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復正

《幼幼集成》~ 卷三 (2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1)

1. 瘧疾證治

經曰:痎瘧皆生於風。又曰:夏傷於暑,秋必痎瘧。夫風與暑陽邪也,寒與水陰邪也。然風為陽中之涼氣,暑為熱中之寒邪,合是四者而言,無非皆屬乎寒,故俗號為脾寒,謂病邪客於肌肉之間,而脾應肉也。及瘧之將發,必先手足厥冷,以脾主四肢也。經言暑者,言時氣也;寒者,言病氣也。

白話文:

《內經》說:痎瘧都起源於風。又說:夏季因暑氣損傷,到了秋季必定會得痎瘧。風和暑是陽邪,寒和水是陰邪。但是風是陽氣中的寒涼之氣,暑是炎熱中的寒邪,綜合這四種因素來看,其實都屬於寒,所以俗稱脾寒。是指病邪侵襲肌肉之間,而脾臟與肌肉相應。到了瘧疾將要發作的時候,必定會先出現手腳冰冷,這是因為脾臟主導四肢的緣故。《內經》中所說的暑,是指時令天氣;寒,是指致病之氣。

雖邪氣自淺而深,郁寒成熱,然終不免寒為本,熱為標耳。久而不解,縱實變虛,非大補真氣,大健脾胃,莫能瘳也。

白話文:

即使邪氣是由淺及深,鬱積的寒氣變成了熱氣,但最終還是離不開寒氣是根本,熱氣是標誌。時間久了不治療,原本實證會變成虛症,如果不大力補益真氣,大力健脾胃,就無法治癒。

瘧必有寒有熱,蓋外邪伏於半表半里,正在少陽所主之界。出與陽爭,陰勝則寒;入與陰爭,陽勝則熱。即純熱無寒為溫瘧,純寒無熱為牡瘧,要皆自少陽而造其極偏,故補偏救弊,亦必還返少陽之界,使陰陽協和,而後愈也。謂少陽而兼他經則有之,謂他經而不涉少陽,則不成其為瘧矣。瘧之不離乎少陽,如咳嗽之不離於肺也。

白話文:

瘧疾一定會有寒熱交替的症狀,這是因為外邪伏於半表半里,正在少陽所主之界。出與陽氣相爭,陰氣勝則寒;入與陰氣相爭,陽氣勝則熱。要是純粹發熱沒有寒氣的稱為溫瘧,純粹發寒沒有熱氣的稱為牡瘧,總之都是從少陽開始而發展到非常偏頗,所以要糾正偏頗補救弊端,也一定必須回歸少陽之界,使陰陽協和,之後才能治癒。說少陽而兼有其他經絡的症狀是有可能的,說其他經絡而不涉及少陽的,則不成其為瘧疾了。瘧疾不離少陽,就像咳嗽不離肺一樣。

凡小兒觸冒風寒暑濕,客於皮膚,積於臟腑,邪正相攻,陰陽偏勝,發為寒熱往來。陽不足則先寒後熱,陰不足則先熱後寒。寒多熱少者,陰勝陽也;熱多寒少者,陽勝陰也;陰陽互攻,則寒熱相半。其初也,必內有痰食,致臟氣不流,故發而為瘧。

白話文:

所有嬰兒因為觸犯風寒暑濕的侵襲,停留在皮膚或積於臟腑,導致正邪互相攻伐,陰陽相互偏移,發作時就會寒熱交替。如果陽氣虧虛,則先表現為寒證,後漸漸表現為熱證。如果陰氣虧虛,則先表現為熱證,後漸漸變為寒證。寒氣多熱氣少的,表示陰氣克服陽氣;熱氣多寒氣少的,表示陽氣克服陰氣。陰陽互攻時,寒熱就會輪流表現。在疾病剛發作的時候會發現體內有積痰或積食,造成臟腑氣機不暢,所以進一步發展就會成為瘧疾。

