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溪

《麻疹闡注》~ 敘

回本書目錄

1.

張子。諸暨老宿也。博通經史。工舉業。善古文詞。一時經其口授指書者。皆有名於時。掇巍科而去者歲有之。所著書積高至三四尺許。皆明理學。辨是非。論治亂。有關身心性命天下國家之言。旁及藝術小數。無不曲通其旨。浦陽戴太史東珊先生。題其孝感里志。曰非張子之積學有素。

精心果力。其孰能是。趙子耀緒題其章氏季漢書評曰。張子惟熟於肅常郝經謝少連之書。故知章氏之書為獨善。然非有才學識三長。雖熟於三子之書。不能知其善。何能言其所以善。朱子得章氏而其義益彰。章氏得張子而其意始顯。趙子思恭題其春秋說曰。六通四辟之論。如萬斛源泉。

自天而下。飛沫濺衣。令人不敢逼視。文十年次於厥貉以後。多右楚左晉。是先生獨具手眼處。孝廉蔣子錦川題其文集曰。張子學宗新建。文學老蘇。皆能升堂而入其室。故其所言多可為世用。是數子皆知張子之深者。世人謂張子不幸而窮故著書。不知不窮不足以著書。張子之不幸。

後人之幸也。近年吾暨麻疹大劇。諸醫束手。謝不治者。問之張子。應手而愈。人咸神之。請其秘方。張子曰。方無秘。方有秘。方之所以窮也。出其闡注御定醫宗金鑑麻疹。授之曰。讀其書。得其意。忘其言。庶幾有豸乎。人珍為拱璧。恐積久殘毀不傳。即傳。抄錄不廣。

為惠有限。以余頗明岐黃。又為張子老友。囑言其本末。付梓以公諸世。余覽之廢卷而嘆曰。此張子之緒餘也,烏足珍。雖然。緒餘驗則其諸書之足為世用也益信。張子謂誰。水霞廉通源霞溪也。

道光二年十月同學弟壽椿懷玉書

白話文:

張子是諸暨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博學多才,精通經史,擅長舉業和古文詞。當時許多人受教於他,都名揚一時,每年都有很多人通過科舉考試。他寫的書堆積起來有三四尺高,內容涵蓋儒家理學、是非辨析、治亂之論,以及身心性命、天下國家大事,甚至還涉及到各種技藝和數學,都闡述得非常透徹。浦陽的戴太史東珊先生在他所編寫的《孝感里志》中寫道:「如果不是張子積累深厚的學問,並付出巨大的努力,又有誰能做到呢?」趙子耀緒在《章氏季漢書評》中寫道:「張子熟讀肅慎、常經、郝經、謝少連的著作,因此能獨到地理解章氏著作的精髓。然而,若沒有深厚的學識和才能,即使熟讀三子的書,也不能理解其精妙之處,更何況能說明其精妙的原因呢?朱熹得到章氏著作,其義理更加彰顯;章氏著作得到張子的闡釋,其意圖才得以明晰。」趙子思恭在《春秋說》的序文中寫道:「張子對於『六通四辟』的論述,如同萬丈瀑布,源源不斷,令人嘆為觀止,不敢直視。他對春秋時代的論述,多以楚國為右,晉國為左,這是他獨特的見解。」孝廉蔣子錦川在他的文集中評價張子說:「張子的學問繼承了程朱理學,文學造詣則與蘇軾齊名,都能深入其學說的精髓。因此,他的言論大多能為世人所用。」這些人都很了解張子的學問。世人認為張子不幸貧窮才著書立說,卻不知道,不經歷貧窮的磨練,不足以成就偉大的著作。張子一生的不幸,卻是後世的幸運。

近年來,我們諸暨地區麻疹流行很嚴重,很多醫生都束手無策,許多病人都不治身亡。有人向張子請教,張子隨手施治,病人就痊癒了,大家都對此感到驚奇,紛紛向他索要秘方。張子說:「方子有沒有秘訣,關鍵在於如何使用。所謂方子窮盡,就是指使用方法不當。」他拿出自己闡釋的《御定醫宗金鑑·麻疹》一書,贈與大家,並說道:「讀此書,要領會其意,而非死記硬背,這樣才能真正學有所成。」人們將此書視為珍寶,擔心時間久了會損毀而失傳,即使傳抄,範圍也很有限。

由於我略懂醫理,又是張子的老朋友,受託將此事記錄下來,並付梓刊印,以利於天下。我翻閱了他的著作後,感嘆道:「這只是張子學問的零星遺存,何足珍貴!」然而,即使是這些遺存,其功效也足以證明他的著作的確能為世人所用。張子,名水霞,字廉通,號源霞溪。

道光二年十月,同窗弟子壽椿懷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