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復正

《幼幼集成》~ 卷四 (19)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9)

1. 入方

六味地黃丸,方見卷一胎疾門。

封囟法,治頭縫不合,名曰解顱。

天南星不拘多少,以薑汁炒枯,研細末,醋調塗於絹帛上,烘熱貼囟門上,以合為度。

白話文:

無論天南星多少,用薑汁炒到乾枯,研磨成細末,用醋調和塗在絹帛上,烘熱後貼在囟門上,以貼合為度。

瀉青丸,方見四卷啼哭門。

參蘇飲,方見卷三咳嗽門。

參苓白朮散,方見卷三疳證門。

八味地黃丸,方見卷一保產門。

小柴胡湯,方見卷二傷寒門。此加粉葛、當歸白芍

白話文:

小柴胡湯的方子最初見載於卷二的傷寒篇。這裡加入了葛根、當歸、白芍。

十全大補湯,方見卷一保產門。

補腎地黃湯,方見卷三哮喘門。

六君子湯,方見卷二類搐門。

生脈散,治筋軟無力,天柱骨倒。

木鱉子(六個),蓖麻子(六十個,並去殼)

以藥研如泥,先抱頭起,以手摩其頸令熱,津唾調藥,塗頸項。

又方,貼項軟。

附子(去皮,二錢),生南星(去皮臍,三錢)

共研末,薑汁調,攤貼患處。

2. 頭項簡便方

小兒解顱,或因病後忽然囟門寬大,頭縫四破。此腦髓不充,大虛之候。用鹿茸防風、白芨、柏子仁四味各五錢,共為末,乳汁調作餅,貼囟門上,一日一換,以合為度。

白話文:

小兒頭骨縫隙裂開,可能是因為生病後囟門突然變大,頭縫四處裂開。這是腦髓不足,身體非常虛弱的症狀。可用鹿茸、防風、白芨、柏子仁各五錢,研磨成粉末,用母乳調成餅狀,貼在囟門上,每天更換一次,直到囟門癒合。

治小兒囟陷如坑,由久病真元不足,氣血兩虛,大凶之候。速宜十全大補加鹿茸、薑、棗煎服;外用狗頭骨炙黃為末,雞蛋清調敷之,效。

白話文:

治療小兒囟門凹陷如坑,是由於長久生病,元氣不足,氣血兩虛,是非常嚴重的狀況。應該及時服用十全大補湯加上鹿茸、生薑、紅棗煎服。外用狗頭骨烤黃研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敷在囟門上,會有療效。

3. 目病證治

經曰:諸脈者,皆屬於目。又曰:東方青氣,入通於肝,開竅於目。夫目雖為肝竅,而五臟俱備,神之所託。故白珠屬肺,黑珠屬肝,瞳仁屬腎,兩角屬心,上下眼胞屬脾,五臟五色,各有所司。心主赤,赤甚者心實熱也,赤微者心虛熱也;肝主青,青甚者肝熱也,淡青者肝虛也;脾主黃,黃甚者脾熱也,淡黃者脾虛也。目無精光,及白睛多而黑睛少者,肝腎俱不足也。

白話文:

古書中說:所有的脈絡都與眼睛相關。又說:東方的青色之氣,進入肝臟,通達於眼睛,開竅於眼目。眼睛雖然是肝臟的外竅,但五臟俱備在其中,是精神寄託之所。所以,眼珠的白色部分屬於肺,黑色部分屬於肝,瞳孔屬於腎,眼角屬於心,上下眼瞼屬於脾,五臟五色,各司其職。心主紅色,紅色過深則說明心實熱;紅色較淺則說明心虛熱;肝主青色,青色過深則說明肝熱;淡青色則說明肝虛;脾主黃色,黃色過深則說明脾熱;淡黃色則說明脾虛。眼睛沒有神采,或眼白過多而黑眼珠過少,則說明肝腎俱不足。

目內赤色,心經積熱上攻。宜瀉丙火從小便而出,導赤散黃連防風

白話文:

眼睛裡面發紅,是心經積累的熱毒上攻造成的。此時應瀉出心經的丙火,通過小便排除,可使用導赤散,並添加黃連和防風。

目內黃者,脾熱也,宜瀉黃散;上下眼胞腫者,脾經風熱,亦同上治。

目連扎者,肝有風也。凡病或新或久,肝風入目,上下左右如風吹,兒不能任,故連扎也。瀉青丸

白話文:

目連扎,是因為肝臟有風。無論是剛發生的病或是已經拖延很久的病,只要肝風進入眼睛,上下左右都像被風吹一樣,眼睛不能清楚地看東西,所以叫做目連扎。可以用瀉青丸來治療。

目直視者,肝有熱也。熱氣入目,障其筋脈,目之兩角俱緊,不能轉運,故直視也。瀉青丸。

小兒初生目閉,此胎熱也。內服生地黃湯,外用膽草煎湯洗目上,一日七次,恐延纏則損目。

白話文:

嬰兒出生後眼睛閉著,這是胎熱的緣故。內服生地黃湯,外用膽草煎湯洗眼睛,每天七次,擔心延誤時間會損壞眼睛。

小兒生下眼胞赤爛者,由產時拭洗不淨,以致穢惡侵漬兩目角,故兩胞赤爛,至長不瘥。真金散

白話文:

小兒出生時眼瞼紅腫糜爛,這是因為生產時擦拭不乾淨,導致污垢侵蝕了兩隻眼睛的眼角,因此兩隻眼瞼紅腫糜爛,直到長大後仍然沒有治癒。可以使用真金散來治療。

小兒久嗽,其目兩眶腫黑,如物傷損,白珠紅赤如血,謂之血眼。內服瀉白散,外用貼法。

白話文:

小兒長時間咳嗽,他的眼睛周圍腫脹發黑,像被東西碰傷一樣,眼眶發紅如血,這種情況叫做「血眼」。服用藥散醫治,並在眼睛外部進行敷貼。

小兒生下數月之內,目不見物,謂之雀目,由肝虛也。六味地黃丸,常以豬肝煮熟壓藥。

白話文:

小孩出生數個月內,眼睛看不見東西,叫做雀目,這是肝氣虛弱造成的。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通常用豬肝煮熟後壓藥。

小兒熱病,其目羞明喜暗者,風熱也。宜疏散風熱,清陽散火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