瘧之正發有定期,其間有一日,間日、二三日者。此臟氣有盛衰,邪之輕重不等也。發於夏至後處暑前者,三陽受病,傷之淺而暴也;發於處暑後冬至前者,三陰受病,傷之遠而深也。發在子後午前者,陽分受病易愈;發在午後子前者,陰分受病難愈。尤當以寒熱多寡,稟受強弱而參之,則得矣。

白話文:

瘧疾發作是有規律的,它每隔一、二或三天發作一次。這是因為臟氣盛衰不同,邪氣的輕重也不相同。在夏至後處暑前發作的(是謂暑瘧),三陽(指太陽、陽明和少陽)受到病邪侵襲,所受的病邪輕而暴疾。在處暑後冬至前發作的(是謂陰瘧),三陰(指太陰、少陰和厥陰)受到病邪侵襲,所受的病邪較重且深。在子時以後午前發作的(是謂陽瘧),陽部分受病邪較容易治癒。在午後子時以前發作的(是謂陰瘧),陰部分受病邪較難治癒。尤其應根據寒熱的多寡,患者的稟賦強弱來參合考慮,就會找到治療的辦法。

瘧疾之證,始而呵欠,繼而足冷,面色青黃,身體拘急戰慄,頭項腰脊俱痛,寒去未已,內外皆熱,頭痛而渴,但欲飲水,嘔惡煩滿而不嗜食者,皆其候也。由小兒脾胃素弱,邪氣得以乘之,雖有寒熱虛實之不同,然要不離乎脾胃。其證亦有五,乃風寒暑濕食也。治法之要,宜分初中末而治之。

白話文:

瘧疾的徵狀,開始時打哈欠,接着感到足部寒冷,面色青黃,身體僵硬顫抖,頭、項、腰、脊都疼痛,寒氣退去後,內外皆熱,頭痛而感到口渴,只想喝水,嘔吐、噁心、飽脹而不想吃東西,這些都是瘧疾的徵候。由於小兒脾胃本來就虛弱,邪氣得以乘虛而入,雖然有寒熱虛實之別,但總不離脾胃。瘧疾的證型也有五種,分別是風寒、暑濕、食積。治療的方法,應該根據瘧疾的初期、中期、末期而分別治療。

初則截之,謂邪氣初中,正氣未傷,略與疏解,則驅之使去,不可養以為患也;中則和之,謂邪氣漸入,正氣漸傷,或於補中加截藥,或於截中加補藥,務適其中,以平為期;末用補法,謂邪久不去,正氣已衰,當補其脾胃為主,使正氣復強,則邪不攻自退矣。

白話文:

初期時要截斷邪氣,因為邪氣初步入侵,正氣還沒有受損,稍微疏散解開,就能驅趕邪氣離開,不能讓邪氣繼續發展,造成禍害。中期時要調和邪氣和正氣,因為邪氣逐漸深入,正氣逐漸受損,或在補益的藥物中加入截斷邪氣的藥物,或在截斷邪氣的藥物中加入補益的藥物,務必適當調和,以平穩為目標。末期時使用補益的方法,因為邪氣長時間不去,正氣已經衰弱,應當以補益脾胃為主,使正氣再次強盛,那麼邪氣不用攻打自己就會退卻了。

一、風瘧,因感風得之,惡風自汗,煩渴頭疼。風,陽也,故先熱後寒。初時宜發散,桂枝白朮湯;不退,小柴胡常山檳榔烏梅截之;久而不退,補中益氣湯多服自愈。

白話文:

一、風瘧,是由於感受到風邪而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惡風自汗、煩渴頭痛。風屬陽,所以先發熱後發寒。剛開始的時候,應該使用桂枝白朮湯來發散風寒。如果症狀沒有緩解,可以服用小柴胡湯,再加入常山、檳榔和烏梅來截斷病情。如果病情長期沒有緩解,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多服用幾次,自然會痊癒。

一、寒瘧,因感寒得之,無汗惡寒,攣急面慘。寒,陰也,故先寒後熱。宜發散寒邪,養胃湯加桂心;不止,平胃散加檳榔、草果截之;久不止,六君子湯加薑、桂。

白話文:

