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鑒

《幼科心法要訣》~ 雜證門 (3)

回本書目錄

雜證門 (3)

1. 五遲

小兒稟來氣血虛,筋骨軟弱步難移,牙齒不生髮疏薄,身坐不穩語言遲。加味地黃方1),為主治,補中益氣方2),繼相醫,邪乘心氣菖蒲方3),好,血虛發遲苣勝方4),宜。

〔附方〕

1.加味六味地黃丸:熟地黃(一兩),山萸肉(一兩),懷山藥(炒),茯苓(各八錢),澤瀉,牡丹皮(各五錢),鹿茸(炙三錢),五加皮(五錢),麝香

共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大兒每服二錢,小兒一錢五分,鹽湯送下。

2.補中益氣湯

3.菖蒲丸:人參,石菖蒲,麥門冬(去心),遠志(去心),川芎,當歸(酒洗),乳香,硃砂(水飛,各一錢)

共為細末,煉白蜜為丸,如黍米大,食遠用米湯送下。

4.苣勝丹:當歸,生地黃(洗焙),白芍藥(炒,各一兩),苣勝子(碾,二兩),胡粉(碾,三錢)

同研勻,煉蜜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黑豆湯下。

白話文:

小孩子天生氣血虛弱,導致筋骨軟弱,難以行走,牙齒長不出來,頭髮稀疏,身體坐不穩,說話也比較慢。主要治療方法是用加味地黃方,接著用補中益氣方來調理。如果邪氣侵犯心氣,就用菖蒲方,若是因為血虛導致發育遲緩,就用苣勝方。

[附方]

  1. 加味六味地黃丸:
  • 熟地黃(37.5克)、山茱萸(37.5克)、炒過的淮山藥、茯苓(各30克)、澤瀉、牡丹皮(各18.75克)、炙過的鹿茸(11.25克)、五加皮(18.75克)、麝香(少量)。
  •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大孩子每次吃7.5克,小孩子吃5.625克,用鹽水送服。
  1. 補中益氣湯(請自行查閱)

  2. 菖蒲丸:

  • 人參、石菖蒲、去心麥門冬、去心遠志、川芎、酒洗過的當歸、乳香、水飛過的朱砂(各3.75克)。
  •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白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像黍米,在飯後用米湯送服。
  1. 苣勝丹:
  • 當歸、洗過並烘焙過的生地黃、炒過的白芍藥(各37.5克)、碾碎的苣勝子(75克)、碾碎的胡粉(11.25克)。
  • 將所有藥材一同研磨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像黍米,每次服用十粒,用煎煮過的黑豆湯送服。

2. 鶴膝風

小兒稟賦不充盈,肌肉削瘦少崢嶸,膝骨外露如鶴膝,多緣腎弱髓難生,血脈不榮筋攣縮,膝貯風涎時作疼,大防風湯方1),宜先服,地黃方2),繼進莫從容。

〔附方〕

1.大防風湯:人參,白朮(土炒),茯苓,甘草(炙),熟地黃,當歸身,白芍藥(炒),川芎,黃耆(蜜炙),羌活,防風,杜仲,附子(制),牛膝

引用薑、棗,水煎服。

方歌,大防風湯八珍耆,羌防附子杜仲移,榮筋更有川牛膝,虛風鶴膝最相宜。

2.補腎地黃丸

白話文:

小孩子先天體質不足,肌肉消瘦,看起來沒有精神,膝蓋骨頭突出,像鶴的膝蓋一樣,大多是因為腎臟虛弱,骨髓生長不足。因為血液循環不好,筋脈攣縮,膝蓋裡積存了像風濕痰液一樣的東西,所以時常感到疼痛。可以先服用「大防風湯」,之後再服用「地黃丸」,不要太過急躁。

〔附方〕

1.大防風湯:用人參、炒過的白朮、茯苓、炙甘草、熟地黃、當歸身、炒過的白芍藥、川芎、蜜炙黃耆、羌活、防風、杜仲、制附子、牛膝,加上薑、棗一起用水煎服。

這藥方的口訣是:「大防風湯包含八珍和黃耆,再加上羌活、防風、附子、杜仲。能讓筋脈強壯,更有川芎和牛膝。對於虛弱引起的鶴膝風最適合。」

2.補腎地黃丸

3. 解顱

小兒解顱最堪憐,先天有損腦髓干,面色㿠白形瘦弱,二目多白若愁煩。補腎地黃丸方1),堪服,補陽扶元散方2),為先,更有封囟散方3),極效,臨時攤貼保安然。

〔附方〕

1.補腎地黃丸

2.扶元散

3.封囟散:柏子仁,防風,天南星(各四兩)

為細末,每用一錢,以豬膽汁調勻,攤在緋絹帛上,看囟大小剪貼,一日一換,不得令乾,時時以湯潤動。

白話文:

嬰幼兒的解顱症狀最令人感到憐憫,通常是先天腦部發育不健全,腦髓受損所導致。患童面色蒼白、身體瘦弱,眼白較多,看起來愁眉苦臉。可以服用補腎地黃丸來調理,接著再服用補陽扶元散來增強體質,如果還能搭配使用封囟散,效果會更好,將藥粉調好敷貼在囟門處,可以幫助病情穩定。

(附方)

  1. 補腎地黃丸
  2. 扶元散
  3. 封囟散:柏子仁、防風、天南星各四兩,磨成細粉,每次取一錢,用豬膽汁調勻,攤在紅色絲絹上,依照囟門大小剪貼,一天換一次,不能讓藥膏乾掉,要時常以熱水潤濕保持藥膏濕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