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復正

《幼幼集成》~ 卷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8)

1. 泄瀉證治

經曰:水穀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又曰:虛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傳舍於腸胃,多寒則腸鳴飧泄,食不化,多熱則溏如糜。夫泄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蓋胃為水穀之海,而脾主運化,使脾健胃和,則水穀腐化,而為氣血以行榮衛。若飲食失節,寒溫不調,以致脾胃受傷,則水反為濕,谷反為滯,精華之氣,不能輸化,乃致合汙下降,而泄瀉作矣。

凡泄瀉腸鳴腹不痛者,是濕,宜燥滲之;飲食入胃不住,或完穀不化者,是氣虛,宜溫補之;腹痛腸鳴瀉水,痛一陣、瀉一陣者,是火,宜清利之;時瀉時止,或多或少,是痰積,宜豁之;腹痛甚而瀉,瀉後痛減者,為食積,宜消之,體實者下之;如脾泄已久,大腸不禁者,宜澀之,元氣下陷者升提之。

泄瀉有五:寒、熱、虛、實、食積也。但宜分別所瀉之色。凡暴注下迫,屬火;水液清澄,屬寒;老黃色屬心脾肺實熱,宜清解;淡黃色屬虛熱,宜調補;青色屬寒,宜溫;白色屬脾虛,宜補;醬色屬濕氣,宜燥濕,餿酸氣屬傷食,宜消。

脾土虛寒作瀉,所下白色,或穀食不化,或水液澄清。其候神疲,唇口舌俱白色,口氣溫熱,宜理中湯或六君子湯。

熱證作瀉,瀉時暴注下迫,謂其出物多而迅速也,便黃溺赤,口氣蒸手,煩渴少食,宜五苓散加梔仁。

有傷食及滯瀉者,其候口噯酸氣,吞酸腹脹,一痛即瀉,一瀉痛減,保和丸消之。

如食已消,痛已止,而猶泄瀉不止者,乃脾失清升之氣,氣虛下陷,補中益氣湯。

有風瀉,瀉而色青稠黏,乃肝木乘脾,宜六君子湯加防風、柴胡、白芍。

有濕瀉,腹內腸鳴,肚不痛,身體重而瀉水,或兼風者,水穀混雜,宜升陽除濕湯。

凡大瀉作渴者,其病不論新久,皆用七味白朮散生其津液。凡痢疾作渴亦然。蓋白朮散為渴瀉之聖藥。倘渴甚者,以之當茶水,不時服之,不可再以湯水,兼之則不效矣。

久瀉不止,多屬虛寒。宜參苓白朮散,加肉豆蔻煨熟為丸,服之自止。

久瀉未止,將成疳者,參苓白朮散加肉豆蔻煨,倍加懷山藥,共為末。每日服之,則泄瀉自止,津液自生,不致成疳矣。

經曰:五虛者死,一脈細,二皮寒,三少氣,四泄瀉不止,五飲食不入。五虛悉具者死,能食者生。

凡瀉不止精神好者,脾敗也;吐瀉而唇深紅者,內熱也;色若不退者死,面黑氣喘者死。遺屎不禁者,腎氣絕也。

白話文:

經典上說:水穀飲食的寒熱性質,如果影響到六腑,就會損害人體。又說:虛弱的邪氣侵入人體,如果停留不散,就會傳到腸胃,多寒就會導致腸鳴、吃下去的食物未消化就排泄出來,多熱就會導致大便稀溏像粥一樣。泄瀉的根本原因,沒有不是因為脾胃虛弱的。胃是容納水穀的地方,而脾負責運化,如果脾的功能強健,胃的功能協調,那麼水穀就能被消化腐熟,轉化為氣血以滋養全身。如果飲食不節制、寒溫失調,導致脾胃受損,那麼水分反而變成濕氣,食物反而停滯不化,精華物質無法輸布運化,導致這些污濁的東西向下排泄,就造成了泄瀉。

