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心法要訣》~
1. 雜證門
2. 二便秘結
小兒熱結二便秘,口渴舌乾唇面紅,八正方1),尿秘少腹滿,神芎方2),便秘腹脹疼。
〔附方〕
1.八正散
2.神芎丸:大黃,滑石(水飛,各一兩),薄荷,川芎(各四錢),黃芩,黃連(生,各五錢),牽牛(四錢)
共為細末,滴水為丸,每服五丸,蜜湯化下。
白話文:
小孩因為體內有熱導致大小便不通暢,會口渴、舌頭乾燥、嘴唇和臉頰發紅。如果是小便不順暢,肚子脹滿,可以用神芎丸來處理;如果是大便不通,肚子脹痛,可以用八正散來處理。
(附方)
-
八正散
-
神芎丸:使用大黃、滑石(用水淘洗過的)、薄荷、川芎(各一兩),黃芩、黃連(生的,各五錢),牽牛(四錢)。將這些藥材一起磨成細末,滴水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五丸,用蜂蜜水化開後服用。
3. 氣虛脫肛
瀉痢日久中氣陷,肛松腸薄滑而脫,面色青黃指梢冷,脈來沉細唇淡白。補中益氣湯方1),升舉,真人養臟方2),固滑脫,外用澀腸散方3),調敷,氣升肛澀腸自合。
〔附方〕
1.補中益氣湯
2.真人養臟湯
3.澀腸散:訶子,赤石脂,龍骨(煅,各等分)
共為細末,用臘茶調敷,和藥摻腸頭上,綿帛揉入。
白話文:
長期腹瀉導致中氣下陷,肛門鬆弛、腸壁變薄而滑脫出來。患者臉色青黃、手指末梢冰冷,脈象沉細,嘴唇蒼白。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來補氣升提,或用真人養臟湯來固澀止脫。外用澀腸散敷在脫出的腸子上,可以幫助收澀腸道,當氣升提後,肛門緊縮,腸子自然就能復位。
附方
- 補中益氣湯
- 真人養臟湯
- 澀腸散:訶子、赤石脂、煅龍骨 (各等份),將這三味藥研磨成細末,用臘茶調成糊狀敷在脫出的腸子上,並用棉布輕輕將藥揉入,幫助藥物吸收。
4. 肛腫翻肛
積熱肛腫大便難,努力肛出翻不還,外用蟠龍散方1),消腫,內宜皂刺大黃方2),煎。
〔附方〕
1.曾氏蟠龍散:乾地蟠龍(略去土,焙,一兩),風化硝(二錢)
上銼研為細末,仍和勻朴硝,每以二錢至三錢,肛門濕潤者干塗,乾燥者用清油調塗,先用荊芥、生蔥煎水,候溫洗浴,輕與拭乾,然後敷藥。
2.皂刺大黃湯
白話文:
因為體內積熱導致肛門腫大,造成排便困難,用力排便時肛門會翻出來,卻無法自己縮回去。外敷可以使用蟠龍散這個藥方來消腫。內服則可以使用皂刺大黃湯這個藥方,煎煮後服用。
附上的藥方:
-
曾氏蟠龍散:將乾的蟠龍草(去掉泥土,烘焙過,約30克)和風化硝(約7.5克)磨成細末,然後與樸硝混合均勻。每次取約7.5克到11克,如果肛門濕潤就直接乾敷,如果乾燥就用清油調和後塗抹。使用前先用荊芥、生蔥煎水,等水溫合適時清洗肛門,輕輕擦乾後再敷藥。
-
皂刺大黃湯(此處未提供詳細藥方內容,僅有藥方名稱)。
5. 龜胸
肺積痰熱病龜胸,胸骨高聳若龜形,氣急喘咳體羸瘦,寬氣方1),百合方2),酌量行。
〔附方〕
1.寬氣飲:杏仁(去皮尖炒),桑白皮(炒),橘紅,蘇子(炒),枳殼(麩炒),枇杷葉(蜜炙),麥門冬(去心),生甘草,苦葶藶
水煎服。
方歌,寬氣飲治兒龜胸,杏仁桑皮合橘紅,蘇子枳殼枇杷葉,甘草葶藶麥門冬。
2.百合丹:百合,天門冬,杏仁(去皮尖,炒),木通,桑白皮(炒),甜葶藶,石膏(各五錢),大黃(三錢)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量兒大小服之,臨臥滾白水送下。
白話文:
肺部積聚痰熱,導致的「龜胸」,指的是胸骨高高隆起,看起來像龜殼的形狀。患者會出現呼吸急促、咳嗽、身體虛弱消瘦等症狀。治療可以使用寬氣飲或百合丹,劑量要根據病情斟酌。
寬氣飲 的藥材包含:炒過的杏仁(去皮尖)、炒過的桑白皮、橘紅、炒過的蘇子、麩炒過的枳殼、蜜炙過的枇杷葉、去心的麥門冬、生甘草、苦葶藶。用水煎服。
寬氣飲的方歌 說:「寬氣飲專治小兒龜胸,杏仁桑皮搭配橘紅,蘇子枳殼枇杷葉,甘草葶藶麥門冬。」
百合丹 的藥材包含:百合、天門冬、炒過的杏仁(去皮尖)、木通、炒過的桑白皮、甜葶藶、石膏(各五錢)、大黃(三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服用劑量根據兒童的年齡大小調整,臨睡前用溫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