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麻科》~ 瘄子總論(第一) (1)

回本書目錄

瘄子總論(第一) (1)

1. 瘄子總論(第一)

夫瘄之初發,咳嗽噴嚏,鼻流清涕,眼胞微腫微赤,淚欲汪汪,腮赤面腫,皆是出瘄之兆,一冒風寒食積,論其大概,不必一一如是。重則遍身膨脹,眼赤封閉,或壯熱無汗,氣粗氣喘,嘔吐,驚搐,鼻煤,咳嗽聲啞,至五六七日不見點者,急用表散以升發之,用麻黃湯主之。

若瘄出稠密如雲,片疙紫紅乾燥,其毒甚重,表時宜表,回時速當清火解毒為要,此時宜用清龍湯或雙解湯使之。大便燥實者加生軍五六錢,回時尤宜重用。胃火盛於回後,用生石膏兩餘。若不出足而回者,須用麻黃、石膏解之。肺火盛於回後,片芩宜之。回後小便不利,山梔瀉之。

心火刑剋肺金,黃連清之。表若未透,宜慎之戒之。疹出黑暗者,不起不透也。焦枯慘暗者,血滯也。糊塗者,凶也。手指先見者,犯本位也。頭面身上全無者,閉症也。或感風寒而不出者,須用麻黃重表也。頭面不出而體多者,疹後生死難料也,急宜荷鼻、筍尖、升、羌、芎也。

手足尖頭不到者,瘄後變症無窮也,藥宜桂枝鞭芽而起之。一熱即出,一出即沒者重,只要出足,回速何妨。不進飲食者重,胃火所致也。鼻掀口張,目無神氣者,死。鼻乃肺竅,掀則肺絕,口乃脾竅,張則脾絕,皆難治也。氣喘胸前吸者死,天君不寧者,安得不死?發不出者,閉症也。

及腹脹、氣喘、煩躁者,毒火不出,反攻於內也。昏睡者,死。脾困者,面黑色滯者,血死也。目無光彩者,熱則冷之,寒則溫之,莫良於眸子也。痰喘音啞者,肺竅塞也。指甲黑色者,血死也。鼻煤項軟者,肺火盛也。四支冰冷者,脾土傾也。睡臥不寧者,內毒伏也。眼紅眼障者,肝火甚也。

鼻燥者,肺火甚也。唇硬舌紅者,胃火攻心也。口焦者,脾火甚也。或痰或喘者,火壅危也。瘄若桃紅色者,輕正色也。白色而煩者重,血不足也。紫色而成堆者重,血滯也。點粒者輕,毒散也。一片者重,從上出下者輕,從下出上者重。四肢先見者不治,此乃脾經陰不轉陽也。

鼻青糞黑,咳嗽連聲,面青聲啞者不治,回時雖云可治,然亦難也。白色有二症:飲食如常者,不犯胃氣也;精神如舊者,不困肺經也。色潤體安不大熱者,汗透也。無舌胎者,心火輕也。大小便如常者,此謂順症也,不必強治,反是則重,為其氣弱也,表降宜慎之。未出之時,鼻紅出者,佳兆也,汗流如淋則美,嘔吐亦佳。

喜三者何也?《經》云:衄能散毒,汗能松火,吐能解熱毒。從衄消熱,以汗透火,以吐松肺。火盛者,則衄血流而不必止,誤止者則毒奔於內也。如此者非惡症也。故汗吐下三者美也,可不藥而自愈矣。凡治瘄之法,三日宜升,四日宜降,倘誤降者則不治也。此治順症之常規,未言乎變症。

白話文:

在瘄子剛開始發作的時候,病人會出現咳嗽、打噴嚏,鼻子會流出清涕,眼睛周圍會有些微腫脹且泛紅,眼中充滿淚水,臉頰泛紅且面部浮腫,這些都是瘄子將要出現的徵兆。然而,如果病人不慎受風著涼或是消化不良,也可能出現類似症狀,但不一定就是瘄子。嚴重的病例可能全身浮腫,眼睛泛紅甚至閉合,或者高燒無汗,呼吸粗重,嘔吐,抽搐,鼻塞,咳嗽聲音嘶啞,到了五六七天仍看不到疹子,這種情況應立即使用促發汗的藥物,例如麻黃湯。

