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備要方論》~ 分論麻疹始終雜症 (2)
分論麻疹始終雜症 (2)
1. 譫妄
譫妄一症,乃真氣昏昧,神識不清所致。夫心藏神而主火,病則熱氣歸焉。麻疹胃中熱甚,上乘於心,心為熱冒,則神明昏亂,而言無倫次,遂成譫妄之語。未出宜三黃石膏湯治之,已出用黃連解毒湯治之。
白話文:
譫妄症狀,是由於真氣昏昧、神識不清所造成的。心臟藏神並主導火氣,如果生病了,熱氣就會聚集在心臟。麻疹的腸胃中有很大的熱氣,上升到心臟,心臟被熱氣侵襲,則神志昏亂,說話沒有條理,於是形成了譫妄的症狀。在未出疹時,應當用三黃石膏湯來治療;已經出疹了,則使用黃連解毒湯來治療。
2. 發搐
麻症發搐,不可以急驚風同論。初熱見形之時,熱勢勃勃,周身氣擾動筋絡,遂抽搐,無甚大害,只宜疏散,加以清涼。若沒後壯熱不除,忽作搐者,宜導赤散,加人參、麥冬,送七味安神丸。小便清者可治,短少者難治。如見多痰,或用抱龍丸,或以四物湯,加麥冬、棗仁、淡竹葉、龍膽草、甘草、黃連、茯苓、辰砂、石菖蒲之類。
白話文:
肢體麻痺抽搐,不可與急驚風相提並論。初發熱時,溫度高,身體氣血旺盛,遍佈筋絡,因此抽搐,沒有多大傷害,只需疏散氣血,清涼降溫即可。如果持續高燒不退,突然抽搐,宜用導赤散,加入人參、麥冬,送服七味安神丸。小便清澈者可治,少而短者難治。如果痰多,可以使用抱龍丸,或使用四物湯,加入麥冬、棗仁、淡竹葉、龍膽草、甘草、黃連、茯苓、辰砂、石菖蒲之類的中藥。
3. 飲食
凡出疹不思飲食,此胃為邪氣所侵,或三四日,或五六日,亦無妨。切不可因其不食,著意治之,只宜清胃火,疹子出盡,自能漸進穀食。若麻後血虛脾弱,不思食者,宜四物湯,加麥芽、神麯治之。如欲飲水者,可少少與之,則毒氣隨之漸解。蓋疹為實熱,自初至末,必皆喜飲涼水,此不必禁。
白話文:
凡是出疹子後不思飲食,這是因為胃被邪氣侵犯所致,或者三四天,或者五六天,也沒有問題。切不可因為他不吃東西,就刻意去治療,只宜清胃火,疹 子出盡,自然能夠逐漸進食。如果麻疹後血虛脾弱,不思飲食的人,可以用四物湯,加麥芽、神曲來治療。如果想要喝水,可以少量地給予,這樣毒氣會隨之漸 漸消解。一般來說,疹子是實熱,從開始到結束,必定都喜歡喝涼水,這不必禁止。
4. 目疾
凡疹初熱未出,眼光如水,此為正候。若眼多眵淚,乃肝脾有火,無分前後,總宜清熱。未出時白珠赤肺有熱也,疹出自解。沒後白珠仍赤,亦肺火未盡,宜清肺瀉火。若沒後不避風寒,以致眼眶紅爛流淚,速宜疏風解毒。若延遲不治,則有終身之患。若沒後餘毒入目,翳膜遮睛,或成珠目蟹眼,用孫氏洗肝散。
又斑瘡入目生翳障,用通神散。餘毒壞目,用明目方。
白話文:
-
當疹子開始發熱時,如果眼睛有水汪汪的症狀,這是正常的。但如果眼睛有很多眼淚,則表示肝脾有火,無論疹子在身體的哪個部位,都應該清熱。
-
在疹子還沒出現時,如果眼白呈現紅色,表示肺部有熱,疹子會自行消退。如果疹子退了之後,眼白仍然呈現紅色,表示肺火尚未完全消除,應清肺瀉火。
-
