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雲鵬

《慈幼新書》~ 卷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九 (2)

1.

小兒驚癇寒熱痘疹諸疾,未有不兼痰者。專症重則治其症,而痰自除。若無專症,反因痰而生他病者,青黛丸、利痰散子治其痰,重者以褊銀丸(見嗽)下之。飲食生痰,胸膈膨悶,健胃開涎散,濕痰作眩,青州白丸子,以參湯服之。

利痰散子

白醜(五錢),檳榔(八分),茵陳,木香(各五分)

為末,白湯下,每服一錢。

汪令凱曰:此方治小兒風癇多痰,癡而不慧者,大有神效。

青黛丸

橘紅,杏仁,枳實,黃芩,茯苓,白附子(各二錢),栝蔞霜,半夏,膽星(各三錢),大黃(蒸),礞石,百部,麻黃(各一錢),皂角(一條)

薑汁丸,芡實大,青黛為衣,滾水化服。

健胃開涎散

茯苓(三錢),白朮,苡仁(各二錢),人參,花粉(各五分),陳皮,乾薑(各二分),砂仁(一粒)

程潛庵曰:此方治小兒氣逆痰壅,經脈閉塞,手足厥冷,如慢驚者,神效。

青州白丸子,兼治驚風吐乳。

半夏,南星,白附子(各三兩),川烏(五錢)

為末,浸水中五日,用糯米粉煎粥清,丸如芡實大,滾水沖薑汁化服。

白話文:

小孩子無論是驚嚇、癲癇、發冷發熱、長痘疹等各種疾病,幾乎沒有不伴隨痰的。如果主要症狀嚴重,就治療那個主要症狀,痰自然就會消除。如果沒有主要症狀,反而因為痰而引發其他疾病,可以用青黛丸、利痰散子來治療痰,痰多的可以用褊銀丸(見咳嗽篇)來瀉下。如果是因為飲食而產生痰,導致胸口悶脹,可以用健胃開涎散;如果是濕痰引起眩暈,可以用青州白丸子,搭配人參湯服用。

利痰散子

白牽牛子(五錢),檳榔(八分),茵陳蒿,木香(各五分)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白開水送服,每次服用一錢。

汪令凱說:這個方子治療小孩子風癇多痰,反應遲鈍不聰明的,非常有效。

青黛丸

橘紅,杏仁,枳實,黃芩,茯苓,白附子(各二錢),瓜蔞霜,半夏,膽南星(各三錢),蒸過的大黃,礞石,百部,麻黃(各一錢),皂角(一條)

用薑汁調和藥粉製成丸子,大小如芡實,外層裹上青黛,用滾水化開服用。

健胃開涎散

茯苓(三錢),白朮,薏苡仁(各二錢),人參,花粉(各五分),陳皮,乾薑(各二分),砂仁(一粒)

程潛庵說:這個方子治療小孩子氣機逆亂、痰液壅塞,導致經脈閉塞、手腳冰冷,像慢驚風一樣的,非常有效。

青州白丸子,同時可以治療驚風吐奶。

半夏,天南星,白附子(各三兩),川烏(五錢)

將藥材磨成粉末,放入水中浸泡五天,用糯米粉煮成粥,取粥汁製作丸子,大小如芡實,用滾水沖薑汁化開服用。

2. 瘧疾

小兒當乳母襁褓之時,以及嬉戲跌撲食飲之際,觸冒風寒暑濕,客於皮膚,積於臟腑,邪正相攻,陰陽偏勝。作,為寒熱往來。陽不足者,先寒後熱。陰不足者,先熱後寒。寒多熱少者陰勝陽,熱多寒少者陽勝陰。陰陽互攻,則寒熱相半。其初也,必內有痰食,致臟氣不流,故須清脾飲為消息。若胃中寒痰凝結,不易開解,草果飲一服愈之。

夏傷於暑,秋必痎瘧,此亢則害,承乃制,子來救母之義,有止發之定期,其間日作者,氣之舍深,內薄於陰,陽氣獨發,陰與陽爭不得出,故須間日。三日一作者,邪入於三陰也。作於子午卯酉日者,少陰也。作於寅申已亥日者,厥陰也。作於辰戌丑未日者,太陰也。發在夏至後,處暑前者,三陽受病,傷之淺者,近而暴也,發在處暑後,冬至前者,三陰受病。傷之重者,遠而深也。

發在子半之後,午之前,是陽分受病,易愈。發在午後者,是陰分受病,難愈。

凡治瘧,先問寒熱多寡,而參之脈症。大抵寒熱往來,皆屬少陽膽經,法用小柴胡湯(見傷寒加味,即清脾飲)為主。寒多者,加桂枝,有但熱不寒者,名曰癉瘧。陰氣孤絕,陽氣獨發,骨節疼痛,少氣煩冤,時時嘔逆,白虎湯(見傷寒)加桂枝主之。有但寒不熱者,名曰牝瘧,蜀漆散主之。

