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雲鵬

《慈幼新書》~ 卷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

1. 麻疹

麻疹發自六腑,亦曰糠瘡,較痘瘡似淺,有形無漿,易出易收,多實熱者。然條忽變化,其症急速。自初出一二日,及愈後月餘,皆不可輕玩。經曰:痘前疹後,信哉。

白話文:

麻疹的病因來自六腑,也稱為糠瘡,比痘瘡更為淺淡,有形狀但沒有膿液,容易發病也容易痊癒,多由實熱引起。但病情變化迅速,症狀也急迫。從初次發病一兩天,到痊癒後一個多月,都不可輕視。醫書上說:「痘瘡之前,麻疹之後」,確實是如此。

初生嬰兒,彌月內未生痘疹之先發此,曰爛衣瘡,百日內外曰瘙瘡。蓋因在腹中為陰血之氣熏蒸,生後忽遇陽風一逼,遂發遍身紅點如粟米狀,此疹不治自愈。

白話文:

初生嬰兒,滿月之內如果沒有長痘疹,就會先長這種爛衣瘡,一百天之內長就是瘙瘡。這是因為在母親肚子裡,嬰兒被陰血之氣燻蒸,出生後突然遇到陽風一吹,就長遍身紅色的小點,像粟米狀,這種疹子不用治療,自己就會痊癒。

天行疫癘,大人小兒感之,大便秘結,熱氣流於胃中,忽發紅癍,隱於皮膚之內,有色點而無顆粒,如蚊蚤之跡,錦文之狀,無頭且平,曰發癍。其症狂言妄見,有陽毒陰毒之殊,總由陽明結熱所致,法當清解,白虎(見傷寒)加大青、元參,一服即愈。誤用發散,熱勢外烈,多致枯焦紫黑而死。

白話文:

傳染病流行,大人小孩感染上這種疾病,大便不通且堅硬,熱氣在胃中翻滾,突然長出紅色的毒瘡,藏在皮膚裡,好像蚊蟲叮咬的痕跡,錦緞的圖案一樣,沒有突起物而且平的,叫做發毒瘡。發毒瘡的症狀是胡言亂語、幻視,可以分為陽毒和陰毒,都是因為陽明經絡積熱引起的,治療方法應該清熱解毒,用白虎湯(見傷寒病)加上大青葉、元參,服用一次就可以痊癒。誤用發散類藥物,熱氣向外擴散,大多會導致毒瘡乾枯發黑而死亡。

癮疹多屬脾肺虛火,狀類傷寒,頗多奇癢,或為不仁,與真麻疹特異,加減通聖散治之。

白話文:

癮疹大多屬於脾肺虛火引起的,症狀類似傷寒,但有劇烈奇癢,或為不仁,與真正的麻疹不同,可以使用加減通聖散進行治療。

麻疹之發也,有風熱風痰,顆粒浮於皮膚,隨出隨沒,沒則又出。雖值嚴冬,亦不宜蓋覆過暖,閉塞玄府,恐毒入咽喉,令人聲啞。治宜清肺降痰,發表令透。亦有可下者,然首尾當滋養陰血,不可少動陽氣。昔人以防風通聖散為消息,參、耆、朮、夏之品,務宜缺之。升麻能令氣上衝,亦不宜多用。蓋麻疹標屬陰而本屬陽也。

白話文:

麻疹的發作,有可能是風熱或風痰,疹子像顆粒浮在皮膚上,時隱時現,隱沒了又會冒出來。即使是在嚴冬,也不宜蓋被過暖,閉塞玄府,恐怕毒素進入咽喉,導致聲音嘶啞。治療麻疹宜清肺降痰,發汗透表。有些麻疹可以下利,但首尾都應該滋養陰血,不能損傷陽氣。過去的醫家常用防風通聖散為解表藥,但像黨參、黃耆、茯苓、蒼朮等補益之品,應該要避免使用。升麻能使氣向上衝,也不宜多用。因為麻疹的標屬陰而本屬陽。

初發熱時,咳嗽嚏噴,耳鼻尖冷,眼胞浮腫,眼角生眵,眼淚汪汪,噁心乾嘔,恆欲飲水。或痰涎吐瀉,不思飲食,大便急而小便澀,其略類傷寒者,憎寒壯熱,頭痛目赤頰紅,身體疼痛。斯時也,有熱一二日出者,有熱五六日出者,有熱七八日出者,氤氳之際,惟宜宣毒發表湯,蓋覆衣被得汗。自頭至足,漸漸減去,則皮膚通暢,腠理開豁,自無留毒,而疹出易易矣。