一般來說,泄瀉伴隨腸鳴但肚子不痛的,屬於濕邪,應該用燥濕滲利的藥物來治療;食物吃進胃裡就馬上排出,或者大便中夾雜未消化的食物的,屬於氣虛,應該用溫補的藥物來治療;肚子痛伴隨腸鳴,瀉出來的是水,而且痛一陣、瀉一陣的,屬於火邪,應該用清熱利水的藥物來治療;時而腹瀉時而停止,排泄量時多時少的,屬於痰積,應該用化痰的藥物來治療;肚子痛得很厲害,瀉完後疼痛減輕的,屬於食積,應該用消食的藥物來治療,體質強壯的可以用瀉下的方法;如果脾虛導致腹瀉很久,大腸控制不住排便的,應該用收澀的藥物來治療,如果元氣下陷的,應該用升提的方法來治療。

泄瀉有五種情況:寒、熱、虛、實和食積。但應該區分泄瀉物的顏色。如果突然腹瀉且排泄物來勢兇猛的,屬於火邪;如果排出的水液清澈透明的,屬於寒邪;如果大便呈老黃色的,屬於心脾肺有實熱,應該用清熱解毒的藥物來治療;如果大便呈淡黃色的,屬於虛熱,應該用調補的藥物來治療;如果大便呈青色的,屬於寒邪,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如果大便呈白色的,屬於脾虛,應該用補益的藥物來治療;如果大便呈醬色的,屬於濕氣,應該用燥濕的藥物來治療,如果大便有餿酸氣味的,屬於傷食,應該用消食的藥物來治療。

脾土虛寒引起的腹瀉,排出的東西呈白色,或者食物未消化,或者水液清澈。患者會感到精神疲憊,嘴唇、舌頭都呈白色,口氣溫熱,應該用理中湯或六君子湯來治療。

熱證引起的腹瀉,瀉的時候來勢兇猛,排泄量大且迅速,大便黃色,小便赤黃,口氣熱,煩渴而且食慾不佳,應該用五苓散加梔仁來治療。

如果是傷食或者積滯引起的腹瀉,患者會打嗝有酸腐氣味,吞酸,肚子脹,一痛就瀉,一瀉完疼痛就減輕,應該用保和丸來消食導滯。

如果食物已經消化,疼痛也已經停止,但仍然腹瀉不止,那是因為脾氣虛弱、無法上升,導致氣虛下陷,應該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

還有風邪引起的腹瀉,排出的東西呈青色、稠黏,這是因為肝木克脾土,應該用六君子湯加防風、柴胡、白芍來治療。

還有濕邪引起的腹瀉,肚子裡腸鳴,但不肚子痛,身體感覺沉重,瀉出水樣大便,有時也可能兼有風邪,這種情況屬於水穀混雜,應該用升陽除濕湯來治療。

凡是腹瀉量大,導致口渴的,不論病程長短,都應該用七味白朮散來生成津液。痢疾導致口渴也是一樣的道理。因為白朮散是治療渴瀉的聖藥。如果口渴很嚴重,可以把它當茶水喝,隨時服用,不能再喝湯水,否則就沒有效果了。

腹瀉長久不止,多屬於虛寒。應該用參苓白朮散,加肉豆蔻煨熟後研磨成丸,服用後就會停止腹瀉。

腹瀉久治不癒,將要形成疳證的,可以用參苓白朮散加煨肉豆蔻,再加倍量的懷山藥,一起研磨成粉。每天服用,就能止住腹瀉,生成津液,不至於發展成疳證。

經典上說:有五種虛弱表現的人會死亡:一、脈象微細;二、皮膚寒冷;三、少氣無力;四、腹瀉不止;五、飲食不進。如果五種虛弱表現都出現了,就會死亡,還能進食的人還有生存的機會。

一般來說,如果腹瀉不止,但精神狀態良好,這是脾氣敗壞的表現;如果腹瀉或嘔吐,嘴唇顏色深紅,這是體內有熱的表現;如果紅色不褪去,就表示病情危重;如果面色發黑,呼吸急促,也表示病情危重;如果大便失禁,無法控制,這是腎氣衰竭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