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雲鵬

《慈幼新書》~ 卷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七 (2)

1. 丹毒

丹有五色,變易不同,要皆心火內鬱而發。或在手足,或在頭面胸背,令兒躁悶腹脹。其熱如火,痛不可言。自腹達四肢者易治,自四肢入腹者難痊。治宜敗毒散(見痘)加紫草茸,外用碧雪,或神黃散敷之。

赤白遊風,往來不定,無色可觀,由胃中鬱熱所致,治宜清熱涼血,元參湯主之。

元參湯

白話文:

丹疹有五種顏色,變化無常,都是由於內心的火氣鬱結在體內而發作。有的出現在手足,有的出現在頭面胸背,使孩子煩躁悶熱、腹脹。丹疹的熱度像火一樣,疼痛難以言喻。從腹部分佈到四肢的丹疹容易治癒,從四肢蔓延到腹部比較難痊癒。治療方法宜服用敗毒散(見痘疹),再加紫草絨,外用碧雪藥膏,或神黃散敷貼。

生地,丹皮,甘草,元參,牛膝,赤芍,荊芥,花粉

碧雪

白話文:

  • 生地:生地黃,為毛茛科植物紫花地丁的乾燥根,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

  • 丹皮:丹皮,為茜科植物茜草的乾燥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祛瘀的功效。

  • 甘草: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的乾燥根莖,具有補氣益中、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

  • 元參:元參,為脣形科植物元參的乾燥根,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

  • 牛膝:牛膝,為蓼科植物牛膝的乾燥根,具有活血通絡、除風勝溼的功效。

  • 赤芍:赤芍,為毛茛科植物赤芍的乾燥根,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 荊芥:荊芥,為脣形科植物荊芥的乾燥穗,具有散風清熱、宣肺透疹的功效。

  • 花粉:花粉,為各種開花植物的雄性生殖細胞,具有補氣養血、益精填髓、安神益智的功效。

芒硝,朴硝,牙硝,青黛,石膏,甘草,寒水石

白話文:

芒硝:

一種天然的硫酸鎂礦物,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等作用。

朴硝:

一種天然的硝酸鉀礦物,具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等作用。

牙硝:

一種天然的硝酸鈣礦物,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作用。

青黛:

一種中藥,由一種名為馬藍的植物的根部製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作用。

石膏:

一種天然的硫酸鈣礦物,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渴等作用。

甘草:

一種中藥,由一種名為甘草的植物的根莖製成,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等作用。

寒水石:

一種天然的碳酸鈣礦物,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止痛等作用。

又方

大黃,皮硝

為末,用鮮柏葉搗汁調敷。

神黃散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 使用大黃和皮硝研磨成粉末,再用新鮮的柏葉搗爛取汁調勻後外敷。這是稱為「神黃散」的藥方。

大黃(一兩二錢),薑黃,黃柏(各八錢),白芨(一兩),赤芍,花粉(各七錢),紅花,肉桂(各五錢)

程佔五曰:此方治一切熱毒紅腫,俱能定痛內消。

白話文:

  • 大黃:12錢

  • 薑黃、黃柏:各8錢

  • 白芨:1兩

  • 赤芍、花粉:各7錢

  • 紅花、肉桂:各5錢

2. 風毒

驚風之後,毒氣蓄於皮膚,結為頑核赤色,多在腮頰之間,或耳根骨節之處,宜荊防敗毒散(見痘)消息治之,兼敷外消散。

白話文:

在驚風之後,毒氣積蓄在皮膚上,形成頑固的紅色硬塊,大多出現在臉頰之間,或耳朵根部和骨節處。這時應以荊防敗毒散(見痘瘡)治療,並結合外敷祛散的方法。

小兒跌撲,破損皮膚,風邪乘襲發腫,謂之破血傷風,亦宜敗毒散,加紅花、蘇木、當歸、生地服之,外以膏貼。

外消散

大黃,牡蠣(各五錢),朴硝

白話文:

小兒摔倒碰撞,皮膚破損,風邪趁虛而入引起腫脹,稱為破血傷風,也應該使用敗毒散,加上紅花、蘇木、當歸、 生地服用,外用藥膏塗抹患處。

田螺三枚洗淨,用水半盞,浸一宿去螺,漿水調塗。

破傷風膏

白話文:

取三枚田螺,清洗乾淨,用半杯水浸泡一夜,去除田螺,用漿水調和塗抹。

血竭,藁本(各三錢),茴香(六錢),乳香,沒藥(各一錢),輕粉(二錢),黃丹,黃蠟(各一兩),麻油(四兩)

白話文:

血竭、藁本(各三錢),茴香(六錢),乳香、沒藥(各壹錢),輕粉(二錢),黃丹、黃蠟(各一兩),麻油(四兩)

七藥各另為末,將油蠟熬化調勻,入麝香、硃砂少許攤貼。

白話文:

將七味中藥分別研磨成細粉;將油和蠟一起熬化,調勻後,加入少量的麝香和硃砂,混合均勻後,攤開敷貼。

3. 驚丹

小兒生後,百日內外,眼胞紅腫,面青夜啼,或面如胭脂,或散生滿面,如水痘狀,腳微紅而不壯熱,從頭至項,出沒無定,赤如丹砂,急宜施治。若漸至胸膈,即為內攻矣,宜服三解散。

三解散,此方兼治口瘡咳嗽。

白話文:

孩子出生後的一百天內,眼皮紅腫,晚上哭鬧,臉色青紫。或者臉色像胭脂一樣,或者散佈滿臉,像水痘一樣,腳掌微微發紅但不發高燒。從頭到脖子,出沒不定,赤紅像硃砂一樣,需要趕緊治療。如果逐漸蔓延到胸膈,就變成了內部感染,應該服用三解散湯。

人參,防風,天麻,茯神,鬱金,大黃,黃芩,赤芍,全蠍,殭蠶,枳殼,甘草,薄荷,白附子,燈心

白話文:

人參:具有補氣健脾、益氣生津、益智安神的作用。

防風:具有祛風散寒、解表止痛、解熱鎮痛的作用。

天麻:具有祛風通絡、息風止痙的作用。

茯神:具有養心安神、益氣補脾、滋陰補腎的作用。

鬱金:具有破瘀血、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作用。

大黃:具有瀉熱通便、清熱消炎、涼血解毒的作用。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止瀉痢、解毒消腫的作用。

赤芍: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止痛的作用。

全蠍:具有息風止痙、鎮靜安神、通絡止痛的作用。

殭蠶:具有破瘀血、活血化瘀、祛風止痙的作用。

枳殼:具有行氣導滯、消食健胃、緩瀉通便的作用。

甘草:具有補益脾胃、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作用。

薄荷: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癢止痛的作用。

白附子:具有補腎壯陽、散寒止痛、祛風通絡的作用。

燈心: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

4.

驚有八候,搐、搦、掣、顫、反、引、竄、視,搐者兩手伸縮,搦者十指開合,掣者勢如相撲,顫者頭偏不正,反者身仰向後,引者臂若開弓,竄者目直似怒,視者睛露不活。

白話文:

驚嚇有八種症狀:搐、搦、掣、顫、反、引、竄、視。搐是兩手伸縮,搦是十指開合,掣是姿勢像相撲選手,顫是頭偏不正,反是身體仰向後,引是手臂像開弓一樣,竄是眼睛直視像生氣,視是眼睛露出來不靈活。

急驚身熱目赤,口鼻氣粗,痰涎潮湧,忽然而發,發過容色如舊。有因驚駭者,亦有不因驚駭者,大都是火燥木急,故身先有熱,未有身涼而發者。症皆屬陽,宜用涼劑,除熱化痰,則驚自息。然昔人謂痰生熱,熱生風,風生驚,其實皆本氣自病,雖平肝必兼扶土,清火散驚湯主之。

白話文:

突然發作的急促驚嚇發熱,眼睛發紅,口鼻呼吸粗重,痰液不斷湧出,發作突然,發作後臉色如常。有人是因為受到驚嚇引起,也有不是因為驚嚇引起的。大多數都是由於火氣旺盛、肝氣急躁,所以身體先發熱,沒有等到身體涼下來就發作了。症狀都屬於陽症,宜用涼藥祛熱化痰,驚悸就會自動平息。古代醫家認為痰生熱,熱生風,風生驚,實際上都是本氣自病,雖然平肝必須同時益氣,清火散驚湯為主治藥方。

