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雲鵬

《慈幼新書》~ 卷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七 (2)

1. 丹毒

丹有五色,變易不同,要皆心火內鬱而發。或在手足,或在頭面胸背,令兒躁悶腹脹。其熱如火,痛不可言。自腹達四肢者易治,自四肢入腹者難痊。治宜敗毒散(見痘)加紫草茸,外用碧雪,或神黃散敷之。

赤白遊風,往來不定,無色可觀,由胃中鬱熱所致,治宜清熱涼血,元參湯主之。

元參湯

生地,丹皮,甘草,元參,牛膝,赤芍,荊芥,花粉

碧雪

芒硝,朴硝,牙硝,青黛,石膏,甘草,寒水石

又方

大黃,皮硝

為末,用鮮柏葉搗汁調敷。

神黃散

大黃(一兩二錢),薑黃,黃柏(各八錢),白芨(一兩),赤芍,花粉(各七錢),紅花,肉桂(各五錢)

程佔五曰:此方治一切熱毒紅腫,俱能定痛內消。

白話文:

丹毒有五種顏色,變化也不同,但總體來說都是因為心火內鬱而發。發病部位可能在手腳,也可能在頭面、胸背,會讓小孩煩躁不安、腹部脹滿。發熱的感覺像火燒一樣,疼痛難以忍受。病從腹部蔓延到四肢的比較容易治療,從四肢進入腹部的就比較難痊癒。治療應該用敗毒散(配方見痘疹篇)加上紫草茸,外敷碧雪散或神黃散。

赤白遊風,發作部位不定,也沒有明顯的顏色,這是因為胃中鬱熱造成的。治療應該清熱涼血,用元參湯為主方。

元參湯

生地、牡丹皮、甘草、元參、牛膝、赤芍、荊芥、花粉

碧雪散

芒硝、朴硝、牙硝、青黛、石膏、甘草、寒水石

又一方

大黃、皮硝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新鮮柏樹葉搗汁調和後外敷。

神黃散

大黃(45克)、薑黃、黃柏(各30克)、白芨(37.5克)、赤芍、花粉(各26克)、紅花、肉桂(各18.75克)

程佔五說:這個方子能治療各種熱毒引起的紅腫,都能止痛消腫。

2. 風毒

驚風之後,毒氣蓄於皮膚,結為頑核赤色,多在腮頰之間,或耳根骨節之處,宜荊防敗毒散(見痘)消息治之,兼敷外消散。

小兒跌撲,破損皮膚,風邪乘襲發腫,謂之破血傷風,亦宜敗毒散,加紅花、蘇木、當歸、生地服之,外以膏貼。

外消散

大黃,牡蠣(各五錢),朴硝

田螺三枚洗淨,用水半盞,浸一宿去螺,漿水調塗。

破傷風膏

血竭,藁本(各三錢),茴香(六錢),乳香,沒藥(各一錢),輕粉(二錢),黃丹,黃蠟(各一兩),麻油(四兩)

七藥各另為末,將油蠟熬化調勻,入麝香、硃砂少許攤貼。

白話文:

風毒

小兒在經歷驚風之後,體內毒氣會積聚在皮膚裡,形成堅硬的紅色腫塊,多半長在臉頰兩側或耳朵根部的骨頭關節處,應該使用荊防敗毒散(配方請參考治療痘瘡的章節)來治療,並視情況調整藥物,同時外敷外消散。

小孩子跌倒摔傷,造成皮膚破損,導致風邪侵入而引起腫脹,稱為破血傷風,也應該使用敗毒散,並加入紅花、蘇木、當歸、生地等藥材服用,同時外敷膏藥。

外消散

使用大黃、牡蠣各五錢,朴硝,將三枚田螺洗淨後,用半盞水浸泡一晚,隔天去除田螺,將剩餘的螺水調和藥粉塗抹在患處。

破傷風膏

使用血竭、藁本各三錢,茴香六錢,乳香、沒藥各一錢,輕粉二錢,黃丹、黃蠟各一兩,麻油四兩。將前七味藥材各自研磨成粉末,再將麻油和黃蠟熬煮融化後,調入藥粉攪拌均勻,最後加入少許麝香、硃砂後,攤平塗抹在紗布上敷貼於患處。

3. 驚丹

小兒生後,百日內外,眼胞紅腫,面青夜啼,或面如胭脂,或散生滿面,如水痘狀,腳微紅而不壯熱,從頭至項,出沒無定,赤如丹砂,急宜施治。若漸至胸膈,即為內攻矣,宜服三解散。

三解散,此方兼治口瘡咳嗽。

人參,防風,天麻,茯神,鬱金,大黃,黃芩,赤芍,全蠍,殭蠶,枳殼,甘草,薄荷,白附子,燈心

白話文:

嬰兒出生後,大約在一百天左右,眼皮會出現紅腫,臉色發青而且晚上哭鬧,有時臉色紅得像胭脂,有時臉上會長滿紅疹,看起來像水痘一樣。腳會微微發紅,但並不會發高燒,紅疹會從頭部到脖子,出現的時間和位置不固定,顏色紅得像丹砂一樣,要趕快治療。如果紅疹蔓延到胸部,就表示病邪已經侵入體內了,這時要服用三解散。

三解散這個藥方,也可以同時治療口瘡和咳嗽。

三解散的成分包含:人參、防風、天麻、茯神、鬱金、大黃、黃芩、赤芍、全蠍、殭蠶、枳殼、甘草、薄荷、白附子、燈心。

4.

