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鑒

《幼科心法要訣》~ 雜證門 (1)

回本書目錄

雜證門 (1)

1. 二便秘結

小兒熱結二便秘,口渴舌乾唇面紅,八正方1),尿秘少腹滿,神芎方2),便秘腹脹疼。

〔附方〕

1.八正散

白話文:

小兒體內有熱,大小便不通暢,感到口渴,舌頭乾燥,嘴唇和臉色發紅,可以使用八正散。若小便量少且排尿困難,伴有下腹部脹滿感,則可用神芎方。對於便秘且腹部脹痛的情況也是如此。

2.神芎丸:大黃,滑石(水飛,各一兩),薄荷,川芎(各四錢),黃芩,黃連(生,各五錢),牽牛(四錢)

共為細末,滴水為丸,每服五丸,蜜湯化下。

白話文:

2.神芎丸:大黃、滑石(要洗淨,各六百公克)、薄荷、川芎(各一百二十公克)、黃芩、黃連(生的,各一百五十公克)、牽牛(一百二十公克)

2. 氣虛脫肛

瀉痢日久中氣陷,肛松腸薄滑而脫,面色青黃指梢冷,脈來沉細唇淡白。補中益氣湯方1),升舉,真人養臟方2),固滑脫,外用澀腸散方3),調敷,氣升肛澀腸自合。

白話文:

腹瀉日久,中氣下陷。肛門鬆弛、腸道薄弱而滑脫。面色青黃,指尖發冷,脈搏沉細,嘴脣淡白。服用補中益氣湯(方1),以升舉中氣,真人養臟方(方2),以固澀滑脫之症,外用澀腸散(方3),將藥物敷在患處,使氣上升,肛門收澀,腸道自然閉合。

方1)補中益氣湯:黃耆、黨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升麻、柴胡、陳皮、半夏、生薑、大棗。

方2)真人養臟方: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黃耆、防風、蒼術、陳皮、半夏、生薑、大棗。

方3)澀腸散:烏梅、訶子、五倍子、龍骨、牡蠣、煅瓦楞子、白芨、炒枯礬、艾葉、蒼朮、乾薑。

〔附方〕

1.補中益氣湯

2.真人養臟湯

白話文:

  1. 補中益氣湯
  2. 真人養臟湯

3.澀腸散:訶子,赤石脂,龍骨(煅,各等分)

共為細末,用臘茶調敷,和藥摻腸頭上,綿帛揉入。

白話文:

3.澀腸散:訶子、赤石脂、龍骨(煅燒,各等分)

3. 肛腫翻肛

積熱肛腫大便難,努力肛出翻不還,外用蟠龍散方1),消腫,內宜皂刺大黃方2),煎。

〔附方〕

1.曾氏蟠龍散:乾地蟠龍(略去土,焙,一兩),風化硝(二錢)

白話文:

長期的熱氣積聚在肛門裡,以至於腫脹疼痛,大便乾燥難以排出,用力排出後肛門翻出,無法回復原狀,外用「蟠龍散」來消腫,內服「皁刺大黃」湯來調理。

上銼研為細末,仍和勻朴硝,每以二錢至三錢,肛門濕潤者干塗,乾燥者用清油調塗,先用荊芥、生蔥煎水,候溫洗浴,輕與拭乾,然後敷藥。

2.皂刺大黃湯

白話文:

把藥物研成細末,然後與朴硝和勻。每治療時用二錢至三錢,對於肛門濕潤的患處直接塗敷乾粉,而乾燥的患處則用清油調和後再塗敷。事前先用荊芥、生蔥煎煮湯藥,等到溫熱後洗浴,輕輕地用毛巾擦拭乾淨,然後再敷藥。

4. 龜胸

肺積痰熱病龜胸,胸骨高聳若龜形,氣急喘咳體羸瘦,寬氣方1),百合方2),酌量行。

〔附方〕

白話文:

肺部積熱痰多,胸骨高聳如烏龜,呼吸急促、喘咳,身體消瘦,使用寬氣方或百合方對症下藥,視情況酌量使用。

1.寬氣飲:杏仁(去皮尖炒),桑白皮(炒),橘紅,蘇子(炒),枳殼(麩炒),枇杷葉(蜜炙),麥門冬(去心),生甘草,苦葶藶

白話文:

1.寬氣飲:

  • 杏仁:去皮,尖端炒熟。
  • 桑白皮:炒熟。
  • 橘紅:選擇好的橘紅。
  • 蘇子:炒熟。
  • 枳殼:麩炒。
  • 枇杷葉:用蜂蜜炙烤。
  • 麥門冬:去心。
  • 生甘草。
  • 苦葶藶。

水煎服。

方歌,寬氣飲治兒龜胸,杏仁桑皮合橘紅,蘇子枳殼枇杷葉,甘草葶藶麥門冬。

白話文:

用水煎煮服用。 方歌:寬氣飲治療小兒鴕胸,杏仁桑皮配合橘紅,蘇子枳殼枇杷葉,甘草葶藶麥門冬。

2.百合丹:百合,天門冬,杏仁(去皮尖,炒),木通,桑白皮(炒),甜葶藶,石膏(各五錢),大黃(三錢)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量兒大小服之,臨臥滾白水送下。

白話文:

2.百合丹:百合、天門冬、杏仁(去皮尖,炒)、木通、桑白皮(炒)、甜葶藶、石膏(各五錢),大黃(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