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硯丞

《麻疹備要方論》~ 收沒論治 (1)

回本書目錄

收沒論治 (1)

1. 收沒論治

麻疹收沒,期以三日為常,不疾不徐,自無後患。若未至三日而沒,肌膚暖處,絕無形影,此為太速,必因調攝不謹,或為風寒所襲,或為邪穢所觸,以致毒反內攻,急宜內服荊防解毒湯,外用胡荽酒熏其衣被,使疹透出,方保無虞。有至二三日,疹雖沒而肌膚暖處還有形跡,此毒尚未盡,失治必致內攻,仍當疏托,佐以清涼。

白話文:

麻疹出齊後,大約在三天左右自然消退,不快也不慢,通常不會留下後遺症。如果還沒到三天就消退,皮膚溫暖的地方完全沒有疹子,這是太快了,一定是因為調理不當,或是受到風寒或邪氣侵襲,導致毒素反覆內攻。這時應該趕緊服用荊防解毒湯,並用胡荽酒燻蒸衣物,讓疹子透出來,才能保平安。有的人到了兩三天,雖然疹子消退了,但皮膚溫暖的地方還留有痕跡,這表示毒素尚未完全消除,如果不治療可能會內攻,還是要疏通排毒,配合清涼藥物治療。

若當散不散者,內有虛熱留滯於肌表也,切不可純用寒涼之劑,以柴胡四物湯治之,使血分和暢。餘熱悉除,疹即沒矣。若麻點帶白色,隱於肌表,似沒而不沒者,必因風寒外折,而不能透發,亦表虛故也,宜溫散風寒,使白變紅活,免致生變。古云:白疹溫而自消是也。有延至五六日不沒者,此內熱未除,以致不能盡沒,宜清涼佐以利水。

白話文:

如果痘疹應該消散而不消退的話,那是因為體內有虛熱停留在肌肉表層,絕對不能只用寒涼的藥物治療。應該使用柴胡四物湯治療,讓血液流通順暢,將餘熱完全消除,痘疹就會消退。如果痘疹帶有白色,隱藏在肌膚表面,好像要消退卻又沒有完全消退,那肯定是因為風寒外邪侵襲,導致無法徹底發散,這也是肌表虛弱所致。應該溫散風寒,使白色痘疹轉變為紅色且活躍,防止產生變化。古語說:「白色痘疹以溫熱敷治可自行消退。」有些痘疹延遲五六天才消退,那是因為體內熱度還沒消除,導致痘疹無法完全消退。應該使用清涼的藥物輔以利水,才能消除痘疹。

若加煩躁,右關脈洪數有力,此胃中伏有濕熱,宜化斑湯。若疹已沒而身猶熱,晝夜不退,此邪火伏郁皮膚之間,久則毛髮焦枯,肌表乾燥,肉見消瘦,是為骨蒸癆症,宜蘆薈肥兒丸治之,遲則不救。如疹沒後身雖不見瘦削,但時發壯熱,煩躁不安,搐掣驚悸,神昏志亂者,此陰血虛耗,餘毒入肝而傳於心,宜棗麥四物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病人出現煩躁不安的症狀,右關脈洪數有力,這表明胃中存在濕熱,應服用化斑湯治療。

如果皮疹已經消失,但身體仍然發熱,晝夜不退,這表明邪火潛伏於皮膚之間,時間久了毛髮會焦枯,皮膚乾燥,肌肉消瘦,這是骨蒸癆症的症狀,應服用蘆薈肥兒丸治療,否則病情會惡化,難以救治。

如果皮疹消失後,身體雖然沒有消瘦,但時常發燒,煩躁不安,抽搐驚悸,神志不清,這表明陰血虛耗,餘毒進入肝臟並傳至心臟,應服用棗麥四物湯治療。

一疹沒綿綿發熱,不知早治,則成疳症,必致腹脹,午後發熱頭痛,宜柴苓四物湯。若口渴少食煩悶,宜小柴胡湯

白話文:

  1. 一種疹子沒好又發燒,沒有及時治療,就會演變成疳症。疳症會導致腹脹,下午發燒頭痛,建議服用柴苓四物湯。

  2. 如果口渴、食慾不振、煩悶,建議服用小柴胡湯。

一沒後潮熱,宜升麻葛根湯,煩渴用黃連解毒湯,溺赤如米泔汁宜五苓散車前子木通。若見便血,宜黃連解毒合犀角地黃湯。鼻血用涼膈散,加梔仁、生地童便。

白話文:

  1. 汗後怕冷發燒,宜使用升麻葛根湯。

  2. 煩渴時使用黃連解毒湯。

  3. 小便赤紅渾濁,宜用五苓散加車前子、木通。

  4. 若見糞便帶血,宜用黃連解毒合犀角地黃湯。

  5. 鼻血宜用涼膈散,加梔仁、生地童便。

一沒後日夕煩躁,譫語狂亂,是餘熱在肺胃,宜辰砂益元散,燈草煎服下,或辰砂五苓散,水煎服。

白話文:

如果發病後的第二天傍晚,出現煩躁不安、胡言亂語、行為舉止異常的情況,那麼應該是餘熱還留在肺胃之間,可以服用辰砂益元散,用燈草煎服,或者服用辰砂五苓散,用白開水煎服。

一沒後飲食如常,動止如故,卒然心腹絞痛,遍身汗出如水,此元氣虛弱,失於調補,偶為惡氣所中,謂之中惡,危在旦夕。用砂仁末二錢,浮麥煎湯沖服,或伏龍肝泡水溫飲,亦百中救一。

白話文:

一個人飲食正常,活動自如,突然心腹劇痛,全身大汗淋漓,這是元氣虛弱,失去調節和補充,偶爾被邪氣侵襲,稱為中惡,危在旦夕。此時可以使用砂仁末二錢,用浮麥煎湯沖服,或者用伏龍肝泡溫水飲用,也能夠拯救一個人。

一沒後腹痛兼瀉利,宜連芍湯。若腹脹不食,脾胃受傷,宜柴蘇清肺飲

一面目浮腫,此飲食內傷,或過食生冷,致陰陽不能升降,膀胱之氣不行。如見小便短少,必致氣喘,宜五苓散,加木通、滑石、腹皮。若見喘促,又宜四苓,加竹瀝、桑皮、葶藶。喘促甚急者不治。

白話文:

單邊臉部浮腫,是由於飲食內傷造成的,或者是過度食用生冷食物,導致陰陽不能正常升降,膀胱之氣運行不暢。如果出現小便減少的情況,必定會導致氣喘,宜服用五苓散,再加入木通、滑石、腹皮。如果出現喘促的情況,又宜服用四苓,再加入竹瀝、桑皮、葶藶。喘促非常急促的患者,則無法治癒。

一沒後泄瀉,用黃連解毒合導赤散。若泄瀉不止,口渴目閉,四肢厥冷者難治。加以嘔吐不食,肛門突出,或大孔直如竹筒者不治。如沒後痢疾,是熱積大腸,宜四苓加芩、連、木通、白芍,或香連丸亦可。

白話文:

如果大便後產生腹瀉,可以用黃連解毒合導赤散。如果腹瀉不止、口渴、眼睛閉合、四肢冰冷,則很難治癒。如果再加上嘔吐、不進食、肛門突出,或大孔直如竹筒狀的症狀,則無法治癒。如果出現痢疾,可能是熱量積聚在大腸中,應該使用四苓湯加入黃芩、黃連、木通、白芍,或服用香連丸也可以。

一沒後咳嗽,宜涼膈散,加桔梗地骨皮。嗽不止,宜清肺飲,或四物合二陳,加桔梗、栝蔞、五味。渴加麥冬。喘加桑皮、枳殼蘇子。嗆嗽或咳出血,此熱毒乘肺,宜麥冬清肺飲

白話文:

  • 咳嗽止不住:建議使用清肺飲,或將四物合二陳湯加上桔梗、栝蔞、五味子。如果感到口渴,可以再加麥冬。如果出現喘息,可以再加桑皮、枳殼、蘇子。

  • 嗆咳或咳出血:這是熱毒侵犯肺部所致,建議使用麥冬清肺飲。

一胸高如龜,肩聳而喘,血從口鼻出,搖頭擺手,面色時變枯黯者不治。亦有肺氣虛,為毒所遏,而發喘不已者,宜清肺飲,倍人參,不可拘肺熱一端,純用清涼。若聲啞喘咳,身熱不退,肺金受克,宜清金降火湯。又有麻毒內攻,喘促胸突,肚急目閉者,九死一生之症,速用防風消毒飲治之。

白話文:

