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新書》~ 卷十一 (5)
卷十一 (5)
1. 瘡疽雜症
大黃,白芷(各二錢),穿山甲(一錢)
為末,作二次空心酒送下。
太乙膏
生地,元參,白芷,當歸,赤芍,肉桂,大黃(各一兩),黃丹(飛淨,十二兩,不入油浸)
麻油二斤,將七藥同浸,春夏一日,秋冬二日,文武火熬,槐柳條攪至油黏手,渣枯黑,住火候冷,以棕皮濾去渣,復熬至油滴水成珠取起,再下黃丹,不住手攪成膏,入丸器收貯。用時先將瘡腫溫水洗淨,軟綿拭乾,絹片攤貼。又可捏成丸子,治各病照引服之。
氣血不通,溫酒下。
風赤火眼,梔子湯下,外貼太陽穴。
咳嗽喉閉喉風,用新綿包放口中,噙化服之。
跌打損傷,陳皮湯服,外貼患處。
腰膝痛,淡鹽湯下,外貼患處。
吐血,用蛤粉為衣,桑皮湯下。
瘰癧肷瘡,溫酒下,外以鹽湯洗過貼。
膿疥諸瘡,用麻油煎滾,取少許熔化,和膏塗之。
虎犬蛇蠍湯火刀傷酒下,外貼。
楊梅瘡毒潰爛者,貼之極效。
大人發背,及遠年流注,冷水下。
女人赤白帶,當歸酒下,經水不通,甘草湯下。
神效千捶膏,小兒一切無名腫毒,貼上止痛內消,加麝香少許貼臍上,立止泄瀉。
松香(一斤,熔化濾淨下水鋼中,多使人抽拔,至白色瑩亮,待乾研末),木鱉子(去殼),杏仁(泡去皮尖),萆麻子(去殼),大楓子(去殼,各半斤),銅綠(另研),蛇床子,穿山甲(銼碎炒),樟腦(另研),膽南星,白芷,麵粉,半夏(各二兩),川烏,甘草節,草烏(各一兩),五倍子,鬧楊花,紅芽大戟,金線重樓,乳香,沒藥(二味另研),孩兒茶,血竭,輕粉,雄黃(各五錢),龍骨,青竹蛇,山慈菇,甘遂(各四錢),白花蛇(小半條),殭蠶,麝香(另研,各一錢二分),蜈蚣(六條),癩蝦蟆(半個),全蠍,阿魏,莪朮,三稜(各二錢五分)
蔥汁、薑汁、柏油、桐油等分制淨,將各藥研細篩過,入油汁拌勻,放臼內杵三千下,令稠潤成膏,如干漸加油汁,攤布貼之,不可見火。如日久放干,以溫水煅開攤上,略烘柔軟貼之。
瘰癧丸方
夏枯草(半斤),元參,青鹽(煅,各五兩),生地(酒洗),海藻,海粉,花粉,貝母,白蘞,川大黃(酒蒸),薄荷,連翹,桔梗,當歸(酒洗),枳殼(麩炒),焰硝,甘草(各一兩)
酒糊跌丸,綠豆大,食後、臨臥白湯服百餘丸,服後低枕臥一時。未潰者內消,已潰者易愈,外貼太乙膏收口。
又煎方
當歸,黃耆,連翹(各八分),貝母,金銀花,苡仁,花粉(各一錢),陳皮,白芷,海藻(各七分),桔梗(六分),甘草節(三分)
氣實者,加青皮四分。氣虛者,加人參五分。女子,加制香附七分。
汪有章曰:服此方三日後,服羊角散一劑極佳。其法用羊角數對,威靈仙四兩,放罐內煮一日,待角軟,取出切片,新瓦上炒至油煙起為度,研細,加木香一錢,白芥子二錢,蜜丸如碎芥子大,每服一錢,檳榔湯下,或夏枯草湯亦可。服後七日,大便下黑羊矢,小便下黑水,則病去,未下再服之。切忌生冷煎炙食物。
白話文:
[瘡疽雜症]
內服藥方:
大黃、白芷各取二錢,穿山甲取一錢,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分成兩次,在空腹時用酒送服。
太乙膏
配方:生地、元參、白芷、當歸、赤芍、肉桂、大黃各取一兩,黃丹(需處理過,去除雜質)取十二兩,不要先放入油中浸泡。
製作方法:麻油兩斤,將前述七種藥材放入麻油中浸泡,春夏浸泡一天,秋冬浸泡兩天。接著用文火和武火交替熬煮,用槐樹或柳樹枝不斷攪拌,直到油變得黏稠,藥渣變成焦黑色。這時關火,待冷卻後,用棕櫚皮過濾去除藥渣。再次熬煮,直到油滴入水中凝成珠狀,就將其取出。接著加入黃丹,不停攪拌均勻,使之成為膏狀。將膏裝入容器中保存。
