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新書》~ 卷六 (1)
卷六 (1)
1. 卷六
2. 痘瘡
3. 備用方
清地散花飲,凡痘見標三日,宜清腳地,肅臟腑,理氣活血,引毒達於四肢,此方主之,切忌升提。蓋痘雖胎毒,而藥可使之上下,遍布一身,則雖重亦輕。若盡提頭面,則雖輕亦重矣。如升、柴、羌、芷、藁本、川芎之類,可輕用乎?若未標之前,標齊之後,又不在禁例矣。予見一症,因用升、羌,頭面獨重,身上甚稀,遂改用防風,引毒於四肢,用蘇梗,引至下部,果得心應手而愈。大約三冬初春,時令嚴寒,下身先標而頭面不標者,本方加乾葛、白芷,外用清肌湯,帳內熏洗之。夫痘初標,乃發萌時也,散毒為主,清火次之。今一見火,便用芩、連之屬,獨不思寒涼太重,反冰伏其毒,而為內剝害命乎。
防風,山楂,當歸,地丁(各一錢),大力子,山慈姑(各八分),荊芥(七分),前胡,青皮(各五分),蟬蛻(三分),紅花,茯神,水通草,生薑皮(各二分),大棗(一枚)
夾疹,加蓮心九個,菊花五分,蘭花根一錢。
夾丹加黃芩、生地、薄荷、山梔、小竹葉,或黃紫草。
腰腹痛,倍楂、青,加杜仲、胡桃肉。
小腹痛,加厚朴、筍兜、青木香、延胡索。
額上灰滯色,加菊花、梅花、蘭花,或用根。
準頭先標,加木香、筍兜,外以清肌湯浴之。
色嬌亮者,濕勝也,倍防風,少加大腹皮。
玉液春膏飲,起脹時用。
前胡,桔梗,山楂,貫仲,蟬蛻(去頭足各八分),大力子,當歸,連翹(各一錢),川紅花,川芎,青皮,木通(各三分),陳米(百粒)
標未齊,加筍尖。倍楂、青。
左頤不起,加辛夷。
上頤不起,加西河柳。
背漿不足,加酒炒土蘭花。
下身漿不足,加巴戟。
灰白,倍芎、歸,加肉桂、紅花、桃花。
乾紅,加丹皮、生地。
紫,加芩、連。倍翹、眾。
㿠白,加木香、官桂。
心火,加黃連,甚者犀角、生地。
肝火,加金銀花。
脾火,加蘆根,甚者石膏。
胃火,加山梔、石膏。
口臭,加白芷。
肺火,加黃芩。
腎火,加知母。
痰噤,加麥冬、貝母、栝蔞仁、旋覆花,或用寧金散。
寒噤,去連翹。
火噤,去芎、歸,加骨皮、丹皮、芩、地。
毒噤,至寶飲,送發靈丹。
疔噤,先治疔。
四五日發癢,加荊芥、石膏、元參、丹皮、白蒺藜。
六日癢,加白芷、生地,余同上,惟不用荊芥。
風閉,加升、葛、羌活。
誤服藥而喘,倍青皮,加枳殼、麥冬、黃連。
飲食不進,加白朮、砂仁、神麯。
唇反腫或肉裂,加蘆根。
腸鳴,加丹參。
便血,加蒲黃炒。
陰症腹痛,加薑、桂、丁香、木香,甚者去蟬蛻。
陽症腹痛,加升麻、黃連、木香。
腹左痛,加青皮,右痛加木香,中痛加延胡、海藻,甚者莪朮、三稜。
積血在丹田,加桃仁。
白話文:
[備用方]
清地散花飲:這個藥方主要用於麻疹剛出現的頭三天,目的是清理腳部的毒素,疏通臟腑,調理氣血,將毒素引導至四肢。這方子最忌諱使用升提的藥材,因為麻疹雖然是胎毒引起,但藥物可以引導毒素上下流動,遍佈全身,這樣即使病情嚴重也能減輕。反之,如果只將毒素向上引至頭面,即使病情輕微也會變得嚴重。像是升麻、柴胡、羌活、白芷、藁本、川芎這些藥材要小心使用。但如果麻疹還沒發出來,或是發齊之後,就不在此限制內。我曾見過一個病患,因為用了升麻、羌活,導致頭面麻疹特別嚴重,身上卻很稀疏,後來改用防風將毒素引至四肢,並用蘇梗引導至下部,病情才好轉。一般來說,冬天剛過、初春時節,天氣寒冷,如果麻疹先從下身出現,頭面卻還沒發出來,這時在本方中加入葛根、白芷,並外用清肌湯,在帳內熏洗。麻疹剛開始發作時,重點在於疏散毒素,清火則是次要的。如果一看到有火氣就用黃芩、黃連等寒涼藥,卻沒想到寒涼過重反而會把毒素冰封在體內,造成內傷,甚至危及生命。
