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復正

《幼幼集成》~ 卷三 (9)

回本書目錄

卷三 (9)

1. 疳證簡便方

小兒疳積,黃瘦骨立,頭上瘡痂,發如麥穗。用乾蟾蜍三五隻,去四足,以香油塗之,炙焦為末,蒸黑棗去核,取肉搗膏,和蟾末為丸龍眼核大。每日三服,積垢自下,多服之,形容自變,其病如失。

白話文:

小兒患有疳積症,面黃肌瘦,骨瘦如柴,頭上有瘡痂,頭髮像麥穗一樣。用乾蟾蜍三到五隻,去四肢,塗上香油,烤焦研成粉末。將黑棗蒸熟,去核,搗成膏狀,與蟾蜍末混合,做成龍眼核大小的藥丸。每天服用三次,積垢會自行排出。服用多次後,外貌會自行改變,疾病就像消失了一樣。

又方,買天漿蟲四兩,洗極淨,曬乾,微炒為末,加甘草細末五錢,米糊為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米飲下。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購買四兩的天漿蟲,洗淨、曬乾,小火炒至成粉末,加入五錢的甘草細末,加上米糊做成彈珠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用米湯送服。

小兒諸疳日久,身面生瘡,爛成孔凹,如大人楊梅瘡樣。用蒸糯米飯時,甑蓋四邊滴下氣水,以碗盛取,掃瘡上,數日即效。百藥不驗者,此方如神。

疳蝕口爛,用糞蛆洗漂極淨,曬乾,微妙為末,褐衣燒灰減半,共研勻,頻吹口內效。

白話文:

小兒諸種疳癪病日積月累,身上和臉上都會長瘡,會爛成凹陷,就像大人長了楊梅瘡一樣。把蒸糯米飯時,甑蓋周圍滴下來的蒸汽水,用碗盛起來,塗抹在患處,幾天即可見效。其他各種藥物都無效的,這個方子可以像神明一樣靈驗。

小兒口疳破爛。人中白煅過,厚黃柏蜜炙焦,二味等分,少加冰片,共研末,以鹽茶洗口後,以藥搽之。

白話文:

小孩患有口腔潰爛。將人中白煅燒過後,再將厚黃柏用蜂蜜烤焦,兩種藥材等份研磨成粉末後,稍微加一點點冰片,然後用鹽水漱口後,再把藥粉塗抹在口腔潰爛處。

走馬牙疳及齒齦腐爛黑臭者,用溺壺內多年積垢,名人中白,煅紅一兩,兒茶五錢,黃柏、薄荷、青黛各一錢,冰片三分,共研細末,先以溫水漱口,然後吹藥於疳上,每日六七次。吹藥之時,涎從外流者為吉,涎收向內者,毒入里也,不治。

白話文:

用於走馬牙疳和牙齦腐爛發黑發臭者。用夜壺中多年積累的尿垢,挑選其中的白色部分,煅燒至紅色,取一兩;兒茶五錢;黃柏、薄荷、青黛各一錢;冰片三分。將所有藥物研磨成細末。先用溫水漱口,然後將藥末吹敷在潰瘍表面,每天重複六七次。吹敷藥物時,唾液從潰瘍處向外流出是好的徵兆,如果唾液反而向內流入潰瘍,說明毒氣已經進入體內,無法治癒。

牙疳鼻疳,人中白煅一錢五分,毛褐灰、枯白礬各一錢,為細末,濕者干搽,乾者先以香油潤濕,然後搽藥。

白話文:

牙齦腫痛、嚴重時流出血膿、鼻生疳瘡,使用人中白煅燒一錢五分、毛褐灰、枯白礬各一錢,磨成細粉,濕潤的傷口直接塗抹,乾燥的傷口先用香油潤濕,然後再塗抹藥粉。

急疳蝕爛口鼻欲死。海中紫貝子煅過,(俗名南蛇牙齒,又名砑螺,嶺南稱狗支螺者是也,)炭火煅過為末,臘豬油調塗。

白話文:

急性的疳疾腐蝕潰爛口鼻,快要死了。用海中的紫貝殼煅燒過(俗名南蛇牙齒,又名砑螺,嶺南人稱狗支螺的就是它),在炭火上煅燒成粉末,用臘豬油調和塗抹患處。

牙疳潰爛,穿唇破舌,並治口瘡。胡黃連五分,膽礬、兒茶各一錢五分,共為細末,搽之。

白話文:

牙牀上爛瘡潰破,穿破嘴脣、牙舌,兼治口瘡方法。胡黃連五份、膽礬、兒茶各一份五錢,共研成細粉末,敷抹在患處。

2. 嘔吐證治

經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嘔吐酸,皆屬於熱,又曰:寒氣客於腸胃,厥逆而出,故痛而嘔。夫嘔吐者,陽明胃氣下行則順,今逆而上行,故作嘔吐。其證有聲有物謂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吐;有聲無物謂之噦,又曰乾嘔,久病見此者死。蓋小兒嘔吐,有寒有熱有傷食,然寒吐熱吐,未有不因於傷食者,其病總屬於胃。

