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成》~ 卷三 (15)
卷三 (15)
1. 入方
消積丸,方見卷三嘔吐門。
木香檳榔丸,方見卷三傷食門。
白話文:
消積丸的方子可以在第三卷嘔吐門找到。
木香檳榔丸的方子可以在第三卷傷食門找到。
六君子湯,方見卷二類搐門。此加莪朮、木香。
白話文:
六君子湯的配方,參閱第二卷抽搐門。此方劑中再加入莪術、木香。
2. 食積簡便方
消積丸,消食、消水、消氣、消痞、消脹、消腫、消積,其功甚捷,惟久病虛羸者不宜用。此比前消積丸藥力輕緩,不甚峻厲。
白話文:
「消積丸」具有消食、消水、消氣、消痞、消脹、消腫、消積的功效,其功力非常迅速,但久病體虛、贏弱的人不宜服用。這種「消積丸」比前面的藥力較為輕微緩和,不會太過劇烈。
香附米(酒炒,一兩),五靈脂(淘淨,一兩),黑牽牛(炒,去頭末,二兩)
共為細末,醋打麵糊丸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食遠薑湯送下。
白話文:
香附(用米酒炒過後,一兩)、五靈脂(淘洗乾淨,一兩)、黑牽牛(炒過、去除頭部末端,二兩)
治傷冷食及難化之物,用生薑、紫蘇煎濃湯,置浴盆內,令患者乘熱坐湯內,以手揉其腹胸,以熱湯淋之,氣通即化矣。
又方,以生薑搗爛,紫蘇搗爛,炒熱布包,熨胸腹;如冷,再炒再熨,神效。
白話文:
治療寒邪侵襲和難以消化的食物,可以使用生薑和紫蘇煮成濃湯,倒入浴盆中,讓患者趁熱坐在湯裡面,用手按揉腹部和胸口,再將熱湯淋在患者身上,氣血通暢後,寒邪和難以消化的食物就會化解了。
治傷食停積不消,用白酒麴,即釀酒小曲。炒二兩,老麥芽取淨末一兩,共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治粽傷及糯米所傷,更妙。
白話文:
用於治療傷食停積不消,使用白酒麴,即釀酒小曲。炒兩兩,然後取淨末一兩的老麥芽,一起混合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以白湯調服。尤其治療糉子及糯米所造成的傷害,效果更佳。
治飲食停滯,飽悶不消。以糯米一升炒熱,以布包之,分作二包,於臍腹上輪換熨之,助其脾氣轉運也,立消。
因食肉停滯不消,用山楂子三十粒,捶碎,煎濃湯飲之,自化。
白話文:
治療飲食停滯,感到脹滿不消化。取一升糯米炒熱,用布包裹,分成兩包,在肚臍周圍輪流熱敷,幫助脾臟運化,立刻可以消除不適。
若因吃肉導致停滯不消化,可用山楂子三十粒,搗碎後煎成濃湯飲用,自然會化解。
因食犬肉成積,不治則殺人。用山楂肉二十四粒,杏仁去皮尖二十四粒,煎濃湯飲,自化。
白話文:
因食用狗肉所產生的結石,不加以治療就會危及生命。使用山楂肉二十四顆,杏仁去皮尖二十四顆,煎成濃湯飲用,自能化解結石。
因食牛肉腹脹不消,用干稻草一把,煎濃湯滾熱飲之,自消。
白話文:
因為吃牛肉而肚子脹氣無法消散,可以用一把乾稻草,將其煎成濃湯並且滾燙熱喝,脹氣即可自行消散。
因麵食腹脹,生薑搗汁,沖好酒熱服,即消,又方,以生蘿蔔取汁,溫熱服,神應。
凡食麵必用醋,斷不作脹。
因食菱角腹痛作脹,生薑搗取自然汁,以滾湯沖服,立消。
白話文:
因為吃麵食導致腹脹,可以用生薑搗成汁,用熱的好酒沖服,馬上就能消除。另外一個方法是,取生蘿蔔的汁液,溫熱後服用,非常有效。
凡是吃麵食一定要搭配醋,這樣一定不會腹脹。
因為吃菱角導致腹痛和脹氣,可以搗碎生薑取出自然汁液,用開水沖服,立刻就能消除。
因食瓜果生冷太多,以致腹脹氣急,用真青化桂去粗皮,取肉研細末,以飯搗和為丸綠豆大。小兒每服五丸,稍長者十丸,水送,病愈藥停。
白話文:
因為吃了太多生冷的瓜果,導致腹脹氣急,可以用真青化桂去除粗皮,取肉研磨成細粉,用米飯搗和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小兒每次服用五丸,稍大一點的孩子服用十丸,用白開水送服,病情好轉後停止服用。
凡小兒病,醫認證不確,錯用反藥,或煩躁不寧,或嘔瀉不止。欲與解去,其藥用黑豆一杯,甘草三錢,煎濃湯服之,自解。倘無黑豆,綠豆亦好。
白話文:
凡是小兒生病,醫生診斷不確定,誤用了相反的藥物,可能會出現煩躁不安或嘔吐腹瀉不止的情況。想要解除這些症狀,可以用黑豆一杯、甘草三錢,煎煮成濃湯服用,就可以自行解除症狀。如果沒有黑豆,用綠豆也可以。
3. 發熱證治
經曰: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寒傷形,熱傷氣。又曰:氣實者,熱也。小兒之病,多有發熱,然幼科論證太繁,來學眩目,莫得其要。予謂小兒之證,惟宜明顯簡切,有裨於治療足矣。今以小兒發熱,分為四大證:一曰表熱,一曰裡熱,一曰虛熱,一曰實熱。表裡虛實既明,則大綱在手,然後逐證辨認,又豈能逃其冰鑑乎?