白話文:

當發熱初期,出現咳嗽和打噴嚏,耳朵和鼻子尖端發冷,眼皮浮腫,眼角長出眼屎,眼淚汪汪,噁心乾嘔,經常想喝水。或者吐痰和腹瀉,沒有食慾,大便緊急而小便澀,其症狀類似於傷寒,畏寒、發熱,頭痛、眼睛發紅、臉頰發紅,周身疼痛。這個時候,有的在發熱一、兩天後出疹,有的在發熱五、六天後出疹,有的在發熱七、八天後出疹。在出疹期間,宜服用宣毒發表湯,蓋上被子發汗。從頭到腳,逐漸減少,皮膚通暢,腠理開豁,自然沒有毒素殘留,疹子就容易出齊了。

麻疹禁忌,較痘瘡更甚,一切酒肉雞魚之類,犯之早則發驚搐,變紫黑而死。百日內犯之,猶足生瘡癤,成瀉痢便血,可不慎乎?

白話文:

麻疹的禁忌比痘瘡還要嚴重。犯了酒肉雞魚等禁忌,發作起來則會發生驚厥、抽搐,變為青紫色而死亡。即使在麻疹後的一百天內犯了禁忌,也容易生瘡癤,變成腹瀉、便血,不可不謹慎啊!

發熱時耳後項上腰腿先出,一日三次,兩日六次,見點紅活顯露,形小明淨,頂尖不長,隨出隨沒,三四日收盡,順症也,不治自愈。

白話文:

當發燒的時候,耳朵後面、脖子、腰部和腿部最先出現疹子,一天三次,兩天六次,可以看到紅色的疹子顯露出來,疹子很小而且很明亮,頂端不長,隨著出現就消失了;三四天後疹子就全部消失,這是順應病症的表現,不治療也會自行痊癒。

發熱時面先青黑,乃毒氣攻心,逆症也,急宜內托散、消毒湯解之。

白話文:

當發高燒時,臉部一開始呈青黑色,即代表毒氣攻心,屬於逆症,應立即使用內託散、消毒湯來解除。

熱極不出,或出而帶紫色不明,或與肉平不起,或一二日即沒,喘嗽下利,亦逆症也。急宜麻黃(見傷寒)發之,外用胡荽酒洗。

白話文:

說到熱性最高時,沒有發出疹子或發出的疹子淡紫色看不清楚,或是平坦地和小肉芽相平而不凸起,或者一兩天就消失了,那症狀包括喘咳、拉肚子,也是逆症的一種。急著要用麻黃藥方(可參考《傷寒論》)促使發疹,另外可以用胡荽酒來擦洗。

疹出色白,按之稍紅,血虛也,養榮湯。出時色紅甚,火勝也,化毒清表湯。色紫黑而內外熱熾,逆症也,速用宣毒湯,加麻黃。

白話文:

疹子顏色發白,按壓後稍稍泛紅,是氣血虛弱的表現,需要採用養榮湯來治療。疹子出現時顏色非常紅,這是火氣過旺引起的,需要使用化毒清表湯來進行治療。疹子顏色發紫發黑,而且內外熱度都很高,這是病情惡化的表現,需要立即使用宣毒湯,並加入麻黃來進行治療。

已出不能沒落,內有虛熱也,四物湯。失血加犀角汁。已沒落,餘熱不除,黃連解毒湯,調益元散,甚者熱日夜不退,煩躁譫語而失血,或發驚搐,或重出一番麻疹,比前略少,此乃心血耗散,餘毒熾盛,犀角地黃湯(見痘)先治其血,余以四物、五苓(見前)六一等,次第調之。

白話文:

若麻疹已退,但熱勢未消,說明體內有虛熱,調理可服用四物湯。如果因出血,可再加犀角汁。若麻疹已退,但是餘熱未消,可服用黃連解毒湯、調益元散。如果熱勢日夜不退,煩躁不安,胡言亂語,且有出血、抽搐、或再次長出比之前更少的麻疹等現象,這些都是因心血耗散,餘毒熾盛所致,此時宜先以犀角地黃湯(見痘疹篇)治療心血不足,然後再以四物湯、五苓散等逐步調治。

出一日而沒,風寒襲也,宣毒湯消息之。不則毒氣內攻,癢爛而死。大凡麻疹退後,俱不可當風,必令黃瘦病目,生麻瘋瘡,遇此宜連翹飲(見痘)加金銀花消息之,爛處敷生肌散(見痘)。