一、寒瘧,是由於受寒而引起的,沒有汗卻怕冷,手腳抽筋發抖,臉色蒼白。寒,是陰邪,所以先發抖怕冷,再發燒。應當發散寒邪,服養胃湯加上桂花;若沒有改善,再服平胃散加上檳榔、草果來截治;如果長時間沒有改善,再服六君子湯加上薑、桂花。

一、暑瘧,因傷暑得之,陰氣獨微,陽氣獨發,但熱不寒,煩渴少睡,嘔惡時見,肌肉消爍。宜解暑毒,柴胡白虎湯;不止,去石膏加貝母、常山、檳榔截之;久不止,補中益氣湯

白話文:

一、暑瘧,是由於受暑熱之邪而引起的,陰氣獨自衰微,陽氣獨自亢盛,只發熱不發寒,煩躁口渴睡得少,嘔吐惡心時常出現,肌肉消瘦。應該要祛暑解毒,用柴胡白虎湯;如果不去除,去掉石膏加上貝母、常山、檳榔來制止它;如果長時間不去除,則用補中益氣湯。

一、濕瘧,因冒襲雨濕,汗出澡浴,坐臥濕地得之。身體重痛,肢節煩疼,嘔逆脹滿,胃苓湯;不退,平胃散加茯苓、檳榔、常山截之;久不止,參苓白朮散

白話文:

一、濕瘧,是因冒雨淋濕,或出汗時洗澡、坐臥於潮濕之地而得的。身體感到沉重疼痛,四肢痠痛,嘔酸吐水、腹脹氣滿,服用胃苓湯;若未見效,可用平胃散加入茯苓、檳榔、常山來治療;若久治無效,可用參苓白朮散。

一、食瘧,一名痰瘧,由飲食不節,飢飽有傷然也。凡食啖生冷魚肉油膩之物,以致中脘停痰,皆為食瘧。其候飢不欲食,食則中滿,嘔逆腹痛,宜去其食,四獸飲;不止,以二陳湯紅丸子;久不止,六君子湯青皮、薑、桂。

白話文:

  1. 食瘧:又稱痰瘧,是由於飲食不節制,飢餓或飽食都有可能造成。凡是吃生冷的食物、魚肉、油膩的食物,導致中脘停痰,都可能引起食瘧。

  2. 症狀:飢餓時不想吃東西,吃東西就覺得胃部脹滿,想吐、腹痛。

  3. 治療方法:

  • 初期:應停止進食,服用四獸飲。
  • 症狀持續:以二陳湯送服紅丸子。
  • 長期不癒:服用六君子湯,加入青皮、生薑、桂枝。

有瘧痢並作者,初用小柴胡加當歸白芍、檳榔以解表導滯;不已,六君子湯加桂枝

白話文:

如果有瘧疾和痢疾的併發症,一開始可以用小柴胡湯加當歸、白芍、檳榔來解表導滯;如果症狀沒有改善,可以用六君子湯加桂枝。

瘧後腫,此病極多。胃苓丸五皮湯下;不消,六君子湯加薑、桂、砂仁,四肢冷者,加附子

白話文:

瘧疾癒後身體浮腫,這類病症非常多。可以用胃苓丸、五皮湯來治療;若未見效,則使用六君子湯加薑、桂、砂仁,如果四肢冰冷,則再加入附子。

瘧後食少黃瘦,不長肌肉者,將欲成疳,但以平瘧養脾丸調之,多服自愈。

白話文:

瘧疾之後,身體虛弱消瘦,肌肉不再生長,這是將要得疳病的徵兆。如果及時服用平瘧養脾丸治療,多吃幾次,就能自然痊癒。

有夜瘧,此邪在血分,宜麻黃桂枝湯加地黃、紅花。不止,以四物湯小柴胡湯升麻,提出陽分,用四君湯加常山、烏梅、檳榔截之。

白話文:

如果患了瘧疾,這病邪存在於血中,應當服用麻黃桂枝湯,並加生地黃、紅花。假如還沒有效果,就將四物湯與小柴胡湯合用,再加升麻,以引出病邪到陽經,要用四君子湯加常山、烏梅、檳榔來截擊病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