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規》~ 上卷 (4)
上卷 (4)
1. 經不調
上加薑、棗,水煎,空心午前服。
《局方》人參養營湯(見《古方八陣·補陣》),治脾、肺俱虛,惡寒發熱,肢體瘦倦,食少作瀉,口乾,心悸,自汗等證。
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炙甘草,桂心,陳皮(各一錢),熟地,五味,茯苓(各七分),白芍(錢半),遠志(五分)
加薑、棗,水煎服。
《金匱》六味地黃丸(見《古方八陣·補陣》),即《金匱》腎氣丸,亦名地黃丸。治腎水虧損、小便淋閉,頭目眩暈,腰腿痠軟,陰虛發熱,自汗盜汗,憔悴瘦弱,精神疲睏,失血失音,水泛為痰,病為腫脹。壯水制火之劑也。
熟地黃(八兩蒸搗),山茱萸,山藥(炒各四兩),丹皮,澤瀉,白茯苓(各三兩)
上為細末,和地黃膏,加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滾白湯或淡鹽湯任下。此方用水煎湯即名六味地黃湯。
六味地黃丸並非《金匱》腎氣丸,而是宋代錢乙以《金匱》腎氣丸為溫補腎陽之劑,而於小兒應滋養腎陰,故於腎氣丸去附桂,創制六味地黃丸以補益腎陰。景岳以六味地黃丸出自《金匱》,實誤,今正之。
《局方》八珍湯(見《古方八陣·補陣》),治氣血兩虛。調和陰陽。
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熟地黃,當歸(各三錢),川芎(一錢),芍藥(二錢)
加薑、棗,水煎服,或加粳米百粒。
《局方》四物湯(見《古方八陣·補陣》)治血虛營弱,一切血病當以此為主。
熟地黃,當歸(各三錢),川芎(一錢),芍藥(二錢),水二鍾煎服。
又曰:胃者衛之源,脾者榮之本。榮出中焦,衛出上焦。衛不足,益之必以辛;榮不足,補之必以甘。甘辛相合,脾胃健而榮衛生,是以氣血俱旺也。或因勞心,虛火妄動,月經錯行,宜安心、補血、瀉火。此東垣先生治法也。
又曰:人之少,有老態,不耐寒暑,不勝勞役,四時迭病,皆因氣血方長,而勞心虧損;或精血未滿,而早年斫喪。故其見證,難以名狀,若左尺脈虛弱或細數,是左腎之真陰不足也,用六味丸。右尺脈遲軟或沉細而數欲絕,是命門之相火不足也,用八味丸。至於兩尺微弱,是陰陽俱虛。
用十補丸。此皆滋其化源也,不可輕用黃柏、知母之類。設或六淫外侵而見證,亦因其氣內虛,而外邪湊集耳,尤當用前藥。
六味丸,(即六味地黃丸。見上段)。
崔氏,八味丸(見《古方八陣·補陣》),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或下元冷憊,臍腹疼痛等證。
熟地黃(八兩蒸搗),山茱萸,山藥(炒各四兩),丹皮,澤瀉,白茯苓(各三兩),肉桂,製附子(各一兩),用法同六味丸。
白話文:
經期不順
在這些藥方中加入生薑、紅棗,用水煎煮,在早上空腹時服用。
《局方》人參養營湯(出自《古方八陣·補陣》),用於治療脾和肺都虛弱,怕冷發熱,身體消瘦疲倦,食慾不振導致腹瀉,口乾舌燥,心悸,容易出汗等症狀。
藥方組成: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炙甘草、肉桂、陳皮(各一錢),熟地黃、五味子、茯苓(各七分),白芍(一錢半),遠志(五分)
加入生薑、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金匱》六味地黃丸(出自《古方八陣·補陣》),也就是《金匱》腎氣丸,又稱地黃丸。用於治療腎陰虧損,小便不順暢或閉塞,頭暈眼花,腰腿痠軟,因陰虛而發熱,容易出汗或盜汗,面容憔悴瘦弱,精神疲憊,失血或聲音沙啞,水液停滯形成痰,或者出現水腫的狀況。此藥方是為了滋養腎水,抑制虛火的藥劑。
藥方組成:熟地黃(八兩蒸熟搗爛),山茱萸、山藥(炒過,各四兩),丹皮、澤瀉、白茯苓(各三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與熟地黃膏混合,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七八十丸,在空腹時,用溫開水或淡鹽水送服。此藥方用水煎煮就稱為六味地黃湯。
六味地黃丸並不是《金匱》腎氣丸,而是宋代的錢乙認為《金匱》腎氣丸是溫補腎陽的藥,而小孩子應該滋養腎陰,因此在腎氣丸的基礎上拿掉了附子和肉桂,創制六味地黃丸來補益腎陰。景岳認為六味地黃丸出自《金匱》是錯誤的,現在加以訂正。
《局方》八珍湯(出自《古方八陣·補陣》),用於治療氣血兩虛,調和陰陽失調。
藥方組成: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熟地黃、當歸(各三錢),川芎(一錢),芍藥(二錢)
加入生薑、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也可以加入少量粳米一起煮。
《局方》四物湯(出自《古方八陣·補陣》),用於治療血虛、身體營養不足,一切血病都應該以這個方子為主。
藥方組成:熟地黃、當歸(各三錢),川芎(一錢),芍藥(二錢),用水兩碗煎煮後服用。
還有一種說法:胃是衛氣的來源,脾是營氣的根本。營氣從中焦產生,衛氣從上焦產生。衛氣不足,要用辛味藥物來補充;營氣不足,要用甘味藥物來滋養。甘味和辛味相結合,脾胃功能就會強健,營氣和衛氣也就會正常運行,這樣氣血就會旺盛。如果因為勞心過度,虛火上炎,導致月經不正常,應該安定心神、補益血液、清除虛火。這是李東垣先生的治療方法。
還有一種說法:有些人年紀輕輕就出現老態,不耐寒冷或炎熱,無法承受勞累,一年四季容易生病,都是因為氣血剛開始生長就因為勞心過度而虧損;或者因為精血沒有完全充足就過早耗損。因此出現的症狀難以描述,如果左手寸關尺的脈搏虛弱或細數,代表左腎的陰液不足,應該用六味地黃丸。如果右手寸關尺的脈搏遲緩無力或沉細,而且跳動微弱,代表命門的相火不足,應該用八味丸。如果兩手的寸關尺脈搏都微弱,代表陰陽兩虛。
應該使用十補丸。這些藥方都是為了滋養身體的根本,不能輕易使用黃柏、知母之類的藥物。如果因為外感邪氣而出現症狀,也是因為身體內部虛弱,才導致外邪侵入,更應該使用前面的藥物。
六味丸,就是六味地黃丸(見上文)。
崔氏八味丸(出自《古方八陣·補陣》),用於治療命門火衰,不能溫養脾土,導致脾胃虛寒,食慾不振,大便不成形,或者下半身虛冷疲憊,肚臍周圍疼痛等症狀。
藥方組成:熟地黃(八兩蒸熟搗爛),山茱萸、山藥(炒過,各四兩),丹皮、澤瀉、白茯苓(各三兩),肉桂、製附子(各一兩),服用方法同六味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