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復正

《幼幼集成》~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痘瘡

痘稟先天胎元之毒,遇時行而即發,其證初起,兩眼含淚,珠如水晶,鼻氣出粗,睡中驚惕,兩耳紋現,惡熱不惡寒,痘證也。

按:初起發熱三四日間,應與疏通腠理,微解表邪,使毒氣易出;若不行疏散,以致腠理固閉,熱盛神昏而搐矣。此常候也。先宜人參敗毒散升散之,次用導赤散加硃砂,以制其猖撅。痘出則吉,屢搐者凶。

收靨後作搐,此痘毒倒陷,雄黃解毒丸紫草湯下。痘復出者吉,搐不止者凶。五六卷痘疹門論證最詳,宜考。

白話文:

痘瘡的發生,是因為先天帶有的胎毒,遇到時疫就會爆發。這種病的初期症狀是兩眼含著淚水,眼珠像水晶一樣明亮,鼻子呼吸粗重,睡覺時容易驚醒,耳朵出現紋路,怕熱不怕冷,這些都是痘瘡的症狀。

通常在發病初期,發燒三、四天時,應該要疏通皮膚毛孔,稍微解除表面的邪氣,讓毒氣容易散發出來;如果沒有進行疏散,導致毛孔緊閉,熱氣過盛就會神智不清而抽搐。這是常見的狀況。一開始應該用人參敗毒散來幫助發散,接著用導赤散加入硃砂,來抑制病情惡化。如果痘子順利長出來就吉利,如果頻繁抽搐就很危險。

痘子結痂後如果出現抽搐,這是因為痘毒反陷體內,可以用雄黃解毒丸和紫草湯來解毒。如果痘子再次長出來就吉利,如果抽搐不停就凶險。關於痘疹的詳細辨證論述,在《五六卷痘疹門》中有詳細記載,應該仔細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