白話文:

麻疹如果一天就退了,是風寒侵入所致,此時可以用宣毒湯來治療。否則毒氣會攻入內部,導致奇癢難耐的潰爛而死亡。一般來說,麻疹退後,都不可以吹風,否則會導致身體虛弱、眼睛發黃,甚至生出麻風瘡。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可以使用連翹飲(請參照痘疹)加上金銀花來治療,爛掉的地方可以用生肌散(請參照痘疹)敷上。

熱時汗出不止,乃毒盛致津液妄行,用五倍子三錢為末,唾津調貼臍上,即止。

麻疹沒落,七八日聲啞無音,兒茶散服之立效。

白話文:

當發熱時,汗水不停地流,這是因為毒素過多,導致津液亂流。使用五倍子三錢磨成粉末,用唾液調和,敷在肚臍上,即可止汗。

發熱時鼻中血出,毒亦從之而解,不宜驟止,如過甚,當歸六黃湯,一服即瘥。若沒落後牙齦腐爛,鼻血橫流,急以木通、犀角之類,引之下行,不可輕視。甚者眼角中出血,及大便血不止,皆逆也,用清熱導滯消息之,可救一二。溺赤如泔濁者,五苓散(見前)加車前、木通可愈。

白話文:

當身體發熱時,如果鼻子出血,毒素也會隨之排出,不應該突然停止出血。但如果出血過多,可以服用當歸六黃湯,一服即可痊癒。如果出血後,牙齦腐爛,鼻血不止,應立即用木通、犀角等藥引導毒素向下排出,不可輕視。更嚴重的情況是眼角出血或大便出血不止,這都是逆證,應使用清熱導滯的藥物來治療,可以挽救一兩個病人。尿液呈紅色且混濁,如洗米水般,可以使用五苓散(見前)加上車前、木通來治療。

疹前後恣食甘甜,生走馬牙疳,穿腮落齒,或面頰浮腫,環口青黑,唇崩鼻壞,昏悶失音,為不治逆症。若初時覺口中氣臭,唇口生瘡奇癢,急服清胃散(見齒)化蟲丸等藥,外以獨棗丹、雄黃散擦之,或猶及可救。

白話文:

如果在孩子出疹前後任其愛吃甜食,就會引起走馬牙疳,臉頰浮腫,嘴圈青黑,嘴脣破裂,鼻子潰爛,昏迷不醒,喪失言語能力,這是無法治癒的疾病。如果在初期發現口中散發出異味,嘴脣和嘴巴長出潰瘍伴有劇烈瘙癢,應立即服用清胃散(見齒)、化蟲丸等藥物,在外用獨棗丹和雄黃散擦拭,或者還有可能挽救孩子。

痘後雲頭疹,三仙散加防風、黃連,消積食,除風熱,可免瀉痢之患。

白話文:

痘疹痊癒後,頭部產生像雲朵狀的疹子,可以用三仙散加上防風、黃連,來幫助消化積食,去除風熱,可以避免腹瀉和痢疾。

孕婦麻疹,以安胎清血為主,宜四物加白朮、條芩、艾葉治之。胎氣上衝,苧根、艾葉煎湯,磨檳榔服之。有熱甚胎氣不安,服固胎飲。如腹痛腰痠,胎在必墮,即以產法論,先用大補,次用他症藥,胎雖動而婦可生。蓋麻宜里空,熱毒墮胎氣而自下也。

宣毒發表湯,治初熱欲出未出。

白話文:

對於孕婦麻疹,以保胎清血為主,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白朮、條芩、艾葉等藥物來治療。如果胎氣上衝,可以用薴根、艾葉煎湯,磨檳榔服用。有熱毒很強導致胎氣不安,可以服用固胎飲。如果腹痛腰痠,胎兒可能保不住了,就要按照產科的治療方法,先用大補藥,然後用其他症狀的藥物,胎兒雖然動了,但婦女可以順利生產。因為麻疹應該讓體內空虛,熱毒會導致胎氣下降而自行流產。

升麻,粉葛(各八分),防風,桔梗,木通(各五分),荊芥,薄荷,甘草(各三分),前胡,連翹,枳殼,大力子,淡竹葉(各六分)

夏加黃芩八分,冬加麻黃八分。

白話文:

升麻、葛根(各 8 公克),防風、桔梗、木通(各 5 公克),荊芥、薄荷、甘草(各 3 公克),前胡、連翹、枳殼、大力子、淡竹葉(各 6 公克)。

此方疏風開表,透毒清熱寬氣,較升麻葛根湯力大而不猛,用廣而不雜,最為妙當。

化毒清表湯,治已出而紅腫過甚。

白話文:

此藥方能疏散風邪,解除外感,排除毒素,清熱解毒,寬解氣機,比升麻葛根湯的力量大而不猛烈,使用的藥物種類廣泛而不雜亂,是最為精妙恰當的。

連翹,花粉,黃芩,黃連,梔子,知母,葛根,元參,大力子,地骨皮(各八分),桔梗(七分),前胡,木通(各六分),甘草,薄荷,防風(各三分)

白話文:

連翹、花粉、黃芩、黃連、梔子、知母、葛根、元參、大力子、地骨皮(各 8 克),桔梗(7 克),前胡、木通(各 6 克),甘草、薄荷、防風(各 3 克)。

渴加麥冬八分,煅石膏二錢。

大便澀,加酒炒大黃一錢。

白話文:

如果口渴,可以加入麥冬八分,煅石膏二錢。 如果大便乾燥難解,可以加入用酒炒過的大黃一錢。

此方瀉火抑陽養陰,仍兼疏表送毒,誠以勢雖熾甚,必求外出,視用黃連解毒合白虎者,其天機活潑,為不侔矣。

清熱導滯湯,治毒氣流注成痢,亦治疳痢。

白話文:

此藥方具有清熱降火、滋陰補陰的功效,同時兼具疏通表氣、排出毒邪的作用。因為病勢雖然猛烈,但必須設法將毒邪排出體外。與使用黃連解毒合白虎湯相比,此藥方的思路更加靈活,更能因應不同的情況而作出調整。

黃芩,黃連,白芍,枳殼,山楂,厚朴(各一錢),青皮,檳榔(各六分),當歸,甘草(各八分),連翹,大力子(各五分)

白話文:

黃柏、黃連、白芍藥、枳殼、山楂、厚朴(各一錢),陳皮、檳榔(各六分),當歸、甘草(各八分),連翹、龍眼核(各五分)

紅多者,加紅花三分,地榆五分。

秘澀後重者,加酒大黃一錢二分。

白話文:

紅色較多的情況,加入紅花三分、地榆五分。 如果大便乾燥且排便困難,則加入酒製大黃一錢二分。

此方調氣行血清熱,不過滯下平劑,一入大力、連翹,而群藥俱化疹用,遂為清利麻疹餘毒之方,非尋常治痢之比,淵乎妙哉。

防風通聖散

白話文:

這個方子調氣行血、清熱,不止是治療痢疾的普通藥方,一旦加入大力、連翹,而其他藥物都變成治療疹子的藥方,於是就成為清利麻疹餘毒的藥方,不是一般治療痢疾的藥方可以比擬的,真是高明啊。

防風,川芎,當歸,白芍,大黃,薄荷,麻黃,連翹,石膏,黃芩,桔梗,滑石,甘草,荊芥,白朮,山梔

加減通聖散

白話文:

防風、川芎、當歸、白芍、大黃、薄荷、麻黃、連翹、石膏、黃芩、桔梗、滑石、甘草、荊芥、白朮、山梔,這些藥材組合成的方劑,叫做加減通聖散。

麻黃,滑石,川芎,當歸,桔梗,連翹,黃芩,白朮,石膏,甘草,半夏,貝母,蒼朮,羌活

白話文:

  • 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咳嗽、氣喘等疾。

  • 滑石:具有清熱消暑,利尿通淋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暑熱煩渴、小便不利等症。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頭痛、月經不調、胸悶疼痛等症。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血虛萎黃、月經不調、痛經等症。

  • 桔梗:具有宣肺化痰,利咽排膿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咽喉腫痛、肺膿瘍等症。

  •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瘡癤腫痛、咽喉腫痛、熱毒痢疾等症。

  • 黃芩: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濕熱痢疾、黃疸、尿路感染等症。

  •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尿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脾虛腹瀉、水腫、尿頻等症。

  • 石膏: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止渴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暑熱煩渴、熱病神昏、肺熱咳嗽等症。

  • 甘草:具有補氣健脾,益氣和中,緩急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腹痛、咳嗽等症。

  • 半夏:具有化痰止嘔,燥濕化痰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嘔吐、吞酸等症。

  • 貝母: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乾咳無痰等症。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化痰止汗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濕阻中焦、脾虛腹瀉、痰多汗出等症。