如果疹子出現得很密集,像雲朵一樣,呈現片狀,紫紅乾燥,這表示病情非常嚴重,應該在適當的時候使用發汗的藥物,同時快速清熱解毒,這時應該使用清龍湯或雙解湯。如果病人便祕且大便乾硬,可以在藥方中加入生軍五到六錢,尤其在回診時更應該加大劑量。如果病人回診後胃火旺盛,可以使用生石膏兩餘。如果疹子沒有完全發出就回診,應該使用麻黃和石膏來治療。如果回診後肺火旺盛,黃芩是個好選擇。如果回診後小便不暢,可以使用山梔來幫助排尿。

如果心火過旺導致肺部功能受損,可以使用黃連來調理。如果疹子尚未完全發出,應該謹慎處理。如果疹子呈現暗色,表示疹子無法完全發出。如果疹子呈現枯焦暗淡的顏色,表示血液瘀滯。如果疹子模糊不清,是凶兆。如果疹子最先出現在手指,表示病情已影響該部位。如果頭面部完全沒有疹子,表示病情已經嚴重。如果因為風寒而疹子無法發出,應該使用大量麻黃來發汗。如果頭面部疹子很少但身體其他部位很多,預後很難預測,應該使用荷葉、筍尖、升麻、羌活、川芎來治療。

如果手腳末端沒有疹子,瘄子後期可能會出現各種併發症,應該使用桂枝鞭芽來治療。一旦發燒疹子就會出現,一旦疹子出現就會消失,這種情況很危險,關鍵是要讓疹子完全發出,即使回診迅速也無妨。如果病人食慾不振,病情嚴重,這是由胃火引起的。如果病人鼻翼煽動,嘴巴張開,眼神無光,表示病情嚴重,很可能會死亡。鼻子是肺部的通道,鼻翼煽動表示肺部功能衰竭,嘴巴是脾臟的通道,嘴巴張開表示脾臟功能衰竭,都難以治療。如果病人呼吸困難,胸部凹陷,表示病情嚴重,很可能會死亡。如果疹子無法完全發出,表示病情嚴重。

如果腹部膨脹,呼吸困難,煩躁不安,表示毒火無法排出,反而攻擊內部器官。如果病人昏睡,表示病情嚴重。如果病人面色晦暗,表示病情嚴重。如果病人眼神呆滯,表示病情嚴重。如果病人咳嗽聲音嘶啞,表示肺部功能受損。如果病人指甲呈黑色,表示病情嚴重。如果病人脖子柔軟,表示肺火旺盛。如果四肢冰冷,表示脾臟功能衰竭。如果病人睡覺不安穩,表示內部毒素積聚。如果眼睛紅腫,表示肝火旺盛。

如果鼻子乾燥,表示肺火旺盛。如果嘴脣僵硬,舌頭泛紅,表示胃火攻擊心臟。如果嘴巴乾燥,表示脾火旺盛。如果病人咳嗽或呼吸困難,表示病情危險。如果疹子呈現桃紅色,表示病情輕微。如果疹子呈現白色且病人煩躁,表示病情嚴重,因為血液不足。如果疹子呈現紫色且成堆,表示病情嚴重,因為血液瘀滯。如果疹子呈現點狀,表示病情輕微,因為毒素已經散去。如果疹子呈現一大片,表示病情嚴重。如果疹子從下往上發出,表示病情嚴重。如果四肢首先出現疹子,表示病情無法治療,因為脾經的陰氣無法轉化為陽氣。

如果鼻子泛青,大便呈黑色,咳嗽連聲,面色青紫,聲音嘶啞,表示病情無法治療,即使回診後病情看似有所改善,但仍然很難治療。如果疹子呈現白色,但病人飲食正常,精神狀態良好,面色潤澤,體溫穩定,表示病情輕微。如果病人舌苔不厚,表示心火不旺盛。如果大小便正常,表示病情順利,不需要強制治療,但如果病情相反,表示病情嚴重,因為體質較弱,使用發汗或降溫的藥物應該謹慎。在疹子未發出之前,如果鼻子泛紅,表示是好的徵兆。如果汗如雨下,表示病情好轉。如果病人嘔吐,也表示病情好轉。