白話文:

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說:各種逆氣衝上,都屬於火熱證;各種酸性嘔吐,也屬於熱證。又說:寒邪客於腸胃,導致厥逆而出,所以嘔吐而疼痛。嘔吐是陽明胃氣下行正常,現在逆而上行,所以產生嘔吐。有聲音有嘔吐物的叫做嘔;有嘔吐物但沒有聲音的叫做吐;有聲音但沒有嘔吐物的叫做噦,又稱乾嘔。久病出現噦的人會死亡。小兒嘔吐,有寒證、熱證、傷食證等,但寒吐熱吐,沒有不因於傷食的,這些病證總的都屬於胃病。

復有溢乳、哯乳、嘔噦,皆與嘔吐相似,而不可以嘔吐治之。更有寒熱拒隔之證,又有蟲痛而吐者,皆當詳其證而治之。凡治小兒嘔吐,先宜節其乳食,節者,減少之謂也。凡嘔吐多渴,不可與之茶水,水入復吐,終不能止,必強忍一二時久,而後以米湯與之,吐自止矣。

白話文:

另外還有溢乳、哯乳、嘔噦等症狀,都是和嘔吐相似,但不能用治療嘔吐的方法來治療。還有寒熱拒隔的證狀,還有因為蟲痛而嘔吐的,都應該詳細地診斷證狀並治療。凡是治療小兒嘔吐,首先應該減少它的乳食,減少就是減少餵奶的意思。凡是嘔吐多渴的,不能給它喝茶水,水喝進去又吐出來,最後不能停止,一定要忍耐一兩個小時左右,然後再給它米湯喝,嘔吐就會停止了。

寒吐者,乳片不消,多吐而少出,面白眼慢,氣緩神昏,額上汗出,脈息沉微,宜溫中消食。輕者藿香正氣散,不止,理中湯加藿香,又不止,參香散。再若不止,此陰盛格陽,謂之拒格,急以理中湯一劑,用公豬膽汁和童便少許,將藥潤濕炒熟,煎服即止。此《內經》熱因寒用之法也。

白話文:

寒吐:表示乳汁不消,多吐出、少吃進,臉色蒼白,眼睛無神,氣息微弱,精神不振,額頭冒汗,脈搏沉弱。宜溫中消食。

輕微的寒吐:可用藿香正氣散治療。

若症狀未改善:可將理中湯加上藿香治療。

若仍未改善:則為陰盛格陽,稱為拒格。需急用理中湯一劑,加入公豬膽汁和少許童便,將藥潤濕炒熟,煎服後即可止吐。

這是《內經》中以熱因寒用之法治療的例子。

蓋陰寒太過,陽熱之藥拒而不納,故以豬膽汁、童便為嚮導,其始則同,其終則異,下咽之後,陰體漸消,陽氣乃發也。

白話文:

因為陰寒太過,陽熱的藥物無法吸收,所以用豬膽汁和孩童的尿液做引導,前期的過程相同,後期的結果卻不同,喝下去之後,陰寒體質逐漸消失,陽氣也隨之產生。

熱吐者,面赤唇紅,吐飲少而出物多,乳片已消,色黃,遍身發熱而煩躁。夏月多此證,宜五苓散加藿香,不止,藿連湯,再不止,用理中湯,煎熟,調六一散冷服即止。此寒因熱用也。

白話文:

患有吐熱證的人,臉色紅潤、嘴脣紅豔,嘔吐的液體少,但嘔吐出的雜物多,吐出的乳狀液體已經消失,變成黃色,全身發熱煩躁。這種證狀在夏季多發,宜用五苓散加入藿香治療,如果仍未止吐,則用藿連湯治療,再不止吐,則用理中湯煎煮至熟,調入六一散,服用後即可止吐。這種情況的嘔吐是寒因熱而引起的。

傷食吐者,眼泡浮腫,面色微黃足冷,其熱日輕夜重,或吐餿酸之氣,或吐黃水,或吐青痰,其脈弦實而滑。此有宿食也,宜下去其積乃止,消積丸。

白話文:

如果傷食引起嘔吐,患者會出現眼瞼浮腫,面色微黃,足部發冷,而且白天比晚上的症狀還要輕微。患者可能會嘔吐出酸腐的氣體或黃色的水或青色的痰,脈搏有弦脈、實脈和滑脈的症狀。這是因為體內積食,只要把積食去掉,症狀就會消失。可以用消積丸來治療。

傷乳吐者,才乳即吐,或少停而吐。此因乳食無度,脾胃嬌嫩,不能運化。此滿則溢也,名嗌乳。但宜節其乳,則吐自止。

哯乳者,時時吐乳而不多,似吐非吐,皆胃虛所致也,宜參香散。

白話文:

吐乳症狀:剛喝了奶就吐,或喝了一陣後才吐。這是因為餵奶沒有節制,脾胃嬌嫩,不能消化吸收所致。這是吃得過飽則溢出,又稱「嗌乳」。只要適當節制餵奶,吐的症狀自然會停止。

有乳多而吐出者,非真吐也;苟不知禁,即成真吐也。百日內小兒多有之,蓋身小身軟,必等乳母擁抱之,苟有傾側,乳即溢出。此人事也,不須用治。

白話文:

嬰兒之間,常常會出現吐奶現象,但這一般並不是真正的嘔吐,如果不知道限制飲食,那就可能變成真正的嘔吐了。嬰兒在百日內,多數會有吐奶現象,這主要是因爲他們的身體小而柔軟,必須由保母或母親抱著,如果稍有傾斜,奶水就會溢出。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治療。

嗽吐者,兒有咳嗽,必待其嗽定,方可與乳。若嗽未定,以乳哺之,其氣必逆,乳不消化而為痰,痰氣壅塞,嗽不得轉而吐乳也,枳桔二陳湯。

白話文:

咳嗽的人,一定要等到咳嗽停止後,才能餵奶。如果咳嗽沒有停止就餵奶,氣就會逆轉,乳汁不能消化而變成痰,痰氣阻塞,咳嗽不能轉化而吐出乳汁,可用枳桔二陳湯治療。

小兒初生三日內吐乳者,用丁香三粒、陳皮三分,生薑三片,煎服自止。又不若煨薑湯更妙!此予用最多者,蓋三四日內總皆寒吐也。

白話文:

嬰兒出生後三天內吐奶,可以用丁香三粒、陳皮三分、生薑三片,煎服即可止吐。但煨薑湯更有效!我用這個方法最多,因為三四天內大多都是寒性吐奶。

初起哯乳,即當調治。如哯不已即成吐,吐不已即成嘔,嘔不已即成噦,至此胃氣大虛,精神漸脫矣,若嘔吐不已,日漸沉困,囟陷囟腫,青筋大露者;並頻吐不食,昏沉語塞,喘急大熱,常吐腥臭者,皆死。

噦者,有聲無物,最惡之候,凡久病之後而見此者,皆為不治。

白話文:

在哺乳初期便吐奶,即應當調理治療。如果吐奶不止,就會發展成嘔吐,嘔吐不止就會發展成反胃,反胃不止就會發展成呃逆,到了這個地步,胃氣就會大虛,精神也會逐漸變差了,如果嘔吐不止,日漸沉重困頓,前囟陷落或腫脹,青筋顯露;並且頻繁吐奶不食,神志昏沉,言語不清,喘息急促,體溫很高,經常吐出腥臭味,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

予按:為醫者臨診治病,貴能體貼病情,能用心法。大凡嘔吐不納藥食者,最難治療。蓋藥入即吐,安能有功?又切不可強灌,胃口愈吐愈翻,萬不能止。予之治此頻多,先將薑湯和黃土作二泥丸,塞其兩鼻,使之不聞藥氣。然後用對證之藥煎好,斟出澄清,冷熱得中,止服一口,即停之半時之久,再服一口,又停之良久,服二口停之,少頃則任服不吐矣。

白話文:

我的行醫經驗:醫生在診療疾病的時候,必須能體察病情,並用心治療。一般來說,嘔吐無法服藥進食的病人,是最難治療的。因為藥物一入口就吐出來,如何能發揮療效?而且絕對不可強行灌藥,胃口會越吐越翻,永遠都無法止吐。我治療這類病人的方法很常用,首先將生薑湯和黃土混合做成兩個泥丸,塞入病人的兩邊鼻孔,讓病人聞不到藥味。然後煎好適當的藥物,倒出來澄清,冷熱適中,只讓病人喝一口,然後停半個時辰,再喝一口,又停很長時間,喝到兩口後停止,不久之後就能隨意喝藥而不嘔吐了。

斯時胃口已安,焉能得吐?愚人不知,明見其吐藥不納,偏以整杯整碗強灌之,則一吐傾囊而出,又何藥力之可恃乎?此等之法,不但幼科可用,即方脈亦當識此。倘臨證不體病情,全無心法,即如嘔吐一證,雖能識病,雖能用藥,其如不納何哉?

白話文:

這時候胃口已經安穩了,怎麼可能得吐?愚昧的人不知道,明明看到他把藥吐出不吞嚥,反而用整個杯子或碗強行灌進去,那麼吐出一口氣就會把藥都吐出來,還有什麼藥力可以依賴呢?這種方法,不僅小兒科可以用,開處方也應該知道這個。如果遇到病情時不體會病情,完全沒有方法,就像嘔吐這種病症,雖然能夠識別疾病,能夠用藥,但如果藥不吞嚥,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