  • 羌活:具有祛風濕,活血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頭痛、關節腫痛等症。

內托散,治一切惡瘡,與痘家名同實異。

綿黃耆,金銀花,甘草,蜂房(火煅,二次)

煎七分,入黃酒一盅,再煎至七分,隨瘡上下,分食前後服。

消毒湯,治一切惡瘡腫毒,膿已成未成等症。

白話文:

內托散,治療所有惡性瘡症,以及痘疹,雖然名稱相同但實際情況不同。 使用綿黃耆、金銀花、甘草、蜂房(用火煅燒兩次) 煎煮至七分滿,加入黃酒一杯,再次煎煮至七分滿,根據瘡的位置高低,分別在飯前或飯後服用。 消毒湯,治療所有惡性瘡症、腫毒,無論膿液是否已經形成。

金銀花,地丁,當歸,赤芍,大黃,黃耆(各五分),甘草(一錢),升麻(三分)

白話文:

金銀花、地丁、當歸、赤芍、大黃、黃耆(各 5 公克),甘草(15 公克),升麻(3 公克)

酒煎溫服。

養榮湯

川芎,當歸,白芍,生地,人參,白朮,黃耆,甘草

四物湯

地黃,當歸,川芎,芍藥

六一散

滑石(六兩),甘草

黃連解毒湯

黃連,黃柏,黃芩,梔子

當歸六黃湯

當歸,黃耆,黃芩,黃柏,黃連,生地,熟地

兒茶散,治聲啞無音。

兒茶(五錢),硼砂(二錢)

為末,每服一匙,涼水調下。

獨棗丹,治麻疹後牙齦潰爛,肉腐出血。

白話文:

用酒煎煮,溫服。 養榮湯 川芎、當歸、白芍、生地、人參、白術、黃耆、甘草 地黃、當歸、川芎、芍藥 六一散 滑石(六兩)、甘草 黃連、黃柏、黃芩、梔子 當歸六黃湯 當歸、黃耆、黃芩、黃柏、黃連、生地、熟地 兒茶散,治療聲音嘶啞失音。 兒茶(五錢)、硼砂(二錢) 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匙,用涼水調和服用。 獨棗丹,治療麻疹後牙齦潰爛,肉腐出血。

乾紅棗(一枚),雄黃(米大一塊,入棗肉內,燒灰存性,研末,米泔煎湯入鹽少許,漱口擦之)

化蟲丸,能化蟲為水。

白話文:

  1. 乾紅棗 (一枚)

  2. 雄黃 (米粒大小的一塊,放入棗肉內,燒成灰,研磨成粉末)

  3. 用米湯煮湯,加入少許鹽,漱口後擦拭患處。

硫黃(一兩),木香(五錢),蜜陀僧(三錢),附子(一枚)

白話文:

  • 硫黃(60克)

  • 木香(15克)

  • 蜜陀僧(9克)

  • 附子(1個)

將附子另為末,醋熬成膏,和三末為丸,荊芥湯下,每二十丸。

白話文:

將附子單獨研磨成粉末,用醋熬煮成膏狀,加入三種藥材的粉末合製成藥丸,用荊芥湯送服。每次服用二十丸。

雄黃散

雄黃(一兩),銅綠(二錢)

為末干滲。

云蓋三仙散,治痘後雲頭疹。

山楂,神麯,麥芽

每末二錢,入白砂糖少許,百沸湯調下。

固胎飲,止痛安胎。

白話文:

雄黃散 雄黃(30克),銅綠(6克) 研磨成粉末,乾燥後使用。 雲蓋三仙散,用於治療痘瘡後出現的雲頭疹。 山楂,神曲,麥芽 每次取藥粉6克,加入少量白糖,用開水調服。 固胎飲,用於止痛及安胎。

生地,川芎(各五分),桑上羊兒藤(七葉圓者,一錢),當歸,人參,白芍,陳皮(各一錢),白朮(炒),黃芩(各一錢五分),甘草(三分),黃連,黃柏(各二分),糯米(二十粒)

痛甚加砂仁,虛甚加木香。

白話文:

生地: 5 分

川芎: 5 分

桑上羊兒藤(7片圓葉): 1 錢

當歸: 1 錢

人參: 1 錢

白芍: 1 錢

陳皮: 1 錢

白朮(炒過): 1 錢 5 分

黃芩: 1錢 5 分

甘草: 3 分

黃連: 2 分

黃柏: 2 分

糯米: 20 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