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科活人全書》~ 原序 (1)
原序 (1)
1. 原序
昔范文正公云:不能為良相,即當為良醫。蓋良相者,裁成輔相,立政治以免人之飢寒;良醫者,辨證立方,用藥物以救人之夭札。其事不同,其活人均也。然而蘇東坡有云:藥雖進於醫手,方多傳於古人,若已經驗於世間,不必皆由於己出。士君子身居草莽,而存活人之心,其可弗博考方書,而師心自用哉?
顧醫家之所難治者二:而小兒更甚於婦人;小兒之所難治者亦有二:而麻證更甚於痘證。非敢輕痘重麻,而謬炫己見;蓋緣麻小證大,險甚於痘。況自古治痘之書,不下百家,且有專科;治麻之書,竟不多見,故無名師。然痘有傳苗之法,可以調治於未然;而麻則盡由天時,末由預防於事先。醫家臨證,往往束手。大方脈以其為嬰孩也,而委之兒科;兒科又以其類痘瘡也,而委之痘師。世俗不察,遂謂痘麻相通,治痘之醫,即可以治麻。
雖痘麻均屬胎毒,而不知痘出於五臟,臟屬陰,陰主血,故痘有形而有汁,其證寒熱備有。麻發於六腑,腑屬陽,陽主氣,故麻有形而不漿,其證多實熱而無寒。痘以稀疏為貴,麻以透密為佳;痘以氣尊血附為美,麻以血涼肌解為妙;痘忌汗瀉以泄氣,麻喜吐衄而分消。二者相去逕庭,其不同若水火然。今責治痘者以治麻,是猶責大禹而使掌火,伯益而使治水也。其能有濟也歟?
而要非盡醫家之過也。醫家非甚無良,誰不存活人之心?誰甘受殺人之名?活人而反以殺人,是誠何故乎?良以麻證之方書甚少,後學無所取法;即間有傳本,亦往往語焉而不詳,擇焉而不精;而求其如痘書之明晰者,從未之見。亦何怪乎束手無策,坐視而莫救也耶?
余素不通醫。因見夫殤於麻者,不禁勃然興活人之念。故凡醫集中載有麻疹證治者,必積置案頭,朝夕探索,深究其奧,頗有心會。甲寅夏,於友人處,得靜遠主人麻疹辨證一帙;繼又得麻科秘本二卷。余細玩二書之論證立方,較之密齋全書、張氏醫通、朱氏定論,頗更精詳。猶病其缺略而不全也。因更將聯杏心法、景岳麻詮、經驗治法等書,各家麻疹之論,與治麻之方,悉為錄出;移此所有,補彼所缺;以彼所詳,益此所略。其有用藥適忌、措方背理者,謬抒狂瞽之見;及余已試而有效者,為之訂正。自初潮至已出、已收、收後,論證著明,治方全備,俾後之學者,開卷瞭然,有所宗式,而不致束手其間。雖有冗復之處,皆因理所宜用,故不忌重立,以便名公博覽採擇,而不致有缺略之歡。良工得此,神而明之,固可收活人之效;庸工得此,墨而守之,亦可免殺人之慘。
自甲寅迄今,十五年中,五經試驗。今春麻證震作,變證非常,殤殘頗眾。凡經余調治者,萬獲萬全。思欲以一得之愚,公諸同志,爰編訂成冊,分為四卷,顏之曰《麻科活人全書》。擬付之剞氏,以求教於當世名師。奈食指日增,囊無餘蓄;有活人之心,而無活人之力,非餘本願也。所望好善君子,梓而布之,此書得以廣傳海內。
白話文:
[原序]
范文正公曾說:「不能做個好宰相,就應該做個好醫生。」好宰相制定政策,輔佐君王,使百姓免於飢寒;好醫生辨證施治,用藥物救治病患,雖然事情不同,但都能救活人。然而,蘇東坡也說過,藥方雖由醫生開具,大多來自古人,只要在世間驗證有效,不必都自創。士大夫即使身處民間,也應存有救人性命的心,怎能不廣泛研讀醫書,而只憑自己的想法行事呢?
