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雲鵬

《慈幼新書》~ 卷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九 (2)

1.

小兒驚癇寒熱痘疹諸疾,未有不兼痰者。專症重則治其症,而痰自除。若無專症,反因痰而生他病者,青黛丸利痰散子治其痰,重者以褊銀丸(見嗽)下之。飲食生痰,胸膈膨悶,健胃開涎散,濕痰作眩,青州白丸子,以參湯服之。

白話文:

無論是兒童的驚風、癲癇、寒熱、痘疹等各種疾病,都沒有不包含痰的。專治的症狀嚴重,醫治它的症狀,那麼痰會自行消除。若是沒專治的症狀,反而會因痰而產生其它的疾病,則以青黛丸、利痰散子來治療痰,嚴重的用銅綠丸(見咳嗽)來服用。飲食生痰,胸隔阻塞脹悶,可用健胃、開涎的藥來去除,濕痰作眩,用青州白丸子,用參湯服。

利痰散子

白醜(五錢),檳榔(八分),茵陳,木香(各五分)

白話文:

白醜(二點五公克),檳榔(零點四公克),茵陳,木香(各零點二五公克)

為末,白湯下,每服一錢。

汪令凱曰:此方治小兒風癇多痰,癡而不慧者,大有神效。

青黛

橘紅杏仁枳實黃芩茯苓白附子(各二錢),栝蔞霜,半夏膽星(各三錢),大黃(蒸),礞石百部麻黃(各一錢),皂角(一條)

白話文:

橘紅、杏仁、枳實、黃芩、茯苓、白附子(各二錢)

栝蔞霜、半夏、膽星(各三錢)

大黃(蒸)、礞石、百部、麻黃(各一錢)

皁角(一條)

薑汁丸芡實大,青黛為衣,滾水化服。

白話文:

薑汁丸,大小和芡實一樣,外面裹著青黛,用滾水化開服用。

健胃開涎散

茯苓(三錢),白朮,苡仁(各二錢),人參,花粉(各五分),陳皮乾薑(各二分),砂仁(一粒)

白話文:

*茯苓(9克):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利水滲溼的功效。

*白朮(6克):具有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瀉的功效。

*苡仁(6克):具有健脾益氣、祛溼清熱、利尿消腫的功效。

*人蔘(1.5克):具有補氣健脾、益氣生津、安神益智的功效。

*花粉(1.5克):具有補氣養血、益氣補虛、健脾益胃的功效。

*陳皮(0.6克):具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乾薑(0.6克):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止嘔止瀉的功效。

*砂仁(0.3克):具有溫中行氣、化溼止瀉、醒脾開胃的功效。

程潛庵曰:此方治小兒氣逆痰壅,經脈閉塞,手足厥冷,如慢驚者,神效。

青州白丸子,兼治驚風吐乳。

半夏,南星,白附子(各三兩),川烏(五錢)

為末,浸水中五日,用糯米粉煎粥清,丸如芡實大,滾水沖薑汁化服。

2. 瘧疾

小兒當乳母襁褓之時,以及嬉戲跌撲食飲之際,觸冒風寒暑濕,客於皮膚,積於臟腑,邪正相攻,陰陽偏勝。作,為寒熱往來。陽不足者,先寒後熱。陰不足者,先熱後寒。寒多熱少者陰勝陽,熱多寒少者陽勝陰。陰陽互攻,則寒熱相半。其初也,必內有痰食,致臟氣不流,故須清脾飲為消息。若胃中寒痰凝結,不易開解,草果飲一服愈之。

白話文:

在小兒哺乳和襁褓時期,以及玩耍嬉戲、跌撲、飲食的時候,容易受到風寒暑濕的侵襲,這些邪氣客於皮膚,積於臟腑,正氣與邪氣互相攻伐,導致陰陽偏盛偏衰。

如果邪氣偏重於寒,則會先出現寒症,然後轉為熱症。如果是邪氣偏重於熱,則會先出現熱症,然後轉為寒症。如果寒症較多,熱症較少,則說明陰氣勝於陽氣;如果熱症較多,寒症較少,則說明陽氣勝於陰氣。

