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新書》~ 卷三 (6)
卷三 (6)
1. 總訣
藥隨舌轉,症用舌痊。嗚呼!舌之功大矣。
舌通乎五內,人知之而莫之用,不由指示,臨局必迷,不知此乃用藥樞紐也。藥有寒者、涼者、溫者、熱者,一唯樞紐在手,則縱橫顛倒,皆自我出,而是非而利害,姑置勿論。夫易虛易實,小兒也。使無定見,而謂不枉人命,吾未之信。
此吳氏秘法,旬仲得自孫其猶而語予者。因思凡一切藥,欲通乎臟氣者,皆曰放舌底噙化,非舌能通百脈之竅乎?況痘假心火成功,運用造化,全在此靈臺方寸,至論不刊。
治痘之藥不可過,過於熱則涸,過於寒則凝,過於燥則耗血,過於潤則滑腸,過於攻則損真,過於補則助邪。古有云,藥須病更,機非在我。我者不通變之謂也。
邪熱壅盛,隧道阻塞,而卒無死者有之,禁絕寒涼過也。若根顆不散尚活,宜置涼處以徹其熱,亦能復甦,毋因其氣絕而遂捨去。
治痘有四節次,務要不紊,紊則氣血顛倒,火毒肆瘧,而諸症蜂作矣。故驚者狂者,吐者瀉者,癍者疹者,腰痛腹痛者,肉腫痘不腫者,水嗆錯喉者,皆當發不發,毒壅三焦,停氣道也。焦紫者,枯黑者,渴者,躁者,發疔毒者,胃爛口臭者,皆當清不清,陽明內熱所致也。
當補不補,則為白陷,為泄瀉,為癢塌,為倒靨,外剝內攻,中氣虛也。當滲泄不滲泄,則反壯熱,或少食,或吐瀉不止,或肌肉作疰癤而疤爛,何者?脾濕內淫也。標離而異,本合而同,藥當其節,變症息矣。不應四法,必三因乘之。六氣外襲為外因,驚恐內動為內因,調理失宜為不內外因。
四法正也,三因奇也。奇正互用而得之矣。
治痘症不治雜症,萬古秘論也。雜症有日,痘症只兩七日而已。且痘中之症,緣失治而作。今猶治症不治痘,將症愈甚,而痘愈憊矣。
程既莘曰:雜症非痘中所有,醫實誤之,願世人著眼,治雜症一寸,則痘症落後一丈。昔人固嘗言之,今人慾故犯之何也。
痘有當吐者吐之,吐中有發意存焉,滴水不入者,毒壅氣道也,宜吐之。食飲痰停,形色生變,陽氣鬱遏也,宜吐之。惟氣虛多汗者忌之(吐法用升麻梔子豆豉煎服探吐之)。
痘有當汗者汗之,當汗不汗,後必變症,壯熱皮燥,喘促面浮,可汗也。痘隱隱不出,肉腫瘡不腫,毒停不成漿,或因寒倒靨,皆可汗也。但兼解補有殊耳。可清也,可下也,舌之黃白盡之矣。可溫也,可補也,舌之淡紅盡之矣。其詳審諸。
出痘之童,嗜欲開而血氣耗,虛火炎蒸,或煩或渴,或咽喉痛,或鼻時出血,腫盛不任溫補,當是時參麥清補湯,頻服於五六日前,猶或可救。若七八日不成膿,非參歸鹿茸湯不可。
女人月事,時至必行,將行經,忽然暴至,險之險也。痘之成功,全藉氣血,氣虛可為,血虛難為。如痘不倒陷,根暈不散,猶可冀生。若倒陷根散者必死。治療之法,在重養其陽以生陰,症屬血熱。又有得行經而反吉者,然在見點起脹時,非灌膿時宜也。
白話文:
藥效隨著舌頭的反應而調整,病情也根據舌頭的變化而痊癒。唉!舌頭的作用實在太大了。
舌頭與五臟六腑相通,人們都知道這一點卻沒有好好利用它。如果沒有人指點,臨到病症發生時一定會迷茫,不知道舌頭是使用藥物的關鍵。藥物有寒性、涼性、溫性、熱性,只要掌握了舌頭這個關鍵,就能隨心所欲地調整用藥,達到好的效果,至於對錯利弊,暫且不談。病症容易由虛轉實,也容易由實轉虛,小孩子尤其如此。如果沒有一定的見解,就說不會誤人性命,我是不相信的。
這是吳氏的秘傳方法,荀仲從孫其猶那裡學到後告訴我的。我因此想到,凡是想要讓藥力直達臟腑的,都說要放在舌頭底下含化,難道不是因為舌頭能通達全身的經脈嗎?何況痘症如果假借心火而成功,運用造化的關鍵,全在於這靈台方寸之間,這是至理名言,不可更改。
