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女科證治》~ 卷一 (20)
卷一 (20)
1. 婦女失志經閉
婦女情欲不遂,沉思極郁,心脾氣結,致傷衝任之源,而腎氣日消,輕則或早或遲,重則漸成枯閉,宜服秘元煎。
秘元煎
遠志(炒,八分),山藥(炒,二錢),芡實(炒,一錢),棗仁(炒杵,二錢),白朮(蜜炙),茯苓(各二錢五分),炙甘草(一錢),人參(一錢),五味子(十四粒),金櫻子(去核,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
白話文:
婦女因為情感慾望無法滿足,長期思慮過度而感到憂鬱,導致心脾的氣機鬱結,進而損傷了衝脈和任脈的根源,使得腎氣日漸衰退。症狀輕微的可能出現月經週期不規律,提早或延後;嚴重的則會逐漸發展成月經閉止。這種情況適合服用秘元煎來調理。
秘元煎
遠志(炒過,約2.4克),山藥(炒過,約6克),芡實(炒過,約3克),棗仁(炒過搗碎,約6克),白朮(用蜂蜜炙過),茯苓(各約7.5克),炙甘草(約3克),人參(約3克),五味子(約14粒),金櫻子(去核,約6克)。
將上述藥材加兩碗水煎煮至剩七分,在飯後服用。
2. 崩漏標本證治
崩漏不止,經亂之甚者也。蓋非時血下淋瀝不止,謂之漏下。忽然暴下,若山崩然,謂之崩。中由漏而淋,由淋而崩,總因血病調治之法。凡崩漏初起,治宜先止血,以塞其流,加減四物湯,十灰丸主之。崩漏初止,又宜清熱,以清其源,地黃湯,或奇效四物湯主之。崩漏既止,裡熱已除,更宜補氣血以端其本,加減補中益氣湯主之。
要知崩漏皆由中氣虛,不能受斂其血,加以積熱在裡,迫血妄行,或不時血下,或忽然暴下,為崩為漏。此證初起,宜先止血,以塞其流,急則治其標也。血既止矣,如不清源,則滔天之勢必不可遏。熱既清矣,如不端本,則散失之,陽無以自持故。治崩漏之法,必守此三者次第治之,庶不致誤。
先賢有云:凡治下血證,須用四君子輩以收功,其旨深矣。
加減四物湯
當歸尾,生地黃,川芎,赤芍,白芷,荊芥穗(炒黑),甘草(各一錢)
水煎服。
十灰丸
藕節,艾葉,側柏葉,棕櫚皮(敗者),頭髮(皂角水洗),大薊,小薊,牡丹皮,乾薑,白茅根
各燒灰存性,為末等分,醋煮糯米糊丸,加減四物湯送下,以血止為度。
地黃湯
白芍,生地黃,當歸身,川芎(各一錢),羌活,防風,柴胡,荊芥穗(炒黑),升麻(炒),甘草(各七分),黃芩(酒炒),黃連(薑汁炒),黃柏(酒炒),藁本,蔓荊子(各五分),細辛,紅花(各一分)
水煎空心服。
奇效四物湯
生地黃,川芎,當歸(酒洗),白芍(酒炒),阿膠(蛤粉炒珠),艾葉,條芩(酒炒,各一錢)
姜五片,水煎空心服。如血未盡止,再服十灰丸。
加減補中益氣湯
人參(三錢),黃耆(蜜炙),白朮(蜜炙),白芍(酒炒),當歸身(酒洗),川芎,陳皮(各一錢),柴胡,白芷,茯苓,黃柏(酒炒),知母(酒炒),生地黃(各七分),炙甘草(五分)
姜三片,棗二枚,水二鍾,煎七分,食前服。如氣滯作痛,加青皮、木香、香附(酒炒)各一錢,或加五靈脂一錢(炒,令煙盡,研極細末,臨服加入)。
白話文:
崩漏不止,是經期紊亂非常嚴重的表現。不是在經期卻滴滴答答的出血不止,這叫做「漏下」;突然間大量出血,像山崩一樣,這叫做「崩」。通常是從漏下發展成淋瀝不斷,再變成崩,總體來說是因為血的病變,需要調理治療。凡是崩漏剛開始的時候,治療應該先止血,阻止血的流失,可以服用加減四物湯或十灰丸為主。崩漏剛止住後,又應該清熱,清除出血的根源,可以服用地黃湯或奇效四物湯為主。崩漏已經止住,體內的熱也清除了,更應該補氣血來鞏固根本,可以服用加減補中益氣湯為主。
