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硯丞

《麻疹備要方論》~ 分論麻疹始終雜症 (1)

回本書目錄

分論麻疹始終雜症 (1)

1. 發熱

麻疹非熱不出,然有微熱,有壯熱,有乍熱潮熱復熱之不同。微熱者熱輕而不壯,惟初起為宜。正出之時,熱不可微,微則不能透表,將沒及沒後見此,為疹毒已盡,不須服藥。壯熱者經日不退,正出時是為正候。若初起壯熱,直至已出不少減,其症必重。沒時壯熱不退,尤為不宜,急當用藥清解,熱退神安,方可無慮。

白話文:

麻疹沒有發熱的時候不會發病,但有微熱、壯熱、乍熱潮熱再度的發熱等不同情況。微熱的是發熱輕微而不是厲害,只適合在初期。正在發疹的時候,發熱不可能微熱,微熱則不能透發到肌膚表面,將要痊癒時或痊癒後出現這種情況,表明疹毒已經痊癒,不需要服藥。壯熱的是發熱整天不退,正在發疹的時候是正常的症狀。如果初期發熱厲害,一直到發疹後也不減輕,病情一定嚴重。痊癒的時候發熱厲害不退,更是不好,要趕緊用藥清熱解毒,發熱退了精神安寧,纔可不必憂慮。

然亦有沒後壯熱,口乾唇燥,昏睡沉沉,服清涼解毒之藥,熱退身冷如冰,少時又復大熱,再投以芩、連之類,全無應效。而且面色青慘,喉作雞聲,頭搖目泛,氣喘神昏,此為中氣虛寒,浮陽外越,有不得終日之勢。

白話文:

然而也有一些人,在病後發高燒,口乾脣燥,昏睡不醒。服用清熱解毒的藥物,熱退後身體卻變得冰冷如冰,沒過多久又再次發高燒,再服用芩連一類的藥物,完全沒有效果。而且面色青灰慘淡,喉嚨發出雞叫聲,頭搖目轉,氣喘神昏,這是由於中氣虛寒,浮陽外越,有性命不保的危險。

非大辛大熱之品,不足以衝開寒痰反真陽於內府,速用熟附湯,或加肉桂、胡椒、炮薑之類,接用附子理中湯,合六味丸料,去澤瀉、丹皮,加枸杞子、破故紙,庶使寒消陽復,風熄痰平,再加棗仁、白芍、五味子,以斂其陰,所謂甘溫能除大熱,正此意也。有熱數日止,過數日又熱,或一日間早熱午涼,中熱暮止,均為乍熱,未出時見之,毒邪難透,宜疏散,正出時見之,恐毒攻內,宜疏托。若沒後乍熱,毒邪未盡,當涼解分利。

白話文:

不是大辛大熱的藥物,不足以衝開寒冷的痰,使陽氣回到體內,趕快用熟附湯,或加肉桂、胡椒、炮薑之類的藥物,接著用附子理中湯,把六味丸的藥材合成,去除澤瀉、丹皮,加上枸杞子、破故紙,如果這樣寒氣消除了,陽氣恢復了,風熄了痰平了,再加棗仁、白芍、五味子,這些藥物可以收斂它的陰氣,所謂甘溫能除大熱,就是這個意思。有發熱數日停止,過數日又發熱,或是一天之間早上發熱中午涼,中午發熱晚上停止,這都是乍熱的現象,在未發作的時候看到的,毒邪難以透發出來,應該疏通散發,正在發作的時候看到的,恐怕毒邪攻到體內,應該疏通托出。如果發作之後乍熱,毒邪沒有完全消除,應該用涼藥來解除,並且分別利尿和通便。

又有一日一度,如潮水之信,來不失期曰潮熱。初時必無此症,出盡及沒後,氣血兩虛,營衛之行,失其常度,故熱應時而作,宜益陰退陽,乃為正治。復熱者熱已退而復發,亦沒後有之,是餘毒未盡,治宜涼解總之疹子出透,其熱當減。倘仍大熱者,宜化毒清表湯,疹已收沒而身熱者,宜柴胡清熱飲。

