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雲鵬

《慈幼新書》~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卷三

2. 痘瘡

3. 總訣

痘曰胎毒,由男女交媾時,先有火會而後精聚,此火蘊釀於胚胎之中,為血液之賊。外有感觸。忽然而生,莫可止遏。間有輕重不等者,或父母稟受所致,或天行運氣使然。善治者因其勢而利導之,何難皆中理解也。

兒在胞中,如雛在卵,形體未全,口無透竅,賴其母血液灌溉於臍帶中,渾渾然太初之氣也。產時母血橫流,滲入兒口,容或有之,俗謂口含血餅嚥下,寄於命門,蘊蓄成毒誤矣。其有臍矢者,猶瓜果中漿汁,豈食血餅而成。若云腹中賴此滋生,則此乃血液之寶,焉得成毒哉?

沈旬仲曰:此益都翟氏之旨也,鳳雛淵源翟氏,一番推出一番新。翟氏得未曾有,鳳雛又發明其所以然,開聾瞶而濟夭枉。二先生寧止為斯道之功臣。

痘毒稟自胚胎,或數年而後發,或十數年而後發,或數十年而後發。其未發也,深藏潛伏,聲臭俱泯。正如閭閻無事時,未可執人而誅之曰,爾將為寇也。奈何世有預解痘毒之說者。

預解痘毒方法,有偶中者,小兒胎毒本輕也。一或不中,當奈之何?嘗見富貴之家,珍愛太過,遍覓方士金丹,及出痘時,反極重不可救藥。良由所服損虛臟氣,不得使痘毒宣暢故爾。

痘毒在人身中,無處不有。然其發也有次第,自骨髓而達於筋,腎主骨,血氣壯盛,毒盡送出於筋,則腎經毒解,自筋達於肌肉。肝主筋,氣血充足,毒盡送出於肌肉,則肝經毒解,自肌肉達於血脈。脾主肌肉,血氣充足,毒盡送出於血脈,則脾經毒解,自血脈達於皮毛。心主血,氣血充足,毒盡送出於皮毛,則心經毒解,自皮毛達於瘡窠。

肺主皮毛,氣血充足,毒盡送出於瘡窠,則肺經毒解。五臟毒解,血化為膿,毒從膿化,痂結靨落而功成矣。若出於筋而少留於骨髓,則壯熱口乾悶亂。出於肌肉而少留於筋,則搐搦牽掣,紫黑潮熱。出於血脈而少留於肌肉,則得癰腫於四肢。出於皮毛而少留於血脈,則痘不圓肥。

出於瘡窠而少留於皮毛,則痂落遲而多麻癍。

痘毒與諸瘡毒不同,諸瘡毒未成形,可解散內消而愈。既成形而未成膿,猶可逐散不成膿而愈。痘毒發自先天,應期開落,不可內消,不能逐散,全仗氣血送毒歸痘。(翟氏秘奧在此四字)以灌膿結痂,生理沛然。一用寒涼冰伏,變症叢生矣。況有不必解者,又有不可解者,小兒稟賦強壯,素無疾病,飲食如常,其氣血足以運送,變化成功,順症也,焉用解。

若先天稟賦素虛,後天脾胃復弱,出痘時飲食減少,或瀉利腹脹,或手足冷,或氣短促失聲,或出不快,或根窠不紅活,或色白頂陷,或當膿而不膿,當靨而不靨,此氣血不能運送變化,宜速用溫補。若參、耆、歸、術,力不及者,即丁香、桂、附佐之,亦不為害,焉可解為?

白話文:

總訣

痘瘡,又稱胎毒,是男女交合時,先有火氣交會,接著精液凝聚而成。這股火氣蘊藏在胚胎中,像是血液中的賊。當身體受到外界刺激,痘瘡就可能突然產生,難以阻止。痘瘡的輕重程度不一,可能是遺傳自父母,也可能是受到時令氣候的影響。擅長治療的醫生,會順應痘瘡的發展趨勢加以引導,自然能順利治癒。

嬰兒在母親腹中,就像雛鳥在蛋裡一樣,身體尚未發育完全,口部沒有開竅,只能依靠母親的血液通過臍帶輸送營養,這時的狀態就像混沌初開的原始之氣。生產時,母親的血液可能會流出並滲入嬰兒口中,或許有這種情況,民間傳說嬰兒會吞下血塊,並將其留在命門處,積蓄成毒,這是一種誤解。而嬰兒的臍帶排泄物,就像瓜果中的漿汁一樣,怎麼會是吞食血塊造成的呢?如果說腹中的胎兒需要依靠這些來滋養,那這些應該是血液中的精華,又怎會變成毒素呢?