要知道,崩漏都是因為中氣虛弱,無法固攝血液,再加上體內有積熱,迫使血不正常運行,所以才會出現不時出血,或是突然大量出血,就形成了崩或漏。這個病剛開始的時候,應該先止血,阻止血的流失,這是緊急處理的權宜之計。血止住了之後,如果沒有清除病根,那麼就會像洪水一樣難以阻擋。熱清除了之後,如果不鞏固根本,那麼陽氣就會散失,身體就無法自我維持。治療崩漏的方法,一定要按照這三步驟循序漸進地治療,才能避免出錯。
前輩醫家有說過:凡是治療下血的疾病,必須要使用四君子湯類的藥方才能達到效果,這個道理很深刻。
加減四物湯
當歸尾、生地黃、川芎、赤芍、白芷、炒黑的荊芥穗、甘草 (各一錢)
用水煎服。
十灰丸
藕節、艾葉、側柏葉、棕櫚皮(已經破損的)、頭髮(用皂角水洗過)、大薊、小薊、牡丹皮、乾薑、白茅根
以上各藥燒成灰,存留藥性,磨成粉末,等分混合,用醋煮過的糯米糊做成藥丸,再用加減四物湯送服,直到血止住為止。
地黃湯
白芍、生地黃、當歸身、川芎 (各一錢)、羌活、防風、柴胡、炒黑的荊芥穗、炒過的升麻、甘草 (各七分)、酒炒過的黃芩、薑汁炒過的黃連、酒炒過的黃柏、藁本、蔓荊子 (各五分)、細辛、紅花 (各一分)
用水煎,空腹服用。
奇效四物湯
生地黃、川芎、酒洗過的當歸、酒炒過的白芍、用蛤粉炒過的阿膠、艾葉、酒炒過的條芩 (各一錢)
加生薑五片,用水煎,空腹服用。如果血還沒有完全止住,再服用十灰丸。
加減補中益氣湯
人參(三錢)、蜜炙過的黃耆、蜜炙過的白朮、酒炒過的白芍、酒洗過的當歸身、川芎、陳皮 (各一錢)、柴胡、白芷、茯苓、酒炒過的黃柏、酒炒過的知母、生地黃 (各七分)、炙甘草 (五分)
加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用水兩碗,煎至七分,飯前服用。如果氣滯導致疼痛,可以加青皮、木香、酒炒過的香附 (各一錢),或者加炒過磨成極細粉末的五靈脂一錢,在服用前加入。
3. 崩漏虛實證治
崩乃經脈錯亂,實系衝任傷損,不能約束經血而然。治宜大補氣血,當用舉元益血丹,峻補本源,少加清熱之藥,以治其標,補陰瀉陽,而崩自止。若血熱妄行,咽燥唇乾,脈實有力,血氣穢臭者,方可用四物涼膈散,入生韭汁調服。然治血藥,切忌純用寒涼,以血見冷即凝故也。
如血崩初起遽止,則有積聚凝滯之憂,不止則有眩暈卒倒之患。必先服獨行散,次服荊防五積散一二劑,再服備全散。如再不止,然後用十灰散以止之。既止之後,又必服八珍湯以成功。
舉元益血丹
人參(去蘆,三錢),白朮(蜜炙),當歸(酒洗),熟地黃(各二錢),黃耆(蜜炙,三錢),白芍(酒炒),條芩(酒炒),炙甘草(各一錢),升麻(炒,五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
四物涼膈湯
當歸身,赤芍,川芎,生地黃,黃芩(酒炒),黃連(薑製),連翹(去心),桔梗,薄荷葉,甘草,嫩竹葉
上為細末,韭菜汁調服。
獨行散
五靈脂一兩(炒令煙盡),研極細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
荊防五積散
蒼朮(米泔浸,二錢),荊芥,防風,陳皮(各一錢),厚朴(薑汁炒),桔梗,枳殼(麩炒),當歸(酒洗),乾薑,白芍(酒炒),茯苓(各八分),白芷,川芎,半夏(制),肉桂(各七分),甘草(六分)
姜三片,蔥二莖,醋水各半,煎服。
備金散
香附(炒黑,四兩),當歸尾(一兩二錢),五靈脂(炒,令煙盡,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醋調空心服。