世不解風自內生,徒執金藥天麻、膽星、栝蔞、貝母、殭蠶、全蠍、鉤藤、竹瀝等,雜亂風痰之劑。治之不應,更加廣東蠟丸、牛黃、紫雪治之。及至元氣損傷,虛痰上逼,胸膈膨脹,則謂症變結胸,無可著手,有是理哉?值此速以大劑六君子湯(見五硬)救之。

白話文:

世間人多不瞭解風痰乃由內而生,只固執於服用金藥草、天麻、膽星、栝蔞、貝母、殭蠶、全蠍、鉤藤、竹瀝等,雜亂地治療風痰。治療效果不理想後,再加廣東蠟丸、牛黃、紫雪等藥物治療。等到元氣損傷,虛痰上逼,胸隔膨脹,便認為病情變成了結胸症,無計可施,難道真的如此嗎?此時應立即以大劑量的六君子湯(詳見五硬)搶救。

慢驚成於吐瀉,或久瘧之後,中氣虛衰,寒痰壅遏,而風動筋急。其症屬陰,與急驚相反。發時身冷麵白,不甚搐搦,口鼻中氣寒,大小便清利,昏睡露睛,微微上視,筋脈拘攣,古人即以此為陰癇,俗又呼為天吊風,危極之候。速用溫中補脾湯,或十二味異功散(見痘),庶可挽回,若誤服抱龍、牛黃、蘇合等藥,必死。

白話文:

慢驚是因嘔吐腹瀉,或久瘧後引起,中氣虛衰,寒痰壅遏,風動筋急。它的症狀屬於陰虛,和急驚相反。發作時,身體寒冷,臉色蒼白,抽搐不嚴重。口鼻中感覺寒冷,不思飲食,小便清便利,昏睡,眼睛微張,上視,筋脈拘攣。古人稱之為陰癇,民間又稱之為天吊風,非常危險。趕快服用溫中補脾湯,或十二味異功散(見痘疹一節),或許可以挽回病情。如果誤服抱龍、牛黃、蘇合等藥物,勢必死亡。

汪樹人曰:亦有誤服涼藥,陽氣無所歸,反見身熱面赤,口鼻中氣溫者,仍須溫中、異攻治之。

慢脾即系慢驚失治所致,不必另立法門。但視其臟氣未壞者,以溫中、異攻二藥進退之,自可霍然而起。

白話文:

汪樹人說:也有因為誤服寒涼藥物,導致體內陽氣無法回歸正常,反而出現身體發熱、臉色紅潤、口鼻呼出的氣溫熱的情況,這時仍然需要使用溫中法或異攻法來治療。 慢脾症是由於慢驚症未能得到及時治療所引起的,不需要另外設立治療方法。只要觀察到患者內臟功能尚未受損,通過調整溫中藥和異攻藥的用量,病人自然可以迅速康復。

驚未發時,覺身熱面青,心悸不寧,啼叫恍惚,宜定驚丹服之。若已發搐,兼服壓驚湯。如身熱神寧,手足不搐,雖有痰嗽腹痛諸症,應從雜症治之,不必二藥。

白話文:

在驚嚇尚未發作時,如果感覺身體發熱、臉色發青、心悸不安、哭鬧不休、恍惚失神,應服用定驚丹。如果已經發作抽搐,再服用壓驚湯。若是身體發熱但神志清醒,手足不抽搐,即使有痰咳腹痛等症狀,也應當從雜症著手治療,不必再服用這兩種藥。

慢驚有服藥即吐者,胸膈間寒痰拒逆也,六君子湯加桂、附、乾薑、黃耆、白蔻、薑、棗,濃煎一盞驟灌之,衝開壅隔自愈,或服烏沉湯亦效。

白話文:

如果緩慢驚悸症的人服藥後立即嘔吐,那可能是因為胸腔和橫膈膜之間有寒痰逆拒所造成的。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肉桂、附子、乾薑、黃耆、白蔻、生薑和大棗,濃濃地煎煮一碗,趁熱猛喝下去,就能衝破壅塞的部位而治癒,或是服用烏沉湯也有效。