白話文:
經書上說:陽氣盛了就會發熱,陰氣盛了就會發寒。過度發寒就會發熱,過度發熱就會發寒。發寒會損傷身體,發熱會損傷元氣。經書上又說:元氣充足的人,身體會發熱。小兒的疾病,多半會發熱,但小兒科的論證太過繁瑣,學習的人看了頭昏眼花,抓不住重點。我認為,小兒的證狀,應該要簡單明瞭,有益於治療就足夠了。現在將小兒發熱,分成四大類:一種是表熱,一種是裡熱,一種是虛熱,一種是實熱。表裡虛實弄清楚了,掌握大綱後,再逐一辨論證狀,難道還能逃過這冰鏡似的明辨嗎?
一、小兒無故發熱,多由外感風寒。其證喜人懷抱,畏縮,惡風寒,不欲露出頭面,面帶慘色,不渴,清便自調,吮乳口不熱,或鼻塞流涕,或噴嚏,渾身拘急。此表熱也。初起時一汗可解,桂枝湯加柴胡、粉葛,熱服,取微汗效。若元氣怯弱者,四君子湯加防風、柴胡、粉葛。
白話文:
一、小兒無緣無故地發燒,大多數是受到外寒風邪侵襲所致。症狀是喜歡被人抱著,畏縮成一團,怕冷怕風,不願意把頭和臉露出來,臉色憔悴,不口渴,自己排便正常,吃奶時嘴巴不熱,或者鼻塞流鼻涕,或打噴嚏,全身拘束緊繃。這種情況就是表證熱症。發燒初期時,出一身汗就可以解除,可以使用桂枝湯加柴胡、葛根,熱服,出微汗即可。如果元氣虛弱的患兒,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加防風、柴胡、葛根。
一、發熱時,喜露頭面仰身臥,揚手擲足,揭去衣被,渴欲飲水,吮乳不休者,口渴也,吮乳口熱,小便赤,大便閉。此裡熱也。宜解利之,導赤散煎送瀉青丸。
白話文:
- 發燒時,喜歡露出頭面仰身躺著,揮手蹬腳,掀開被子,口渴想喝水,不斷吮吸乳汁的人,是口渴了,吮吸乳汁會讓口腔感到灼熱,小便呈紅色,大便不通暢。這是體內燥熱的症狀。應該服用能緩解病情、促進排洩的藥物,可以煎服導赤散並服用瀉青丸。
一、虛熱者,多從大病之後,或溫熱,或潮熱,如潮汐有定期也,或渴或不渴,大小便如常。宜補之,竹葉調元湯。
白話文:
一、虛熱症的人,大多是在大病之後出現,或是溫熱症、或是潮熱症,潮熱就像潮汐一樣有規律,可能口渴也可能不口渴,大小便都正常。這時應以竹葉調元湯進行補益身體。
一、實熱者,面赤腮燥,鼻孔乾焦,喜就冷,或合面臥,或仰面臥,露出手足,揭去衣被,大渴不休,大小便秘。宜微下,集成沆瀣丹。
以上四熱為綱,其下雜證為目,有綱有目,而猶不能辨別者,未之有也。
白話文:
-
實熱者:症狀包括面部發紅、腮部發熱,鼻孔乾燥發澀。喜歡就冷的地方,或者側臥著睡覺,或者仰臥著睡覺,將手腳露在外面,掀開衣被。大渴不休,大便和小便都不通暢。
-
治療方法:適度瀉下積熱,服用集成沆瀣丹。
傷風發熱,其證自汗身熱,呵欠,目赤多睡,惡風喘急。此因解換褓裳,受風所致。治宜解肌,柴葛桂枝湯,熱退之後,略宜滋陰。
白話文:
傷風發熱的症狀是自汗發熱,打呵欠,眼睛發紅嗜睡,怕冷氣喘。這是因為更換衣服時受了風所致。治療宜疏散肌表風寒,可用柴葛桂枝湯,熱退後宜滋補陰液。
傷寒發熱,其證無汗身熱,呵欠頓悶,項急面赤,喘急惡寒,口中氣熱。此因脫換受寒所致。治宜惺惺散。熱退後,微服沆瀣丹,以防內熱。
白話文:
