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鼎

《幼科鐵鏡》~ 附錄 (2)

回本書目錄

附錄 (2)

1. 諸湯方

承氣湯,治裡急後重。腹痛痢疾。

朴硝,大黃,枳實,厚朴

木香檳榔丸,治食積。

黑醜,檳榔,木香,神麯,大黃

上為末。生薑汁糊丸。如粟米大。米湯下。

補中益氣湯

黃耆,人參,甘草,陳皮,白朮,升麻,柴胡,當歸

四順清涼飲,治中焦熱。

白芍,當歸,生地,甘草,柴胡

人參敗毒散,治積毒嘔惡。

柴胡,前胡,川芎,羌活,獨活,白茯,枳殼,桔梗,甘草,人參,生薑引。

四君子湯,治脾胃不調等症。

人參,白朮,白茯,甘草,薑、棗引。

薑茶飲,治赤白痢。

陳茶,生薑,黃蠟,鹽,車前葉

四獸飲,治虛瘧。

白朮,人參,白茯,草果,半夏,甘草,陳皮,烏梅,薑、棗引。

人參養胃湯,治瘧寒多熱少。

陳皮,半夏,茯苓,人參,蒼朮,厚朴,草果,藿香,姜引。

清瘧飲

柴胡,枳殼,青皮,半夏,白朮,黃芩,厚朴,豬苓,白茯,澤瀉,陳皮,甘草,貝母,知母,前胡

隨用截方

前方加常山,草果,檳榔,姜引。煎服。

參蘇飲

人參,蘇梗,桔梗,前胡,半夏,乾葛,陳皮,枳殼,杏仁,木香,甘草,茯苓,姜引。

五子五皮飲,治腫脹。

蘇子,山楂子,蘿蔔子,葶藶子,香附子,桑皮,橘皮,大腹皮,茯苓皮,生薑皮

瀉黃散,治濕熱腫脹。

赤茯,黃連,黃柏,黃芩,山梔,澤瀉,茵陳

瀉白散,治腫熱。

甘草,桔梗,陳皮,桑皮,地骨皮

四物湯,調益榮衛。

川芎,當歸,熟地,白芍

麥冬飲,治吐血久不止。

麥冬,黃耆,當歸,人參,五味子,生地

清胃湯,治糞後見血。

山梔子,生地,牡丹皮,黃連,當歸

茵陳湯,治黃疸。

茵陳,梔子,黃柏

祛風散,治天柱骨倒。

防風,甘草,羌活,細辛,黃芩,白芷,薄荷,當歸,川芎

滋陰降火湯,治陰虛痰結。

當歸,地黃,白芍,黃連,白茯,知母,天花粉,蓮子,黑元參,甘草,麥冬,燈心引。

五淋散,治血淋。

赤茯,赤芍,山梔仁,條黃芩,當歸,甘草,燈心一團引。

清脾飲,治熱瘧。或熱多寒少。

青皮,半夏,黃芩,甘草,白朮,白茯,柴胡,陳皮,草果,厚朴,薑、棗引。

人參安神湯,治心血不足。驚悸不安。

麥冬,人參,當歸,黃連,棗仁,生地,茯神

安神湯,治心血不足。驚悸。

人參,半夏,棗仁,茯神,當歸,橘紅,赤芍,五味子,甘草,姜引。

寧心丸

麥冬(五錢去心),寒水石(一兩),白茯,甘草,牙硝,山藥(各五錢),硃砂(一兩),龍腦(一字)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半丸。砂糖水磨下。

如慢症。用人參、白朮。煎濃汁化下。

肝疳丸

五靈脂,夜明砂,龍膽草,天麻,乾蟾頭,全蠍(一個),蟬蛻,川芎,蘆薈,黃連,青黛,防風

白話文:

承氣湯:治療裡急後重(想大便卻拉不出來的感覺)、腹痛和痢疾。 藥材:芒硝、大黃、枳實、厚朴。

木香檳榔丸:治療消化不良、食物積滯。 藥材:牽牛子(黑醜)、檳榔、木香、神麯、大黃。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生薑汁調成糊狀做成丸子,像小米粒那麼大,用米湯送服。