  1. 如果胸部高聳如烏龜背,肩膀聳起且喘不過氣,血從口鼻流出,搖頭擺手,面色時々變為枯黃黯淡,則無法治癒。

  2. 也有一種情況是肺氣虛弱,被毒邪阻遏,而導致喘息不止,宜使用清肺飲,加倍人參,不可拘泥於肺熱這一方面,而單純使用清涼藥物。

  3. 如果聲音嘶啞、喘咳、身熱不退,肺金受到剋制,宜使用清金降火湯。

  4. 又有一種麻毒內攻,喘息促迫、胸部突出,肚子急劇疼痛、眼睛閉合,這是九死一生的症狀,應迅速使用防風消毒飲治療。

一沒後發癰毒,肢節疼痛者,乃熱毒留結,宜羌活散,微汗利之。或遍身生瘡,為麻風瘡,宜大連翹飲。若生瘡發熱不退,宜解表,用疏風散,不治必每歲應時而發。

白話文:

  1. 一個人在後背長出毒瘡,四肢疼痛,這是因為熱毒在體內積聚,需要服用羌活散,微微出汗以利於排毒。

  2. 如果身上長滿了瘡,這是麻風瘡,需要服用大連翹飲。

  3. 如果瘡口發熱不退,需要解表,服用疏風散,如果不治療,每年都會按時發作。

一沒後眼紅目腫,翳膜遮睛,乃麻毒上攻,久必傷目,宜芎歸飲

一口舌生瘡腫痛,此心脾有熱,必二便結澀,宜清心脾之火,兼潤大腸,用豬苓澤瀉湯,泄去餘毒,其症自愈。若滿口唇舌黃赤白爛,其症最重,速宜清胃涼血,佐以潤腸。

白話文:

口腔出現瘡口、腫脹、疼痛,這是因為心臟和脾臟有熱毒,一定會導致大小便阻塞。應該清熱、解毒,同時潤澤大腸。使用豬苓、澤瀉湯,將體內餘毒排出,疾病症狀就會痊癒。如果嘴脣、舌頭全部變得黃色、紅色、白色,爛掉脫皮,這種症狀是最嚴重的,需要立即清胃、涼血,並輔以潤腸的方法。

一沒後牙疳,乃心脾二經為毒火所攻,若不早治,漸有穿腮落齒之患,甚至痰喘,救無及矣。又麻後血液傷耗,早食甜物,及感風生蟲侵蝕筋骨,口鼻壞爛,先以米泔溫洗淨,急用勝金散敷之,或搽牙散亦好,仍以消毒飲煎服,合四物湯甘草五味更妙。若爛喉者,以小竹筒裝藥吹之。

白話文:

一、沒有後牙牙齦紅腫疼痛、潰爛的症狀,是心臟和脾臟的經絡被毒火攻襲引起的。如果不及早治療,逐漸地就會出現穿破臉頰、牙齒脫落的症狀,甚至出現痰喘,到那時就無法挽救了。

二、麻醉後,血液受到損傷和消耗,如果過早地吃甜食,或者感受到風寒,就會導致蟲子侵蝕筋骨,口鼻腐爛。首先用米泔水溫熱洗淨,然後趕緊用勝金散敷上,也可以用搽牙散,同時服用消毒飲的煎劑,將四物湯加入甘草和五味子會更好。如果喉嚨腐爛,可以用小竹筒裝藥吹入喉嚨。

如山根發紅點者,便不可治。若牙疳肉爛,鼻血橫行,併為失血之症,用四物加山楂、茵陳、木通、犀角治之。如疳及舌苔白色者,則胃已爛,亦不可治。又有麻毒入胃,結而不散,致成牙齦黑爛出血,是為走馬牙疳,久則穿腮破爛,缺唇崩鼻,遂成危症。外用文蛤散吹之,或雄黃散,先以艾煎湯洗淨搽之,再服蘆薈黃連丸,以清胃火。

白話文:

如果鼻根發出紅點,那麼就意味著病情嚴重,無法治癒。如果牙齦腐爛,鼻血橫流,這都是失血癥狀,可以用四物湯加山楂、茵陳、木通、犀角來治療。如果牙疳及舌苔都呈現白色,則胃已經腐爛,也是無法治癒的。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麻毒入胃,結而不散,導致牙齦黑爛出血,這種情況被稱為走馬牙疳,時間一長,腮部就會穿孔破爛,嘴脣缺損,鼻子崩塌,最終演變成危重症狀。對於外用藥,可以使用文蛤散吹敷,或者使用雄黃散,先用艾草煎煮的湯水清洗乾淨,然後塗抹雄黃散,最後再服用蘆薈黃連丸,以清胃火。

大抵牙疳一症,初見紅腫,俱宜清胃散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