如果陰陽互相攻伐,則寒熱症狀交替出現。在疾病的初期,通常會伴有痰食內阻,導致臟腑氣機運行不暢,因此需要服用清脾飲來調理。如果胃中有寒痰凝結,難以化解,可以使用草果飲來治療。

夏傷於暑,秋必痎瘧,此亢則害,承乃制,子來救母之義,有止發之定期,其間日作者,氣之舍深,內薄於陰,陽氣獨發,陰與陽爭不得出,故須間日。三日一作者,邪入於三陰也。作於子午卯酉日者,少陰也。作於寅申已亥日者,厥陰也。作於辰戌丑未日者,太陰也。發在夏至後,處暑前者,三陽受病,傷之淺者,近而暴也,發在處暑後,冬至前者,三陰受病。傷之重者,遠而深也。

白話文:

夏天受到暑邪的傷害,秋天一定會得瘧疾,這是因為陽氣亢盛就會造成傷害,陰氣則能制約陽氣,冬天和秋天分別是陰氣旺盛的季節,而瘧疾發作有規律可尋。

每隔一天發作一次的,是邪氣深入人體的陰分,陽氣獨自發出,導致陰陽交替受阻,故此須要間隔一天發作一次。

每隔三天發作一次的,是邪氣進入三陰經絡。

在子、午、卯、酉日發作的,是少陰經絡受邪。

在寅、申、巳、亥日發作的,是厥陰經絡受邪。

在辰、戌、醜、未日發作的,是太陰經絡受邪。

在夏至之後,處暑之前發作的,是三陽經絡受病,而且傷害較輕,是最近受到的傷害而發作。

在處暑之後,冬至之前發作的,是三陰經絡受病,而且傷害較重,是較早受到的傷害而發作。

發在子半之後,午之前,是陽分受病,易愈。發在午後者,是陰分受病,難愈。

凡治瘧,先問寒熱多寡,而參之脈症。大抵寒熱往來,皆屬少陽膽經,法用小柴胡湯(見傷寒加味,即清脾飲)為主。寒多者,加桂枝,有但熱不寒者,名曰癉瘧。陰氣孤絕,陽氣獨發,骨節疼痛,少氣煩冤,時時嘔逆,白虎湯(見傷寒)加桂枝主之。有但寒不熱者,名曰牝瘧,蜀漆散主之。

白話文:

凡是治療瘧疾,首先要詢問寒熱的程度,並參照脈象和症狀。一般來說,寒熱交替,都屬於少陽膽經的證候,治療方法以小柴胡湯為主(見傷寒加味方,即清脾飲)。如果寒證重,則加桂枝;如果有熱證而無寒證,則稱為癉瘧。陰氣孤寒,陽氣獨發,骨節疼痛,少氣煩冤,時時嘔逆,用白虎湯(見傷寒方)加桂枝為主。如果只有寒證而無熱證,則稱為牝瘧,可用蜀漆散為主。

如但寒而脈或洪實,或滑仍當作實熱治。如但熱而脈或空虛,或微弱,仍當作虛寒治。

凡瘧將發之時,與正發之際,邪正混戰,治之無功,必待陰陽並極而退。邪留所客之地,然後攻之。或當未發二三時前,迎而奪之可也。

白話文:

當瘧疾即將發作時,以及正在發作的時候,邪氣和正氣混戰在一起,治療沒有效果,必須等到陰陽達到極點而退卻時,邪氣留下的客居之地,然後才能攻打它。或者在發作前二三個小時,提前迎擊並奪取它的病勢也是可以的。

陽虛則惡寒,陰虛則惡熱,陰氣上入於陽中,則惡寒。陽氣下陷於陰中,則惡熱。若此,又非小柴、白虎所宜,直須理中(見保產)補中、(見傷寒)六君(見五硬)之屬,加薑、桂治之。然方中亦必用升、柴,以提出陰中之陽,使水升火降,自無不愈。

白話文:

陽氣虛弱,就會怕冷,陰氣虛弱就會怕熱。陰氣上升,進入陽氣之中,就會怕冷。陽氣下陷,進入陰氣之中,就會怕熱。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就不能再使用小柴胡湯、白虎湯這類方劑。必須使用理中湯、補中益氣湯、六君子湯這類方劑,再加入薑、桂一起治療。但是,方劑中也必須使用升麻、柴胡這類藥物,以把陰分中的陽氣引出來。這樣,水就會上升,火就會下降,自然就能痊癒。

呂晚村曰:大人元氣素虛,服瘧藥,不應,須補中益氣,倍柴胡人參,加半夏生薑立愈。間有不愈者,服桂附八味丸,最為神應。又產後及一切陰虛,俱有寒熱往來,似瘧非瘧,唯用六味地黃湯(見囟)加柴胡、白芍肉桂五味子方效。若服瘧門諸方,禍不旋踵。

白話文:

呂晚村說:體質虛弱的人,因服了瘧疾藥而未見好轉,必須補中益氣、倍加柴胡、人參的劑量,再加入半夏、生薑,就能立刻康復。如果還未痊癒,服桂附八味丸最為有效。另外,產後及一切陰虛的人,都會有寒熱往來,類似瘧疾但非瘧疾,治療方法只用六味地黃湯(見囟)加上柴胡、白芍、肉桂、五味子,這樣纔有效。而用瘧疾的治療方法,卻會很快危及生命。

人有臟腑久虛,大便常滑,忽得瘧疾,嘔吐異常。趙養葵以大棗加人參、白蔻與服,遂覺氣脈頓平,寒熱不作。蓋白寇能流行三焦元氣,營衛一轉,寒熱自平,切不可用常山,益虛其氣。

白話文:

一個人臟腑虛弱已久,大便經常稀鬆滑溜,忽然得了一場瘧疾,嘔吐不止。趙養葵給他服用大棗加人參、白蔻的藥,病人服後頓時覺得自己的氣脈平和,寒熱症狀消失。因為白蔻能夠運行三焦元氣,營衛一週轉,寒熱症狀也就平息了。千萬不能用常山,以免加重虛弱的症狀。

久瘧失治,遂成瘧母。邪伏肝經,脅下有塊,此營衛虧損之候,以六君子湯木香、肉桂、莪朮鱉甲主之。

白話文:

長期瘧疾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最終發展成為瘧母。邪氣隱伏在肝經,脅骨下方出現塊狀硬結,這是營衛之氣虧損的徵兆,應當使用六君子湯加木香、肉桂、莪朮、鱉甲來治療。

世以夜發為鬼瘧,非也。邪入陰分,發於六陰,宜四物湯(見麻疹)加知母紅花升麻、柴胡,提出陽分,方可截之。若時行不正之氣,真鬼瘧也。宜平胃散(見保產),加雄黃桃仁

白話文:

過去認為夜間發生的瘧疾是鬼怪引起的,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瘧疾是由邪氣入侵人體陰分而引起的,通常在六陰經發病。應使用四物湯(見麻疹條目)加知母、紅花、升麻、柴胡,將邪氣從陽分排出,才能截斷病根。如果時行不正之氣,導致真正的鬼瘧,應使用平胃散(見保產條目)加雄黃、桃仁。

白朮黃芩,半夏,厚朴青皮茯苓,柴胡,甘草草果,生薑,大棗

白話文: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痰濕內盛、嘔吐、腹脹等症狀。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性病、痢疾、黃疸、瘡瘍等症狀。

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痰多咳嗽、嘔吐、胸悶、腹脹等症狀。

厚朴:具有燥濕健脾,行氣止痛,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腹脹、胸悶、疼痛等症狀。

青皮:具有理氣疏肝,燥濕化痰,醒脾健胃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胸悶、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茯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消腫,寧心安神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水腫、心悸、失眠等症狀。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退熱發汗,調經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感冒發熱、月經不調、疼痛等症狀。

甘草:具有補益脾胃,調和諸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咳嗽、疼痛等症狀。

草果: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腹脹、疼痛、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

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嘔吐、咳嗽等症狀。

大棗:具有益氣補血,健脾養胃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氣血虛弱、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