急驚搐搦大作時,須聽其自然,切不可扶持把捉,使風痰流入經絡,則手足拘攣。亦不宜艾火攻灸,以希速效。

將出痘疹,身熱驚跳,或時發搐,當表散之。

白話文:

在突然發生嚴重抽搐的時候,必須讓病人自然發展,千萬不要去扶持或抓住病人,以免風痰流入經絡,導致手腳僵硬。也不應該用艾火進行灸療,期望快速見效。 如果快要長疹子,身體發熱、驚跳,或者時常抽搐,應該使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

驚風退後,聲啞不能言,用大南星一枚,泡去皮臍為未,每二三分,或四五分,以獖豬膽汁調成稀糊,入淡薑湯少許,食前服之,立愈。一切病後不能言,俱效。或服朱連散,亦佳。

清火散驚湯

白話文:

在驚風病退卻後,如果出現聲音嘶啞、不能說話的症狀,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治療:

  1. 取一枚大南星,浸泡後去除外皮,搗碎成粉末。

  2. 每次取二至三分,或四至五分的大南星粉末,用野豬膽汁調和成稀糊狀。

  3. 加入少許淡薑湯,在飯前服用。

服藥後,症狀即可立即痊癒。

這個方法對於其他疾病引起的失語症,也有效。

另外,服用朱連散也有同樣的療效。

白芍(一錢),白朮,梔子,柴胡(各三分),茯苓(二分),陳皮,甘草,半夏(各一分)

溫中補脾湯

白話文:

白芍一錢,白朮、梔子、柴胡各三分,茯苓二分,陳皮、甘草、半夏各一分,溫中補脾湯。

白朮(一錢二分),半夏(七分),人參,黃耆(各八分),茯苓,砂仁,白蔻仁,乾薑(各五分),肉桂,陳皮,白芍,炙甘草(各四分),生薑,大棗

白話文:

白朮(6公克),半夏(3.5公克),人參,黃耆(各4公克),茯苓,砂仁,白蔻仁,乾薑(各2.5公克),肉桂,陳皮,白芍,炙甘草(各2公克),生薑,大棗

甚者加附子五分。

頻頻服之,必得肢體溫和,風除神爽,方可住服。

壓驚湯

白話文:

嚴重的可以加上附子五分。 經常服用,必定能使四肢溫暖,風邪去除,精神清爽,才可以停止服用。 壓驚湯

茯神(一錢),人參,白朮,神麯(各五分),甘草,半夏,辰砂(各三分),陳皮(一分),砂仁(一粒)

吐者去甘草,加砂仁。瀉者加車前子。

烏沉湯,驅風助胃。

白話文:

茯苓(一錢),人參、白朮、神曲(各五分),甘草、半夏、辰砂(各三分),橘皮(一分),砂仁(一粒)。

天麻(一錢),人參,生川烏,廣木香,全蠍,沉香,南星(各五分),炙甘草(二分),生薑(一斤)

參寶定驚丹

白話文:

天麻(6克),人參、生川烏、廣木香、全蠍、沉香、南星(各3克),炙甘草(1.2克),生薑(600克)

人參(三兩),白朮(二兩一錢),茯苓,白芍(各七錢五分),半夏,麥冬,枳殼,甘草,山楂肉,乾薑,柴胡,神麯(各二錢四分),炒黑荊芥,薄荷葉,石菖蒲,檳榔,麥芽(各一錢三分半),廣木香(七分半)

煉蜜為丸,如大元眼核大,每服一丸,白湯下。有痰薑湯下,重症,參湯下,危急者用二丸三丸。

白話文:

  • 人參(3兩):強身補氣的主要藥材。
  • 白朮(2兩1錢):助消化、補脾的藥材。
  • 茯苓:利水滌濕、安神的藥材。
  • 白芍(各7錢5分):活血止痛、調經的藥材。
  • 半夏:化痰散結、和胃的藥材。
  • 麥冬:滋陰養肺、潤燥的藥材。
  • 枳殼:行氣消積、降氣的藥材。
  • 甘草:調和諸藥、解毒的藥材。
  • 山楂肉:消食化積、活血的藥材。
  • 幹薑:溫中散寒、除風的藥材。
  • 柴胡:疏肝解鬱、退熱的藥材。
  • 神麯(各2錢4分):消食和胃的藥材。
  • 炒黑荊芥:發汗解表、散風的藥材。
  • 薄荷葉:清熱解毒、涼血的藥材。
  • 石菖蒲:開竅醒腦、化痰的藥材。
  • 檳榔:殺蟲消積、通便的藥材。
  • 麥芽(各1錢3分半):消食和胃、回乳的藥材。
  • 廣木香(7分半):行氣止痛、除腥的藥材。

