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成》~ 卷三 (24)
卷三 (24)
1. 消渴證治
經曰: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又曰:二陽結,謂之消。夫消渴者,枯燥之病也。凡渴而多飲為上消,肺熱也;多食善飢為中消,胃熱也;渴而小便數,膏濁不禁為下消,腎熱也。雖為火盛水衰之證,然由虛熱者多,實熱者少。若作有餘治之,誤之甚矣。
白話文:
經書上說:心臟的熱氣轉移到肺部,就會演變成膈膜消瘦(內臟筋骨消瘦萎縮)的疾病。經書上又說:陽明經和少陽經鬱結交錯在一起,叫做消渴(因熱而引發疾病,導致津液減少)。消渴是一種枯燥的疾病。凡是口渴而且大量飲水,屬於上消,是肺部有熱;多食善飢,屬於中消,是胃部有熱;口渴並且小便次數多,尿液濃稠而無法控制,屬於下消,是腎臟有熱。雖然消渴症狀表現為陽氣旺盛、陰液不足,但大多是虛熱引起的,實熱引起的較少。如果將其當作有餘症狀,用填補滋陰的藥物來治療,就會犯很大的錯誤。
始而心肺消渴,脾胃消中,或腎虛消濁;傳染日久,即腸胃合消,五臟乾燥,精神倦怠,以致消瘦四肢,將為不起之候。初起治之得法,必不至是。
白話文:
一開始出現心肺乾渴,脾胃虛弱,或者腎虛虛弱;隔離日久,腸胃一起衰弱,五臟乾燥,精神疲倦,導致四肢消瘦,將成為無法康復的時刻。如果初期能得到適當的治療,必定不會有這樣的結果。
一、消渴,由心火動而消上,上消乎心,移熱於肺,渴飲茶水,飲水又渴,名曰上消。小便最多,由其水不能停,所以飲水無厭。若飲一溲一者,可治;飲一溲二者,不可治。宜蓮花飲為主,次以生津四物湯滋其陰,庶幾有濟。
白話文:
一、消渴病,是由於心火旺盛,熱氣向上蒸騰,侵襲肺部,導致口渴想喝茶水,但喝了水以後還是口渴,這叫做「上消」。小便特別多,是因為水在身體裡停留不住,所以喝水也止不了渴。若是喝一口水排一次尿,還有治癒的可能;若是喝一口水排兩次尿,就難以治癒了。治療上宜以蓮花飲為主,再輔以生津四物湯滋補陰分,或許可以緩解症狀。
一、消肌,脾火動而消中,中消於脾,移熱於胃,喜多食,食無足時,小便色黃,各曰中消。宜人參白虎,清胃保中。
白話文:
肌體消瘦,是脾火旺盛,中氣不足,中氣在脾胃中枯竭,轉移熱量到胃,因而食慾旺盛,吃得多卻不覺得飽,小便顏色發黃。統稱為中消。宜服用人參白虎湯來清胃益氣,保護中氣。
一、消濁,乃上消之傳變。肺胃之熱久不清,乃致動而消腎,移熱於膀胱,小便渾濁,色如膏脂,名曰下消。宜加味地黃湯,滋其真陰,久服可愈。
白話文:
- 消濁:是上消的變化,是肺胃的熱邪長期不清除,導致消腎影響膀胱,小便混濁,顏色像膏脂,也稱之為下消。應使用加味地黃湯,滋補真陰,長期服用可治癒。
以上渴證,初起者,宜用前法。倘日久不愈,津液枯焦,其渴愈甚。若仍用黃連、花粉苦寒之類,未有不致危殆者,惟七味白朮散對證之藥,放膽用之,非此不愈。
白話文:
以上述的口渴,在剛開始的時候,用之前所說的方法是適合的。但如果長時間治療沒好,體內的津液血漿乾枯,口渴越來越嚴重。如果還是使用黃連、花粉這類苦寒的藥劑,沒有不導致危險的,只有七味白朮散對症下藥,大膽使用它,否則不會痊癒。
2. 入方
蓮花飲,治上消口渴,飲水不休。
白話文:
蓮花飲,用來治療上消症狀,如口渴不停,喝水不止。
白蓮鬚,粉乾葛,白雲苓,大生地(以上各一錢),真雅連,天花粉,官揀參,北五味,淨知母,炙甘草,淡竹葉(以上各五分)
燈心十莖,水煎,熱服。
白話文:
白蓮鬚、粉乾葛、白雲苓、大生地(以上各一錢),真雅連、天花粉、官揀參、北五味、淨知母、炙甘草、淡竹葉(以上各五分)。
生津四物湯,治上消,已服蓮花飲後,用此。
白話文:
生津四物湯,治療上半身消瘦,服用過蓮花飲後,再行使用。
白歸身,大生地,杭白芍,淨知母,大麥冬,官揀參(以上各一錢),正川芎,正雅連,天花粉,川黃柏,炙甘草(以上各五分),肥烏梅(一粒)
白話文:
白歸身:1錢
大生地:1錢
杭白芍:1錢
淨知母:1錢
大麥冬:1錢
官揀參:1錢
正川芎:五分
正雅連:五分
天花粉:五分
川黃柏:五分
炙甘草:五分
肥烏梅:1粒
燈芯十莖,水煎,熱服。
人參白虎湯,治中消,消穀易飢,食無厭足。
官揀參(一錢),熟石膏(二錢),淨知母(一錢五分),炙甘草(一錢)
加晚粳米一兩為引,水煎,以米熟為度,澄清熱服。
加味地黃湯,治下消,小便渾濁,色如膏脂。
白話文:
燈芯十根,用水煎煮,趁熱服用。
人參白虎湯,治療中消症,表現為容易餓、飯量大增且不易感到飽足。
選用官方檢驗的人參(一錢),熟石膏(二錢),淨知母(一錢五分),炙甘草(一錢)。
加入晚粳米一兩作為引導,用水煎煮,以米粒熟透為標準,濾清後趁熱服用。
加味地黃湯,治療下消症,表現為小便渾濁,顏色如同膏脂。
大懷地(二錢),正懷山(一錢五分),山茱肉(一錢二分),宣澤瀉(六分),粉丹皮(一錢),白雲苓(一錢二分),建蓮肉(七分),淨知母(五分),芡實米(一錢),大麥冬(一錢),北五味(十四粒)
淨水濃煎,清晨空心服。
白話文:
-
大懷地(二錢):12 公克的白蘞。
-
正懷山(一錢五分):9 公克的淮山。
-
山茱肉(一錢二分):7.2 公克的山茱萸。
-
宣澤瀉(六分):3.6 公克的澤瀉。
-
粉丹皮(一錢):6 公克的牡丹皮。
-
白雲苓(一錢二分):7.2 公克的雲苓。
-
建蓮肉(七分):4.2 公克的蓮子肉。
-
淨知母(五分):3 公克的知母。
-
芡實米(一錢):6 公克芡實。
-
大麥冬(一錢):6 公克麥冬。
-
北五味(十四粒):北五味子 14 粒。
七味白朮散,治小兒久病消渴,口乾不止,惟此最神,放膽用之。方見卷三泄瀉門。
白話文:
七味白朮散:治療小兒長期患病,導致消渴症,口乾難以停止,它是這方面最有效的神藥,可以放膽使用。相關藥方,請參閱卷三的泄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