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鼎

《幼科鐵鏡》~ 附錄 (1)

回本書目錄

附錄 (1)

1. 附錄

2. 諸湯方

天保采薇湯

羌活,前胡,半夏,陳皮,柴胡,赤芍,白茯,川芎,枳殼,厚朴,桔梗,蒼朮,升麻,葛根,藿香,獨活,甘草,

犀角解毒湯,治胎熱丹毒。

犀角,赤芍,生地黃,白芷,甘草,連翹,荊芥,防風,牡丹皮,木通

導赤散,治夜啼。

木通,生地,甘草,竹葉,黃芩

大連翹飲,治胎熱等症。

連翹,赤芍,歸尾,木通,甘草,防風,荊芥

理中湯,治胎寒等症。

乾薑,白朮,甘草,人參,若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

鉤藤膏,治內吊肚痛。

乳香,沒藥,木香,殭蠶,共為丸。鉤藤湯下。

地黃茵陳湯,治胎黃。

生地,歸尾,豬苓,天花粉,赤芍,赤茯苓,茵陳,澤瀉,甘草

芍藥湯,治夜啼泄瀉。

白芍,澤瀉,甘草,大茴,薄荷,木香,茱萸,生薑

六君子湯,治脾胃虛寒等症。

陳皮,半夏,人參,白朮,甘草,白茯,生薑、大棗引。

固真湯,治慢驚四肢冷。不省人事。

附子,甘草,人參,山藥,黃耆,肉桂,白朮,白茯,薑棗引。

保元湯,治汗多。變慢驚。

黃耆,人參,甘草,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服。

姜半散,治吐不止。將成慢驚。

半夏,生薑,肉桂

調脾湯,治脾疳。

陳皮,白朮,丁香,人參,訶子,青皮,甘草

六味地黃丸,治腎疳。

牡丹皮,熟地黃,白茯苓,山萸肉(酒蒸去核),白澤瀉,懷山藥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空心。滾水送下。

蘆薈丸,治丁奚哺露。

蘆薈,人參,白朮,白茯,山藥,木香,陳皮,青皮,麥芽,神麯,當歸(各三錢),檳榔(兩個),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豬膽打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清水湯送下。

小異功散,治先瀉後吐。脾胃虛冷。

人參,白朮,橘皮,白茯,薑棗為引。煎服。

黃連芍藥湯,治先吐後瀉。

黃連,芍藥,豬苓,澤瀉,白茯,白朮,甘草

五苓散,治吐瀉。

豬苓,白朮,白茯,澤瀉,肉桂

消導二陳湯,導痰。消食。健脾。

陳皮,半夏,白茯,白朮,蒼朮,神麯,香附,砂仁,甘草

六和湯,治暑瀉。

陳皮,半夏,白茯,甘草,黃連,厚朴,藿香,香薷,加扁豆,木瓜

胃苓湯,治長夏暑瀉。

澤瀉,陳皮,白茯,豬苓,厚朴,白朮,甘草,蒼朮

助胃膏,治胃氣虛寒嘔吐。

人參,白朮,白茯,甘草,山藥,木香,丁香,藿香,砂仁

訶附丸,治飧泄。

訶子肉,灶心土,黑附子,為末。米糊丸如粟米大。米湯下。

十六味肥兒丸,治脾胃虛弱。

人參,白朮,白茯,山藥,薏米,芡實,蓮肉,甘草,陳皮,山楂,麥芽,砂仁,黃連,澤瀉,芍藥,連翹

上為末。蜜丸如彈子。米湯下。

白話文:

天保采薇湯

羌活、前胡、半夏、陳皮、柴胡、赤芍、白茯苓、川芎、枳殼、厚朴、桔梗、蒼朮、升麻、葛根、藿香、獨活、甘草。

犀角解毒湯,治療胎兒熱毒引起的丹毒。

犀角、赤芍、生地黃、白芷、甘草、連翹、荊芥、防風、牡丹皮、木通。

導赤散,治療嬰兒夜間啼哭。

木通、生地、甘草、竹葉、黃芩。

大連翹飲,治療胎兒熱毒等症狀。

連翹、赤芍、當歸尾、木通、甘草、防風、荊芥。

理中湯,治療胎兒虛寒等症狀。

乾薑、白朮、甘草、人參,如果加入附子,則稱為附子理中湯。

鉤藤膏,治療嬰兒內吊腹痛。

乳香、沒藥、木香、殭蠶,將它們研磨成粉末,做成藥丸,用鉤藤湯送服。

地黃茵陳湯,治療嬰兒黃疸。

生地黃、當歸尾、豬苓、天花粉、赤芍、赤茯苓、茵陳、澤瀉、甘草。

芍藥湯,治療嬰兒夜間啼哭伴隨腹瀉。

白芍、澤瀉、甘草、大茴香、薄荷、木香、茱萸、生薑。

六君子湯,治療脾胃虛寒等症狀。

陳皮、半夏、人參、白朮、甘草、白茯苓,用生薑、大棗引導藥效。

固真湯,治療慢驚風導致四肢冰冷、不省人事。

附子、甘草、人參、山藥、黃耆、肉桂、白朮、白茯苓,用生薑、大棗引導藥效。

保元湯,治療多汗、可能轉為慢驚風。

黃耆、人參、甘草、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用水煎服。

姜半散,治療嘔吐不止,將要發展成慢驚風的情況。

半夏、生薑、肉桂。

調脾湯,治療脾疳。

陳皮、白朮、丁香、人參、訶子、青皮、甘草。

六味地黃丸,治療腎疳。

牡丹皮、熟地黃、白茯苓、山茱萸(用酒蒸過並去除核)、白澤瀉、懷山藥。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時用溫開水送服。

蘆薈丸,治療丁奚(一種營養不良的病症)。

蘆薈、人參、白朮、白茯苓、山藥、木香、陳皮、青皮、麥芽、神麴、當歸(各三錢)、檳榔(兩個)、麝香(少許)。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豬膽汁和麵粉做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用清水送服。

小異功散,治療先腹瀉後嘔吐,脾胃虛冷的症狀。

人參、白朮、橘皮、白茯苓,用生薑、大棗引導藥效,煎服。

黃連芍藥湯,治療先嘔吐後腹瀉的症狀。

黃連、芍藥、豬苓、澤瀉、白茯苓、白朮、甘草。

五苓散,治療嘔吐腹瀉。

豬苓、白朮、白茯苓、澤瀉、肉桂。

消導二陳湯,可以化痰、消食、健脾。

陳皮、半夏、白茯苓、白朮、蒼朮、神麴、香附、砂仁、甘草。

六和湯,治療暑天腹瀉。

陳皮、半夏、白茯苓、甘草、黃連、厚朴、藿香、香薷,加入扁豆、木瓜。

胃苓湯,治療夏季暑熱引起的腹瀉。

澤瀉、陳皮、白茯苓、豬苓、厚朴、白朮、甘草、蒼朮。

助胃膏,治療胃氣虛寒引起的嘔吐。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山藥、木香、丁香、藿香、砂仁。

訶附丸,治療飲食不消化引起的腹瀉。

訶子肉、灶心土、黑附子,將它們研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如粟米大小的藥丸,用米湯送服。

十六味肥兒丸,治療脾胃虛弱。

人參、白朮、白茯苓、山藥、薏米、芡實、蓮肉、甘草、陳皮、山楂、麥芽、砂仁、黃連、澤瀉、芍藥、連翹。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如彈子大小的藥丸,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