使用方法:使用時,先用溫水清洗患處的瘡腫,用柔軟的棉布擦乾,然後將太乙膏塗在絹布上,貼於患處。也可以將太乙膏捏成藥丸服用,來治療其他疾病,方法如下:
- 氣血不通:用溫酒送服。
- 風熱引起的眼睛紅腫:用梔子湯送服,外敷於太陽穴。
- 咳嗽、喉嚨腫痛或喉風:用新棉包裹藥膏,含在口中慢慢化開服用。
- 跌打損傷:用陳皮湯送服,外敷於患處。
- 腰膝疼痛:用淡鹽水送服,外敷於患處。
- 吐血:用蛤粉包裹藥丸,用桑樹皮湯送服。
- 瘰癧、腋下瘡:用溫酒送服,外敷時先用鹽水清洗患處。
- 膿瘡、疥瘡:用麻油燒熱後,取少量融化,與太乙膏混合塗抹。
- 被虎、犬、蛇、蠍咬傷或湯火、刀傷:用酒送服,外敷於患處。
- 楊梅瘡潰爛:外敷太乙膏效果極佳。
- 成年人背部疔瘡,以及久病不癒的流注:用冷水送服。
- 婦女白帶、赤帶:用當歸酒送服;經期不順:用甘草湯送服。
神效千捶膏
此藥專治小兒各種不明原因的腫毒,敷上後能止痛消腫。如需止瀉,可加少量麝香貼在肚臍上,效果立竿見影。
配方:松香(一斤,熔化過濾後放入冷水中,多次使之拉拔,使其變為白色透明,待乾後磨成粉末)、木鱉子(去殼)、杏仁(泡過,去皮尖)、蓖麻子(去殼)、大楓子(去殼,各半斤),銅綠(另磨)、蛇床子、穿山甲(切碎炒過)、樟腦(另磨)、膽南星、白芷、麵粉、半夏(各二兩),川烏、甘草節、草烏(各一兩),五倍子、鬧楊花、紅芽大戟、金線重樓、乳香、沒藥(另磨,這兩味藥要另外研磨)、孩兒茶、血竭、輕粉、雄黃(各五錢),龍骨、青竹蛇、山慈菇、甘遂(各四錢),白花蛇(小半條)、殭蠶、麝香(另磨,各一錢二分),蜈蚣(六條),癩蝦蟆(半個),全蠍、阿魏、莪朮、三稜(各二錢五分)。
製作方法:蔥汁、薑汁、柏油、桐油等量混合,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過篩後,加入油汁攪拌均勻,放入石臼中搗三千下,使之濃稠滋潤成膏狀。如果太乾,可逐漸加入油汁。將膏藥攤在布上貼敷,不可接觸火源。如果放置太久變乾,可用溫水浸泡軟化後貼敷,略微烘烤使其柔軟。
瘰癧丸
配方:夏枯草(半斤),元參、煅燒過的青鹽(各五兩),用酒洗過的生地,海藻、海粉、花粉、貝母、白蘞、酒蒸過的大黃、薄荷、連翹、桔梗、用酒洗過的當歸、麩炒過的枳殼、焰硝、甘草(各一兩)。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製成藥丸,如綠豆大小。
服用方法:飯後或睡前用白開水送服一百多丸,服藥後將枕頭放低,躺臥休息一段時間。未潰破的瘰癧可以內消,已潰破的則容易癒合,外敷太乙膏收口。
另一個煎藥方
配方:當歸、黃耆、連翹(各八分),貝母、金銀花、薏仁、花粉(各一錢),陳皮、白芷、海藻(各七分),桔梗(六分),甘草節(三分)。
- 體質強壯者:加青皮四分。
- 體質虛弱者:加人參五分。
- 女性:加製香附七分。
汪有章說:服用此方三日後,再服用羊角散效果更好。
羊角散
製作方法:取數對羊角,加上威靈仙四兩,放入罐中煮一天,待羊角軟化後取出切片,在新瓦上炒至冒油煙,研磨成粉末。加入木香一錢,白芥子二錢,用蜂蜜製成如碎芥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一錢,用檳榔湯送服,也可以用夏枯草湯送服。服藥七日後,大便會排出黑色如羊糞的物質,小便會排出黑色的水,這就表示病已痊癒。如果沒有排出,則繼續服用。服藥期間忌食生冷、煎炸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