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瓊

《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

1. 麻疹骨髓賦(增樸)

而已透當除。若已出。則黃芩黃連梔仁黃柏宜使。而初潮勿施。便閉以丑牛易大黃。免寒胃府。喘急用葶藶棄升麻。怕增吼嘶。麻色焦枯。生地歸尾為要味。症逢紫黑。紅花紫草正相資。此用藥之元機。則當擴而充之。用藥知時。治有成方。初熱欲出未出際。宜用宣毒發表湯(見第五條。

除升麻桔梗甘草)劑。已出紅腫太甚者。當施化毒清表湯(見十六條。除桔梗甘草)。證輕者用瀉白散(見五十條。除甘草)。合乎消毒飲(見二十二條除甘草)子。毒重者古方黃連解毒渴(見三十五條)大青湯(方見三十五條除甘草)與啜嘗。若有泄瀉。用導赤散(見二十六條。

除甘草)以分利。如遇嘔吐。命竹茹場(見五十九條除山楂肉)而相將。庸工渾使苦寒辛熱之品。名師不蹈誅伐無過之殃。遵此秘旨。無偏涼誤熱之咎。守而勿失。致起死回生之祥。特舉一隅。約法三章。

朱曰,石斛甘治胃中虛熱。咸能益腎。用涼用散。全在已透表未透表。審證清楚。

麻疹既出。調理甚難。坐臥欲暖。飲食宜淡。風寒若受兮。為腫為熱。酸鹹不禁分。為咳為喘。異氣縱威。變證宜參。便多膿血兮。倉廩夾熱。咳多痰沫兮。華蓋傷寒。口爛唇裂。心脾之邪火未退。毛焦發枯。營衛之津液將干。苟不明乎是證。何以見其折肱。

治此變證。各有奇方。身熱不除。生地骨皮湯(見三十條。除甘草)合四物湯(見二十五條)。口瘡苦甚。秘本洗心散(見八十條除麻黃)對三黃丸(見四十八條)。消腫定喘兮。葶藶丸(見五十條。除丑牛)取效。化痰行氣兮。加味二陳湯(見六十條。除半夏甘草)為良。

咳嗽氣急(除熱)清肺湯(見五十條。除赤芍甘草)。解除肺熱而有驗。喉痛唇爛敗毒散(除柴胡白芍甘草桔梗)。清胃利咽而消殃。氣血已虛。八珍湯(見九十九條)增減而可飲。水穀不納。石斛清胃散(見五十九條。除赤芍甘草)以堪嘗。利血兮清熱導滯湯(見七十二條。

除白芍楂肉厚朴甘草)。加桃仁而增紅花。咳血兮元參解毒散(去甘草桔梗粉葛加桑皮貝母黃連)。加茅根而倍地黃。此治麻之大略。繼各條而再詳。大抵麻屬心火。必須解毒清涼。

敗毒散,治麻後口瘡唇爛咽喉疼痛

射干,天花粉,連翹,牛蒡子,石膏,生地黃,黃芩,黃柏,元參,淡竹葉,犀角(磨汁),金銀花,丹皮,薄荷,柴胡,白芍,桔梗,甘草,燈心引。水煎服。

元參解毒散,治衄血失血

元參,黃芩,梔仁(炒),生地黃,荊芥,粉葛,桔梗,甘草,水煎。加茅根汁、京墨水對服。

白話文:

麻疹剛開始要冒出來時,應該要讓它順利透發出來。如果麻疹已經發出來了,可以使用黃芩、黃連、梔子仁、黃柏等藥材來清熱解毒,但要注意初經來潮的女性不宜使用。如果便秘,可以用牽牛子取代大黃,避免傷到脾胃。如果喘得很急,要用葶藶子,去掉升麻,避免加重吼喘的症狀。麻疹的顏色焦枯,要用生地和當歸尾來滋陰養血。如果麻疹顏色變成紫黑色,要用紅花和紫草來活血化瘀。這些是用藥的根本原則,要好好運用發揮。用藥要懂得時機,治療麻疹有固定的方劑。

