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新書》~ 卷五 (2)
卷五 (2)
1. 起脹三日訣
當歸,川芎,白芍,人參,甘草,陳皮,白芷,山楂,桔梗,木通,黃豆(二三十粒),筍尖(五錢)
五六日後,易用糯米引。
色尚乾紅焦紫,加紫草、紅花,調滿天秋。(備用方)
不甚起發,加大力子、蟬蛻。
皮薄塌陷,加黃耆。
起發不勻,加防風。
咳嗽,加麥冬、五味。
渴如之。
泄瀉,加升麻、澤瀉。
水疱,加白朮、茯苓。
作癢,加殭蠶、白芷。
毒停肌肉,或風寒阻塞,不易起發者,俱加賽春雷。(備用方)
停痰經絡,板硬不灌者,加一丸托之。此行漿聖藥也。五日後有停痰症者宜用,不可缺。
或問毒滯痰停,與風寒阻塞,何以別之,曰渾身壯熱,形色焦紫,或乾枯,或塌陷,或腫脹其肉而痘不起者,毒滯肌肉也。內外無症,唯痘板硬不起者,痰滯經絡也。板硬不起而復喘滿身熱者,風寒阻塞也。
白話文:
用來幫助發痘的方子,大約三天內會起作用:
藥方包含當歸、川芎、白芍、人參、甘草、陳皮、白芷、山楂、桔梗、木通、黃豆(約二三十粒)、筍尖(五錢)。
大約五六天後,如果需要,可以用糯米來引導藥效。
如果痘的顏色呈現乾燥的紅色、焦紫,可以加入紫草、紅花,讓痘發得像滿天星斗一樣(這是備用藥方)。
如果痘不太發出來,可以加入大力子、蟬蛻。
如果痘皮薄而塌陷,可以加入黃耆。
如果痘發得不均勻,可以加入防風。
如果有咳嗽,可以加入麥冬、五味子。
如果口渴,就依照口渴的情況處理。
如果腹瀉,可以加入升麻、澤瀉。
如果起水泡,可以加入白朮、茯苓。
如果覺得癢,可以加入殭蠶、白芷。
如果毒素停留在肌肉中,或是因為風寒阻塞導致痘不容易發出來,都可以加入賽春雷(這是備用藥方)。
如果痰停留在經絡中,導致痘板硬不發,而且沒有膿液,可以服用一丸藥來幫助痘發出來。這是幫助痘漿行走的特效藥。五天後如果出現痰停滯的情況,就應該使用,不可缺少。
有人問,毒素停滯、痰停滯和風寒阻塞,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我回答說:如果全身發熱,皮膚顏色呈現焦紫,或乾燥枯萎,或塌陷,或肌肉腫脹而痘不發出來,那就是毒素滯留在肌肉中。如果身體內外沒有其他症狀,只有痘板硬不發,那就是痰停留在經絡中。如果痘板硬不發,同時出現氣喘、全身發熱,那就是風寒阻塞。
2. 灌膿三日訣
痘出七日,陰中之陽,盡達於外,內則空虛,如釜中甑內之氣,妙不可言。陽起一分,陰亦長一分,故其漿也,則宜漸而黃,根下血暈,則宜漸而緊。如線圍定,不鋪散,不灰黯,晝夜不痛楚,飲食倍常,大便少,身熱微微,吉兆也。反是者逆。至是決死生,惟視血暈緊散,膿色真偽耳。
真者寶色燁燁,手捏黏絲;偽則土黃色。緊者氣能拘血化毒也,散則氣虛散而華氣將絕矣。血暈全無者死,膿者毒所化也。訣曰:六日以後,專看膿色,故有膿則生,無膿則死。使或有或無而根腳不紅,或連肉灰紅作癢,煩躁目封欲開,作瀉乾嘔不食,少睡氣虛,不能拘血化毒也,急峻補之。倘此時尚見舌黑有刺,生意絕矣。
不唯不容補,即補之何益。
痘出七日,忽大瀉者,氣陷也,急宜澀之。若漿色正而根線緊繞定,雖瀉無妨。漿色不正,根盤不化,血散不斂,毒在內也。七日毒仍在內,如命何。
漿行七日,腫要過項,漿要過胸,腫者毒外出也。言過胸者,從上下也。至陽物亦要灌,乃宗筋之會也。兩腳不灌不妨。又兩臂亦宜滿,不然臨收時必不食而生他變,手臂脾所主也。
凡痘當瀉時,但看根窠紅活,飲食如故,精神清爽,此陽瀉也。無妨,但看舌,用兼止之藥而愈。
八九日漿行似足,忽眼開而陷,毒內攻也。內攻者必悶亂煩躁,根暈飛散。若無是而唇舌潔淨,托裡湯,加桂、附治之。唇燥舌赤,托裡如芩、連治之。