驚有八候,搐、搦、掣、顫、反、引、竄、視,搐者兩手伸縮,搦者十指開合,掣者勢如相撲,顫者頭偏不正,反者身仰向後,引者臂若開弓,竄者目直似怒,視者睛露不活。

急驚身熱目赤,口鼻氣粗,痰涎潮湧,忽然而發,發過容色如舊。有因驚駭者,亦有不因驚駭者,大都是火燥木急,故身先有熱,未有身涼而發者。症皆屬陽,宜用涼劑,除熱化痰,則驚自息。然昔人謂痰生熱,熱生風,風生驚,其實皆本氣自病,雖平肝必兼扶土,清火散驚湯主之。

世不解風自內生,徒執金藥天麻、膽星、栝蔞、貝母、殭蠶、全蠍、鉤藤、竹瀝等,雜亂風痰之劑。治之不應,更加廣東蠟丸、牛黃、紫雪治之。及至元氣損傷,虛痰上逼,胸膈膨脹,則謂症變結胸,無可著手,有是理哉?值此速以大劑六君子湯(見五硬)救之。

慢驚成於吐瀉,或久瘧之後,中氣虛衰,寒痰壅遏,而風動筋急。其症屬陰,與急驚相反。發時身冷麵白,不甚搐搦,口鼻中氣寒,大小便清利,昏睡露睛,微微上視,筋脈拘攣,古人即以此為陰癇,俗又呼為天吊風,危極之候。速用溫中補脾湯,或十二味異功散(見痘),庶可挽回,若誤服抱龍、牛黃、蘇合等藥,必死。

汪樹人曰:亦有誤服涼藥,陽氣無所歸,反見身熱面赤,口鼻中氣溫者,仍須溫中、異攻治之。

慢脾即系慢驚失治所致,不必另立法門。但視其臟氣未壞者,以溫中、異攻二藥進退之,自可霍然而起。

驚未發時,覺身熱面青,心悸不寧,啼叫恍惚,宜定驚丹服之。若已發搐,兼服壓驚湯。如身熱神寧,手足不搐,雖有痰嗽腹痛諸症,應從雜症治之,不必二藥。

慢驚有服藥即吐者,胸膈間寒痰拒逆也,六君子湯加桂、附、乾薑、黃耆、白蔻、薑、棗,濃煎一盞驟灌之,衝開壅隔自愈,或服烏沉湯亦效。

急驚搐搦大作時,須聽其自然,切不可扶持把捉,使風痰流入經絡,則手足拘攣。亦不宜艾火攻灸,以希速效。

將出痘疹,身熱驚跳,或時發搐,當表散之。

驚風退後,聲啞不能言,用大南星一枚,泡去皮臍為未,每二三分,或四五分,以獖豬膽汁調成稀糊,入淡薑湯少許,食前服之,立愈。一切病後不能言,俱效。或服朱連散,亦佳。

清火散驚湯

白芍(一錢),白朮,梔子,柴胡(各三分),茯苓(二分),陳皮,甘草,半夏(各一分)

溫中補脾湯

白朮(一錢二分),半夏(七分),人參,黃耆(各八分),茯苓,砂仁,白蔻仁,乾薑(各五分),肉桂,陳皮,白芍,炙甘草(各四分),生薑,大棗

甚者加附子五分。

頻頻服之,必得肢體溫和,風除神爽,方可住服。

壓驚湯

茯神(一錢),人參,白朮,神麯(各五分),甘草,半夏,辰砂(各三分),陳皮(一分),砂仁(一粒)

吐者去甘草,加砂仁。瀉者加車前子。

烏沉湯,驅風助胃。

天麻(一錢),人參,生川烏,廣木香,全蠍,沉香,南星(各五分),炙甘草(二分),生薑(一斤)

參寶定驚丹

人參(三兩),白朮(二兩一錢),茯苓,白芍(各七錢五分),半夏,麥冬,枳殼,甘草,山楂肉,乾薑,柴胡,神麯(各二錢四分),炒黑荊芥,薄荷葉,石菖蒲,檳榔,麥芽(各一錢三分半),廣木香(七分半)

煉蜜為丸,如大元眼核大,每服一丸,白湯下。有痰薑湯下,重症,參湯下,危急者用二丸三丸。

程潛庵曰:此方治驚疳吐瀉,大是神功,其為萬世無窮之利,不啻如東垣先生之補中益氣湯也。

桑蟲丸,治驚時不省人事。

桑蟲(一條,搗爛),麝香,硃砂(各五釐)

