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新書》~ 卷二 (2)
卷二 (2)
1. 舌
舌者心之竅,脾之脈絡所繫,心脾壅熱上衝,故令舌腫,漸漸脹大,塞滿口中,名曰木舌。宜木通散(見胎熱)服之,烏魚散塗之。又有重舌者,亦心脾蘊熱所致,由血氣俱盛,附舌根而重生一物,形如舌而略短小,以真蒲黃和黃柏末敷之,或牙硝亦可。
脾臟有熱,令舌絡微緊,時時舒出,名曰弄舌,切勿用寒藥及下之,唯宜瀉黃散,甚有飲水者,脾胃虛,津液少也。
生時舌下有膜,如石榴子,或口上齶有疱,不能出聲,速用指甲掐破,或葦草割之,血出即活。若血出不止,豬脂調發灰敷之。
烏魚散
烏魚骨(五錢),蜣螂,蒲黃(各二錢五分),白礬(五分)
雞子黃調塗舌上,咽津無妨。
青液散,治重舌並口瘡。
青黛,朴硝(各一錢),龍腦(一字)
蜜調鵝羽蘸敷。
瀉黃散,治弄舌兼治木舌。
藿香葉,炒山梔,石膏,甘草,防風
白話文:
舌頭是心臟的孔竅,也是脾臟經脈所聯繫的地方。如果心脾積聚熱氣向上衝,就會導致舌頭腫大,逐漸脹大到塞滿嘴巴,這就叫做「木舌」。應該服用木通散(詳見治療胎熱的藥方),再塗抹烏魚散。還有一種情況叫做「重舌」,也是因為心脾積熱引起的,因為血氣旺盛,在舌根處又長出一個像舌頭但略短小的東西。可以用真蒲黃和黃柏粉末塗抹,或者用牙硝也可以。
如果脾臟有熱,會使舌頭的脈絡輕微緊繃,舌頭會不時伸出來,這叫做「弄舌」,千萬不要用寒涼的藥物或用瀉下的方式治療。只能服用瀉黃散,如果還伴隨口渴,是因為脾胃虛弱,體內津液不足。
嬰兒出生時,舌頭下面可能有薄膜,像石榴籽一樣,或者上顎有水泡,導致不能發出聲音,要趕緊用指甲掐破,或用蘆葦草割開,流血了就活了。如果血流不止,就用豬油調和頭髮灰敷上。
烏魚散
烏魚骨(五錢),蜣螂、蒲黃(各二錢五分),白礬(五分)。
用雞蛋黃調和後塗在舌頭上,吞下口水也沒關係。
青液散,治療重舌和口瘡。
青黛、朴硝(各一錢),龍腦(一字)。
用蜂蜜調和後,用鵝毛蘸取塗抹。
瀉黃散,治療弄舌,也可用於治療木舌。
藿香葉、炒山梔、石膏、甘草、防風。
2. 口
小兒生後,宜勤看口,有口糜者,膀胱移熱於小腸,腸膈不便,上為口糜,導赤合五苓治之。
鵝口者,初生白屑滿舌,如鵝之口,乃胎熱所致,用發纏指上,蘸薄荷自然汁拭之。
如不已,更以粟米煎濃汁拭之,外用煅過黃丹滲患處。
初生一復時,滿口上下牙齒,忽變白色,恍如齒牙,名曰馬牙驚,不治。若因將養過溫,積熱熏蒸於上,發為口瘡,宜炒焦乾姜,同黃連為末敷之,以木通散(見胎熱)與乳母服。如不愈,更以礬湯浸腳,上半日,以蜜炙黃柏、炒殭蠶末敷之立效。如只口角爛瘡,發灰以豬脂調敷即愈。
導赤散
生地,木通,赤茯,麥冬,甘草,燈心
五芩散
豬苓,赤茯,赤芍,白朮,肉桂
口糜散,口瘡糜爛神效。
黃柏,黃連(各一兩),雄黃,沒藥(各二錢),片腦(五分)
為末乾摻瘡上。
白話文:
嬰兒出生後,應該勤於觀察口腔。如果出現口糜(口腔潰爛),是因為膀胱的熱氣轉移到小腸,導致腸胃不適,向上發為口糜。可以使用導赤散搭配五苓散來治療。
鵝口瘡,是嬰兒剛出生時,舌頭上佈滿白色屑狀物,看起來像鵝的嘴巴,這是胎熱引起的。可以用紗布纏在手指上,沾取新鮮薄荷汁擦拭。
如果沒有好轉,可以用小米煮濃汁擦拭,外用煅燒過的黃丹塗在患處。
嬰兒出生滿一個月左右,滿口上下牙床忽然變白,看起來像牙齒一樣,叫做馬牙驚,不用治療。如果是因為照顧太過溫暖,積熱往上熏蒸,引發口瘡,可以用炒焦的乾薑和黃連磨成粉敷在患處,並讓哺乳的母親服用木通散(詳見胎熱)。如果沒有好轉,再用礬湯泡腳半天,然後用蜜炙黃柏、炒殭蠶磨成的粉敷在患處,會立即見效。如果只是嘴角潰爛,將爐灰用豬油調和敷上就會痊癒。
導赤散 的組成是:生地、木通、赤茯苓、麥冬、甘草、燈心草。
五苓散 的組成是:豬苓、赤茯苓、赤芍、白朮、肉桂。