傷寒發熱,症狀是沒有汗卻身體發熱,打呵欠後突然覺得悶熱,脖子僵硬臉紅,喘不過氣來怕冷,嘴巴裡呼出的氣是熱的。這是因為脫掉衣物受涼引起的。治療宜用惺惺散。退燒後,少量服用沆瀣丹,以防止內熱。
既傷風寒,發熱,又兼吐瀉者,不可發散。此脾胃虛怯也。但以五苓散煎送理中丸。
白話文:
感冒受寒,發燒,並伴有嘔吐腹瀉的病人,不能用發散的藥物治療。這是因為脾胃虛弱,不能承受發散藥物的刺激。應該使用五苓散的湯劑送服理中丸。
傷熱發熱,多在夏月。其證身熱自汗,作渴昏睡,手足俱熱。此因天氣過熱,而包裹過厚,受其熱也。人參白虎湯以解其熱,次以調元生脈散補之。
白話文:
患熱病而發燒,多發生在夏日。症狀為全身燥熱並自汗,口渴昏睡,手足皆熱。這是因為天熱穿衣過多,受到暑熱感染的緣故。用人參白虎湯來為病人解暑,然後用調元生脈散來調補患者的體力即可。
傷暑發熱,夏月有之。其證身熱自汗,作渴昏睡,手足冷。此由高堂廣廈,陰冷太過,中氣受傷所致。先以調元生脈散補其氣,次服四君子湯以防吐瀉。
白話文:
在炎熱的夏季,可能會出現暑熱症狀。其症狀表現為身體發熱、自汗、口渴、昏睡,手腳冰冷。這是由於高大的房屋、廣闊的庭院,陰冷過度,導致人體中氣受傷所致。治療方法首先服用調元生脈散來補益正氣,其次服用四君子湯來預防嘔吐和腹瀉。
心熱者,渾身發熱,面青自汗,心悸不寧,脈數煩躁,狂叫恍惚,此心熱也。導赤散加黃連。
白話文:
患有心熱的人,會感到渾身發熱,臉色發青並冒出冷汗,心悸不安,脈搏快速而煩躁,狂叫並精神恍惚,這就是心熱的症狀。治療方法是使用導赤散並加入黃連。
夜熱者,夜間作熱,旦則退去,此血虛也。六味地黃湯加龜板、當歸、白芍,斂納陰氣。
白話文:
晚上覺得很熱,天亮後熱氣就消退,這是血虛的證狀。服用六味地黃湯,再加入龜板、當歸、白芍,可以收斂和吸收陰氣。
傷寒無汗,服表藥而汗出,其熱不退,又復下之,熱仍不退,乃表裡俱虛,氣不歸元,陽浮於外,此為虛熱,不可誤用寒涼,即當和其胃氣,裨陽氣收斂,其熱自退。四君子湯加炮薑。
白話文:
傷寒症狀中沒有出汗,但服用瞭解表藥後反而出汗,而發熱的症狀卻沒有退去,再服用下焦的藥物,發熱的症狀還是沒有退去,這便是表裡皆虛,元氣不能歸於丹田,陽氣浮於體表,這便是虛熱,不可以誤用寒冷和涼性的藥物,應該和胃氣,幫助陽氣收斂,發熱的症狀自然會退去。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加炮薑的藥方。
疳熱者,形色黃瘦,食不長肌,骨蒸盜汗,泄瀉無恆,肚大腳小。多起於大病之後,失於將息,又或傷飢食飽,脾氣受傷。六君子湯加當歸、白芍。
白話文:
疳熱症狀:患者形色黃瘦,吃再多也無法長肉,骨蒸盜汗,泄瀉無法規律控制,肚子大卻腳小。多半是經歷過大病後,沒有好好將養,或過度飢餓或暴飲暴食造成,導致脾臟受到傷害。可以用六君子湯加當歸、白芍來治療。
壯熱者,一向熱而不已。由氣血壅實,五臟生熱。鬱蒸於內,則睡臥不安,精神恍惚;蒸發於外,則表裡俱熱,燥急喘粗,甚則搐搦。以導赤散煎湯送瀉青丸,大小便秘者,集成沆瀣丹。
煩熱者,躁擾不安,五心煩躁,四肢溫壯,小便赤澀。此心經有熱,宜導赤散加麥冬、梔仁。