以上藥材經過煉蜜製成丸劑,每個丸子大小類似大元眼核,每次服用一個丸子,可以用白開水送服;如有痰症,可用生薑湯送服;對於病情較重的情況,可以使用兩個或三個丸子;在危急情況下,可能需要使用更多的丸子數量。

程潛庵曰:此方治驚疳吐瀉,大是神功,其為萬世無窮之利,不啻如東垣先生之補中益氣湯也。

白話文:

程潛庵說:這個方劑治療驚癇、疳積、吐瀉,真是神效,它對世人的好處無窮無盡,不亞於東垣先生的補中益氣湯。

桑蟲丸,治驚時不省人事。

桑蟲(一條,搗爛),麝香,硃砂(各五釐)

白話文:

桑蟲丸,用於治療受驚時失去知覺。 桑蟲(一條,搗碎),麝香,硃砂(各五毫克)。

丸如綠豆大,薄荷湯下二三丸,大人中症亦效。

蒿蟲丸

硃砂,輕粉(各一錢)

白話文:

藥丸像綠豆般大小,以薄荷茶送服二、三粒,即使是成年人的嚴重症狀也有效。

為細末,取青蒿節內蟲同研,丸如麻子大,曬乾瓷罐收貯,一歲一丸,人乳汁調化下。(蒿蟲須七月初旬取,遲則生翅飛去)

白話文:

將艾草研磨成細末,取青蒿節內部的蟲子和艾草一起研磨,搓成芝麻大小的丸子,曬乾後用瓷罐收藏,可以保存一年。服用時,用人乳汁調和後服用。(艾草蟲必須在七月初旬採集,否則會長出翅膀飛走)

劉希岸曰:薛氏有飛龍奪命丹,取蒿蟲入砂、麝同丸,不用輕粉,以薑湯服之。

白話文:

劉希岸說:薛氏有一種叫做飛龍奪命丸的藥,它使用蒿蟲、砂和麝香製成,不需要輕粉,用薑湯送服。

汪有章曰:此方治急驚痰湧者神效。又法:用癩蝦蟆膽一枚揉汁,和薑汁一匙服,危症立蘇。

白話文:

汪有章說:這個方劑對治療急驚與痰液湧上是神效。另外一種方法:用癩蛤蟆的膽囊一枚,搗碎取汁,與薑汁一匙混合服用,重症馬上痊癒。

程格思曰:白頸蚯蚓三條,刀切二段,取跳得急者,陰陽瓦焙乾為末,用薄荷三分,同金銀首飾煎湯送下,治急驚。跳得慢者,作三段。亦用前法制服,治慢驚。

朱連散

白話文:

程格思說:白色的蚯蚓有三條,用刀切成兩段,取出跳得急的蚯蚓,在陰陽瓦上烘乾後研成粉末。加入三分的薄荷,與金銀首飾一起煎煮成湯,服用後可以治療急驚。跳得慢的蚯蚓,則切成三段,也按照前面的方法處理,可以治療慢驚。

雄黃,硃砂,黃連,乳香(各半分),冰片,麝香(各一釐)

取金眼蝦蟆膽汁調和,塞口內,或痰或糞,略出少許,即蘇。

白話文:

將雄黃、硃砂、黃連、乳香各取半分,冰片、麝香各取一釐,再用金眼蝦蟆膽汁混合,塞入患者口中,無論是痰或糞便,只要稍微排出一些,患者就會甦醒。

葉錫侯曰:薛氏云,凡虎狼蛇犬所驚,其氣入心絡,皆令人不能言語,以密陀僧研細如飛面,茶清調服即通。驚邪入心,皆入包絡也,世每誤治。

新安金藥

白話文:

葉錫侯說:薛氏講,凡是老虎、狼、蛇、狗嚇倒,其邪氣進入心絡,皆會令人無法言語,用密陀僧研磨成粉末,以茶清調和服用,就能使人通氣。受到驚嚇產生的邪氣進入心臟,皆進入包絡,世人常常誤治。

膽星,天麻(各一兩),天竺黃,山梔仁(各四錢),大黃,甘草,硃砂(各三錢),雄黃,天花粉,當歸,麻黃,硼砂,羌活,川芎,防風(五錢),龍膽草(一兩二錢),麝香(二錢)

白話文:

膽星、天麻(各 30 克),天竺黃、山梔仁(各 12 克),大黃、甘草、硃砂(各 9 克),雄黃、天花粉、當歸、麻黃、硼砂、羌活、川芎、防風(各 15 克),龍膽草(36 克),麝香(6 克)。

蜜丸芡實大,金箔為衣,殭蠶、貝母、鉤藤煎湯下。

白話文:

蜜丸:藥丸以芡實(一種中藥材)的大小為準。

金箔為衣:藥丸的外面裹著金箔。

殭蠶、貝母、鉤藤煎湯下:將殭蠶、貝母、鉤藤等中藥材煎成湯液,服用藥丸時用湯液送服。

此即時下所常用抱龍丸秘方也。不論內傷外感,一見發熱痰嗽,輒日日服之。以為驚可預散,不知發熱多端,退熱亦有多法。設非驚症,引賊入門,纏綿不解,變症蜂作,則又以為藥力尚輕,更服利驚丹、廣東蠟丸、牛黃、紫雪等劑,速其死亡。自有幼科以來,未有斯藥之弊之甚也。

尤可駭者,習俗移人,病家無論何症,醫不以此藥與之,即加嗔怪,竟視為尋常服餌養生之方矣。悲哉悲哉。

白話文:

這就是時下通常用的抱龍丸的祕方。無論是內傷外感,只要一發熱咳嗽,就天天服用它。認為可以預防驚嚇,卻不知道發熱有很多種原因,退熱的治療也有很多方法。假如不是得了驚熱,勉強服用,反而把病毒引進體內,讓病情反覆不癒,還產生了各種併發症,那又會認為藥效不夠,再服用利驚丹、廣東蠟丸、牛黃、紫雪等藥物,於是加速死亡。自從有兒科以來,從沒有一種藥物的害處比這個還大的。

汪表聖次子兩歲,偶感風邪,發熱身顫,角弓反張,日服此藥,及羌、防、柴、葛、天麻、膽星、栝蔞、全蠍之品,昏沉欲絕。蓋不知小兒氣血未旺,不耐風寒,才犯之即發痙病,但助其氣血,即風除神爽。一用此等藥治,則風門大開,榮衛無主,舊病未去,新病益增,安望生理?表聖因諸醫推諉,始來延予,與以五味異功散,加柴胡二分,桂枝一分,附子一分,連服二劑而瘥。

白話文:

汪表聖的次子兩歲,偶爾受了風寒,發燒、身體顫抖、身體僵硬呈弓形,每天都要服用這種藥,以及羌活、防風、柴胡、葛根、天麻、紫草、栝樓、全蠍等藥,使孩子頭暈昏沉,極度虛弱。這是因為不知道小孩氣血不旺,不耐風寒,才發病就得了痙病,只要幫助他增強氣血,也就是風邪消除,精神爽朗。一用這種藥物治療,風門大開,體內血氣無所依附,舊病未除,新病又加,怎麼能指望小孩健康成長呢?表聖因諸位醫生推卸責任,才來請我看病,我給他開了五味異功散,再加上柴胡二分、桂枝一分、附子一分,連續服用兩劑藥就痊癒了。

蔣於宮第五子一歲,傷暑發熱,服此藥十餘日,搐搦幾殆。又進蠟丸、牛黃、紫雪,死去矣。予察其誤中於藥,以補脾湯加減治之,立愈。

白話文:

蔣於宮的第五個孩子一歲,患了暑熱發燒,服用了這種藥十多天,抽搐痙攣幾乎要死掉了。又進了蠟丸、牛黃、紫雪,就死去了。我觀察到他服藥錯誤,於是用補脾湯加減治療,立竿見影。

