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鑒》~ 上卷 (2)

回本書目錄

上卷 (2)

1. 子懸

子懸謂妊娠心胃脹滿也。用紫蘇和氣飲。治婦人胎氣不和,湊

上心腹,脹滿疼痛,或臨產驚恐氣結,連日不下,及胎前一切諸疾。

紫蘇和氣飲

白話文:

當歸、芍藥、川芎、人參、紫蘇梗、橘皮、厚朴、甘草

上剉,生薑三片,蔥白七根,水煎服。腹痛加香附木香,咳嗽加枳殼桑白皮,熱加黃芩,嘔吐加砂仁,瀉泄加白朮茯苓,難產加枳殼、香附、車前子

白話文:

用刀將以下藥材上方剪碎,加水熬煮後服用:生薑三片、蔥白七根。

  • 腹痛:加入香附、木香
  • 咳嗽:加入枳殼、桑白皮
  • 發熱:加入黃芩
  • 嘔吐:加入砂仁
  • 腹瀉:加入白朮、茯苓
  • 難產:加入枳殼、香附、車前子

2. 子腫

子腫者,謂妊娠面目虛浮,肢體腫滿也,用茯苓湯,治妊娠七八個月前後,面目四肢浮腫。

白話文:

「子腫」指的是孕婦的臉部浮腫、肢體腫脹的情況。通常用茯苓湯來治療,適用於懷孕七八個月前後,出現面部和四肢浮腫的情況。

茯苓

當歸川芎白芍藥(炒),熟地黃白朮(土炒),子實黃芩,茯苓,澤瀉梔子(酒炒),甘草(炙),厚朴(薑汁炙),麥門冬

白話文:

當歸:補血活血 川芎:活血化瘀 白芍藥(炒):滋陰養血、緩解疼痛 熟地黃:補血滋陰 白朮(土炒):健脾益氣、祛濕 子實黃芩:清熱瀉火 茯苓:利水滲濕 澤瀉:利尿消腫 梔子(酒炒):清熱降火 甘草(炙):調和諸藥、緩解毒性 厚朴(薑汁炙):溫中散寒 麥門冬:養陰潤肺

上剉,一劑,水煎服。

3. 子氣

子氣者,謂妊娠兩足浮腫也,因脾衰不能制水,血化成水所致。用天仙藤散,治妊娠三月成胎之後,兩足自腳面漸腫至膝,行步艱難,喘悶妨食,狀似水腫。生於腳趾間黃水出者,名曰子氣。

白話文:

「子氣」是指懷孕時雙腳浮腫。這是因為脾氣虛弱,無法控制水分,導致血液變成水分而引起的。使用「天仙藤散」來治療,適用於懷孕三月成形後,雙腳從腳面逐漸腫脹到膝蓋,行走困難,呼吸困難,影響飲食,症狀類似水腫。如果腳趾間有黃水流出,稱為「子氣」。

天仙藤(即青木香藤、洗炒),紫蘇,陳皮香附烏藥,木香,甘草

白話文:

天仙藤(又稱青木香藤、洗炒) 紫蘇 陳皮 香附 烏藥 木香 甘草

上剉,生薑煎服。

4. 子淋

子淋謂妊娠小便澀少也,乃腎與膀胱虛熱不能治水。然妊婦胞系於腎,腎間虛熱而成斯症。甚者心煩悶亂。用下方:

白話文:

「子淋」指懷孕期間小便困難、尿量減少,這是因為腎臟和膀胱虛熱,無法調節水液所致。由於懷孕時胎盤附著在腎臟,腎臟如果虛熱,就會引發這種症狀。嚴重的還會導致心煩意亂。可以用以下處方治療:

子淋散

治妊娠小便澀痛頻數。

麥門冬(去心),赤茯苓木通大腹皮(洗去沙土,薑汁拌炒),甘草淡竹葉

白話文:

  • 去核麥門冬
  • 赤茯苓
  • 木通
  • 大腹皮(洗淨沙土,用薑汁炒過)
  • 甘草
  • 淡竹葉

上剉,水煎服。

車前散

治小便淋瀝或不通,下焦有熱者。

車前子當歸陳皮赤芍藥,檳榔,赤茯苓滑石,木通,石葦(去毛炙)

白話文:

車前子: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陳皮:理氣健脾、化痰止咳 赤芍藥:活血化瘀、清熱涼血 檳榔:驅蟲殺菌、消積化食 赤茯苓:利水滲濕、健脾益氣 滑石: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木通:通淋利尿、清熱解毒 石葦(炙去毛):清熱利濕、利尿消腫

上剉,水煎服。

5. 轉胞

轉胞謂妊娠卒不得小便也。因胎長逼近於胞,胞為所逼,令人數溲。胞即膀胱也。然子淋與轉胞相類,但小便頻數點滴而痛為子淋,頻數出少不痛為轉胞,間有微痛,終是與淋不同,並宜五苓散阿膠

白話文:

轉胞是指妊娠期間突然不能小便的狀況。這是因為胎兒長大,靠近膀胱,壓迫膀胱所致,讓人頻繁想小便。膀胱就是胞。

不過,子淋和轉胞很相似,但是子淋小便頻繁,每次只有幾滴且伴隨著疼痛,而轉胞則是頻繁排尿,每次尿量少但沒有疼痛,偶爾會有些微疼痛,但終究與子淋不同。

對於轉胞和子淋,都可以使用五苓散加阿膠來治療。

冬葵子散

治孕婦轉胞小便不通。

冬葵子滑石梔子(炒),木通(各五錢)

白話文:

冬葵子、滑石、炒過的梔子、木通(各 25 公克)

上剉一劑,水一鍾半,煎至一鍾,空心溫服。此藥滑胎,臨月可用。若六、七個月以前不可用。

又方:冬葵子、滑石、梔子,為末,田螺肉搗膏或生蔥汁調膏,貼臍中立通。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將冬葵子、滑石、梔子研磨成粉末,加入田螺肉搗成膏狀,或者用生蔥汁調成糊狀,敷貼在肚臍處,即可通便。

6. 胎漏

妊娠經水時下,此由衝任氣虛,不能約制。蓋心小腸二經相為表裡,上為乳汁,下為月水。故妊娠經水壅之以養胎,蓄之以為乳。若經水時下,名曰胎漏,血盡則斃矣。屬氣血虛有熱。用下方:

白話文:

懷孕期間經血流出,是由於衝任二脈氣血虛弱,無法約束經血所致。心臟和大腸經脈相表裡,上面供給乳汁,下面供應月經血。因此懷孕時,經血被堵塞滋養胎兒,積蓄起來成為乳汁。如果經血流出,稱為「胎漏」,若血流乾淨,則胎兒可能死亡。這屬於氣血虛弱且有熱的症狀。使用以下藥方:

當歸黃芩(酒炒),白芍(酒炒),白朮(土炒),熟地黃(薑汁炒),艾葉(少許),砂仁(炒),香附(童便炒黑),真阿膠(蛤粉炒珠)

白話文:

當歸 黃芩(用酒炒製) 白芍(用酒炒製) 白朮(用土炒製) 熟地黃(用薑汁炒製) 艾葉(少許) 砂仁(炒製) 香附(用童便炒黑) 真阿膠(用蛤粉炒製成珠狀)

上剉一劑,用粳米同煎服。

芎歸湯(劉敏庵傳)

治胎漏下血不止,或心腹脹滿,一服立效。

當歸尾,南川芎(各五錢)

上剉一劑,黃酒煎,臨臥服,入童便一盞,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