白話文:
壯熱是一種一直持續發熱的病症。是由氣血壅塞,五臟生熱引起的。熱鬱蒸於體內,就會睡臥不安,精神恍惚;熱蒸發於體外,外表和內部都會發熱,急躁、喘息粗大,嚴重的時候還會抽搐。用導赤散煎湯服用來送下瀉青丸,大便不通的人,用集成沆瀣丹。
積熱者,面赤口瘡,大小便黃赤。此表裡俱實。或因內傷酒面,煎炒炙煿,或誤投峻補之藥;或外因厚棉爐火,溫暖過度,皆能生熱。此人事所致,宜沆瀣丹清解之。
白話文:
患有積熱的人,面部發紅、口脣生瘡、大小便黃赤。這表示體內和體表的邪熱都非常嚴重。可能的原因有:
-
內傷:過度飲酒、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者服用過於補益的藥物。
-
外因:穿著過於厚重的衣服、長時間呆在爐火旁邊,或者在溫暖的環境中待得太久。
這些原因都會導致體內產生過多的熱量。這種情況下,應該服用清熱解毒的藥物,比如沆瀣丹清解,來治療。
虛熱者,或汗下太過,津液枯焦,或大病之後,元氣受傷,皆能生熱。其證困倦少力,面色青白,虛汗自出,神慢氣怯,四肢軟弱,手足厥冷。此氣虛發厥,血虛發熱,大虛證也。四君子湯加炮薑,甚則加附子,熱退以平劑調之。
白話文:
虛熱指的是以下幾種情況:1、由於過度流汗或瀉下,津液枯竭;2、大病之後,元氣受損。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虛熱。虛熱的症狀包括:疲倦乏力,面色青白,虛汗自出,精神萎靡,四肢軟弱,手腳冰涼。這是由於氣虛引起的厥證,血虛引起的發熱,是大虛的症狀。治療方法是服用四君子湯,加入炮薑,病情嚴重時可以加附子,熱退後用平補藥物調理。
客熱者,乍有乍無。邪熱干心,則熱形於額,故先起於頭面,而後身熱,恍惚多恐,聞聲則惕。此正氣虛而熱邪勝,故邪正交爭,發熱無定,乍進乍退,如客之往來莫測也。導赤散先徹其邪,後以團參散護其正氣。
白話文:
客熱:是指外來的熱邪侵襲人體引起發熱。這種發熱特點是來勢急促,退熱也快,反復不定。
邪熱幹心:是指外來的熱邪侵犯心臟。心臟主神志,所以邪熱幹心會導致神志恍惚,煩躁不安,容易受到驚嚇。
熱形於額:是指熱邪侵犯頭面部,導致額頭發熱。
恍惚多恐:是指神志恍惚不清,容易感到恐懼。
聞聲則惕:是指聽到聲音就會感到驚恐。
此正氣虛而熱邪勝:是指正氣虛弱,無法抵禦熱邪的侵襲,所以邪熱乘虛而入,導致發熱。
邪正交爭:是指正氣和邪氣互相爭鬥,導致發熱忽高忽低,反復不定。
乍進乍退:是指發熱忽冷忽熱,反復不定。
如客之往來莫測:是指發熱就像客人來來往往一樣,沒有規律,無法預測。
導赤散先徹其邪:是指先用導赤散祛除邪熱。
後以團參散護其正氣:是指然後再用團參散來扶正固本,增強正氣。
血熱者,每日已午時發熱,過夜則涼。此心經血熱也。輕則導赤散,重則四順散。
白話文:
血熱的人,每天在中午 11 點到中午 1 點之間發熱,到了晚上就涼爽了。這屬於心經血熱。輕微的可以用導赤散來治療,嚴重的可以用四順散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