十灰散
百草霜,側柏葉,蓮蓬殼,棕櫚皮(陳敗者),油頭髮(皂莢水洗),黃絹(或新綿亦可),艾葉,藕節,白茅根,蒲黃,阿膠(蛤粉炒珠,另研細末)
上各等分,燒灰存性,共研細末,入阿膠末和勻,每服三錢,白湯下。
八珍湯
人參,白朮(蜜炙),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熟地黃,當歸(酒洗,各三錢),白芍(二錢),川芎(一錢)
水二鍾,煎一鍾服。
白話文:
崩漏的發生,是因為經脈錯亂,主要是衝脈和任脈受到損傷,無法約束經血所導致。治療上應該大補氣血,可以服用舉元益血丹,大力補充身體根本的氣血,並稍微加入一些清熱的藥物來治療表面的症狀,透過補陰氣、瀉陽氣的方式,崩漏自然就會停止。如果出血是因為血熱妄動,導致口乾舌燥、脈搏強勁有力、血氣有穢臭味,這時就可以使用四物涼膈散,加入新鮮的韭菜汁調和後服用。但要注意,治療出血的藥物,絕對不能全部使用寒涼的藥物,因為血遇到寒冷就會凝結。
如果血崩剛開始就馬上停止,反而會有血塊積聚的隱憂;如果血崩不止,則會有頭暈昏倒的危險。必須先服用獨行散,接著服用一兩劑荊防五積散,然後再服用備全散。如果還是無法止血,最後才使用十灰散來止血。止血之後,還必須服用八珍湯來鞏固療效。
舉元益血丹
人參(去除蘆頭,11.25克),白朮(用蜂蜜炙過),當歸(用酒洗過),熟地黃(各7.5克),黃耆(用蜂蜜炙過,11.25克),白芍(用酒炒過),黃芩(用酒炒過),甘草(炙過,各3.75克),升麻(炒過,1.875克)
用水約350毫升煎煮至245毫升,溫服。
四物涼膈湯
當歸身、赤芍、川芎、生地黃、黃芩(用酒炒過)、黃連(用薑製過)、連翹(去除心)、桔梗、薄荷葉、甘草、嫩竹葉
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韭菜汁調和後服用。
獨行散
五靈脂56.25克(炒到沒有煙),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3.75克,用溫酒調和後服用。
荊防五積散
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7.5克),荊芥、防風、陳皮(各3.75克),厚朴(用薑汁炒過),桔梗、枳殼(用麩炒過),當歸(用酒洗過),乾薑、白芍(用酒炒過),茯苓(各3克),白芷、川芎、半夏(製過)、肉桂(各2.625克),甘草(2.25克)
加生薑三片、蔥白兩根,醋和水各半,一起煎煮後服用。
備全散
香附(炒黑,225克),當歸尾(67.5克),五靈脂(炒過,至無煙,56.25克)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7.5克,用醋調和後,在空腹時服用。
十灰散
百草霜、側柏葉、蓮蓬殼、陳舊的棕櫚皮、用皂莢水洗過的油頭髮、黃絹(或是新棉花也可以)、艾葉、藕節、白茅根、蒲黃、阿膠(用蛤粉炒過成珠,再磨成粉末)
以上藥材等量,燒成灰後保存藥性,一起磨成細末,加入磨好的阿膠粉末攪拌均勻,每次服用11.25克,用白開水送服。
八珍湯
人參、白朮(用蜂蜜炙過)、茯苓(各7.5克),甘草(炙過,3.75克),熟地黃、當歸(用酒洗過,各11.25克),白芍(7.5克),川芎(3.75克)
用水約700毫升煎煮至350毫升,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