**藥方組成:**防風、山楂、當歸、地丁(各一錢)、大力子、山慈姑(各八分)、荊芥(七分)、前胡、青皮(各五分)、蟬蛻(三分)、紅花、茯神、水通草、生薑皮(各二分)、大棗(一枚)。
其他情況加減藥:
- **夾疹(同時有其他疹子):**加蓮子心九個,菊花五分,蘭花根一錢。
- **夾丹(同時有紅色丹毒):**加黃芩、生地、薄荷、山梔、小竹葉,或黃紫草。
- **腰腹痛:**加倍山楂、青皮,加入杜仲、胡桃肉。
- **小腹痛:**加厚朴、筍兜、青木香、延胡索。
- **額頭出現灰暗滯色:**加菊花、梅花、蘭花,或用其根。
- **麻疹先從鼻頭出現:**加木香、筍兜,外用清肌湯洗浴。
- **麻疹顏色過於鮮亮:**表示濕氣重,加倍防風,稍加大腹皮。
玉液春膏飲:麻疹開始腫脹時使用。
**藥方組成:**前胡、桔梗、山楂、貫仲、蟬蛻(去頭足各八分)、大力子、當歸、連翹(各一錢)、川紅花、川芎、青皮、木通(各三分)、陳米(百粒)。
其他情況加減藥:
- **麻疹還沒發齊:**加筍尖。加倍山楂、青皮。
- **左邊臉頰麻疹沒發出來:**加辛夷。
- **右邊臉頰麻疹沒發出來:**加西河柳。
- **背部漿液不足:**加酒炒土蘭花。
- **下身漿液不足:**加巴戟。
- **麻疹呈灰白色:**加倍川芎、當歸,加入肉桂、紅花、桃花。
- **麻疹呈乾燥紅色:**加丹皮、生地。
- **麻疹呈紫色:**加黃芩、黃連。加倍連翹、眾藥。
- **麻疹呈㿠(淡)白色:**加木香、官桂。
- **心火旺:**加黃連,嚴重者加犀角、生地。
- **肝火旺:**加金銀花。
- **脾火旺:**加蘆根,嚴重者加石膏。
- **胃火旺:**加山梔、石膏。
- **口臭:**加白芷。
- **肺火旺:**加黃芩。
- **腎火旺:**加知母。
- **痰多驚厥:**加麥冬、貝母、栝蔞仁、旋覆花,或用寧金散。
- **寒性驚厥:**去除連翹。
- **火性驚厥:**去除川芎、當歸,加入骨皮、丹皮、黃芩、生地。
- **毒性驚厥:**使用至寶飲,並用發靈丹送服。
- **疔瘡引起的驚厥:**先治療疔瘡。
- **麻疹發出後四五天開始發癢:**加入荊芥、石膏、元參、丹皮、白蒺藜。
- **麻疹發出後第六天開始發癢:**加入白芷、生地,其他藥材同上,但不用荊芥。
- **因風邪導致氣機鬱閉:**加升麻、葛根、羌活。
- **誤服藥物導致喘氣:**加倍青皮,加入枳殼、麥冬、黃連。
- **食慾不振:**加入白朮、砂仁、神麯。
- **嘴唇反腫或破裂:**加入蘆根。
- **腸鳴:**加入丹參。
- **便血:**加入炒蒲黃。
- **陰症腹痛:**加入生薑、肉桂、丁香、木香,嚴重者去除蟬蛻。
- **陽症腹痛:**加入升麻、黃連、木香。
- **左側腹痛:**加入青皮;右側腹痛:加入木香;中間腹痛:加入延胡索、海藻,嚴重者加入莪朮、三稜。
- **丹田部位積血:**加入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