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雲鵬

《慈幼新書》~ 卷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

1. 卷七

2. 麻疹

麻疹發自六腑,亦曰糠瘡,較痘瘡似淺,有形無漿,易出易收,多實熱者。然條忽變化,其症急速。自初出一二日,及愈後月餘,皆不可輕玩。經曰:痘前疹後,信哉。

初生嬰兒,彌月內未生痘疹之先發此,曰爛衣瘡,百日內外曰瘙瘡。蓋因在腹中為陰血之氣熏蒸,生後忽遇陽風一逼,遂發遍身紅點如粟米狀,此疹不治自愈。

天行疫癘,大人小兒感之,大便秘結,熱氣流於胃中,忽發紅癍,隱於皮膚之內,有色點而無顆粒,如蚊蚤之跡,錦文之狀,無頭且平,曰發癍。其症狂言妄見,有陽毒陰毒之殊,總由陽明結熱所致,法當清解,白虎(見傷寒)加大青、元參,一服即愈。誤用發散,熱勢外烈,多致枯焦紫黑而死。

癮疹多屬脾肺虛火,狀類傷寒,頗多奇癢,或為不仁,與真麻疹特異,加減通聖散治之。

麻疹之發也,有風熱風痰,顆粒浮於皮膚,隨出隨沒,沒則又出。雖值嚴冬,亦不宜蓋覆過暖,閉塞玄府,恐毒入咽喉,令人聲啞。治宜清肺降痰,發表令透。亦有可下者,然首尾當滋養陰血,不可少動陽氣。昔人以防風通聖散為消息,參、耆、朮、夏之品,務宜缺之。升麻能令氣上衝,亦不宜多用。蓋麻疹標屬陰而本屬陽也。

初發熱時,咳嗽嚏噴,耳鼻尖冷,眼胞浮腫,眼角生眵,眼淚汪汪,噁心乾嘔,恆欲飲水。或痰涎吐瀉,不思飲食,大便急而小便澀,其略類傷寒者,憎寒壯熱,頭痛目赤頰紅,身體疼痛。斯時也,有熱一二日出者,有熱五六日出者,有熱七八日出者,氤氳之際,惟宜宣毒發表湯,蓋覆衣被得汗。自頭至足,漸漸減去,則皮膚通暢,腠理開豁,自無留毒,而疹出易易矣。

麻疹禁忌,較痘瘡更甚,一切酒肉雞魚之類,犯之早則發驚搐,變紫黑而死。百日內犯之,猶足生瘡癤,成瀉痢便血,可不慎乎?

發熱時耳後項上腰腿先出,一日三次,兩日六次,見點紅活顯露,形小明淨,頂尖不長,隨出隨沒,三四日收盡,順症也,不治自愈。

發熱時面先青黑,乃毒氣攻心,逆症也,急宜內托散、消毒湯解之。

熱極不出,或出而帶紫色不明,或與肉平不起,或一二日即沒,喘嗽下利,亦逆症也。急宜麻黃湯(見傷寒)發之,外用胡荽酒洗。

疹出色白,按之稍紅,血虛也,養榮湯。出時色紅甚,火勝也,化毒清表湯。色紫黑而內外熱熾,逆症也,速用宣毒湯,加麻黃。

已出不能沒落,內有虛熱也,四物湯。失血加犀角汁。已沒落,餘熱不除,黃連解毒湯,調益元散,甚者熱日夜不退,煩躁譫語而失血,或發驚搐,或重出一番麻疹,比前略少,此乃心血耗散,餘毒熾盛,犀角地黃湯(見痘)先治其血,余以四物、五苓(見前)六一等,次第調之。

白話文:

麻疹這種病,是從身體內部(六腑)發出來的,又叫做「糠瘡」,它看起來比痘瘡淺,有紅點但沒有水泡,容易發出來也容易消退,通常是體內實熱引起的。但麻疹的變化很快,病情發展迅速,從剛出現的一兩天,到痊癒後一個月左右,都不能輕忽。古人說:「痘瘡前會發疹,麻疹後會發痘」,這句話是真的。

剛出生的嬰兒,在滿月內還沒長痘疹之前發這種病,叫做「爛衣瘡」;在一百天內外發作的,叫做「瘙瘡」。這可能是因為胎兒在媽媽肚子裡被陰血之氣薰蒸,出生後突然遇到陽風侵襲,就全身長滿像小米粒大小的紅點,這種疹子不用治療也會自己好。

