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成》~ 卷二 (1)
卷二 (1)
1. 附案
澻陽文庠立天張君,有子三歲,於今春布種神痘,一夕作搐十數次。痘師某者,坐守其家,莫能得定。次早微明,張君來寓叩門,因訴其作搐之由。予念故人之子,往視之,見其昏迷不醒,手足搐掣,各處艾火疤無數,問所服藥,一派涼瀉,予知其誤治。乃以全身燈火醒之,即能開聲,因用人參敗毒散令其母子同服,一劑而搐止痘出。
可見理之未明,毫釐千里。蓋痘麻初起,全賴陽和升生之氣,故發熱本為正候,由其不與疏通腠理,毒郁不伸,乃致作搐。此時正宜升散,助其生機,顧乃反用艾火堵截之,用涼藥鎮墜之,欲其搐止,其可得乎?是幼科驚風之說,皆此輩釀成之禍,於患者何有焉!
白話文:
澻陽有個叫文庠立天的張先生,他有個三歲的兒子,今年春天接種了天花疫苗,結果一個晚上抽搐了十幾次。一位天花醫師守在他家裡,卻束手無策。隔天早上天剛亮,張先生來我家敲門,向我說明他兒子抽搐的原因。我想到是老朋友的兒子,就去看看他,發現他昏迷不醒,手腳不停抽動,身上到處都是艾灸留下的疤痕。我問他吃了什麼藥,得知都是一些寒涼瀉火的藥,就知道是誤診了。我用燈火照他全身,讓他清醒,他馬上就能發出聲音。我開了人參敗毒散,讓他和母親一起服用,吃了一劑抽搐就停止了,天花也順利發出來了。
可見醫理不明白,就會差之千里。天花麻疹剛開始發作時,完全依賴陽氣的升發,所以發熱本來是正常的現象,因為沒有疏通毛孔,導致毒素鬱積不能散發,才會抽搐。這時候應該要升散,幫助身體的生機運作,卻反而用艾灸堵住,用寒涼的藥物鎮壓,想要停止抽搐,怎麼可能呢?現在小兒驚風的說法,都是這些人造成的禍害,對病人有什麼幫助呢!
2. 霍亂
經曰:足太陰厥氣上逆則霍亂。其證先傷於食,後感風寒,邪正相爭,心腹絞痛,有上吐下瀉者;有上不得吐,下不得瀉者,所以煩躁悶亂,其證最急,速宜鹽湯探吐之,俟其吐瀉之後,乃用藿香正氣散分理其陰陽可也。但見喘而搐者,不治。
按:此乃乾霍亂也,俗名絞腸痧,由其上不得吐,下不得瀉,所以抽搐昏亂。若上既能吐,下既能瀉,則宿食痰飲俱去,安有昏亂之理。若曰大吐大瀉之後,而見昏憒,此即脫證之例,豈作搐之謂耶?看書若止隨文解義,則執一不化,皓首無成,然此猶為中人言之也;至有全不知書,道聽途說,訛訛相指,以致於誣民惑世者,此類醫中盡多。
昔人謂巫者對本宣科,教風掃地,予謂巫者猶能對本宣科,而醫中之不肖者,即欲宣科,更苦幹無本可對。然則醫風之掃地,不殆有甚乎?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足太陰脾經的氣機逆亂往上衝,就會導致霍亂。這種病症通常是先因為飲食不當而損傷脾胃,之後又感受風寒,導致體內的邪氣與正氣互相搏鬥,引起心腹絞痛,有的會上吐下瀉;有的卻是想吐又吐不出來,想瀉又瀉不出來,所以會感到煩躁悶亂,病情非常危急,應當趕快用鹽水催吐,等到吐瀉之後,再使用藿香正氣散來調理陰陽之氣。如果出現喘氣且抽搐的現象,就表示病情嚴重,難以治癒。
這指的是乾霍亂,俗稱絞腸痧,因為想吐吐不出來,想瀉瀉不出來,所以才會抽搐昏迷。如果可以吐出來,也可以瀉出來,那麼腸胃的積食和痰飲都會被清除,怎麼會昏亂呢?如果說大吐大瀉之後才出現昏迷,這就是脫證的症狀,怎麼能說是抽搐呢?看書如果只是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會固執而不知變通,這樣到老也不會有成就。這還是對一般讀書人說的,至於那些完全不懂醫書,只是聽說一些片面之詞,就以訛傳訛,互相指責,導致欺騙百姓、迷惑世人的人,這種庸醫實在太多了。
以前的人說巫師是照本宣科,把醫術搞得一團糟。我認為巫師還能照本宣科,但那些不肖的醫生,就算想照本宣科,也苦於沒有可依據的書本。這樣看來,醫術的敗壞,恐怕比巫術還要嚴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