有一等至第八日,充實飽滿,挨摸不破,而剔破無膿,毒陷伏也。不可作順症誤人。托裡加賽春雷同服,是正法也。若數服而板硬無膿,根窠不活,生意可知矣。然必神不內寧。若神寧痘少,自可不必藥治。
灌膿時作癢,十常六七,並當以唇舌驗之。但爬破成坑,或干而無水,皆不治。
行漿作痛。大熱也,亦吉兆也。毒滯作痛,血熱作痛,皆實症也。
八九日寒顫咬牙,虛極也。惟峻補而已,不止重補之,此外無法。若頭搖手顫,目閉無魂,為痘後驚癇,陽氣絕於內也,不治。
旬仲曰:亦有火極似水,寒顫咬牙者,當清之。
八九日,有一等土黃色而硬者,往往作正漿目之,不知此為陰陽失政,漿注於中,板膩死塞而黃硬也,名曰板黃痘。急須辨舌治之。
珠不在大,在乎體之明;漿不在足,在乎色之正。土黃者,黃而無彩者也。
又有灌漿充足,至九日大便忽欲出不出,陽明血燥也,托裡倍當歸潤之,不治則靨落之後,非滯下必乾熱而死。即不死,亦難免癰疽疔毒。
灌膿發疱,氣太過甚也。托裡加苓、術滲利之。擦破水出,而不能抱者,敗草散掩之,切不可用氣藥而破泄也。
八九日,最忌皮薄漿清,皮薄則嫩而易破(氣虛),漿清則水而不膿(血虛)。書曰:漿假毒成,毒從漿化,若此而幸成者,未之有也。凡皮薄漿清,至九日而躁亂不寧,生死可隔壁斷矣。周歲半歲,又不必九日,只七日便蹬打不定,揩破即干,萬不能救一。何者?痘以七日為界,七日以前,氣血外行也;七日以後,氣血內行也。
白話文:
[膿腫三天決斷]
痘疹出現七天後,此時體內陽氣已完全顯現於外,體內則呈現虛弱狀態,就像鍋中的蒸氣,微妙難言。每增加一分陽氣,陰氣也隨之增長一分,所以痘漿應該逐漸轉黃,根部周圍血暈應漸漸緊縮。痘瘡像被線圍住般明確,不會擴散,顏色不會暗淡,日夜不感到疼痛,飲食比平時增加,大便量減少,身體只有微熱,這些都是吉兆。反之則是不好的徵兆。這個時候可以決定生死,主要觀察血暈是否緊縮以及膿色真假。
真正的膿色像寶物般閃閃發光,用手捏會拉出絲狀;假的膿色則爲土黃色。血暈緊縮表示體內正氣能凝聚血液化解毒素,血暈擴散則代表正氣虛弱且即將耗盡。完全沒有血暈的人會死亡,因爲膿是毒素轉化而成。訣竅是:六天後,專心觀察膿色,有膿則生,無膿則死。如果膿有時有時無,根部周圍不紅,或連着皮膚呈灰色且發癢,煩躁不安,眼睛似乎要睜開,腹瀉,乾嘔,不想吃東西,睡眠少,氣虛,無法凝聚血液化解毒素,這時需趕緊大力補養。如果此時舌頭仍呈黑色有刺狀,生命跡象已經消失。
不僅不能補養,即使補養也沒用。
痘疹出現七天,突然大瀉,這是正氣下降的跡象,應儘快止瀉。如果痘漿顏色正常且根部線條緊繞,即使瀉也不礙事。但如果痘漿顏色不正常,根部沒有變化,血散而不收斂,這表示毒素還在體內。七天後毒素還在體內,生命堪憂。
痘漿運行七天,腫脹應超過頸部,痘漿應過胸,腫脹表示毒素正在排出體外。說痘漿過胸是指從上到下。此時連生殖器也會出現膿腫,因爲這裏是宗筋聚集處。兩腳沒有膿腫無妨。雙臂也應充滿膿腫,否則在收尾時一定不吃東西且可能產生其他病變,因爲手臂由脾臟主管。
當痘疹應瀉時,只要觀察根部周圍紅潤有活力,飲食如常,精神清爽,這是正常的瀉,無妨。只需觀察舌頭,使用止瀉藥即可痊癒。
七八天時痘漿看似充足,忽然眼睛睜開卻凹陷,這是毒素向內攻擊的跡象。內攻一定會讓人感到混亂煩躁,血暈飛散。如果沒有這些症狀且脣舌乾淨,可服用托里湯加桂、附治療。如果脣燥舌赤,則用托里湯加黃芩、黃連治療。
有些痘疹到第八天,看起來充實飽滿,觸摸不會破裂,但挑破後卻沒有膿,這是毒素潛伏的跡象。不能當作順症誤診。應服用托里湯加賽春雷同時服用,這是正確療法。如果連續服用幾劑後痘疹仍然硬邦邦沒有膿,根部周圍沒有活力,可以知道生命跡象了。然而,一定要觀察神志是否安定。如果神志安定且痘疹較少,自然無需藥物治療。
膿腫時發癢,大約有六到七成,必須通過觀察脣舌來判斷。但抓破後形成深坑,或乾燥無水,都是無法治療的。
