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新書》~ 卷四 (2)
卷四 (2)
1. 發熱三日訣
溺血,加犀角、梔子。
溺短澀,加木通、車前、腹皮。
便秘結,加枳殼、當歸。
喘滿秘結,壯熱煩躁,面目浮腫,唇燥舌苔,甚則身惡寒,四肢逆冷,加千里馬。(備用方)譫語狂亂,加石膏、知母,調滿天秋。
傷食腹痛嘔酸,加山楂、厚朴、神麯、麥芽。
腰痛,加羌活、防風。
婦人行經,加生地、川芎。
不期而行,加熟地、熱見愁。(備用方)
經行暴啞,加人參、麥冬、生地。
經行適斷,有譫妄等症,加羌活、柴胡,下熱見愁。
便秘加千里馬。
益元湯,此為元氣虛弱者立也,辨症果真,則前後皆不可易,中間雜症,雖或不同,要皆氣虛致之,治者只於本方消息加減。
人參,黃耆,甘草,白朮,陳皮,當歸,川芎,升麻,桔梗,生薑
熱甚,易沙參。
㿠白,減川芎。
停滯腹痛,或瀉酸臭,加山楂、曲芽。不因停滯者,加乾薑、芍藥。
腹痛甚,加異功散。(備用方)
泄瀉不已,去當歸,加肉果,或調中丸。
便秘結,倍用當歸。
不思飲食,倍白朮,加神麯。
溺澀赤,加腹皮、木通、茯苓。
嘔吐,去桔梗,加乾薑、丁香、陳皮。
嘔甚,加丁香再一倍。
虛煩作渴,加麥冬、五味子。
咳嗽,加麥冬、五味子、杏仁。
有痰,加貝母。
感寒咳嗽,加蘇、防、杏仁。
四肢冷,加乾薑、肉桂。
有汗,去桔梗、升麻,加桂。
驚悸,加天麻、鉤藤,磨安神丸。
三四日痘出不快,肌膚慘慘然,毛屑起舉,去升麻,加桂、白芷。
五六日候當長大,如起不快,或皮薄易破,色不紅活,倍參、耆。加芷、桂、乳、酒。
水疱,倍白朮,加防己、白芍。
癢亦然。
癢甚,用豬鬃小帚輕搠之,或行熏法亦妙。
四肢不起,加桂枝、防風。
七八日乃貫漿時也,如停漿不貫,氣血淡白,或灌清水,加芷、桂、木香常服,不可缺糯米,乳、酒亦宜常服。
凡痘至此而寒戰,而泄瀉,而反白癢塌,皆不能免,一見此症,急以木香異功散,出入用之。如膿色一足,唇舌轉紅,又須叱去,惟照本方加苓、芍,以助收斂耳。拘滯之醫,徒執溫補,一偏之制也。
虛症而反見腹脹喘促,便秘而渴,麥冬湯主之。咽喉煩躁,滋陰潤燥湯主之。蓋此乃虛症變實非真實也。倘疏利之劑,不察而姿意妄行,則方升之氣,又將轉而虛脫矣。九日十日,亦惟本方加苓、芍耳,有雜症加減之。至靨後癰毒等症,亦惟照後參之。
痘有純虛純實者,有先實後虛者,有從虛轉實者,如此方治症純虛也。故始終不移,雖有增減,要皆補益氣血為主。凡遇此症,必以此法行之,若蘇桔、十神等劑,切不宜用。
或曰:加減益氣,乃虛症所必需,然首尾不易,得無固乎,且參耆皆峻補之味,何可妄行若此。予曰不然,用藥有訣,唇、舌,用藥之訣也,能識唇舌紅白而進退之,多用可也,常用可也。即不用可也,何妄之有?
