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復正

《幼幼集成》~ 卷三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7)

1. 治病端本澄源至要口訣

凡臨病家診視小兒,無論病之輕重,證之順逆,稍長者令其本身忌口,乳子即令乳母忌口,嚴禁葷酒油膩,酸鹹辛辣,但可香茶白飯,稍用蜜餞糖食而已。蓋乳房為胃經所主,飲食入胃,腐化精微而為榮血,貯於衝脈,衝脈載以上行,遂變赤為白而為乳汁。小兒賴此以為命,與乳母氣候相關,吉凶共際。

是以母食熱,子受熱;母食寒,子受寒;母食毒,子中毒。又惟葷酒油膩,甘肥凝滯之物為尤甚,故凡小兒有病,但得乳母忌口,即不藥亦能自愈。不觀窮鄉僻壤,藜藿單寒之家,所育之子,肥實壯健,而且少病,病亦易愈。

白話文:

因此,母親飲食熱性,則小孩容易受熱;母親飲食寒性,則小孩容易受寒;母親飲食有毒,則小孩容易中毒。而且,肉類、酒類、油膩、甜膩凝滯的食物尤其嚴重,所以凡是小孩子有病,只要乳母注意忌口,即使不服用藥物也能自行痊癒。不看看那些窮鄉僻壤、藜草藿香為菜、單薄寒冷的家庭,所養育的孩子,體格健壯,很少生病,而且即使生病也容易痊癒。

人但云他人之子,何以易育?不知他家無甘肥凝膩,口腹清淡,所以病少而易育;自家乳母,縱口飲啖,葷酒不忌,醫雖用藥得法,其如乳汁不清,胃口油滯,不能宣布藥力,所以多病難醫也。此至緊至要關頭,醫者不為切戒,其咎在醫,至於病家,每多自誤。

白話文:

人們常常說別人的孩子好養,這是為什麼呢?他們不知道別人家沒有甜膩的食物,飲食清淡,所以生病少,容易養活。自家的乳母,儘管口頭上答應,但葷酒不忌,即使醫生用藥得法,乳汁不清,胃口油膩,無法發揮藥效,所以孩子多病難醫。這是一個非常重要關鍵之處,醫生不為人嚴格告誡,責任在醫生,至於病人,常常自己耽誤。

凡乳子有病,其母於房勞食飲,寒暑喜怒,一毫不慎,惟責效於醫之草根樹皮,詎知刀頭圭角,能勝其無情之相火,能制其有質之油膩耶?徒令醫者勞心,病兒受苦,深可悲憫!復有婦人姑息之愛,切要提防。昔予一堂弟年八歲,因病傷寒幾死,得遇明者保全,稍能步履,醫囑嚴忌葷腥。

白話文:

凡是小孩生病,他的母親在房事、飲食、寒暑、喜怒上,如果有一點點疏忽,卻一心希望靠醫生的草根樹皮治好小孩,怎麼知道那些藥物的成分,能夠勝過小孩母親不慈情的怒火,能夠抵制食物中油膩的物質呢?只是白白讓醫生費心,讓小孩受苦,真的很可悲!又加上婦人的姑息之愛,更應該嚴加防範。以前我的一個八歲的堂弟,因為病得傷寒幾乎死去,幸虧遇到一位高明的醫生保住他的性命,稍微能走路了,醫生嚴格囑咐他忌口葷腥。

予伯母覿面承錯,私以爛蹄花一碗與之。病人見肉,登時食盡,時予目睹其事。夜即變證,四肢厥冷,口吐白沫,喉內痰鳴,兩目直視而絕。予伯與醫者驚惶無措,莫測其由,因詢曾食何物?伯母堅辭無有,微風不露,予亦莫敢直言。醫者無可下手,遂辭去。予取山楂肉,炒研細末,以濃薑湯調灌數次。

白話文:

我當面給伯母賠錯,私下用爛蹄花熬了一碗湯給她吃。病人看見肉,立刻吃光了,當時我親眼目睹了這件事。到了晚上,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四肢冰涼,口吐白沫,喉嚨裡有痰鳴聲,兩眼直視而死。我伯父和醫生都驚慌失措,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於是詢問她曾經吃過什麼東西?伯母堅決否認,連一點風聲都不透露,我也不敢直說。醫生無從下手,於是辭別而去。我取了山楂肉,炒熟研磨成細末,用濃薑湯調和灌服了幾次。

蓋山楂多服,最能通利,五更大瀉數行,所下油膩膠滯之物,內有精肉猶存,人事倏清。伯見所下之物,始知食肉生變,痛詈其母,幾至反目。幸予在側開解之,令予調理,予為暢脾而安。此等曖昧,苟非予之目擊,伯母必不直告,即至真死,彼亦不言,醫者亦不知其何以變證而死!可見婦女誤事,為禍如此其烈也。凡類此者,以天下之大,又豈特一人而已。

白話文:

多次大量食用山楂,能強力通便瀉下,一天早上能夠瀉下數次,排出油膩粘滯的物質,裡面還有一些精肉,人的神智立即使迅速清醒。伯由於看見排泄物,才得知自己吃肉出現了問題,痛罵了母親,兩人差點翻臉。幸好我在旁邊勸解並治療,使伯的情緒變得舒暢。這類隱情,若非我親眼目睹,伯母絕對不會坦白告知,假如後來真的因此而死亡,她也絕對不會說,醫生也無法知道疾病變化至此而死的原因。可見婦女做事粗心,造成的禍害如此嚴重。像這類的事情,在廣大的天下,又豈止一人而已。

故凡遇膏粱宦室,不可不諄切言之,以杜其姑息之害。

小兒在胎之時,衝脈運血以養之;及其產下,衝脈載血以乳之。乳為血化,所以兒之脾胃,獨與此乳汁相吻合,其他則皆非所宜矣。凡小兒一周二歲,止可飲之以乳,切不可餔以穀食。蓋穀食有形之物,堅硬難消。兒之脾氣未強,不能運化,每多因食致病。倘乳少必欲借穀食調養者,須以早米炒熟磨粉,微入白糖,滾湯調服,不致停滯。

白話文:

嬰兒在肚子裡的時候,衝脈運行血液來養育他;當他出生後,衝脈載著血液來哺乳他。乳汁是血液轉化而來的,所以嬰兒的脾胃,獨獨能消化吸收這種乳汁,其他的食物都不適合他。凡是嬰兒週歲以前,只能餵他喝乳汁,絕對不能餵食穀物。因為穀物是有形的東西,堅硬難以消化。兒童的脾氣還不強,不能運化穀物,常因吃穀物而生病。如果一定想要在乳汁不足的情況下,用穀物來調養,必須將早稻炒熟磨成粉,加入少許白糖,用滾燙的湯調服,纔不會造成停滯不消化。

至於肉食,尤為有害。凡小兒五歲之內,能忌肉食,終身無脾病。無奈愚夫愚婦,莫可理喻,見兒病稍愈,即以肉食飼之,謬云虛補不如實補,謂藥補為虛,肉補為實。不知此語出於何經?妄誕無知,真堪唾罵!及其脾胃凝滯,兒病復作,始為倉惶懊悔,是誰之咎!故小兒病後,必不可妄用葷腥,只可素食調理,或一月半月,待其脾氣已健,始可略與清湯,仍不得過用甘肥。蓋甘肥之物,非但不能益兒,適足以致病。

醫者能知此意,治病必不掣肘;病家能依禁忌,斷無反復之虞。此非摸擬之辭,實知之深,見之確,端本澄源,莫切乎此。予雖未學,臨證有年,病家之弊,無不周知,故不得不剖心相告,庶後賢知所提備云。

白話文:

如果醫生能理解這個道理,在治療疾病時就不會受到束縛;病人如果能遵守禁忌,就絕對不會有反復發作的危險。這並不是隨便編造的話,而是我深深地瞭解,親眼所見,從根本上弄清楚,沒有比這更確切的了。我雖然沒有做過研究,但是我臨證多年,對病人的不良習慣都非常瞭解,所以不得不掏心掏肺地告訴大家,希望後輩們知道該如何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