痘疹運行時疼痛,這是極大的熱象,也是吉兆。毒素滯留導致的疼痛,血液過熱引起的疼痛,都屬於實症。
七八天時顫抖咬牙,這是極度虛弱的跡象。只能採取大力補養,不止重補,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辦法。如果頭部搖晃,手腳顫抖,眼睛閉合無神,這是痘疹後的驚癇,表示體內陽氣已經耗盡,無法治療。
有人提到,也有極熱症狀類似極寒,顫抖咬牙的情況,這時應採取清熱療法。
七八天時,有一種土黃色且硬的痘疹,常被誤認爲正常的痘漿,卻不知道這是陰陽失調,痘漿積聚在內部,板結堵塞而變黃變硬,這稱爲板黃痘。必須趕緊辨別舌頭並進行治療。
痘疹不在於大小,而在於是否明亮;痘漿不在於是否充足,而在於顏色是否正常。土黃色是指黃色而沒有光澤。
還有些痘疹膿腫充足,到第九天突然想排大便卻排不出,這是陽明經血燥的表現,服用托里湯加倍當歸滋潤,否則痘疹脫落後,不是滯下就是乾熱致死。即使不死,也難免會有癰疽疔毒。
膿腫併發皰疹,這是氣血過旺的表現。服用托里湯加茯苓、白朮滲利。如果擦破後水分流出,無法癒合,應用敗草散覆蓋,絕對不能使用氣藥導致氣血外泄。
七八天時,最忌諱皮薄痘漿清澈,皮薄表示痘疹脆弱易破(氣虛),痘漿清澈表示只是水分而非膿液(血虛)。書上說:痘漿是毒素轉化而成,毒素從痘漿轉化,如果痘疹皮薄痘漿清澈還能僥倖痊癒的,未曾有過。凡是皮薄痘漿清澈,到第九天躁動不安,生死可立判。一歲半歲的小孩,不必等到第九天,只要第七天就無法控制地蹬踢,擦破後立即乾涸,幾乎無法救治一人。爲什麼呢?痘疹以七天爲界,七天前氣血向外運行,七天後氣血向內運行。
當氣血向外運行時還無法化解毒素,更何況向內運行時呢?因此,七天後躁動不安表示毒素向內攻擊,毒素向內攻擊的人一定會死亡。
膿腫時,額頭像被熱水燙傷,皮肉全部紅腫且乾燥,這表示正氣耗盡無法凝聚血液,血液也無法依附正氣製毒,必定死亡。痘疹剛膿腫,雙脣先變黃硬化,表示毒素先侵入脾臟,順序錯誤,必定死亡。如果擦破後瘡痕隱約有生命力,這是穢觸,不應當作死亡病例處理。
加減托里湯,治療實熱病症,服用寒涼藥物後寒氣凝固,嘔吐腹瀉,或皮薄痘漿清澈,或痘疹塌陷無神。
血色不活,瘙癢煩渴,所有這些情況嘴脣和舌頭一定淡白乾淨,大便一定不成形,持續治療無效,腹部脹悶混亂,顫抖咬牙,死亡就在眼前。
黃芪,人參,甘草,當歸,白芍,白芷,山藥,陳皮,木香,肉桂,糯米
服用時加半杯人乳,數匙米酒,一起飲用。
腹瀉,去掉當歸,加入升麻、訶子、肉蔻、炮姜、丁香,調銀鎖匙。(備用方)
腹痛,加入煨乾姜、神曲。
咳嗽,加入麥冬、五味子。
煩渴同上。
水皰,加入防風,加倍白芷。
發癢亦然。
抓破,用松花粉或蕎麥粉覆蓋。
顫抖咬牙,四肢冰冷,嘴脣和舌頭淡白,加入附子。
凡是皮薄痘漿清澈,或腹瀉,木香異功散都適用。
按語:這就是前面提到的加減益氣湯。益氣湯是爲了原本正氣虛弱者設計,這裏並非如此。原本正氣虛弱,火邪容易發作,所以治療方式始終不變。如果是原本體質強健但因寒涼藥物導致,這是火氣被寒氣壓抑,如果一味補益,藥效還未完全發揮,原本的火氣又會再次發作。治療時務必謹慎,不介意一天內多次服用,審慎內外調理。
如果痘漿充足卻不減少人參、黃芪,嘴脣和舌頭紅潤卻不去掉肉桂、附子,實證的禍害,如何能避免呢?那些盲目者,甚至肢體癱瘓者,甚至不必等到盲目和肢體癱瘓就先失去父母,這是誰的過錯呢?我曾說過醫生最難的不是治療,而是識別病症,老師也說過:六天前專心觀察嘴脣和舌頭;六天後,也專心觀察這些。這是用藥的關鍵。因此,有舌苔的清熱解毒,舌苔淡白的溫補,既沒有舌苔乾燥也沒有舌苔淡白的則用平衡藥劑調節。
在毒素旺盛之際,竟然採取溫補,難道不會有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