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成》~ 卷二 (3)
卷二 (3)
1. 傷寒總括五法
一曰發表,其證脈浮發熱,身痛惡寒,脊項強,氣喘咳嗽,頭痛,四肢拘急,口舌和,脈不沉,口不渴,大小便如常,方主麻黃、桂枝、青龍之屬;
一曰解肌,脈尺寸俱長,目痛鼻乾,漱水不欲咽,方主葛根湯,升麻、葛根之屬;
一曰和解,脈不浮不沉,往來寒熱,嘔吐脅痛,胸前脹滿,耳聾,頭汗盜汗,目眩口苦,方主小柴胡、大柴胡之屬;
一曰攻裡,脈至沉而有力,潮熱惡熱,腹痛,下利轉失氣,手足心腋下有汗出,咽乾齒燥,目不明,譫語發狂,小腹滿,下利清黃水,不得眠,小便多,自汗;外證頭痛發熱俱罷,方主白虎、小承氣、六一、順氣之屬;
一曰救里,脈沉無力,下利清穀,小便清長,四肢厥冷,嘔吐清水涎沫,背惡寒,蜷臥多眠,囊縮,爪甲青,吐蛔,乾嘔舌卷,手足拘急,身體痛如被杖,方主理中、四逆、真武、白通之類。
白話文:
第一種方法是發散,症狀是脈象浮在表面、發燒、全身痠痛、怕冷、後頸和脊椎僵硬、呼吸急促咳嗽、頭痛、四肢僵硬、口舌沒有異樣、脈象不沉、口不渴、大小便正常。治療方劑主要用麻黃、桂枝、青龍等相關藥物。
第二種方法是解肌,症狀是寸脈和尺脈都比較長、眼睛痛、鼻子乾燥、漱口時不想吞下、治療方劑主要用葛根湯、升麻、葛根等相關藥物。
第三種方法是和解,症狀是脈象不浮也不沉、忽冷忽熱、想吐、肋骨疼痛、胸口脹滿、耳鳴、頭部出汗或盜汗、頭暈、口苦。治療方劑主要用小柴胡湯、大柴胡湯等相關藥物。
第四種方法是攻下,症狀是脈象沉而且有力、發燒且怕熱、肚子痛、腹瀉且會排氣、手腳心和腋下出汗、喉嚨乾、牙齒乾燥、眼睛看不清楚、說胡話甚至發狂、小腹脹滿、拉稀狀的黃水、睡不著、小便多、自汗。外在症狀的頭痛發燒都已經消失。治療方劑主要用白虎湯、小承氣湯、六一散、順氣散等相關藥物。
第五種方法是救里,症狀是脈象沉而且無力、腹瀉拉出未消化的食物、小便清澈且量多、四肢冰冷、嘔吐出清水或唾液、背部怕冷、喜歡蜷縮著睡覺、陰囊收縮、指甲青紫、吐蛔蟲、乾嘔且舌頭捲曲、手腳僵硬、身體疼痛像被棍棒打過一樣。治療方劑主要用理中湯、四逆湯、真武湯、白通湯等相關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