醫家最難治療的兩種病症是婦人和小孩,而小兒的疾病中,麻疹又比痘瘡更為棘手。我並不是輕視痘瘡而誇大麻疹,而是因為麻疹症狀隱蔽,病情變化迅速,比痘瘡危險得多。自古以來,治療痘瘡的醫書不下百家,甚至有專門的學科,但治療麻疹的醫書卻很少見,所以缺乏名師指點。痘瘡有預防接種的方法,可以在疾病發生前進行調理治療;而麻疹則完全取決於天時,無法預先預防,醫生面對麻疹,往往束手無策。
醫生通常因為麻疹患者是嬰兒,而將其交給兒科醫生;兒科醫生又因為麻疹類似痘瘡,而將其交給痘瘡醫生。世人不明就裡,便認為痘瘡和麻疹可以互通治療,治痘的醫生就能治麻疹。雖然痘瘡和麻疹都屬於胎毒,但是痘瘡發於五臟,五臟屬陰,陰主血,所以痘瘡有疹子且有膿液,症狀有寒有熱;麻疹發於六腑,六腑屬陽,陽主氣,所以麻疹有疹子但沒有膿液,症狀大多是實熱,沒有寒證。痘瘡以稀疏為好,麻疹以密集為佳;痘瘡以氣盛血附為美,麻疹以血涼肌膚舒緩為妙;痘瘡忌諱汗瀉,以免泄氣;麻疹則喜吐衄,以利於病情消退。兩者差異巨大,如同水火一般。現在卻要治療痘瘡的醫生去治療麻疹,如同讓大禹去治火,讓伯益去治水一樣,能有什麼效果呢?
這並非完全是醫生的錯,醫生並非全然沒有良知,誰不想救人?誰願意背負殺人的罪名?想救人卻反而殺了人,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治療麻疹的醫書很少,後學者無從學習;即使有些傳本,也往往含糊不清,選擇不精,與痘瘡醫書的清晰明瞭相比,根本無法相比。因此,醫生束手無策,坐視病人死去,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原本不懂醫術,但看到許多孩子死於麻疹,便產生了強烈的救人性命的念頭。因此,我收集了所有醫書中關於麻疹診治的內容,日夜研讀,深入探究其奧秘,頗有心得。甲寅年夏天,我在朋友那裡得到靜遠主人所著的《麻疹辨證》一書,又得到兩卷麻疹秘本。我仔細研讀這兩本書的論證和處方,比《密齋全書》、《張氏醫通》、《朱氏定論》都更精詳,但仍然覺得有所欠缺。
於是我又收集了《聯杏心法》、《景岳麻詮》、《經驗治法》等書,以及各家關於麻疹的論述和處方,將所有內容收集起來,互相補充,取長補短。對於用藥禁忌和處方不合理的地方,我根據自己狂妄的見解,以及我親自試驗有效的經驗,加以修正。從麻疹初期到疹子消退,我都做了詳細的論證和處方,力求完善,以便後學者一看就懂,有所遵循,而不至於束手無策。雖然書中有些重複的地方,都是因為道理需要,所以我不避重複,方便名醫們瀏覽選擇,不至於有所遺漏。
良醫得到此書,就能融會貫通,一定能收到救人的效果;庸醫得到此書,也能墨守成規,避免造成傷亡。從甲寅年至今,十五年間,我五次進行試驗。今年春天,麻疹大流行,病情變化多端,傷亡慘重,凡是經過我治療的病人,都痊癒了。我想將自己微薄的經驗貢獻給同行,於是將其編訂成冊,分為四卷,命名為《麻科活人全書》,準備請名醫指正。但因為生活拮据,囊中羞澀,雖然有救人的心,卻沒有救人的力,這不是我原本的願望。希望好心的士紳能資助出版此書,使此書能廣為流傳,讓天下兒童不再死於麻疹,那麼救人的功勞,就能與范文正公並傳,而我彙編此書的微薄勞力,便不足掛齒了。
乾隆十三年著,雍正徐歲壯月,安成赤溪璞齋謝玉瓊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