白話文:

還有一種情況,每天發作一次,像潮水漲落一樣,按時發作,叫做潮熱。最初發病時一定沒有這種症狀,出了疹子以後,疹子退乾淨了,氣血兩虛,營衛之氣運行失常,所以按時發熱。治療應當滋陰退陽,纔是正確的治療方法。復發熱就是熱已經退了又復發,也是疹子退乾淨以後發生的,這是餘毒未清,治療應當涼血解毒。總之,疹子出透了,熱度就應該減輕。如果仍然發高燒,應該服用化毒清表湯。疹子已經退乾淨了,身體發熱的,應該服用柴胡清熱飲。

2. 身冷

麻疹屬火,身宜溫暖,今反身冷如冰,未出正出時見之,最為逆候。正沒及沒後有此,屬氣血大虧,脾胃將壞,當行溫補,或可得生。

白話文:

麻疹屬於火熱病,身體應該溫暖,現在卻身體寒冷如冰,在麻疹疹子尚未出齊或剛出齊時出現這種情況,是最不好的徵兆。若麻疹疹子已經退盡或將要退盡時出現這種情況,屬於氣血大虧,脾胃將要衰竭,應該進行溫補治療,或許可以救活病人。

3. 咳嗽

疹喜咳嗽,咳多則毛竅開而易出,故先時以嗽為吉,若初熱三日中咳,至四五日仍不見咳,便非疹候,初時咳少,則腠理秘密,而疹不出,當於發散藥中加半夏,以助其咳。又有乾咳,連咳不斷者,此為火旺,肺金受克,必須清肺降火,佐以升發,初起升麻葛根湯,加前胡、桔梗、蘇梗、杏仁,沒後用清金寧嗽湯。

但疹後旬日內,尚宜有嗽,所遺餘毒,須假嗽而散,此頓出頓入之勢,切不可見嗽多而治嗽也。

白話文:

疹子喜歡咳嗽,咳得越多毛孔就張開,疹子就容易出來,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咳嗽被認為是吉兆。如果生病初期三日內有咳嗽,到四五天後仍然不見咳嗽,那就不是疹子的症狀。如果一開始咳嗽少,那麼皮肉之間的腠理緊密,疹子就出不來,應該在發散藥物中加入半夏,以幫助咳嗽。還有人乾咳,連續不斷地咳,這是因為火旺,肺金受克,必須清肺降火,輔以升發。一開始用升麻葛根湯,加上前胡、桔梗、蘇梗、杏仁,痊癒後用清金寧嗽湯。

4. 氣喘

喘為惡候,麻疹厚為不宜,喘者開口而作,胸肋高疊,起止不定是也。當分虛實施治,虛者小便清利,大便溏瀉,唇白身不甚熱,絕無火證又非外邪,必皆氣脫之候。此非六氣,煎貞元飲,必不可也。實者大便堅結,小便赤澀,熱重不退,初出未透無汗,用麻杏石甘湯,已出用清氣化毒飲,或如神定喘湯亦佳。大抵未出而喘者可治,已出並沒後喘者,多不可救。

白話文:

氣喘是一種嚴重的症狀,麻疹患者出現氣喘情況很不利。氣喘的表現是張口呼吸,胸部和肋骨隆起,呼吸節律不定。治療時應分清虛實。虛症的表現是小便清利,大便稀溏,嘴脣蒼白,身體不太熱,沒有火氣的症狀,也不是外邪引起的,一定是氣脫引起的。這不是六氣引起的,所以不能煎貞元飲。實症的表現是大便乾燥,小便赤色澀痛,高熱不退,初期未透發無汗,可以用麻杏石甘湯;已經透發了,可以用清氣化毒飲,或者用如神定喘湯也很好。一般來說,未出疹而喘息的可以治療,出疹後以及出疹後氣喘的,大多不能治癒。