如但寒而脈或洪實,或滑仍當作實熱治。如但熱而脈或空虛,或微弱,仍當作虛寒治。

凡瘧將發之時,與正發之際,邪正混戰,治之無功,必待陰陽並極而退。邪留所客之地,然後攻之。或當未發二三時前,迎而奪之可也。

陽虛則惡寒,陰虛則惡熱,陰氣上入於陽中,則惡寒。陽氣下陷於陰中,則惡熱。若此,又非小柴、白虎所宜,直須理中(見保產)補中、(見傷寒)六君(見五硬)之屬,加薑、桂治之。然方中亦必用升、柴,以提出陰中之陽,使水升火降,自無不愈。

呂晚村曰:大人元氣素虛,服瘧藥,不應,須補中益氣,倍柴胡、人參,加半夏、生薑立愈。間有不愈者,服桂附八味丸,最為神應。又產後及一切陰虛,俱有寒熱往來,似瘧非瘧,唯用六味地黃湯(見囟)加柴胡、白芍、肉桂、五味子方效。若服瘧門諸方,禍不旋踵。

人有臟腑久虛,大便常滑,忽得瘧疾,嘔吐異常。趙養葵以二陳湯加人參、白蔻與服,遂覺氣脈頓平,寒熱不作。蓋白寇能流行三焦元氣,營衛一轉,寒熱自平,切不可用常山,益虛其氣。

久瘧失治,遂成瘧母。邪伏肝經,脅下有塊,此營衛虧損之候,以六君子湯加木香、肉桂、莪朮、鱉甲主之。

世以夜發為鬼瘧,非也。邪入陰分,發於六陰,宜四物湯(見麻疹)加知母、紅花、升麻、柴胡,提出陽分,方可截之。若時行不正之氣,真鬼瘧也。宜平胃散(見保產),加雄黃、桃仁。

青皮飲

白朮,黃芩,半夏,厚朴,青皮,茯苓,柴胡,甘草,草果,生薑,大棗

寒多加肉桂。

熱多加黃連。

草果飲

草果,常山,知母,烏梅,檳榔,甘草,穿山甲

知母性寒,治足陽明獨盛之火熱,使其退就太陰;草果性溫,治足太陰獨盛之陰寒,使之居於陽明。二經合和,則無陰陽交錯之變,是為君。常山主吐胸中痰結,是為臣,甘草和諸藥,烏梅去痰,檳榔除痰癖,破滯氣,是為佐。山甲穴山而居,遇水而入,出陰入陽,穿其經絡於營分,以破暑結之邪,為之使。

蜀漆散

蜀漆(燒去腥),雲母(燒三夜),龍骨(各等分)

未發前服。若溫瘧,加蜀漆一倍,臨發時服。

二陳湯

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烏梅,生薑

柴苓湯,初發一二日服。

柴胡,白朮,黃芩,茯苓,豬苓,澤瀉,厚朴,甘草,人參,香薷(暑瘧加)

蒼朮湯

蒼朮,柴胡,黃芩,半夏,青皮,草果,檳榔,川芎,生薑,蔥白

瘧發三四度後,用水酒各半煎,溫服取汗。

截瘧方

藿香,白芍,橘紅,澤瀉,滑石,木通(各一錢),犀角,羚羊角(各五分),白朮(七分),小丁香(研,末四分),姜皮(二分)

空心服,服後餓半日,方許飲食,忌麵食大葷。

白話文:

[瘧疾]

在孩童尚在母親懷抱中,或是玩耍跌倒、飲食時,不慎接觸到風、寒、暑、濕等外邪,這些邪氣侵入肌膚,積聚在內臟,使得身體內的正氣與邪氣相互抗爭,導致陰陽失衡。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若是陽氣不足,則會先感到寒冷後再發熱;若是陰氣不足,則會先發熱後感到寒冷。寒多熱少,表示陰氣過盛壓制了陽氣;熱多寒少,表示陽氣過盛壓制了陰氣。若是陰陽相互攻擊,則會出現寒熱各半的情況。剛開始時,通常會有痰食阻礙,導致臟腑功能不暢,所以需用清脾飲來調理。如果胃中有寒痰凝結,不易化解,可用草果飲一次即可治好。

夏季受暑,秋季可能發作瘧疾,這是因為過度亢奮則會造成傷害,而適度抑制則能控制,符合子來救母的原理,瘧疾發作有固定的週期。間隔一天發作的,表示邪氣深入,內侵陰分,陽氣單獨發作,陰氣與陽氣互相抗爭無法外發,因此需要間隔一天。每三天發作一次的,表示邪氣進入三陰。在子、午、卯、酉日發作的,表示影響的是少陰;在寅、申、巳、亥日發作的,表示影響的是厥陰;在辰、戌、醜、未日發作的,表示影響的是太陰。夏季至後,在處暑前發作的,表示三陽受到感染,傷害較輕,病情發展較快;在處暑後,冬季至前發作的,表示三陰受到感染,傷害較重,病情發展較慢。