如果在疹子退後沒有注意避免風寒,導致眼眶發紅、流淚,則應趕緊疏風解毒。若延誤治療,可能留下終生的後患。
-
如果疹子退後,餘毒進入眼睛,導致眼膜遮住眼珠,或形成珠目蟹眼,則應使用孫氏洗肝散來治療。
5. 鼻症
鼻為肺竅,肺氣清則疹易出。若鼻乾無涕,臟腑熱極,塞而不通,前後見之,皆為重症,或暫涕暫無,或先無涕,熱退清涕即來。或因熱鼻眵乾結,似無涕者,此皆熱毒閉塞,速為清熱解毒,得嚏涕鼻通,毒即解矣。若毒火上衝,肺氣載血上行,則為鼻衄。然衄中有發散之義,以毒從衄解,不須止,但不可太過,過則血脫而陰亡也。
白話文:
鼻子是肺臟的出入口,肺氣清新時,疹子容易冒出來。如果鼻子乾燥沒有鼻涕,臟腑熱到極點,鼻子塞住不通,無論前後看到這種狀況,都是重症,或者一陣子有鼻涕一陣子沒有,或者一開始沒有鼻涕,熱退了清鼻涕就來了。或者因為鼻子發炎紅腫乾燥結塊,好像沒有鼻涕一樣,這些都是熱毒堵塞引起的,要趕快清熱解毒,讓鼻子通了,毒氣也就解除了。如果毒火衝上來,肺氣帶著血液往上走,就成了流鼻血。不過,流鼻血有發散的意思,毒氣從鼻血中解掉,不必止血,但也不可以流太多,流太多血氣就會虛弱而陰氣不足。
如衄甚者,外用發灰散吹入鼻中,內服犀角地黃湯,其血可止。又有鼻扇者,肺將絕也,一見喘滿痰鳴,便不能治,若咽清不喘,精神如故,治以潤肺清痰,庶危者猶可望其生也。
白話文:
如果流鼻血的症狀很嚴重,可以用發灰散吹入鼻腔中,也可以服用犀角地黃湯,這樣可以止血。還有一種叫做鼻扇的疾病,是肺部快要衰竭的徵兆,一旦出現呼吸急促、痰鳴等狀況,就無法醫治了。但是如果患者的喉嚨沒有異常、不氣喘、精神狀態良好,則可以通過潤肺清痰的方法進行治療,這樣還有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6. 口舌牙喉病
凡麻症口臭,是火毒積於腸胃,若其人平日已然,又不以此論,只清胃降火,口臭自平。若見唇口破裂,知為心脾二經熱毒上衝,初起色紅血活,用清涼加以疏托,尚可解散。如見紫黑枯燥,血已凝滯,遂不易治。沒後見此,則心脾已敗,必不免於危亡。若唇生瘡,亦屬胃熱,每日用米泔水溫洗十餘次,漸次消解。
白話文:
凡是麻風病患者口中發臭,那是因為火毒積累在腸胃內。如果這個人平日就有這個症狀,而沒有因此而診治,只清胃降火,口臭自然就會平復。如果看到嘴脣和嘴巴破裂,就知道是心脾二經的熱毒上攻,剛開始的時候顏色紅潤、血色鮮活,如果用清涼的藥物來疏解,還有化解的可能。如果看到嘴脣顏色紫黑、枯燥,血已經凝滯,就不容易治療了。死後看見這種症狀,則心脾已經敗壞,一定無法避免死亡的危險。如果嘴脣生瘡,也是屬於胃熱,每天用米洗水溫洗十幾次,逐漸就會消解。
至於舌乃心之苗,舌苔薄熱亦輕,舌苔厚熱亦重,或生瘡蕈,白屑腫痛,皆心火炎灼,懼宜清涼疏利治之。惟黑苔枯燥起刺,火亢而兼水化,則胃敗矣。凡出疹之先,或有胃火,及出疹之後,餘毒不散,熱毒積聚於牙齦,若不知早為解毒,多變走馬疳症。又有熱重咬牙者,此陽隱於陰,必多渴而手足俱熱,喜飲冷水,宜滋陰降火。
白話文:
舌頭是心的苗裔,舌苔薄而熱則病情較輕,舌苔厚而熱則病情較重,或生瘡、蕈、白屑、腫痛,都是心火炎熱灼傷,宜用清涼疏利的方法治療。唯有黑色舌苔乾燥起刺,是火氣亢盛兼有水化,則胃臟已經敗壞了。凡是出疹之前,或有胃火,以及出疹之後,餘毒未消,熱毒積聚在牙齦上,若不知道及早解毒,多會變成走馬疳症。還有熱重咬牙的,這是陽氣隱藏在陰氣中,一定會很渴,而且手腳都熱,喜歡喝冷水,宜滋陰降火。
如食辛辣助熱之物,必致下血,咽痛痰響而死。蓋熱毒上攻咽喉,輕則腫痛,重則湯水難下,最為可慮。表邪郁遏疹毒,不能發舒於外,而咽喉腫痛者,元參升麻湯主之。裡熱壅盛,疹已發於外,而咽喉作痛者,涼膈消毒飲主之。若熱毒閉塞肺竅,以致失音,初出用元參升麻湯,已出用加減涼膈散,沒後宜兒茶散主之。
白話文:
如果吃了辛辣等會上火的食品,必定會導致腸胃出血、咽喉痛、痰多而死亡。這大多是因為熱毒攻入咽喉,輕者造成腫痛,嚴重的可能會導致無法進食,非常危險。如果表邪鬱結,疹毒不能發散到體外,導致咽喉腫痛,要服用元參升麻湯治療。如果裡熱壅盛,疹子已經長出來了,但咽喉仍然疼痛,那要服用涼膈消毒飲治療。如果熱毒阻滯肺竅,導致失語,病情初期的時候要服用元參升麻湯,如果已經失語了,要服用加減涼膈散,之後要服用兒茶散治療。
7. 論汗
凡出疹最喜有汗,有汗則腠理開通,毒從汗解,但不可太過。如汗太多,用人參白虎湯,或合黃連解毒湯治之。若皮膚乾燥無汗,閉而難出,或致內攻,為腹脹氣急等症。此外為風寒所折,夏秋用輕劑宣發肌表,春冬用重劑升散寒邪。
白話文:
凡是長出疹子最喜歡出汗,出汗時毛孔和肌肉通暢,毒素從汗水中排出,但不能過度出汗。如果出汗太多,使用人參白虎湯或合黃連解毒湯治療。如果皮膚乾燥無汗,閉塞難出,或導致內攻,出現腹脹氣急等症狀。此外,如果因風寒所引起,在夏季和秋季使用輕劑宣發肌表,在春季和冬季使用重劑升散寒邪。
如果屬火熱,閉郁無汗,必唇紅破裂,二便結澀,渾身脹痛,多致喘促,齁䶎痰鳴,速用寒涼,清肺降火,俾肌表透達而有汗,疹即隨汗而盡出於外,後可無餘毒,不然即成敗症,故麻症始終以微汗為吉。
白話文:
如果是屬於火熱的麻疹,閉塞鬱積沒有汗出,必定嘴脣紅裂,小便、大便乾結澀滯,全身脹痛,多會導致喘促,喉中發出齁齁之聲,痰鳴作響,應趕快用寒涼的藥物,清肺降火,使肌膚表層通達而有汗出,疹子就會隨著汗液全部出到體外,以後可以沒有餘毒,不然就會演變成為敗症,所以麻疹始終以微微出汗為吉兆。
8. 腹痛
麻症腹痛,由於食滯凝結,熱毒不能宣發於外,故有時曲腰啼叫,兩眉頻蹙,須用加味平胃散治之。若不因食積,全是熱毒內結,治宜疏托,使疹子盡出,痛自止矣。沒後見此,又宜清涼解毒,使毒內消,痛亦隨減。
白話文:
腹部疼痛的麻風病,是因為飲食停滯凝結,體內熱毒無法宣洩到體外,所以有時會彎腰哭叫,兩眉緊皺,需要使用加味平胃散來治療。如果不是因為飲食積滯,而是純粹熱毒內結,治療應該疏通排洩,使疹子全部出來,疼痛就會自然停止。如果疹子已經完全退了,疼痛還是沒有消失,則應該清涼解毒,使體內的毒消散,疼痛也會隨之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