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備要方論》~ 收沒論治 (2)
收沒論治 (2)
1. 收沒論治
一沒後發癰毒,肢節疼痛者,乃熱毒留結,宜羌活散,微汗利之。或遍身生瘡,為麻風瘡,宜大連翹飲。若生瘡發熱不退,宜解表,用疏風散,不治必每歲應時而發。
一沒後眼紅目腫,翳膜遮睛,乃麻毒上攻,久必傷目,宜芎歸飲。
一口舌生瘡腫痛,此心脾有熱,必二便結澀,宜清心脾之火,兼潤大腸,用豬苓澤瀉湯,泄去餘毒,其症自愈。若滿口唇舌黃赤白爛,其症最重,速宜清胃涼血,佐以潤腸。
一沒後牙疳,乃心脾二經為毒火所攻,若不早治,漸有穿腮落齒之患,甚至痰喘,救無及矣。又麻後血液傷耗,早食甜物,及感風生蟲侵蝕筋骨,口鼻壞爛,先以米泔溫洗淨,急用勝金散敷之,或搽牙散亦好,仍以消毒飲煎服,合四物湯加甘草五味更妙。若爛喉者,以小竹筒裝藥吹之。
如山根發紅點者,便不可治。若牙疳肉爛,鼻血橫行,併為失血之症,用四物加山楂、茵陳、木通、犀角治之。如疳及舌苔白色者,則胃已爛,亦不可治。又有麻毒入胃,結而不散,致成牙齦黑爛出血,是為走馬牙疳,久則穿腮破爛,缺唇崩鼻,遂成危症。外用文蛤散吹之,或雄黃散,先以艾煎湯洗淨搽之,再服蘆薈黃連丸,以清胃火。
大抵牙疳一症,初見紅腫,俱宜清胃散主之。
白話文:
一種情況是麻疹後出現癰毒,導致肢體關節疼痛,這是熱毒滯留的現象,應該用羌活散,微微發汗來疏通。如果全身長瘡,這是麻風瘡,應該用大連翹飲。如果長瘡又發燒不退,應該解表散熱,用疏風散,不治療的話,每年到固定時節都會發作。
一種情況是麻疹後眼睛紅腫,產生翳膜遮住眼睛,這是麻疹毒素上攻所致,時間久了會傷到眼睛,應該用芎歸飲。
一種情況是口舌生瘡腫痛,這是心脾有熱,通常會伴隨大小便不順暢,應該清心脾之火,同時潤腸通便,可以用豬苓澤瀉湯,排除殘留的毒素,症狀自然會好轉。如果滿口唇舌都呈現黃、赤、白爛的狀況,這是最嚴重的,要趕快清胃涼血,輔以潤腸。
一種情況是麻疹後牙齦發炎(牙疳),這是心脾兩經被毒火侵襲,如果不及早治療,會逐漸出現穿腮、掉牙齒的危險,甚至會痰喘,到時候就救不回來了。另外,麻疹後血液耗損,如果太早吃甜食,或是受到風邪導致蟲類侵蝕筋骨,就會出現口鼻潰爛。先用米泔水溫洗乾淨,趕快用勝金散敷上,或者搽牙散也可以,同時服用消毒飲,如果能和四物湯加甘草、五味子一起服用更好。如果喉嚨潰爛,可以用小竹筒裝藥吹進去。
如果鼻樑山根處出現紅點,就表示無法醫治了。如果牙疳導致牙肉潰爛,鼻血直流,都屬於失血的症狀,可以用四物湯加山楂、茵陳、木通、犀角來治療。如果牙疳和舌苔都呈現白色,表示胃已經爛了,也無法醫治。還有一種情況是麻疹毒素進入胃部,結聚不散,導致牙齦黑爛出血,這就是走馬牙疳,時間久了會穿腮破爛,缺唇崩鼻,成為危險的症狀。外用文蛤散吹入,或是雄黃散,先用艾草煎湯洗淨患處再塗上藥,然後服用蘆薈黃連丸來清胃火。
大致來說,牙疳這種病,剛開始出現紅腫時,都應該以清胃散為主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