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百種錄》~ 中品 (6)
中品 (6)
1. 伏翼
味鹹平。主目瞑,明目,夜視有精光。存養肝經陰氣之精。久服,令人喜樂媚好無憂。肝氣和則樂。
凡有翼能飛之物,夜則目盲。伏翼又名天鼠,即鼠類也,故日出則目瞑而藏,日入則目明而出,乃得陰氣之精者也。肝屬厥陰,而開竅於目,故資其氣以養肝血,而濟目力,感應之理也。物有殊能,必有殊氣,皆可類推。
白話文:
味道鹹,性平。主要能治療眼睛看不見東西,使眼睛明亮,在晚上看東西有精神光彩。它能儲存滋養肝經的陰氣精華。長期服用,能使人喜悅快樂,心情舒暢無憂。肝氣調和就會快樂。
凡是長有翅膀能飛的動物,到了晚上眼睛都會看不見。伏翼又名天鼠,其實就是老鼠的一種,所以白天眼睛看不見而躲藏起來,晚上眼睛明亮而出來活動,是因為得到了陰氣的精華。肝臟屬於厥陰,而開竅於眼睛,所以藉助伏翼的氣來滋養肝血,從而增強眼睛的視力,這是感應的道理。萬物有特殊的能力,必定有特殊的氣,這些都可以依此類推。
2. 蚱蟬
古人用蟬,今人用蛻,氣性亦相近。味鹹寒。主小兒驚癇夜啼,癲病寒熱。皆小兒風熱之疾。
蚱蟬感涼風清露之氣以生,身輕而聲嘹亮,得金氣之發揚者也。又脫落皮殼,亦屬人身肺經之位,故其性能清火驅風,而散肺經之鬱氣。若其質輕虛,尤與小兒柔弱之體為宜也。蚱蟬日出有聲,日入無聲,止夜啼,取其意也。
白話文:
古時候的人使用蟬,現在的人使用蟬蛻(蟬的殼),它們的藥性也差不多。味道鹹而且屬性寒涼。主要用來治療小兒驚風、癲癇、夜間哭鬧,以及癲病寒熱等症狀,這些都是小兒因風熱引起的疾病。
蚱蟬感受到涼風清露的氣息而生長,身體輕盈且叫聲響亮,是因為得到了金氣的發揚。又因為它會脫落外殼,這也屬於人體肺經的部位,所以它的藥性能夠清火、驅散風邪,並且疏散肺經的鬱結之氣。而且它質地輕虛,尤其適合小兒柔弱的體質。蚱蟬在白天發出聲音,夜晚則靜默無聲,用它來治療夜啼,就是取這個意思。
3. 白殭蠶
味鹹。主小兒驚癇夜啼,風痰之病。去三蟲,風氣所生之蟲。滅黑䵟,令人面色好,能去皮膚之風斑,令潤澤。男子陰瘍病。下體風濕。
蠶,食桑之蟲也。桑能治風養血,故其性亦相近。殭蠶感風而僵,凡風氣之疾,皆能治之,蓋借其氣以相感也。殭蠶因風以僵,而反能治風者,何也?蓋邪之中人也,有氣而無形,穿經透絡,愈久愈深,以氣類相反之藥投之,則拒而不入,必得與之同類者,和入諸藥,使為鄉道,則藥力至於病所,而邪與藥相從,藥性漸發,邪或從毛空出,或從二便出,不能復留矣,此即從治之法也。風寒暑濕,莫不皆然,此神而明之之道,不專恃正治奏功也。
白話文:
味道鹹。主要治療小兒驚風、癲癇、夜間啼哭,以及風痰等疾病。可以去除體內的三種寄生蟲,以及因風邪引起的蟲疾。能消除臉上的黑斑,使人面色好看,還能去除皮膚上的風斑,使皮膚潤澤。對於男性的陰部潰瘍也有療效。可以治療下體的風濕病。
蠶,是吃桑葉的蟲子。桑樹能治療風邪並滋養血液,因此蠶的藥性也與桑樹相近。殭蠶因為感受風邪而僵硬,凡是風邪引起的疾病,它都能治療,大概是藉由它和風邪性質相似的氣來產生作用。殭蠶因為風邪而僵硬,反而能治療風邪,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邪氣侵入人體時,有氣而無形,會穿透經絡,時間越久越深入。如果用和它性質相反的藥物去治療,反而會被排斥而無法進入,必須使用和它同類性質的藥物,才能調和各種藥物,使其像嚮導一樣,引導藥力到達病灶。這樣一來,邪氣和藥性就能相互作用,藥性逐漸發揮,邪氣或者從毛孔排出,或者從大小便排出,就無法再停留體內了。這就是所謂的「從治法」。無論是風、寒、暑、濕等各種邪氣,都可以這樣處理,這是一種靈活變通的治療方式,不能只依賴常規的治療方法就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