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復正

《幼幼集成》~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瘡癰

經曰: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

按:瘡癤疥癬,小兒獨多。由胎毒淫火使然也。治之者,宜清熱解毒,使之外出可也。倘醫者視為泛常,不先內托解毒,誤用砒、硫毒藥搽之,逼毒內入,以致瘡忽自平,其證腹脹便閉,身無血色,目閉不開,手足動搖。此毒氣內攻也。

此條與方脈之發背癰疽,偶傷風濕,而手足搐搦,角弓反張者,大不相侔。蓋彼因誤傷風濕而病痙,此因誤用搽敷而致搐。病因不同,治宜各別。速服雄黃解毒丸微下之,瘡出則吉,瘡不出如喘者死。

白話文:

經典說:所有疼痛、搔癢、瘡瘍等,都屬於心火所致。

說明:像是瘡癤、疥癬等皮膚病,在小孩身上特別常見。這是因為胎毒和過盛的火氣所引起的。治療這種情況,應該以清熱解毒為主,使毒素從體表排出就好了。如果醫生把它們當成一般的皮膚病,沒有先用內服藥來托毒解毒,反而誤用砒霜、硫磺等毒藥塗抹,反而會把毒逼入體內,導致瘡突然消失,卻出現腹脹便秘、臉色蒼白、眼睛閉合睜不開、手腳顫抖等症狀。這是因為毒氣轉而攻擊內臟。

這種情況和內科所說的背部癰疽,或是偶爾因風濕而引起的手腳抽搐、身體反弓的情況大不相同。後者是因為誤受風濕而引起的痙攣,而前者卻是因為誤用外敷藥而導致抽搐。病因不同,治療方法也應該有所區別。應該趕快服用雄黃解毒丸,稍微導瀉,如果瘡能重新長出來就是吉兆,如果瘡無法長出,又出現喘氣,那就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