寒多加肉桂。

熱多加黃連

草果飲

草果,常山,知母,烏梅檳榔,甘草,穿山甲

白話文:

  • 草果:一種香料,具有溫熱、健胃消食的功效。

  • 常山: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止咳的功效。

  • 知母: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滋陰、潤燥的功效。

  • 烏梅:一種中藥材,具有斂肺止咳、澀腸止瀉的功效。

  • 檳榔:一種中藥材,具有殺蟲、驅蟲的功效。

  • 甘草:一種中藥材,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

  • 穿山甲:一種中藥材,具有補益氣血、通經活絡的功效。

知母性寒,治足陽明獨盛之火熱,使其退就太陰;草果性溫,治足太陰獨盛之陰寒,使之居於陽明。二經合和,則無陰陽交錯之變,是為君。常山主吐胸中痰結,是為臣,甘草和諸藥,烏梅去痰,檳榔除痰癖,破滯氣,是為佐。山甲穴山而居,遇水而入,出陰入陽,穿其經絡於營分,以破暑結之邪,為之使。

白話文:

知母性寒,可以治療足陽明經獨盛的火熱,使其退到太陰。草果性溫,可以治療足太陰經獨盛的陰寒,使其回到陽明。這兩個藥合在一起,就能夠避免陰陽交錯的情況,所以是君藥。常山可以治療胸中的痰結,是臣藥。甘草能夠調和各種藥物,烏梅可以去除痰液,檳榔可以去除痰癖,破除滯氣,是佐藥。山甲生活在山洞裡,遇到水就鑽進去,從陰性轉變成陽性,貫穿營分經絡,以打破暑邪結聚,所以是使藥。

蜀漆

蜀漆(燒去腥),雲母(燒三夜),龍骨(各等分)

白話文:

  1. 蜀漆(燒去腥味):蜀漆是一種植物,將其燃燒後,可以去除腥味。

  2. 雲母(燒三夜):雲母是一種礦物,將其燃燒三晚,可以去除雜質。

  3. 龍骨(各等分):龍骨是一種藥材,將其與蜀漆和雲母等量混合。

未發前服。若溫瘧,加蜀漆一倍,臨發時服。

二陳湯

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烏梅,生薑

柴苓湯,初發一二日服。

柴胡,白朮,黃芩,茯苓,豬苓澤瀉,厚朴,甘草,人參,香薷(暑瘧加)

白話文: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退燒。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黃芩: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茯苓:利水滲溼、健脾補心。

豬苓:利水滲溼、清熱解毒。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

厚朴:行氣除滿、溫中散寒。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藥性。

人參:大補元氣、益氣補血。

香薷:散寒止瀉、化濕和中。

蒼朮,柴胡,黃芩,半夏,青皮,草果,檳榔,川芎,生薑,蔥白

白話文: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益氣化痰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濕盛、痰飲內停等症。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發熱頭痛、脅痛等症。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痢疾、黃疸、瘡癤癰腫等症。

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痰多嘔吐、反胃等症。

青皮:具有疏肝理氣、化痰止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胸脅脹痛、咳嗽痰多等症。

草果:具有燥濕行氣、化痰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邪阻滯、胸腹脹痛、嘔吐泄瀉等症。

檳榔:具有行氣導滯、驅蟲殺蟲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氣滯血瘀、脘腹脹痛、腸蟲腹痛等症。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瘀經閉、痛經、產後瘀血等症。

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散寒、止嘔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嘔吐腹痛等症。

蔥白:具有發汗解表、散寒通陽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鼻塞頭痛等症。

瘧發三四度後,用水酒各半煎,溫服取汗。

截瘧方

藿香,白芍,橘紅,澤瀉,滑石木通(各一錢),犀角羚羊角(各五分),白朮(七分),小丁香(研,末四分),姜皮(二分)

白話文:

藿香、白芍、橘紅、澤瀉、滑石、木通(各 6 克),犀角、羚羊角(各 3 克),白朮(4.2 克),小丁香(研成細末,2.4 克),姜皮(1.2 克)。

空心服,服後餓半日,方許飲食,忌麵食大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