丸如綠豆大,薄荷湯下二三丸,大人中症亦效。

蒿蟲丸

硃砂,輕粉(各一錢)

為細末,取青蒿節內蟲同研,丸如麻子大,曬乾瓷罐收貯,一歲一丸,人乳汁調化下。(蒿蟲須七月初旬取,遲則生翅飛去)

劉希岸曰:薛氏有飛龍奪命丹,取蒿蟲入砂、麝同丸,不用輕粉,以薑湯服之。

汪有章曰:此方治急驚痰湧者神效。又法:用癩蝦蟆膽一枚揉汁,和薑汁一匙服,危症立蘇。

程格思曰:白頸蚯蚓三條,刀切二段,取跳得急者,陰陽瓦焙乾為末,用薄荷三分,同金銀首飾煎湯送下,治急驚。跳得慢者,作三段。亦用前法制服,治慢驚。

朱連散

雄黃,硃砂,黃連,乳香(各半分),冰片,麝香(各一釐)

取金眼蝦蟆膽汁調和,塞口內,或痰或糞,略出少許,即蘇。

葉錫侯曰:薛氏云,凡虎狼蛇犬所驚,其氣入心絡,皆令人不能言語,以密陀僧研細如飛面,茶清調服即通。驚邪入心,皆入包絡也,世每誤治。

新安金藥

膽星,天麻(各一兩),天竺黃,山梔仁(各四錢),大黃,甘草,硃砂(各三錢),雄黃,天花粉,當歸,麻黃,硼砂,羌活,川芎,防風(五錢),龍膽草(一兩二錢),麝香(二錢)

蜜丸芡實大,金箔為衣,殭蠶、貝母、鉤藤煎湯下。

此即時下所常用抱龍丸秘方也。不論內傷外感,一見發熱痰嗽,輒日日服之。以為驚可預散,不知發熱多端,退熱亦有多法。設非驚症,引賊入門,纏綿不解,變症蜂作,則又以為藥力尚輕,更服利驚丹、廣東蠟丸、牛黃、紫雪等劑,速其死亡。自有幼科以來,未有斯藥之弊之甚也。

尤可駭者,習俗移人,病家無論何症,醫不以此藥與之,即加嗔怪,竟視為尋常服餌養生之方矣。悲哉悲哉。

汪表聖次子兩歲,偶感風邪,發熱身顫,角弓反張,日服此藥,及羌、防、柴、葛、天麻、膽星、栝蔞、全蠍之品,昏沉欲絕。蓋不知小兒氣血未旺,不耐風寒,才犯之即發痙病,但助其氣血,即風除神爽。一用此等藥治,則風門大開,榮衛無主,舊病未去,新病益增,安望生理?表聖因諸醫推諉,始來延予,與以五味異功散,加柴胡二分,桂枝一分,附子一分,連服二劑而瘥。

蔣於宮第五子一歲,傷暑發熱,服此藥十餘日,搐搦幾殆。又進蠟丸、牛黃、紫雪,死去矣。予察其誤中於藥,以補脾湯加減治之,立愈。

吳振公次女四歲,傷食吐瀉,發熱發顫,予謂此女多食瓜果,致臟氣不行,釀成濕熱。既經吐瀉,濕去熱留,臟腑之中,無陰相養,故變成風象。為定參、朮、半夏、砂仁、乾薑、厚朴、當歸、茯苓一方。振公忽延某醫參用,某醫謂弱齡女子,豈得服參、術,遂易一切消導之味,並金藥服之。

至五日,人事昏沉,頭偏睛露,醫欲更進廣東蠟丸,振公復來相召,以溫中補脾救之立蘇。

葉弘士之子歲半慢驚,服金藥及風痰之劑,昏悶七日,指紋直抵三關,醫辭不治。予投以加減補脾湯立愈。此症予活人多矣,皆不用一味風痰藥成功,奈何同道諸先生,不深究陰陽臟氣之消長,而徒視人命為兒戲也。

利驚丹

防風,膽星(各一兩),天麻,大黃(各八錢),巴霜(三錢),枳殼,礞石(各五錢),甘草(二錢)

礬紅為衣,碎芥子大,量兒大小服之。

此亦時下常用秘方也,不論內傷外感,凡有痰嗽發熱者,服金藥不效,即以此利之,實者變虛,虛者致死,皆不察病情之過也。從來秘方,必以一藥統治諸病,殺人幾不可以數計矣。

汪慄亭曰:予見鳳雛治症,有用朱銀丸(見胎驚)、褊銀丸(見咳嗽)重劑者矣,有用黃連、犀角、石膏、牛黃苦寒者矣,獨於此丁寧告誡者,良以此症自喻嘉言、陳遠公而外,未有發明者耳。世醫守一師說,束書不觀,豈能辨晰毫末。吾恐是書出,不但河漢於其言,且有掩卷而非笑之矣。

程慶其曰:利驚丹自是痰家妙品,但不論內傷外感,一切服之,則不可耳。讀者勿死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