治療痘症的藥物不能過量,過熱會使身體乾涸,過寒會使身體凝滯,過燥會耗損血液,過潤會使腸胃滑利,過於攻伐會損傷正氣,過於補益則會助長邪氣。古人說,用藥要隨著病情變化,時機不在我這邊。我這邊是指不通變的緣故。
邪熱阻塞經絡,但竟然沒有死的人,那是因為過度禁用寒涼藥的緣故。如果痘根沒有消散,還有活命的機會,應該安置在涼爽的地方來徹退熱邪,也能夠恢復生機,不要因為病人氣絕就放棄。
治療痘症有四個階段,一定要按照順序進行,如果次序紊亂,就會導致氣血逆亂,火毒肆虐,各種症狀就會紛紛出現。所以,出現驚厥、狂躁、嘔吐、腹瀉、發斑、出疹、腰痛、腹痛、肌肉腫脹而痘疹卻不出、喝水嗆到等情況,都是因為痘疹該發而未發,毒素壅塞在三焦,阻礙了氣機的運行。痘疹顏色焦紫、枯黑、口渴、煩躁、發疔瘡、胃爛口臭等情況,都是因為該清熱而未清熱,導致陽明內熱熾盛。
當補益的時候不補益,就會導致痘疹白陷,出現腹瀉、瘙癢、痘疹塌陷、倒靨等症狀,這是因為體內虛弱,正氣衰敗。當疏泄的時候不疏泄,反而會出現高熱,或者食慾不振、嘔吐腹瀉不止,或者肌肉出現疔瘡潰爛等症狀,這是因為脾濕內侵。病症表現雖然各異,但本質相同,只要用藥得當,對症下藥,各種變症就會消失。如果沒有按照四個階段用藥,必定是受到了三種因素的影響。外感六淫之邪為外因,驚恐等精神因素為內因,調理失當則為不內外因。
四個階段是正法,三種因素是奇法。奇正互相配合使用,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治療痘症就專注於治療痘症,不要管其他雜病,這是千古不變的秘密道理。雜病可以拖延很久,痘症只有兩七天,也就是十四天而已。而且痘症中的其他症狀,是因為治療失誤而引起的。現在如果只治療其他症狀而不治療痘症,只會讓其他症狀更加嚴重,而痘症更加衰敗。
程既莘說:雜病並不是痘症中本來就有的,而是醫生誤診導致的,希望世人能看清楚這一點。治療雜病一寸,就會讓痘症落後一丈。古人早就說過這個道理,現在的人卻故意犯錯,這是為什麼呢?
痘症有需要催吐的時候就應該催吐,催吐中又有發散的意思。如果滴水不進,那是因為毒素壅塞氣道,應該催吐。如果飲食停滯,形色發生變化,陽氣鬱結,也應該催吐。(催吐的方法是用升麻、梔子、豆豉煎服,然後探吐)。
痘症有需要發汗的時候就應該發汗,當發汗的時候不發汗,之後一定會產生變症,出現高熱、皮膚乾燥、氣喘急促、面部浮腫等症狀,就可以發汗。痘疹隱隱不發,肌肉腫脹而痘瘡卻不腫大,毒素停滯不能化膿,或者因為寒邪導致痘疹倒陷,這些情況都可以發汗。但是發汗也要根據具體情況配合解表和補益。可以用清熱的方法,可以用攻下的方法,這些都可以根據舌苔的黃白程度來判斷。可以用溫陽的方法,可以用補益的方法,這些都可以根據舌苔的淡紅程度來判斷。詳細情況請仔細辨別。
出痘疹的兒童,嗜欲開始旺盛,血氣耗損,虛火上炎,可能出現煩躁、口渴、咽喉疼痛、鼻出血等症狀。痘疹腫脹的時候不能使用溫補的方法,這個時候應該服用參麥清補湯,在痘疹發出來五六天前頻繁服用,或許還能救治。如果痘疹到了七八天還沒有化膿,就必須服用參歸鹿茸湯。
女人的月經,到時候必定會來,如果月經將要來的時候突然暴至,這是非常危險的情況。痘疹的成功與否,全靠氣血,氣虛還可救治,血虛就難以救治了。如果痘疹沒有倒陷,根暈沒有消散,還有活命的希望。如果痘疹倒陷、根暈消散,就必定會死亡。治療的方法,在於重視培養陽氣以滋養陰液,這個時候的症狀屬於血熱。也有月經來潮反而轉危為安的情況,但這種情況是在痘疹開始出現和膨脹的時候,而不是在化膿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