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新書》~
1. 卷四
2. 痘瘡
3. 發熱三日訣
痘不熱不發,猶五穀不熱不結,但熱有輕重,毒輕則熱輕,毒重則熱重。有熱五六日出者,有熱一二日出者,太過則正不能勝邪,愆期則氣血凝滯。惟三四日而身涼痘出者為正,此吉兆也。
凡發熱,肌膚溫平潮潤,唇舌滋潔無苔,聲音清亮,睡中微驚,便食如故,或少食貪睡,皆吉兆也,重則反是,一發熱而唇裂舌炕,煩躁悶亂,口渴惡寒,兩耳灼熱,目睛紅,二便秘,蘇枳湯加明粉,或千里馬下之,惡熱者單下,以苔為增減,不可拘在初當發之說,此百中一二,又無執以為常。如唇舌滋潤,雖見惡症,切不可妄下以損人也。
發熱時,腹痛腰痛,四肢痠痛,皆重症也。若表過痛止者吉,痛加甚者凶。
發熱時吐瀉,切不可用止法,惟吐瀉酸臭,可加消導藥佐之,是必傷食者。
驚發痘前者吉,何也?驚屬陽,痘屬陰,陽破陰沖,則無壅遏之患,故吉。若誤服驚藥而冰伏其毒,釀害非淺(亦有驚即死者,必因中惡)。
發熱時,譫語顛狂,見神見鬼,躁亂不寧,是熱甚失表,外邪內毒,兩相激搏也,重發之則愈。舌見黃苔,非下不可。
凡臟腑鬱熱,非微汗則不解,故一發熱,必用汗藥也。身熱四五日不退者,知毒猶在內也,務要使熱退為佳。
身熱四五日不退,痘影焦紫,鬱郁不出,此必寒氣外薄,閉塞鬼門也。出臭汗則熱自退,痘亦自出。
一發熱,頭面中有大痘數點,余痘不出,復不除熱,名曰報痘。急用銀針挑破,胭脂塗之,不則領敗正氣,為留連之禍也。
初熱時,即頭溫足冷,不渴,大便溏,面㿠白,或瀉利清穀,嘔食不化,虛症也,須從虛症方中考。
唐芳友曰:凡痘未有不由毒來者,小兒稟賦有虛實,各從治之易易耳,乃世謂虛中夾毒,為不治逆症,其言不仁之甚。試思天下小兒,何能人人皆實,何能有痘無毒哉。吾願為父母者,捧誦鳳雛先生此書,不使庸妄者得啟其口,爾子孫其厚幸矣。
發熱時,燈照肉內,隱隱有紅紫成片者重,面紅唇白亦重,再加形色不善,死必矣。九竅流血者死。目閉無魂,舌黑聲啞,胸高而突,掌紋出血,皆死症不治。起發白漿,不論何處,主七日死。
蘇桔湯,此湯無論痘與不痘,但見小兒身熱,呵欠煩悶,睡中微驚,嚏噴眼澀,鼻氣出粗,手足痠軟,即宜與服。
紫蘇,桔梗,前胡,甘草,升麻,葛根,連翹,赤芍,當歸,蔥白,生薑
身熱壯盛,肚腹膨脹而喘滿,加麻黃。
煩滿,加花粉、麥冬,調滿天秋。(備用方)
搐驚時發,加木通、生地。
喉痛,加大力子、元參、荊芥。
咳嗽,加杏仁、桑皮。
嘔吐甚,加陳皮、黃連、豬苓、澤瀉。
泄瀉,加豬苓、澤瀉。
失血乾嘔,加犀角、芩連。
便血,加桃仁、黃連。
溺血,加犀角、梔子。
溺短澀,加木通、車前、腹皮。
便秘結,加枳殼、當歸。
喘滿秘結,壯熱煩躁,面目浮腫,唇燥舌苔,甚則身惡寒,四肢逆冷,加千里馬。(備用方)譫語狂亂,加石膏、知母,調滿天秋。
傷食腹痛嘔酸,加山楂、厚朴、神麯、麥芽。
腰痛,加羌活、防風。
婦人行經,加生地、川芎。
不期而行,加熟地、熱見愁。(備用方)
經行暴啞,加人參、麥冬、生地。
經行適斷,有譫妄等症,加羌活、柴胡,下熱見愁。
便秘加千里馬。
益元湯,此為元氣虛弱者立也,辨症果真,則前後皆不可易,中間雜症,雖或不同,要皆氣虛致之,治者只於本方消息加減。