在子半後,午前發作的,表示陽分受到感染,較容易痊癒;在午後發作的,表示陰分受到感染,較難痊癒。

治療瘧疾時,首先要詢問患者寒熱的多寡,並結合脈象和症狀進行診斷。基本上,寒熱交替都屬於少陽膽經的範疇,治療方法主要是使用小柴胡湯(見傷寒加味,即清脾飲)。若是寒多,可以加入桂枝;若是隻有熱沒有寒,稱為癉瘧,表示陰氣單獨發作,骨節疼痛,氣短煩悶,偶爾會嘔吐,可用白虎湯(見傷寒)加桂枝來治療。若是隻有寒沒有熱,稱為牝瘧,可用蜀漆散來治療。

若是隻有寒,但是脈象洪實或是滑數,仍然應該按照實熱來治療;若是隻有熱,但是脈象虛弱或是微弱,仍然應該按照虛寒來治療。

瘧疾發作前後,邪氣與正氣混戰,治療效果不佳,必須等到陰陽達到極點後才能消退。邪氣停留的地方,需要等到邪氣消散後才能攻擊。或者在發作前二三小時,提前進行治療。

陽氣虛弱會感到寒冷,陰氣虛弱會感到熱。陰氣上升進入陽分,會感到寒冷;陽氣下降進入陰分,會感到熱。若是這種情況,小柴胡湯和白虎湯都不適合,應該使用理中湯(見保產)、補中湯(見傷寒)、六君子湯(見五硬)等,加上薑和肉桂來治療。然而方中也必須加入升麻和柴胡,以提昇陰分中的陽氣,讓水升火降,自然能夠痊癒。

呂晚村指出,成人體質虛弱,服用瘧疾藥物沒有反應,必須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倍使用柴胡和人參,加上半夏和薑,立即痊癒。若是有些情況無法痊癒,可以服用桂附八味丸,效果非常顯著。另外,產後和所有陰虛的情況下,都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類似瘧疾但又不是瘧疾,只能使用六味地黃湯(見囟)加上柴胡、白芍、肉桂、五味子,才會有效果。若是服用瘧疾相關的方劑,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危害。

有些人長時間臟腑虛弱,大便常常稀軟,突然得到瘧疾,嘔吐非常嚴重。趙養葵使用二陳湯加上人參和白豆蔻,患者服用後,氣脈立刻平穩,寒熱不再出現。因為白豆蔻能夠促進三焦元氣的流動,營衛一轉換,寒熱自然消失,千萬不能使用常山,這樣會更加虛弱。

長期瘧疾未能得到妥善治療,最終成為瘧母。邪氣潛伏在肝經,脅下有硬塊,這是營衛損失的徵兆,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上木香、肉桂、莪朮、鱉甲來治療。

有人認為夜晚發作的是鬼瘧,這是錯誤的。邪氣進入陰分,發作在六陰,應該使用四物湯(見麻疹)加上知母、紅花、升麻、柴胡,將邪氣引導到陽分,才能截斷瘧疾。若是因為時行不正之氣,纔是真正的鬼瘧,應該使用平胃散(見保產),加上雄黃、桃仁。

以下是相關的藥方:

青皮飲

白朮、黃芩、半夏、厚朴、青皮、茯苓、柴胡、甘草、草果、生薑、大棗

若是寒多,可以加入肉桂。

若是熱多,可以加入黃連。

草果飲

草果、常山、知母、烏梅、檳榔、甘草、穿山甲

知母性寒,能夠治療足陽明經單獨旺盛的火熱,使其回到太陰;草果性溫,能夠治療足太陰經單獨旺盛的陰寒,使其停留在陽明。這兩種藥物配合使用,能夠讓兩經和諧,避免陰陽交錯的變化,作為主藥。常山能夠治療胸中痰結,作為輔助藥物;甘草能夠調和各種藥物;烏梅能夠祛除痰液;檳榔能夠消除痰癖,打破滯氣,作為佐藥。穿山甲居住在山洞中,遇到水就會進入,能夠從陰分進入陽分,穿透經絡,破壞暑結的邪氣,作為使藥。

蜀漆散

蜀漆(燒去腥)、雲母(燒三夜)、龍骨(各等分)

在發作前服用。若是溫熱型瘧疾,可以將蜀漆增加一倍,在發作前服用。

二陳湯

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烏梅、生薑

柴苓湯,初次發作的一二天服用。

柴胡、白朮、黃芩、茯苓、豬苓、澤瀉、厚朴、甘草、人參、香薷(暑熱型瘧疾可以加上)

蒼朮湯

蒼朮、柴胡、黃芩、半夏、青皮、草果、檳榔、川芎、生薑、蔥白

瘧疾發作三四次後,用一半水一半酒煎煮,溫暖服用,讓身體出汗。

截瘧方

藿香、白芍、橘紅、澤瀉、滑石、木通(各一錢)、犀角、羚羊角(各五分)、白朮(七分)、小丁香(研磨成末,四分)、薑皮(二分)

空腹服用,服用後餓半天,才能飲食,避免食用麵食和大量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