在麻疹剛開始發熱,還沒完全冒出來的時候,可以用宣毒發表湯(方子見第五條,去掉升麻、桔梗、甘草)來幫助透疹。如果麻疹已經發出來,而且紅腫很厲害,要用化毒清表湯(方子見第十六條,去掉桔梗、甘草)。如果症狀比較輕微,可以用瀉白散(方子見第五十條,去掉甘草),配合消毒飲(方子見第二十二條,去掉甘草)來治療。如果毒邪很重,可以用古方的黃連解毒湯(方子見第三十五條)或大青湯(方子見第三十五條,去掉甘草)來服用。如果有腹瀉,要用導赤散(方子見第二十六條,去掉甘草)來利小便、排濕邪。如果出現嘔吐,要用竹茹湯(方子見第五十九條,去掉山楂肉)來止嘔。庸醫常常會胡亂使用苦寒或辛熱的藥物,名醫絕對不會犯下濫用藥物造成傷害的過錯。只要遵循這些秘訣,就不會犯下用藥偏涼或偏熱的錯誤。要牢記這些方法,就能達到起死回生的效果。現在先簡單說明一些重點,訂立三個簡單的原則。

朱氏說,石斛可以治療胃中虛熱,甘味可以補腎。用涼性或散性的藥物,完全取決於麻疹是已經透發出來還是還沒透發出來,要仔細辨別清楚。

麻疹發出來後,調理非常困難。坐臥要注意保暖,飲食要清淡。如果受到風寒,可能會引起紅腫發熱;如果吃太酸或太鹹的東西,可能會引起咳嗽或喘。如果出現不正常的症狀,要仔細辨別。如果大便出現膿血,表示腸胃有積熱;如果咳嗽很多痰,表示肺部受到風寒。如果口舌潰爛、嘴唇乾裂,表示心脾的邪火還沒退去;如果頭髮毛躁乾枯,表示身體的津液快要耗盡。如果不明白這些症狀,怎麼能知道麻疹治療的關鍵在哪裡呢?

治療麻疹的變證,各有奇效的方子。如果身體發熱一直不退,可以用生地骨皮湯(方子見第三十條,去掉甘草)配合四物湯(方子見第二十五條)。如果口瘡非常嚴重,可以用秘本洗心散(方子見第八十條,去掉麻黃)來對付三黃丸(方子見第四十八條)。要消腫定喘,可以用葶藶丸(方子見第五十條,去掉牽牛子)來取得療效。要化痰行氣,可以用加味二陳湯(方子見第六十條,去掉半夏、甘草)來治療。

如果咳嗽氣喘(伴隨發熱),可以用清肺湯(方子見第五十條,去掉赤芍、甘草)來清除肺熱,效果很好。如果喉嚨痛、嘴唇爛,可以用敗毒散(去掉柴胡、白芍、甘草、桔梗)來清胃利咽,消除病症。如果氣血虛弱,可以用八珍湯(方子見第九十九條)加減藥材來服用。如果無法進食,可以用石斛清胃散(方子見第五十九條,去掉赤芍、甘草)來調理。要活血,可以用清熱導滯湯(方子見第七十二條,去掉白芍、山楂肉、厚朴、甘草),再加桃仁和紅花來增強活血的效果。如果咳嗽帶血,可以用元參解毒散(去掉甘草、桔梗、葛根,加入桑皮、貝母、黃連),再加茅根,並且加倍生地黃的用量。這些是治療麻疹的重點,後面的條文會再詳細說明。總之,麻疹屬於心火,一定要用解毒清涼的方法來治療。

敗毒散:治療麻疹後口瘡、嘴唇潰爛、咽喉疼痛。藥材包含射干、天花粉、連翹、牛蒡子、石膏、生地黃、黃芩、黃柏、元參、淡竹葉、犀角(磨汁)、金銀花、丹皮、薄荷、柴胡、白芍、桔梗、甘草、燈心草。用水煎服。

元參解毒散:治療流鼻血、失血。藥材包含元參、黃芩、梔子仁(炒)、生地黃、荊芥、葛根、桔梗、甘草。用水煎服,再加入茅根汁、京墨水一起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