沈旬仲說:「這是益都翟氏的醫學觀點,鳳雛醫者傳承翟氏的學說,並且不斷創新。翟氏的觀點前所未有,而鳳雛醫者更進一步闡明了其中的道理,使原本不明就裡的人茅塞頓開,解救了許多夭折的生命。這兩位先生實在是醫學界的功臣。」

痘毒是從胚胎中帶來的,可能數年後才發作,也可能十數年、甚至數十年後才發作。在還沒發作時,它會深深地潛藏在體內,沒有任何跡象。這就像太平盛世時,不能隨意抓人就說他是強盜一樣。可是,世上卻有人認為可以事先解除痘毒。

有些預防痘毒的方法,偶爾會有奏效的,那只是因為小孩本身的胎毒較輕微。但若效果不佳,又該如何是好呢?我曾見過一些富貴人家,過度溺愛孩子,到處尋求方士煉製的金丹,等到出痘時,反而病情嚴重到無法救治。這是因為服用的藥物損害了虛弱的臟器之氣,導致痘毒無法順利宣洩的緣故。

痘毒存在於人體各處,但其發作有一定的順序:先從骨髓發出,到達筋,因為腎主管骨骼,當氣血強盛時,毒素會被送出至筋,這時腎經的毒就解了;接著從筋到達肌肉,因為肝主管筋,當氣血充足時,毒素會被送出至肌肉,這時肝經的毒就解了;然後從肌肉到達血脈,因為脾主管肌肉,當氣血充足時,毒素會被送出至血脈,這時脾經的毒就解了;再來從血脈到達皮毛,因為心主管血脈,當氣血充足時,毒素會被送出至皮毛,這時心經的毒就解了;最後從皮毛到達瘡口,因為肺主管皮毛,當氣血充足時,毒素會被送出至瘡口,這時肺經的毒就解了。當五臟的毒都解了,血液就會化為膿液,毒素也隨著膿液排出,結痂脫落後,痘瘡就算痊癒了。如果毒素在筋部時沒有完全排出而殘留在骨髓,就會出現高燒、口乾、煩悶等症狀;如果毒素在肌肉時沒有完全排出而殘留在筋部,就會出現抽搐、肢體牽扯、紫黑色的發熱;如果毒素在血脈時沒有完全排出而殘留在肌肉,就會在四肢出現癰腫;如果毒素在皮毛時沒有完全排出而殘留在血脈,痘瘡就不會飽滿圓潤;如果毒素在瘡口時沒有完全排出而殘留在皮毛,痂皮脫落會比較慢,且容易留下麻點。

痘毒與其他瘡毒不同,其他瘡毒在尚未形成時,可以通過化解的方式使之消散。即使形成但尚未化膿時,仍可通過驅散的方式使其不化膿而痊癒。而痘毒則來自先天,它有發作和痊癒的期限,無法透過內消的方式使其消散,也不能驅散,只能依靠氣血將毒素送往痘瘡處。(翟氏醫學的精髓就在於這句話)讓毒素化膿結痂,身體的生理機能就能順利運作。如果使用寒涼藥物壓制,反而會導致各種併發症的產生。而且有些情況是不需要解毒的,有些情況是不能解毒的。如果小孩天生體質強壯,平時也沒有疾病,飲食正常,氣血充足,足以將毒素運送出來,使其順利痊癒,這屬於順證,根本不需要解毒。

如果小孩先天體質虛弱,後天脾胃又不好,出痘時食慾不佳,或是腹瀉、腹脹,或是手腳冰冷,或是呼吸短促、失聲,或是痘瘡遲遲不出,或是瘡根不紅潤,或是痘瘡顏色蒼白且凹陷,或是該化膿卻不化膿,該結痂卻不結痂,這些都是氣血不足,無法運送和轉化毒素的表現,應該立即用溫補的方式治療。如果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等藥材效果不佳,可以使用丁香、桂枝、附子等藥材輔助,也不會有什麼危害,哪能將其視為需要解毒的病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