芍(酒炒):將白芍在酒中炒香

  • 當歸身(各一錢半):使用一錢半的當歸身

  • 生地黃(酒洗):將生地黃用酒清洗乾淨

  • 麥冬(去心):將麥冬去除中心部分

  • 麻仁(炒,各二錢):將麻仁炒熟並使用二錢

  • 枳殼(麩炒):將枳殼在麩皮中炒香

  • 條芩(各一錢):使用一錢的條芩

  • 甘草(四分):使用四分的甘草

  • 松子仁(三錢):使用三錢的松子仁

藿香,陳皮,白朮(蜜炙),砂仁(炒),黃芩,桔梗,益智仁(各一錢),厚朴(薑汁炒),枳殼(麩炒,各一錢半),甘草,蘇葉(各八分),小茴(七分),燈心(十莖)

水煎服。

白話文:

藿香、陳皮、白朮(用蜂蜜炙過)、砂仁(炒過)、黃芩、桔梗、益智仁(各一錢),厚朴(用薑汁炒過)、枳殼(用麩炒過,各一錢半),甘草、蘇葉(各八分),小茴(七分),燈心(十莖)。

熱加柴胡一錢,黃芩加倍;瘧加青皮一錢,草果一錢五分;嗽加杏仁(去皮尖,杵),五味子各一錢半;喘加香附米(制)一錢;嘔加茯苓、半夏(制、炒黃)各一錢。

白話文:

  1. 發熱:加入柴胡1錢,黃芩2錢。

  2. 瘧疾:加入青皮1錢,草果1錢5分。

  3. 咳嗽:加入杏仁(去皮尖,搗碎),五味子各1錢5分。

  4. 氣喘:加入香附米(炒製)1錢。

  5. 嘔吐:加入茯苓、半夏(炒黃)各1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