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成》~ 卷三 (12)
卷三 (12)
1. 入方
理中湯,方見卷二乳子傷寒門。
六君子湯,方見卷二類搐門。
五苓散,方見卷二傷暑門。此加梔仁。
補中益氣湯,方見卷一保產門。
升陽治濕湯,治風濕作瀉。
白話文:
理中湯,請參閱第二卷乳子傷寒篇。
六君子湯,請參閱第二卷類搐篇。
五苓散,請參閱第二卷傷暑篇。此處添加梔仁。
補中益氣湯,請參閱第一卷保產篇。
升陽治濕湯,用於治療風濕引起的腹瀉。
綠升麻(一錢),北柴胡(一錢),六神麯(一錢),北防風(一錢二分),宣澤瀉(一錢),結豬苓(一錢),漂蒼朮(一錢五分),真廣皮(五分),炙甘草(五分)
白話文:
升麻一錢,柴胡一錢,六神麯一錢,防風一錢二分,澤瀉一錢,豬苓一錢,蒼朮一錢五分,廣皮五分,甘草五分。
生薑三片,大棗三枚,水煎,熱服。若胃寒腸鳴,加益智仁、半夏各一錢。
七味白朮散,治泄瀉津液下降,煩躁大渴。
白話文:
使用三片生薑、三顆大棗,加入水煮沸,趁熱飲用。如果有胃寒腸鳴的情況,可以再加入益智仁和半夏,各一錢。
官揀參(一錢),漂白朮(一錢),白雲苓(一錢),南木香(三分),藿香葉(一錢),粉乾葛(二錢),炙甘草(五分)
水煎,當茶飲。
白話文:
人參(一錢),白朮(一錢),雲苓(一錢),木香(三分),藿香葉(一錢),葛根(二錢),甘草(五分)
此方治小兒陽明本虛,陰陽不和,吐瀉而亡津液,煩渴口乾。以參、朮、甘草之甘溫補胃和中;木香、藿香辛溫以助脾;茯苓甘淡,分陰陽、利水濕;葛根甘平,倍於眾藥,其氣輕浮,鼓舞胃氣,上行津液,又解肌熱。治脾胃虛弱泄瀉之聖藥也,兼治久瀉不止,口渴無度,並痢疾口渴。幼科之方,獨推此為第一,後賢宜留意焉。
參苓白朮散,方見卷三疳證門。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小兒陽明本虛、陰陽不和,吐瀉而亡津液,煩渴口乾。
人參、白術、甘草甘溫補胃和中;木香、藿香辛溫以助脾;茯苓甘淡,分陰陽、利水濕;葛根甘平,倍於眾藥,其氣輕浮,鼓舞胃氣,上行津液,又解肌熱。治脾胃虛弱泄瀉之聖藥也,兼治久瀉不止,口渴無度,並痢疾口渴。
在治療小兒科疾病的藥方中,這個方子是最受推崇的,後世的醫生應該留意這個方子。
2. 泄瀉簡便方
治水瀉,或飲食過度,或飲冷水冒暑而發。用生薑搗爛三錢,陳細茶三錢,濃煎湯飲,立止。蓋泄瀉由臟腑陰陽不和,薑能和陰,茶能和陽,是以多效。體素薄者,加蓮子去心二錢。
白話文:
治療水瀉,有時候是因為飲食過度,有時候是因為喝了冷水,在夏天發作。用搗爛的生薑三錢,陳年細末茶三錢,濃熬湯汁後飲用,立即就能停止。水瀉是因為臟腑陰陽不協調,而薑能和陰,茶能和陽,所以療效很好。體質虛弱的人,再加入去心蓮子二錢。
泄瀉因傷濕而起,米穀不化,不思飲食,困弱無力。用白朮土炒、白茯苓各三錢,水煎,食前服。腹痛者,加炒白芍一錢,炙甘草五分。
白話文:
腹瀉是由於損傷脾胃、濕濁聚集而引起的,米飯未被充分消化,沒有食慾,身體虛弱無力。使用白朮炒至土黃色、白茯苓各三錢,加入水煎煮,在飯前服用。如果伴有腹痛,可以加入炒白芍一錢,炙甘草五分。
泄瀉因於寒者,腹痛手足冷。用胡椒十四粒、生薑三錢、淡豆豉三錢,煎湯,熱服。
白話文:
腹瀉由於著涼引起的,會感到腹痛以及手腳冰冷。可以用胡椒十四粒、生薑三錢、淡豆豉三錢,加水煮成湯,熱飲。
泄瀉腹痛奇方,用雞蛋一枚,將小頭打一小孔,入胡椒七粒在內,以紙封頂,紙包煨熟,酒送更效。胡椒吞與不吞,不拘。
白話文:
腹瀉腹痛的奇特方法,用一個雞蛋,將小頭打開一個小孔,放入七粒胡椒在裡面,用紙將雞蛋封起來,包起來烤熟,將烤熟的雞蛋打開喝掉,加酒效果更好。胡椒是吞下去還是不吞下去,都可以。
脾虛久瀉,用白朮土炒、山藥酒炒、蓮肉去心蒸熟、砂仁酒炒各一兩,共為細末,以白砂糖二兩和勻。每服一二錢,米飲調下。
白話文:
脾胃虛弱、長期腹瀉,可以用白朮炒過、山藥用酒炒過、蓮肉去掉蓮心後蒸熟、砂仁炒過各一兩,全部磨成細末,加上二兩白砂糖拌勻。每次服用一二錢,以米湯送服。
又方,用早米造飯鍋巴,取四兩研末,蓮子去心,蒸曬,為末四兩,白糖四兩,共和勻。每服二三錢,白湯調下,每日三服。
白話文:
另一個方子,用早稻米煮成飯後鍋底的飯鍋巴,取四兩研成粉末,蓮子去掉蓮子心,蒸完後曬乾,研磨成粉末四兩,白糖四兩,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二三錢,用白開水調和後服用,每天服用三次。
集成止瀉散治久瀉如神,此方經驗最多。用車前子以青鹽水炒七次,秤過二兩,白茯苓炒二兩,山藥炒二兩,炙甘草六錢,共為細末。每服二三錢,炒米湯調,烏梅湯更好。真神方也。
白話文:
使用集成止瀉散治療慢性腹瀉,效果非常顯著,這是根據我最豐富的經驗而來的良方。
做法如下:
-
車前子用青鹽水炒七次,稱取二兩。
-
白茯苓炒二兩。
-
山藥炒二兩。
-
炙甘草六錢。
將上述藥材共研為細末。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二三錢,用炒米湯或烏梅湯調服,效果更好。
這是一個真正有效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