人參,黃耆,甘草,白朮,陳皮,當歸,川芎,升麻,桔梗,生薑
熱甚,易沙參。
㿠白,減川芎。
停滯腹痛,或瀉酸臭,加山楂、曲芽。不因停滯者,加乾薑、芍藥。
腹痛甚,加異功散。(備用方)
泄瀉不已,去當歸,加肉果,或調中丸。
便秘結,倍用當歸。
不思飲食,倍白朮,加神麯。
溺澀赤,加腹皮、木通、茯苓。
嘔吐,去桔梗,加乾薑、丁香、陳皮。
嘔甚,加丁香再一倍。
虛煩作渴,加麥冬、五味子。
咳嗽,加麥冬、五味子、杏仁。
有痰,加貝母。
感寒咳嗽,加蘇、防、杏仁。
四肢冷,加乾薑、肉桂。
有汗,去桔梗、升麻,加桂。
驚悸,加天麻、鉤藤,磨安神丸。
三四日痘出不快,肌膚慘慘然,毛屑起舉,去升麻,加桂、白芷。
五六日候當長大,如起不快,或皮薄易破,色不紅活,倍參、耆。加芷、桂、乳、酒。
水疱,倍白朮,加防己、白芍。
癢亦然。
癢甚,用豬鬃小帚輕搠之,或行熏法亦妙。
四肢不起,加桂枝、防風。
七八日乃貫漿時也,如停漿不貫,氣血淡白,或灌清水,加芷、桂、木香常服,不可缺糯米,乳、酒亦宜常服。
凡痘至此而寒戰,而泄瀉,而反白癢塌,皆不能免,一見此症,急以木香異功散,出入用之。如膿色一足,唇舌轉紅,又須叱去,惟照本方加苓、芍,以助收斂耳。拘滯之醫,徒執溫補,一偏之制也。
虛症而反見腹脹喘促,便秘而渴,麥冬湯主之。咽喉煩躁,滋陰潤燥湯主之。蓋此乃虛症變實非真實也。倘疏利之劑,不察而姿意妄行,則方升之氣,又將轉而虛脫矣。九日十日,亦惟本方加苓、芍耳,有雜症加減之。至靨後癰毒等症,亦惟照後參之。
痘有純虛純實者,有先實後虛者,有從虛轉實者,如此方治症純虛也。故始終不移,雖有增減,要皆補益氣血為主。凡遇此症,必以此法行之,若蘇桔、十神等劑,切不宜用。
或曰:加減益氣,乃虛症所必需,然首尾不易,得無固乎,且參耆皆峻補之味,何可妄行若此。予曰不然,用藥有訣,唇、舌,用藥之訣也,能識唇舌紅白而進退之,多用可也,常用可也。即不用可也,何妄之有?
白話文:
標題:[發熱三日訣]
內容:
如果痘疹沒有發熱就不會發出來,這就像五穀沒有熱力就無法成熟一樣。然而,發熱的程度有輕有重,毒素輕則發熱輕,毒素重則發熱重。有的人可能五六天才出現發熱,有的人可能一二天就出現了,如果發熱時間過長,身體的正氣可能就無法戰勝邪氣;如果發熱時間過短,則可能是氣血運行不暢。而發熱三四天後,身體開始降溫並且痘疹開始出現,這是正常的反應,也是一個好的預兆。
一般情況下,如果發熱時,皮膚溫度正常,溼度適宜,嘴脣和舌頭保持溼潤,無苔蘚覆蓋,聲音清晰,睡眠中輕微驚醒,飲食如常,或者稍微減少飲食,增加睡眠,這些都是好的預兆。如果症狀相反,則是病情加重的跡象。一旦發熱,嘴脣乾裂,舌頭乾燥,煩躁不安,口渴怕冷,雙耳灼熱,眼睛紅腫,大小便困難,可以使用蘇枳湯加明粉,或者千里馬下藥,對發熱嚴重者單獨用藥,根據苔蘚的多少調整藥量,不要被初發時的說法所侷限,這種情況只是少數,也不能將其視爲常態。如果嘴脣和舌頭保持溼潤,即使出現不良症狀,也不能隨便用藥以免傷害人體。
發熱時,如果出現腹痛、腰痛、四肢痠痛,都是嚴重的病症。如果疼痛隨表面症狀消失則爲吉,如果疼痛加劇則爲兇。
