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鼎

《幼科鐵鏡》~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摹看手指筋紋乃醫家異教說

夏禹鑄曰。摹看手指筋紋。乃醫家異教。蓋指麵筋紋。生來已定。豈因咳嗽而變為反弓。驚積而化為魚刺。膈熱而結為流珠。肝氣粗而來蛇狀之理。即曰能變能化。亦不過反弓知咳嗽。魚刺知驚積。流珠知膈熱。蛇來知氣粗而已。外有何知。況二指一面。僅大小二腸所屬。非五臟諸經並見之地。

白話文:

夏禹鑄說用手指筋紋來判斷病情,是醫家以傳授技藝的另類方法。其實,手指上的筋紋,是與生俱來的,不會因為咳嗽而變成反弓,或因驚嚇而長出魚刺般的紋理,更不會因為患上膈熱而形成流珠狀。即使肝氣粗糙,也不可能化為蛇形。即便真能變化,也不過是看到反弓筋紋知道咳嗽,魚刺狀筋紋知道驚嚇,流珠狀筋紋知道膈熱,蛇狀筋紋知道肝氣粗糙而已,除此之外,還能知道些什麼?何況一根手指的表面,只跟大腸和小腸相屬,並不是五臟諸經並見的地方。

即曰並見。一指長不過寸許。闊不過分余。設也膈熱而兼氣粗。氣粗而兼咳嗽。則流珠與反弓蛇來並相撕混。請從何辨。又訣曰。初關乍入宜支退。筋透三關命必亡。常見筋透三關。竟無病者。亦有病時透三關。而必不亡者。此種道理。殊不知解。余兩代經過不驗。不忍隱而不言。見之者幸勿執迷不悟。

白話文:

也就是說,兩種症狀同時出現。一指長度不超過一寸,寬度不超過一分。假如是膈熱同時伴隨氣喘,氣喘又伴隨咳嗽,那麼流珠脈和反弓蛇脈就會互相交錯混雜。請問要如何分辨呢?又有一句訣竅說:「初關乍入宜支退,筋透三關命必亡。」常見筋透三關,卻沒有病的人;也有病的時候筋透三關,卻不會死亡的人。這種道理,實在令人難以理解。我兩代人經過不斷驗證,實在不忍心隱瞞不說,看到這篇文章的人,希望不要固執迷信而不明白道理。

2. 治病不可關門殺賊說

禹鑄曰。治病不可關門殺賊。臟腑之病。必有賊邪。或自外至。或自內成。祛賊不尋去路。以致內伏。是謂閉門殺賊。如傷寒賊由外入。法宜表散。心火賊自內成。清利為先。是知降心火而不利小便。除肺熱而不引大腸。治風熱而不發表藥。夾食而不導消。痢初起而不通利。

白話文:

禹鑄說:治療疾病不能閉門殺賊。臟腑疾病,必定有邪氣作祟,或者從體外侵入,或者在體內形成。祛除邪氣如果不探尋其來路,以致於邪氣潛伏體內,這就是所謂的閉門殺賊。比如說,傷寒是邪氣從體外侵入,治療方法應該以發散表邪為主;心火是邪氣在體內形成,治療方法應該以清利心火為主。因此,知道要降心火而不利小便,除肺熱而不引大腸,治療風熱而不發表藥,夾食而不導消,痢疾初起而不通利。

瘧始發而遽用截方。凡此皆閉門之弊。不第不能殺賊。而五臟六腑。無地不受其蹂躪。則閉門之害。可勝道哉。凡有心幼科者。又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當瘧疾剛開始發作,就急忙使用強力的治療方法,這種做法就像是閉門拒賊一樣,有其弊端。不僅不能徹底消滅病源,而且對身體的五臟六腑造成廣泛的傷害,沒有哪個地方不受其影響。因此,這種閉門造成的害處是非常大的,值得深思。對於那些關心小兒科學的人來說,這點尤其不能不知道。

3. 治病不可開門揖盜說

禹鑄曰。治病不可開門揖盜。若臟腑有虛。外雖傷感。誤為表散分利。惹來別症。是謂開門揖盜。試以脾虛作瀉論之。脾虛惟恐補之不及。一用分利。則正氣日下。而脾愈傷。便來脾慢之症。譬之六國之病在弱。離橫合縱。乃季子補救之策。解約散縱。自開吞併之門。是亂臣亡國。

與分利崩脾。無異理也。至於肺虛誤為發散。心虛利水。肝虛抑肝諸類。當從脾虛分利而類推之可也。

白話文:

禹鑄說:治療疾病不能隨便用藥物,就像不能隨便打開門讓盜賊進入一樣。如果臟腑虛弱,即使受到外邪侵襲,如果誤用疏散表邪的藥物,就會引來其他疾病,這就叫做「開門揖盜」。

舉個脾虛導致腹瀉的例子來說明。脾虛最需要的是補益,如果使用疏散表邪的藥物,就會損傷正氣,使脾臟更加虛弱,從而導致脾慢(慢性腹瀉)的症狀。

這就好比春秋戰國時期,六國的虛弱在於過於分散,如果離間合縱,互相攻伐,就會給秦國吞併的機會,最終導致亡國。

4. 湯方內更換藥味說

禹鑄曰。在湯頭中更換藥味。有宜不宜。猶文字上更換字眼。有妥不妥。一般更換字眼。有慧思鄙見之殊。更換藥味。亦有鄙見慧思之別。如範希文作子陵祠堂記。有歌曰。先生之德。時李太伯在座。以風字易德字。洵是慧思。李太白詩。人煙寒橘柚。而黃魯直以家園字易煙寒字。

白話文:

禹鑄認為:在湯藥裡更換藥味,有適當的也有不適當的,就像文章中更換字詞,有恰當的也有不恰當的。一般的更換字詞,有著聰明思考與愚昧短淺的不同。更換藥味,也有淺見與深思的區別。例如範希文寫的《子陵祠堂記》,有一句歌詞:“先生之德”。當時李太伯在座,他將“德”字換成了“風”字。這確實是深思熟慮的。李白有一首詩,詩中寫道“人煙寒橘柚”,而黃魯直則將“人煙寒”三個字換成了“家園”二字。

便是鄙見。至於醫家用四物湯以補血。內有熟地。若心有火而血熱。以生地易熟地。卻是慧思。若心無火。血不熱。而亦以生地易熟地。便是鄙見。此等學問。只可與知者道。難與不知者言也。業醫道者。當留心焉。

白話文:

這就是我的見解。至於醫生用四物湯來補血。裡面有熟地黃。如果心中有火,血熱,用生地黃代替熟地黃。這的確是聰明的想法。如果心中沒有火,血不熱。卻也用生地黃代替熟地黃。這就是我的見解。這樣的學問,只能與有智慧的人探討。很難與沒有智慧的人談論。從事醫學的人,應該用心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