為什麼呢?根據醫學典籍,鼻血可以散發毒素,汗水可以緩解火氣,嘔吐可以解除熱毒。通過鼻血可以消除熱氣,通過汗水可以緩解火氣,通過嘔吐可以緩解肺部壓力。如果火氣旺盛,鼻血會大量流出,不需要刻意止血,如果刻意止血,毒素會進入體內。這種情況並不是惡性症狀。因此,出汗、嘔吐和排便是好事情,病人可能會自行康復。一般來說,治療瘄子的方法是前三天使用發汗的藥物,第四天使用降溫的藥物。如果錯誤地使用降溫的藥物,病情將無法治療。這是治療順利情況下的常規做法,但對於病情變化的情況並未提及。

然而,只有當病人手腳指端出現紅點,才能表示疹子已經完全發出。如果疹子不透明且看不見,應該使用發汗的藥物,例如在藥方中加入桂枝鞭芽來促進發汗,絕對不能使用降溫的藥物,一定要小心謹慎。如果發汗的藥物無法使疹子均勻發出,應該在疹子發出後停止用藥,等待病情變化。根據醫學典籍,病情變化無法預知,很難提前預料。這就是所謂的「不用藥」的治療方法。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出現疹子,在前三天使用升麻來提升體溫,以免流產。回診後使用黃芩來安胎,快速降溫來消除火氣,同時可以解毒。

產後如果出現疹子,可以加入凌霄花和丹參,但千萬不能使用人參,否則會導致病情加重。如果使用補藥,富貴人家經常會犯這個錯誤,一定要小心謹慎。書籍中提到,不能使用人參,這是非常重要的叮囑。有首詩歌提到,肺熱會傷害肺部,因為人參會增加氣力和火氣,對肺熱的病人來說,如果肺火已經被清除,就不需要忌諱。對於病情嚴重需要補充熱量的病人,千萬不能使用補藥,例如疹子發出後久坐或站立不穩,可以使用生甘草和熟地黃,但一個月後應該加大劑量。太陰主肺,陽明主大腸,肺和大腸相互聯繫,如果毒素從大腸排出,表示病情有所改善。

根據醫學典籍,毒素通過排泄減少,就是這個意思。回診後不能長時間腹瀉,否則肺經會將熱氣傳遞給大腸,應該使用涼腸的藥物。如果疹子呈現片狀,像錦緞紋路一樣,表示病情嚴重,因為胃火旺盛。這種情況會沖入足少陽膽經,助長相火形成片狀疹子,必須使用大量石膏來清熱解毒,這樣才能成功消除疹子。如果疹子呈現隱隱約約的紅點,表示病情較輕,因為胃火沖入手足少陰心腎經,助長君火形成疹子,黃連可以發揮神奇的效果。

如果片狀疹子嚴重,而點狀疹子較輕,剛開始發病時應該避免食用寒冷、辛辣、酸性或冷食,同時避免受風著涼。應該使用麻黃和蒼耳來促進皮膚發汗。如果毒素堵塞皮膚無法發出,應該使用適當的藥物來治療。然而,麥冬和生地黃會補肺收縮皮膚,可能無法促進發汗。另外,人參、黃耆、薑、附子、丁香、白朮、肉桂等燥熱的藥物會助長火氣,損傷肺部,導致呼吸困難。但瘄子和疹子使用的藥物不同,如果疹子發出後持續腹瀉,表示病情好轉,因為毒素已經排出,但不會損耗元氣。

回診後如果持續腹瀉,也是好事情,因為毒素通過排泄減少。但如果腹瀉太久,達到八九天,表示病情過度,因為肺火可能已經傳遞給大腸,必須先使用順利的藥物,才能停止腹瀉。順利的藥物是什麼?根據醫學典籍,小便越多,大便越結實。如果突然使用補澀的藥物,例如肉桂、附子、白朮、木瓜、訶子、豆蔻、人參、黃耆等,可能會導致胸腹脹滿,病情加重,最終導致死亡。根據醫學典籍,腹瀉不能強行止住,瘧疾不能強行截斷,就是這個意思!如果疹子尚未發出或剛開始發出,如果病人無法進食,表示毒素仍然存在體內,病情尚未得到緩解。發出疹子後應該使用發汗的藥物,回診後應該使用大量石膏來開胃,同時加入竹茹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