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推拿秘書》~ 卷二·穴象手法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穴象手法 (4)

1. 詳觀筋色屬五行生剋掐法秘旨

赤筋,乃浮陽,屬火,應心與小腸,主霍亂,外通赤龍燥熱,乾宮掐之,則陽火即散。

青筋,乃青陽,屬木,應肝與膽,主溫和,外通眼目,赤濫多淚,坎位掐之,則目自明。

黃筋屬土,居中五行,應脾胃,主溫暖,腸鳴霍亂,吐瀉痢疾,皆中界總筋處掐之。

淡黃筋,居中屬火土,應三焦,主半寒半熱,生壅塞之症,宜中宮內牢掐之。

白筋,乃濁陰,屬金,應肺與大腸,外通鼻,主腹滿腦昏生痰,宜界外指臂掐之,立效。

黑筋純陰,屬水,應腎與膀胱,外通兩耳,主冷氣昏沉,宜向邊位小指側掐之。

白話文:

紅色的筋,是浮在表面的陽氣,屬火,對應心臟和小腸。主要病症是霍亂,外在表現為皮膚乾燥發熱。按壓手上的乾位,可以散去陽火。

青色的筋,是青色的陽氣,屬木,對應肝臟和膽。主要病症是溫和的,外在表現為眼睛不適,如紅腫、流淚。按壓手上的坎位,可以使眼睛明亮。

黃色的筋,屬土,位於五行的中間,對應脾臟和胃。主要病症是溫暖的,如腸鳴、霍亂、吐瀉、痢疾等。按壓中間總筋處可以治療。

淡黃色的筋,位於中間,屬火土,對應三焦。主要病症是半寒半熱,容易產生堵塞的症狀。應該按壓中宮內部牢固的地方。

白色的筋,是渾濁的陰氣,屬金,對應肺和大腸。外在表現為鼻子不通,主要病症是腹脹、頭昏、生痰。按壓手腕或手臂外側,可以立即見效。

黑色的筋,是純陰之氣,屬水,對應腎臟和膀胱。外在表現為耳朵不適,主要病症是寒氣、昏沉。應該按壓手指邊緣的小指側。

2. 補泄抑法

子後火盛者。是陽火宜泄之。午後火盛者。是陰火宜補之。先熱後寒者。是陰乾陽。先泄後補。先寒後熱。是陽干陰。先補後泄。日間病重者。宜抑陽。夜間病重者。宜抑陰。

白話文:

如果過了中午,身體發熱加重,那是因為陽氣過盛,應該用瀉法來清洩;如果是下午發熱加重,那是因為陰火過旺,應該用補法來滋養。如果是先感到發熱然後轉為寒冷的,這是陰氣耗損陽氣虛弱的現象,應該先瀉熱再補虛;如果是先感到寒冷然後轉為發熱的,這是陽氣耗損陰氣虛弱的現象,應該先補虛再瀉熱。如果白天病情加重,應該抑制陽氣;如果夜晚病情加重,應該抑制陰氣。

3. 論穴分寸

屈小兒中指節。度之為寸。折半為五分。非分寸之謂也。

白話文:

量取小兒穴位時,彎曲他的中指,中指第一指節的長度就當作一寸,將它對半分,就是五分,這不是指實際的尺寸,而是一種比例的概念。

4. 三關六腑秘旨歌

小兒元氣勝,三關。推動三關,真火然;真火熏蒸來,五臟,小兒百脈皆和暢。元氣既足,邪氣退;熱極不退,六腑推。若非極熱,退愈寒,不如不退較為安。六腑愈寒,疾愈盛,水火相交,方吉慶。

解曰:推三關,取熱;退六腑,取涼,猶醫家大寒大熱之劑。若非大寒大熱,必二法交用,取水火相濟之義也。

白話文:

小孩子天生元氣旺盛,推拿三關可以幫助點燃體內的真火。真火的熱力可以溫煦五臟,使全身經脈氣血暢通。元氣充足,病邪自然退散。如果發熱很嚴重,無法消退,就必須推拿六腑來降溫。但如果不是真的熱到極點,就不該用退熱的方法,因為過度退熱反而會更糟。六腑越寒冷,疾病就會更加嚴重,只有讓體內的水火陰陽互相協調,才能趨向痊癒。

解釋: 推拿三關是為了溫熱身體,推拿六腑是為了降溫,就像醫生使用大寒或大熱的藥物一樣。如果不是病情到了大寒或大熱的程度,就必須兩種方法交替使用,才能達到水火相濟、陰陽調和的效果。

5. 取溫涼汗吐瀉秘旨

凡身熱重者。但撈明月,或揉湧泉,引熱下行。或揉臍及鳩尾。方用芽茶嚼爛,貼內間史穴上。又方用靛搽手足四心。又用水粉乳,調搽太陽四心,即熱退矣。

凡身涼重者。揉外牢宮、䪿門穴,揉二扇門,推三關,揉陽位。方用蘄艾揉細,火烘敷臍,立熱。

凡要取汗。推三關,揉二扇門,黃蜂入洞為妙。

凡要止汗者。退六腑,補肺經。如不止。方用浮小麥煎湯灌之,立效。至無疾自汗,乃小兒常事,不可過疑。

凡取吐泄者。外牢推至大陵位,取吐方知為第一。大陵反轉至牢宮,泄下心火無止息。左轉三來右一摩,此是神仙真妙訣。

凡止吐泄者。嘔吐乳食真可憐。䪿門來至橫紋中,橫紋若轉䪿門去,吐泄童子得平安。其間口訣無多記,往者俱重過者輕。

此合上外牢二法,俱圓推。男左轉,女右轉。去重回輕,此一節須詳究。

白話文:

身體發熱嚴重的時候,只要按揉腳底的湧泉穴,引導熱氣往下走;或者按揉肚臍和鳩尾穴。也可以用嫩茶葉嚼爛,貼在內間使穴上;或是用青黛粉塗抹手心、腳心;也可以用水粉調乳液,塗抹在太陽穴和手心、腳心,這樣就能退燒了。

身體發冷嚴重的時候,按揉外勞宮穴、囟門穴,按揉兩扇門穴,推三關穴,按揉陽位。可以用蘄艾草搓細,烘熱後敷在肚臍上,很快就會發熱。

想要發汗的話,就推三關穴,按揉兩扇門穴,像黃蜂鑽洞一樣輕快地按揉。

想要止汗的話,就退六腑穴,補肺經穴。如果還止不住,就用浮小麥煎湯喝,馬上見效。至於沒有病卻自己出汗,這是小孩子常有的事,不用太過擔心。

想要催吐或止瀉的話,從外勞宮穴推到大陵穴,這種催吐方法最好。反過來從大陵穴推到勞宮穴,可以瀉下心火,止瀉效果很好。左轉三次再右轉一次按摩,這是神仙的真正訣竅。

想要止吐止瀉的話,嬰兒嘔吐奶水很可憐。從囟門穴推到橫紋中,再從橫紋推回囟門,嬰兒的吐瀉就會停止,恢復平安。這些口訣不用多記,往來推的時候,向外推力量要重,回來的時候要輕。

以上外勞宮穴的兩種方法,都是用圓推的方式,男的左轉,女的右轉,都是為了去重回輕。這部分要仔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