白話文:
發熱三日訣
小便出血,加犀牛角、梔子。
小便量少且不暢,加木通、車前子、茯苓皮。
大便乾結,加枳殼、當歸。
呼吸急促、腹脹、大便不通、高燒、煩躁不安、臉部浮腫、嘴唇乾燥、舌苔厚膩,嚴重時甚至會感到身體發冷、四肢冰涼,加千里馬(備用方)。說胡話、發狂,加石膏、知母,調用滿天秋這個方子。
因吃太多食物導致腹痛、嘔吐酸水,加山楂、厚朴、神曲、麥芽。
腰痛,加羌活、防風。
婦女月經期間,加生地、川芎。
不是月經期卻出血,加熟地、熱見愁(備用方)。
月經來時突然聲音嘶啞,加人參、麥冬、生地。
月經來時斷斷續續,有胡言亂語等症狀,加羌活、柴胡,並用下熱見愁這個方子。
大便不通加千里馬。
益元湯,這是為元氣虛弱的人設立的方子,如果辨證確實是這種情況,那麼前後的用藥都不可以更改。中間出現其他雜症,雖然可能不同,但大多是氣虛引起的,治療時只需在本方基礎上進行加減。
人參、黃耆、甘草、白朮、陳皮、當歸、川芎、升麻、桔梗、生薑
如果發熱很嚴重,改用沙參。
如果痘瘡顏色慘白,減少川芎的用量。
如果出現飲食停滯導致的腹痛,或腹瀉酸臭,加山楂、神曲。如果不是因停滯引起的,加乾薑、芍藥。
如果腹痛劇烈,加異功散(備用方)。
如果腹瀉不止,去掉當歸,加肉豆蔻,或調用調中丸。
如果大便乾結,加倍使用當歸。
如果沒有食慾,加倍使用白朮,加神曲。
如果小便不暢且顏色發紅,加茯苓皮、木通、茯苓。
如果嘔吐,去掉桔梗,加乾薑、丁香、陳皮。
如果嘔吐嚴重,丁香的用量再加一倍。
如果虛弱煩躁、口渴,加麥冬、五味子。
如果咳嗽,加麥冬、五味子、杏仁。
如果有痰,加貝母。
如果是因受寒引起的咳嗽,加蘇葉、防風、杏仁。
如果四肢冰涼,加乾薑、肉桂。
如果有出汗,去掉桔梗、升麻,加肉桂。
如果驚恐心悸,加天麻、鉤藤,配合磨製安神丸服用。
如果長痘三四天了還沒有長出來,皮膚慘白,毛髮豎立,去掉升麻,加肉桂、白芷。
如果五六天到了應該長大的時候,痘瘡卻沒有長出來,或皮膚薄容易破,顏色不紅潤,加倍人參、黃耆的用量。加白芷、肉桂、乳香,並用酒沖服。
如果長出水泡,加倍白朮的用量,加防己、白芍。
如果感覺癢,也按此處理。
如果癢得很厲害,用豬鬃小刷子輕輕刷,或進行熏蒸也很有效。
如果四肢不能動,加桂枝、防風。
七八天到了痘漿成熟的時候,如果痘漿停止不再成熟,或痘漿稀薄像清水,加白芷、肉桂、木香,經常服用。並且不能缺少糯米,乳汁和酒也適合經常食用。
凡是痘瘡到了這個階段而出現寒戰、腹瀉、痘瘡潰爛變白、發癢等情況,都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現這些症狀,立即用木香異功散,根據情況加減藥物。如果膿液顏色充足,嘴唇和舌頭顏色轉紅,又需要停止用藥,只用本方加茯苓、芍藥,幫助收斂。拘泥於溫補的醫生,只會固執地用一種偏頗的治療方法。
虛弱的病症反而出現腹脹、喘促、大便不通、口渴等情況,用麥冬湯治療。咽喉煩躁,用滋陰潤燥湯治療。這是虛症轉變為實症,並非真正的實症。如果使用疏通的藥物,不仔細辨別就隨意使用,那麼本來將要恢復的氣,又會轉為虛脫。第九天、第十天,也只用本方加茯苓、芍藥,再根據其他雜症進行加減。至於痘瘡痊癒後出現的癰毒等症狀,也照著後面的方法進行治療。
痘瘡有純虛的、純實的,有先實後虛的,有從虛轉實的,這個方子治療的是純虛的症狀。所以始終不變,即使有加減,也都是以補益氣血為主。凡是遇到這種症狀,必須用這個方法治療,像蘇桔散、十神散等方劑,絕對不宜使用。
有人說:加減益氣,是虛症所必須的,但是從頭到尾都不改變,會不會太過固執?而且人參、黃耆都是峻補的藥物,怎麼能這樣隨意使用?我說不是這樣的,用藥有訣竅,嘴唇和舌頭的變化就是用藥的訣竅。能夠辨別嘴唇和舌頭的紅潤與否,根據情況增減藥量,多用可以,經常使用也可以,甚至不用也可以,哪有什麼妄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