吳振公次女四歲,傷食吐瀉,發熱發顫,予謂此女多食瓜果,致臟氣不行,釀成濕熱。既經吐瀉,濕去熱留,臟腑之中,無陰相養,故變成風象。為定參、朮、半夏、砂仁、乾薑、厚朴、當歸、茯苓一方。振公忽延某醫參用,某醫謂弱齡女子,豈得服參、術,遂易一切消導之味,並金藥服之。

至五日,人事昏沉,頭偏睛露,醫欲更進廣東蠟丸,振公復來相召,以溫中補脾救之立蘇。

白話文:

吳振公的次女,4歲時因過量食用瓜果,導致消化不良,出現嘔吐、腹瀉、發燒、發抖的症狀。我認為這是由於瓜果損傷了脾胃,脾胃運化功能失常,導致濕熱內生。在嘔吐、腹瀉後,濕氣雖然已經排出,但熱氣依然殘留,臟腑之中陰陽失衡,所以出現了風象的症狀。我開了用參、朮、半夏、砂仁、乾薑、厚朴、當歸、茯苓等藥材製成的方劑。振公卻突然找來某位醫生參酌,那位醫生認為年紀小的女子不應該服用參、朮等補益藥物,就把藥方改成了所有消食導滯的藥物,還添加了金屬類藥物。

葉弘士之子歲半慢驚,服金藥及風痰之劑,昏悶七日,指紋直抵三關,醫辭不治。予投以加減補脾湯立愈。此症予活人多矣,皆不用一味風痰藥成功,奈何同道諸先生,不深究陰陽臟氣之消長,而徒視人命為兒戲也。

利驚丹

白話文:

葉弘士的兒子一歲半時患了慢驚,服用金藥和化痰藥,昏迷了七天,手腳冰冷直到三關。醫生說沒救了。我給他開了調整過的補脾湯,他立即痊癒。我用這個方劑治好了很多人,都完全沒有用化痰藥。可是,同行的各位先生不深入研究陰陽臟氣的消長變化,反而把人命當兒戲。

防風,膽星(各一兩),天麻,大黃(各八錢),巴霜(三錢),枳殼,礞石(各五錢),甘草(二錢)

礬紅為衣,碎芥子大,量兒大小服之。

白話文:

防風、膽星(各 30 公克),天麻、大黃(各 24 公克),巴霜 (9 公克),枳殼、礞石(各 15 公克),甘草 (6 公克)

此亦時下常用秘方也,不論內傷外感,凡有痰嗽發熱者,服金藥不效,即以此利之,實者變虛,虛者致死,皆不察病情之過也。從來秘方,必以一藥統治諸病,殺人幾不可以數計矣。

白話文:

這也是當前常使用的祕方,不論是內傷或外感,凡是有痰咳、發熱的患者,服用金藥無效的時候,就用這個方子來治療。病情實證的會轉變成虛證,虛證的可能會因此而死,這些都是因為不瞭解病情而造成的。一直以來,祕方都是用一種藥來治療所有的疾病,因此害死的人已經不計其數了。

汪慄亭曰:予見鳳雛治症,有用朱銀丸(見胎驚)、褊銀丸(見咳嗽)重劑者矣,有用黃連、犀角、石膏、牛黃苦寒者矣,獨於此丁寧告誡者,良以此症自喻嘉言、陳遠公而外,未有發明者耳。世醫守一師說,束書不觀,豈能辨晰毫末。吾恐是書出,不但河漢於其言,且有掩卷而非笑之矣。

程慶其曰:利驚丹自是痰家妙品,但不論內傷外感,一切服之,則不可耳。讀者勿死句下。

白話文:

汪慄亭說:我看到鳳雛治療疾病,有用朱銀丸(治胎驚)、褊銀丸(治咳嗽)等重藥的,有用黃連、犀角、石膏、牛黃等苦寒藥物的,只有這篇關於「肺痿」的論述,他鄭重地做出忠告和警告,這是因為自喻嘉言、陳遠公(宋元著名醫生)以外,沒有人對此病做出過論述。世上的醫生只拘泥於某個老師的說法,束之高閣而不去閱讀,怎麼能辨析得清。我擔心這本書一旦出版,不但沒有人會贊同他的觀點,而且還會有人翻閱後加以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