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生編》~ 勸婦女戒殺文
勸婦女戒殺文
1. 勸婦女戒殺文
《好生救劫編》
殺生之罪,由於男子者居多,而本於婦女者,亦復不少。蓋婦女職司中饋,刀七是供,炰鱉膾鯉,多出其手。此為見生致死,聞聲食肉,慘尤甚焉。世間閨閣,慈柔惻隱之性,每勝於男,而於此溺於習俗,獨有漫不知警者。抑思人生得女人身,五漏之體,劣於男子,若復多害物命,
夙愆未洗,惡業又加,則罪報尤重。嘗觀女流,易罹癥瘕、癆瘵胎產諸患,根尋其理,殺業與焉。昔岟崛摩羅,巡乞至一人家,適婦以難產求救。摩羅歸問佛,佛曰:「汝可於產母榻前抗聲曰:『我從賢聖法中來,未曾殺生。』兒聞此言,無不產者。」摩羅如教,兒果誕生。又法師梵臻夜坐,
見一婦人,哀懇曰:「請師到家。」師從至其門,見數人舁此婦床上,大刀斫之如泥,少時復活,泣曰:「妾生前善作鱠,今受此報。」師為授戒,遂得超脫。嗟乎!殺生還報,不殺度厄,罪福彰彰,秋毫弗爽矣。抑更有進者,兵革之世,婦女罹殃,荼苦尤甚。或全城遇掠,或闔家系累,
死別生離,誰非孽報耶?蓋有情之類,眷屬無異。至於突遭屠割,俯就烹燖,存雌去雄,棄子存母,銜冤蓄恨,飲泣吞聲,天道好還,出爾反爾,徒以信宿輪迴,改易軀殼。倘令慧眼觀之,正如投桃報李耳。夫閨闈賢達,自能戒殺放生,造福無涯,允臻善果。倘在中庸以下,
積習昏沉,吾願慈母賢姑,哲夫孝子,苦口緩頰,曲陳罪報,感觸天性,庶幾聽從悔改。使門內殺業永消,冤仇不立。凡諸疾苦夭橫,殃禍流離,俱可禳解矣,豈不自他兼利也哉!
白話文:
殺生的罪過,雖然多數是男子所為,但實際上也有不少是出自婦女之手。因為婦女掌管家中飲食,殺雞宰魚等烹飪之事,多由她們負責。這是親眼看著活物死去,聽著哀嚎吃肉,實在太過殘忍。世間的女子,大多性情慈悲柔和,勝過男子,卻在此事上沉溺於習俗,竟然毫無警覺。仔細想想,女人身為五漏之體,本就弱於男子,如果又多造殺業,過去的罪過還沒洗清,又增加新的惡業,那麼所受的罪報就更重了。我曾見過許多女子容易罹患腫瘤、肺癆、產後病等疾病,追究其原因,都與殺業有關。
過去有個叫岟崛摩羅的人,沿途乞討到一戶人家,正好遇到婦人難產求救。摩羅回去問佛,佛說:「你可以到產婦床前大聲說:『我從賢聖的佛法中來,從未殺生。』」嬰兒聽到這句話,就會順利出生。摩羅照著做了,嬰兒果然誕生。又有法師梵臻在夜裡打坐,看見一位婦人哀求說:「請法師到我家。」法師跟著去,看到幾個人抬著這位婦人在床上,用大刀砍她如同剁泥,過一會兒她又活過來,哭著說:「我生前喜歡做魚膾,今天受到這樣的報應。」法師為她授戒,她才得以超脫。唉!殺生終將遭受報應,不殺生才能度過災厄,罪與福的道理如此明顯,絲毫不會有差錯。
更進一步說,戰亂之時,婦女所受的災禍更是慘烈。或許全城被搶劫,或許全家被牽連,死別生離,哪一種不是因果報應呢?凡是有情眾生,都有眷屬親人,與人類沒有不同,如果突然遭受屠殺,被迫下鍋烹煮,存留雌性拋棄雄性,拋棄幼子只留下母親,含冤蓄恨,飲泣吞聲,天道循環,報應不爽,只不過是輪迴轉世,換了個軀殼而已。如果能用智慧之眼來看,就會發現這就像是投桃報李的道理啊!
那些深明大義的閨閣賢淑之人,自然懂得戒殺放生,累積無邊的福德,達到圓滿的善果。如果是一般人,習氣深重,我希望慈愛的母親、賢慧的婆婆、明理的丈夫、孝順的兒子,能夠苦口婆心地勸導,詳細說明殺生的罪報,感化她們的天性,或許她們就能聽從並悔改,讓家中永遠消除殺業,不與眾生結怨。如此一來,各種疾病、夭折、災禍、流離失所等不幸,都能得到化解。這豈不是既利己又利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