口糜散,治療口瘡糜爛有奇效。
組成是:黃柏、黃連(各一兩)、雄黃、沒藥(各二錢)、冰片(五分)。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直接撒在潰爛的瘡口上。
3. 耳
小兒腎氣實,其熱上衝於耳,使津液壅滯,化為稠膿,或為清汁,亦有沐浴水入耳中,血氣凝滯,漸生疳臭,久乃成聾。湯氏有五耳之名,其本則一,宜龍骨散吹之,外服化毒退熱之劑。
膽氣不舒,風邪乘襲,少火被郁,兩耳腫痛,內流清水,久則變為膿血,身發寒熱,耳內如沸湯之響,此風火燥干膽汁之候,治宜舒膽湯。
耳中干耵,無膿無水,痛如針刺,久則焚槁成聾矣,速宜平火湯重劑服之,或以柴胡聰耳湯消息調之。
龍骨散
龍骨(研),明礬(煅,各三錢),黃丹(煅,二錢),胭脂(一錢),麝香(少許,同為末)
先捻去膿汁,次用鵝管吹入。
吳遇齋曰:瘡在耳外,用雄黃一錢,紅棗一枚去核,包黃在內,火煨存性,取黃研細,搽上即愈。瘡在耳內,用魚首石煉存性,碾細,加朱、麝各少許同碾,吹入自愈。
方鹿村曰:耳後膿瘡,用柿餅蒂七八個,燒灰,將熄時,以碗覆之,冷定為末,入輕粉一錢,香油調塗即愈。
舒膽湯
當歸,白芍,元參,花粉,炒山梔,柴胡,石菖蒲
平火湯
熟地,生地,麥冬,玄參,菖蒲
柴胡聰耳湯
柴胡(三錢),連翹(四錢),當歸,甘草,人參(各一錢),虻蟲(三個,去翅足),水蛭(五分),麝香(少許,三件另研),生薑(一片)
各藥煎好,去渣入三末,再煎一二沸,食少遠,熱服。
程慶其曰:有蟲入耳中,痛不可忍,極似干耵症,用生薑擦貓鼻,取尿滴耳中即出。
仇芑軒曰:有耵燥暴聾者,用全蠍去毒為末,酒調滴耳中,聞水聲即愈。
白話文:
耳
小孩腎氣充足,如果熱氣往上衝到耳朵,會導致耳內的津液積聚阻塞,變成濃稠的膿液,或是清澈的液體。也有可能是因為洗澡時水進入耳朵,導致血氣凝滯,慢慢產生像腐肉般的臭味,時間久了就會變成耳聾。雖然耳朵的問題有各種不同名稱,但根源都是一樣的,適合用龍骨散吹進耳中,並同時服用清熱解毒的藥物。
如果膽氣不順暢,又受到風邪侵襲,導致體內少許的火氣被鬱積,就會造成兩耳腫痛,耳朵內流出清水,久了就會變成膿血,身體會發冷發熱,耳朵裡面會有像沸騰的水一樣的聲音。這是因為風火使膽汁乾燥的徵兆,適合用舒膽湯來治療。
如果耳內有乾燥的耳垢,沒有膿液也沒有水,疼痛像針刺一樣,時間久了會因為過於乾燥而導致耳聾,應該趕快服用平火湯的重劑來治療,或是用柴胡聰耳湯來調整。
龍骨散
將龍骨磨成粉,明礬煅燒後磨成粉,各取三錢;黃丹煅燒後磨成粉,取二錢;胭脂取一錢;少許麝香,全部一起磨成粉。
先將耳內的膿液清理乾淨,再用鵝管將藥粉吹入耳中。
吳遇齋說:如果瘡長在耳朵外面,就用雄黃一錢,紅棗一顆去核,將雄黃包在紅棗裡面,用火煨到紅棗存有藥性,取出雄黃磨成細粉,塗在患處就會痊癒。如果瘡長在耳朵裡面,就用魚首石煅燒後存有藥性,磨成細粉,加入少許朱砂和麝香一起磨成粉,吹進耳中就會自然痊癒。
方鹿村說:如果耳朵後面長膿瘡,就用七八個柿餅蒂燒成灰,快熄滅時,用碗蓋住,冷卻後磨成粉,加入一錢輕粉,用香油調勻塗抹就會痊癒。
舒膽湯
當歸、白芍、元參、花粉、炒山梔、柴胡、石菖蒲。
平火湯
熟地、生地、麥冬、玄參、菖蒲。
柴胡聰耳湯
柴胡三錢、連翹四錢、當歸一錢、甘草一錢、人參一錢、虻蟲三個(去掉翅膀和腳)、水蛭五分、少許麝香(另外研磨)、生薑一片。
將以上藥材煎好,去除藥渣,加入另外研磨好的三種藥粉,再煮沸一兩次,稍微放涼後,趁熱服用。
程慶其說:如果有蟲子跑進耳朵裡,疼痛難忍,很像耳垢堵塞的症狀,可以用生薑擦貓的鼻子,取貓的尿液滴入耳朵,蟲子就會跑出來。
仇芑軒說:如果耳垢乾燥導致突然耳聾,可以用全蠍去除毒性後磨成粉,用酒調勻滴入耳朵,聽到水聲就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