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成》~ 卷二 (1)
卷二 (1)
1. 大驚卒恐
(幼科以此為急驚,故詳辨明之)
張景岳曰,小兒忽被大驚,最傷心膽之氣。《內經·口問篇》曰:大驚卒恐,則氣血分離,陰陽破散,經絡厥絕,脈道不通,陰陽相逆,經脈空虛,血氣不調,乃失其常。此《內經》概言受驚之病有如此,矧小兒氣血尤非大人之比。若受大驚卒恐,則真神氣失散,憒亂不堪,尚何實邪之有?斯時也,收復正氣,猶恐不暇,顧可復為清散耶!即如硃砂、琥珀之類,不過取其鎮墜之意,亦非救本之法。今幼科諸書,皆以大驚之證,例作急驚,誤亦甚矣。
不知急驚由於風熱,慢驚由於脾腎之虛,皆不必由驚而得(余之千言萬語闢除驚風,只消景岳二十三字便以道盡。後賢若肯於此數語體認,更不必予之瑣瑣於斯也。)而此以大驚致困者,本乎心膽受傷,神氣陡離之病,當以收復神氣為主。宜秘旨安神丸、團參散、獨參湯之類,加金銀等物煎服之。
白話文:
(小兒科把這種情況當作急驚風來處理,所以要詳細分辨清楚。)
張景岳說,小孩子突然受到極大的驚嚇,最傷心和膽的氣。《黃帝內經·口問篇》說:「大驚大恐,會使氣血分離,陰陽散亂,經絡閉塞,脈絡不通,陰陽之氣逆亂,經脈空虛,血氣不調,失去正常狀態。」《黃帝內經》大概說了受驚嚇的病會如此嚴重,更何況小孩子的氣血比不上大人。如果受到極大的驚嚇,神氣就會散失,變得昏亂不堪,哪裡還有實邪可言?這時候,收回正氣恐怕都來不及,怎麼還能用清熱散邪的方法呢?就像朱砂、琥珀之類的藥材,不過是取其鎮靜安神的作用,也不是治療根本的方法。現在小兒科的書籍,都把大驚嚇的病症當作急驚風來處理,實在是錯得太離譜了。
要知道急驚風是因為風熱引起的,慢驚風是因為脾腎虛弱,都不一定是因為受到驚嚇而得。我用千言萬語來解釋驚風的觀念,張景岳只用二十三個字就說盡了道理。後人如果能體會這幾句話的含義,就不用我再多費口舌了。而這種因為大驚嚇導致的困境,是心和膽受到損傷,神氣突然離散的病症,應該以收回神氣為主。適合服用秘旨安神丸、團參散、獨參湯之類的藥,還可以加入金銀花等藥材一起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