5. 氣促

氣來急迫,呼吸緊而不和,是屬肺病。蓋肺為五臟華蓋,主氣出入,一經毒火熏灼,失其清肅之權,則氣不清,因致急促,見於未出正出之時,治宜疏托,甚至齁䶎聲鳴,速為清痰降火,十中可救二三。若見於正沒,沒後亦宜清火保金。倘見風沒早,毒火內攻,並見齁䶎,可不必治。

白話文:

氣息來得急促,呼吸短促且不均勻,這是屬於肺病。肺是五臟的華蓋,主導氣的出入,一旦受到毒火灼燒,失去其清肅的功能,則氣息不清,導致呼吸急促,在吸氣或呼氣的過程中出現這種情況,治療的重點是疏通托出邪氣。甚至出現齁䶎聲(呼嚕聲),則需要迅速清痰降火,十個病人中可以救回兩三個。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時正值肺氣衰竭,或者衰竭後,也應該清火保金。如果出現風寒入侵過早,毒火內攻,並伴有齁䶎聲,則不必治療。

6. 嘔吐

麻疹嘔吐,是胃中毒火,不能發泄,鬱而上攻,須以竹茹石膏湯,和中清熱,其吐自止。若吐清涎白沫,亦胃火內逼,津液上泛,又有吐出如藥者,有吐出成塊者,皆宜降火消痰,用花粉、貝母、甘桔、芩連、杏仁、桑皮、麥冬之類,南星、半夏等燥藥,又不可妄用。

白話文:

麻疹嘔吐,是胃中有火毒,無法發洩,積聚上升侵犯,需要用竹茹石膏湯,調和中氣,清熱降火,嘔吐症狀自然會停止。如果吐出清涎白沫,也是胃火內攻,津液上泛的緣故,有時吐出的東西像藥物,有時吐出成塊的東西,都應該清火化痰,可以用花粉、貝母、甘桔、芩連、杏仁、桑皮、麥冬等藥物治療。南星、半夏等燥熱藥物,又不可隨意使用。

7. 吐下蛔蟲

蟲之吐下,見於將出正出之間,因胃中有熱,膈上有痰,蟲不能安,所以吐而下也。正沒沒後犯此,是熱重不納食,蟲無所養,思食而出,若過十餘條,則有蟲厥之變。初熱吐蟲者,是脾胃虧虛,疹必難出,大非所宜。沒後下蟲,乃胃熱未清,熱退自愈。

白話文:

蟲子吐出和下瀉,通常發生在麻疹即將發出來的時候。由於胃中有熱,膈上有痰,蟲子不能安於腸胃,所以吐出來或拉出來。麻疹完全發出後,仍然出現蟲子吐出或下瀉,這是因為熱邪過盛,導致食慾不振,蟲子得不到食物,飢餓難耐而離開身體。如果麻疹發出後,一次吐出或拉出十幾條蟲子,則可能發生蟲厥。剛開始發熱時吐出蟲子,這是脾胃虛弱,疹子難以發出的徵兆,不宜治療。麻疹發出後下出蟲子,是胃熱未清,隨著熱邪退去,自然會痊癒。

8. 煩渴

凡麻疹煩渴者,乃毒火壅甚也,心為熱擾,神志不得安然,故嘈雜而煩,胃因熱鬱,津液被火爍耗,故口乾而渴。初出用升麻葛根湯,加麥冬、花粉,已出用白虎湯,沒後用竹葉石膏湯。若煩至乾燥,渴無已時,則亦難矣。

白話文:

凡是麻疹患者煩躁口渴,這是因為毒火壅盛,心靈被熱所擾,神志不得安寧,所以嘈雜煩躁,胃因熱鬱,津液被火爍耗,所以口乾口渴。麻疹初發時服用升麻葛根湯,加入麥冬、花粉,麻疹已發出用白虎湯,麻疹退後服竹葉石膏湯。如果煩躁到乾燥,口渴不止,那麼就難以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