發熱時,如果出現嘔吐和腹瀉,切不可立即止瀉,只有當嘔吐和腹瀉伴有酸臭味,可以加入消化藥物輔助治療,這表明病人可能是因爲食物中毒。
如果痘疹在發熱時被驚嚇,反而是好兆頭,爲什麼呢?因爲驚嚇屬於陽,痘疹屬於陰,陽衝破陰,就不會有阻塞的問題,所以是好的。但如果誤服了驚嚇藥物,導致毒素潛伏,危害將非常嚴重(也有因驚嚇而立即死亡的情況,這通常是因爲中毒)。
發熱時,如果出現譫語、狂亂、見到幻象,躁動不安,這是體內熱量過高,外部病邪與內部毒素相互激盪所致,重度發熱後會好轉。如果舌頭出現黃苔,必須用藥。
如果內臟鬱熱,非輕微發汗不能解決,因此,一旦發熱,必須使用發汗藥。如果身體持續四五天發熱不退,說明毒素仍在體內,必須讓熱度退去纔好。
如果身體持續四五天發熱不退,痘疹顏色焦紫,鬱郁不得出,這可能是寒氣從外部侵入,閉塞毛孔。如果出汗帶有異味,則熱度自然會退去,痘疹也會自然出現。
一旦發熱,如果頭部和麪部出現幾顆大痘,其他痘疹沒有出現,而且沒有消除熱度,這被稱爲“報痘”。應立即使用銀針挑破,塗上胭脂,否則會損傷正氣,帶來長期的禍害。
發熱初期,如果頭部溫暖,腳部冰冷,不渴,大便稀軟,面色蒼白,或腹瀉清稀,嘔吐食物不消化,這是虛症,必須按照虛症的處方來治療。
唐芳友說:所有痘疹都是由毒素引起的,小孩的體質有虛有實,根據實際情況治療即可,但世人卻認爲虛症夾雜毒素是無法治癒的逆症,這種說法極其不仁。試想,天下的小孩怎麼可能個個都強壯,怎麼可能有痘疹而沒有毒素呢。我希望做父母的人,能仔細閱讀鳳雛先生的這本書,不讓庸醫胡說八道,這樣你的子孫就會得到極大的福澤。
發熱時,如果用燈光照射皮膚,隱約可見紅色或紫色斑塊,面紅脣白,加上面色不佳,必定死亡。如果九竅流血,也是必死無疑。如果眼睛閉合無神,舌頭變黑,聲音嘶啞,胸部突出,手掌紋路出血,這些都是不治之症。如果痘疹開始出現白漿,無論在何處,主七日內死亡。
蘇桔湯,無論痘疹是否出現,只要看到小孩發熱,打哈欠,煩躁,睡夢中輕微驚醒,打噴嚏,眼睛乾澀,鼻息粗重,手腳痠軟,就應該服用此藥。
主要成分包括:紫蘇、桔梗、前胡、甘草、升麻、葛根、連翹、赤芍、當歸、蔥白、生薑
如果身體熱度很高,肚子膨脹並伴有喘息,可加入麻黃。
如果煩躁,可加入花粉、麥冬,調滿天秋。
如果抽搐驚嚇頻繁發作,可加入木通、生地。
如果喉嚨痛,可加入大力子、元參、荊芥。
如果咳嗽,可加入杏仁、桑皮。
如果嘔吐嚴重,可加入陳皮、黃連、豬苓、澤瀉。
如果腹瀉,可加入豬苓、澤瀉。
如果出血性嘔吐,可加入犀角、芩連。
如果便血,可加入桃仁、黃連。
如果尿血,可加入犀角、梔子。
如果尿液短而澀,可加入木通、車前、腹皮。
如果便祕,可加入枳殼、當歸。
如果呼吸困難且便祕,熱度高,煩躁,臉部浮腫,嘴脣乾燥,舌苔厚,甚至身體怕冷,四肢冰冷,可加入千里馬。
如果胡言亂語、狂亂,可加入石膏、知母,調滿天秋。
如果因爲食物中毒而導致腹痛和嘔吐,可加入山楂、厚朴、神麯、麥芽。
如果腰痛,可加入羌活、防風。
如果女性月經期間,可加入生地、川芎。
如果月經提前,可加入熟地、熱見愁。
如果月經期間突然失聲,可加入人參、麥冬、生地。
如果月經期間出現胡言亂語等症狀,可加入羌活、柴胡,下熱見愁。
如果便祕,可加入千里馬。