如果遇到流行病,大人小孩都可能感染,導致大便不通暢,熱氣積聚在胃裡,忽然皮膚內出現紅色斑點,有顏色但沒有凸起的顆粒,像蚊子或跳蚤叮咬的痕跡,或像錦緞的紋路,沒有頂端而且平坦,叫做「發斑」。這種病會出現胡言亂語、產生幻覺等症狀,有陽毒和陰毒的區別,但總體來說都是因為陽明經積熱所導致。治療方法應該是清熱解毒,用白虎湯(見傷寒篇)加上大青葉和玄參,吃一劑就會好。如果誤用發汗的方法,熱邪會更加猛烈,很可能導致皮膚乾枯焦黑而死亡。

還有一種叫做「癮疹」的病,多半是脾肺虛火引起的,症狀類似傷寒,常常會覺得非常癢,有時也會感覺皮膚麻木,和真正的麻疹不太一樣,可以用加減通聖散來治療。

麻疹發病時,有的是風熱、有的是風痰引起的,紅點會浮在皮膚表面,時出時沒,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應該穿太厚的衣服,避免毛孔被堵塞,導致毒邪進入咽喉,使聲音沙啞。治療方法應該是清肺化痰、發散毒邪讓它透出來。也有可以用瀉下的情況,但從頭到尾都要注意滋養陰血,不可過度耗損陽氣。過去的人用防風通聖散來調養,但其中人參、黃耆、白朮、半夏等補氣的藥材,務必要減量使用。升麻容易讓氣往上衝,也不適合多用。因為麻疹的病症表現在陰,但病根卻在陽。

剛開始發熱的時候,會有咳嗽、打噴嚏、耳鼻尖發冷、眼皮浮腫、眼角有眼屎、流眼淚、噁心乾嘔,常常想喝水。有時會吐痰或拉肚子,不想吃飯,大便急迫但小便不順暢,這些症狀有點像傷寒,會怕冷發熱、頭痛、眼睛發紅、臉頰發紅、身體疼痛。這時候,有的是發熱一兩天後出疹,有的是發熱五六天後出疹,也有發熱七八天後才出疹。在發疹的過程中,應該用宣毒發表湯,蓋上被子讓身體出汗。疹子會從頭到腳慢慢消退,皮膚也會變得通暢,毛孔張開,自然不會留下毒素,麻疹也容易痊癒。

麻疹的禁忌比痘瘡還要多,像是酒、肉、雞、魚等食物,吃了容易引發驚厥抽搐,導致皮膚變紫黑色而死亡。一百天內如果吃了這些禁忌的食物,還會長瘡癤,造成腹瀉、便血,務必要小心。

發熱時,疹子先從耳朵後面、脖子、腰部、腿部出現,一天出三次,兩天出六次,紅點顏色鮮活、明顯,形狀小巧乾淨,頂端尖而不長,時出時沒,三四天後消退乾淨,這是順症,不用治療也會自己好。

發熱時,如果臉色先變青黑色,是毒氣攻心的逆症,要趕快用內托散或消毒湯來解毒。

如果發熱很嚴重但疹子出不來,或出來顏色呈現紫色不明顯,或疹子和皮膚一樣平坦沒有凸起,或一兩天就消失,還會出現喘氣、咳嗽、拉肚子等症狀,也是逆症。要趕快用麻黃湯(見傷寒篇)來發散,外用胡荽酒擦洗。

疹子顏色是白色,按下去會稍微變紅,表示是血虛,用養榮湯來治療。疹子顏色很紅,表示火氣太旺,用化毒清表湯來治療。疹子顏色紫黑,且身體內外都很熱,是逆症,要趕快用宣毒湯加上麻黃來治療。

如果疹子出來後沒有消退,表示體內有虛熱,用四物湯來治療。如果失血,要加上犀角汁。如果疹子已經消退,但餘熱還沒消除,用黃連解毒湯,調配益元散來治療。更嚴重的是,發熱日夜不退、煩躁胡言亂語、失血,或是出現驚厥抽搐,或又重新長出一次麻疹,但比前一次少,這是心血耗損、餘毒旺盛,要先用犀角地黃湯(見痘瘡篇)來治療血虛,再用四物湯、五苓散(見前篇)、六一散等藥方來依序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