補中益氣湯 藥材:黃耆、人參、甘草、陳皮、白朮、升麻、柴胡、當歸。

四順清涼飲:治療中焦(脾胃)有熱的症狀。 藥材:白芍、當歸、生地、甘草、柴胡。

人參敗毒散:治療身體積毒引起的嘔吐、噁心。 藥材:柴胡、前胡、川芎、羌活、獨活、茯苓、枳殼、桔梗、甘草、人參,用生薑引導藥效。

四君子湯:治療脾胃功能失調等症狀。 藥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用薑和棗引導藥效。

薑茶飲:治療赤白痢疾(大便帶有紅白黏液)。 藥材:陳茶、生薑、黃蠟、鹽、車前葉。

四獸飲:治療虛弱引起的瘧疾。 藥材:白朮、人參、茯苓、草果、半夏、甘草、陳皮、烏梅,用薑和棗引導藥效。

人參養胃湯:治療瘧疾,症狀是發冷多於發熱。 藥材:陳皮、半夏、茯苓、人參、蒼朮、厚朴、草果、藿香,用薑引導藥效。

清瘧飲 藥材:柴胡、枳殼、青皮、半夏、白朮、黃芩、厚朴、豬苓、茯苓、澤瀉、陳皮、甘草、貝母、知母、前胡。

隨用截方(截瘧方,通常在瘧疾發作時使用) 藥材:在清瘧飲的基礎上加入常山、草果、檳榔,用薑引導藥效,煎煮後服用。

參蘇飲 藥材:人參、紫蘇梗、桔梗、前胡、半夏、葛根、陳皮、枳殼、杏仁、木香、甘草、茯苓,用薑引導藥效。

五子五皮飲:治療腫脹。 藥材:蘇子、山楂子、萊菔子(蘿蔔子)、葶藶子、香附子、桑白皮、橘皮、大腹皮、茯苓皮、生薑皮。

瀉黃散:治療濕熱引起的腫脹。 藥材:赤茯苓、黃連、黃柏、黃芩、山梔子、澤瀉、茵陳。

瀉白散:治療腫脹發熱。 藥材:甘草、桔梗、陳皮、桑白皮、地骨皮。

四物湯:調養氣血,使身體強健。 藥材:川芎、當歸、熟地黃、白芍。

麥冬飲:治療吐血久治不癒。 藥材:麥門冬、黃耆、當歸、人參、五味子、生地黃。

清胃湯:治療大便後出血。 藥材:山梔子、生地黃、牡丹皮、黃連、當歸。

茵陳湯:治療黃疸。 藥材:茵陳、梔子、黃柏。

祛風散:治療因風邪導致頸椎僵硬。 藥材:防風、甘草、羌活、細辛、黃芩、白芷、薄荷、當歸、川芎。

滋陰降火湯:治療陰虛引起的痰結。 藥材:當歸、地黃、白芍、黃連、茯苓、知母、天花粉、蓮子、玄參、甘草、麥門冬,用燈心草引導藥效。

五淋散:治療血淋(小便帶血)。 藥材:赤茯苓、赤芍、山梔仁、黃芩、當歸、甘草,用燈心草引導藥效。

清脾飲:治療熱瘧,或發熱多於怕冷。 藥材:青皮、半夏、黃芩、甘草、白朮、茯苓、柴胡、陳皮、草果、厚朴,用薑和棗引導藥效。

人參安神湯:治療心血不足引起的心悸不安。 藥材:麥門冬、人參、當歸、黃連、酸棗仁、生地黃、茯神。

安神湯:治療心血不足引起的心悸。 藥材:人參、半夏、酸棗仁、茯神、當歸、橘紅、赤芍、五味子、甘草,用薑引導藥效。

寧心丸 藥材:麥門冬(五錢,去心)、寒水石(一兩)、茯苓、甘草、牙硝、山藥(各五錢)、硃砂(一兩)、龍腦(一字)。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蜜做成丸子,像芡實那麼大,每次服用半丸,用砂糖水磨開後服用。如果是慢性病,可以用人參、白朮煎成濃汁送服。

肝疳丸 藥材:五靈脂、夜明砂、龍膽草、天麻、乾蟾頭、全蠍(一個)、蟬蛻、川芎、蘆薈、黃連、青黛、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