益元湯,這是爲元氣虛弱者設立的,如果確診確實,那麼前後都不能輕易更改,中間可能出現的各種症狀,雖然可能不同,但都是由於氣虛引起的,治療者只需在此方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加減。
主要成分包括:人參、黃耆、甘草、白朮、陳皮、當歸、川芎、升麻、桔梗、生薑
如果熱度高,可換成沙參。
如果面色蒼白,可減少川芎的用量。
如果有停滯性腹痛,或腹瀉伴有酸臭味,可加入山楂、曲芽。如果不是因爲停滯,可加入乾薑、芍藥。
如果腹痛嚴重,可加入異功散。
如果腹瀉不止,去掉當歸,加入肉果,或調中丸。
如果便祕,加倍使用當歸。
如果不想吃飯,加倍使用白朮,加入神麯。
如果尿液短而澀,可加入腹皮、木通、茯苓。
如果嘔吐,去掉桔梗,加入乾薑、丁香、陳皮。
如果嘔吐嚴重,加倍使用丁香。
如果虛煩作渴,可加入麥冬、五味子。
如果咳嗽,可加入麥冬、五味子、杏仁。
如果有痰,可加入貝母。
如果感冒咳嗽,可加入蘇、防、杏仁。
如果四肢冰冷,可加入乾薑、肉桂。
如果有汗,去掉桔梗、升麻,加入桂。
如果驚悸,可加入天麻、鉤藤,磨安神丸。
如果三四天痘疹出現不暢,皮膚慘淡,毛屑豎起,去掉升麻,加入桂、白芷。
如果五六天痘疹應該長大,如果長不出來,或者皮膚薄容易破裂,顏色不鮮豔,加倍使用參、耆,加入芷、桂、乳、酒。
如果出現水皰,加倍使用白朮,加入防己、白芍。
如果癢,也是同樣的處理方式。
如果癢得很厲害,可以用豬鬃小刷輕輕搔癢,或者進行燻蒸療法也很有效。
如果四肢無力,可加入桂枝、防風。
七八天是痘疹灌漿的時候,如果灌漿停止,氣血變得淡白,或者灌入清水,可加入芷、桂、木香經常服用,不能缺少糯米,乳、酒也應經常服用。
一般情況下,痘疹到這個階段會出現寒戰、腹瀉、反白、瘙癢、塌陷等症狀,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應立即使用木香異功散,並根據情況適當調整。如果膿色充足,嘴脣和舌頭轉紅,必須立即停止使用,只需按照原方加入苓、芍,以幫助收斂即可。一些固執的醫生只堅持溫補,這是一種偏頗的做法。
如果虛症反而出現腹脹、呼吸急促、便祕和口渴,可用麥冬湯治療。如果喉嚨乾燥、煩躁,可用滋陰潤燥湯治療。這是因爲虛症轉變爲實症,並非真正實症。如果使用疏利劑,不加辨別就隨意使用,那麼正在上升的元氣可能會再次虛脫。第九天和第十天,也只能在原方基礎上加入苓、芍,根據具體症狀進行加減。至於痘疹後的癰毒等併發症,也應參考後面的方法。
痘疹有純虛和純實之分,有先實後虛,也有從虛轉實,這個方子適用於純虛型痘疹。因此,從頭到尾都不會改變,雖然有加減,但主要還是以補益氣血爲主。遇到這種病症,必須按照這個方法進行治療,像蘇桔、十神等藥物,切不可隨便使用。
有人問:加減益氣是虛症所必需的,但是從頭到尾都不改變,這是否過於固執了呢?而且,人參和黃耆都是大補之物,怎麼可以隨便使用呢?我回答說,用藥有訣竅,嘴脣和舌頭是用藥的訣竅。如果能根據嘴脣和舌頭的顏色進行加減,多用也可以,常用也可以,即使不用也可以,哪裏有什麼隨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