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成》~ 卷二 (11)
卷二 (11)
1. 辨明致妄之由
何謂誤搐?蓋傷寒小兒最多,由醫者治不如法,抑遏其表邪,莫能外解,故壯熱不退,遂爾變而為痙,則有搐搦反張之候。要知此證由風寒濕所致,雖有身熱,俱皆表邪,非火熱之比,且與《內經》諸痙項強,諸風掉眩,諸寒收引之例,恰正相符。因剔出風、寒二痙歸於誤搐條下,俾臨證者,知為傷寒病痙,不致有開關鎮治之害。
何為類搐?蓋傷暑瘧痢,咳嗽丹毒,瘡痘霍亂,客忤中惡,其證顯然可見,辨認既明,一藥可愈,何至作搐?由醫者遷延時日,或抑遏邪氣,無所發泄,間有變為搐者,搐非固有,所以謂之類搐。要知此證由火熱居多,實非風寒,惟咳嗽瘧疾微兼表邪,治者宜審。今遵《內經》諸熱瞀瘈,皆屬於火之例,共一十條,總歸於類搐條下,逐證註明,各從本門為治,以免截風定搐之患。
何謂非搐?蓋小兒大吐大瀉,久病病後,脾敗胃絕,昏睡露睛,虛痰來往,此竭絕之證,而幼科以為慢脾風。更以大驚卒恐,神魂離散之證,為急驚風。不知以上二證,死生呼吸,猶敢以驚風稱之耶!因體東垣非風之意,竟以非搐名之,使後人知此等證候,全非風搐,而治風治搐之法,遠擯三舍,庶可以保全竭絕,而不致於夭折無辜也。以上三門,逐證分晰,其所用藥方,一遵經旨,罔敢立異。
要使幼科之證,毫無遺漏,而驚風二字,不屏自卻,人鬼關豈徒打破,行將化為瓊樓玉宇矣。
周虛中曰,雄辭閎辨,駁得諸家之言驚者,無可置喙,快極快極!
白話文:
辨明導致抽搐的原因
什麼是「誤搐」呢?這種情況在傷寒的小兒中最常見,主要是因為醫生治療不當,壓制了表邪,導致邪氣無法從體表散發,所以高燒不退,進而轉變為抽搐,出現抽搐、身體向後彎曲等症狀。要知道這種情況是因為風寒濕邪引起的,雖然有發燒,但都是表邪,並非是火熱引起的,而且與《內經》所說的各種痙攣、項背僵硬、眩暈、寒冷收縮的病症完全相符。因此,我們將風寒引起的兩種痙攣歸類到「誤搐」之下,讓臨床醫生知道這是傷寒引起的痙攣,而不會用開關鎮痙的方法來治療,造成傷害。
什麼是「類搐」呢?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中暑、瘧疾、痢疾、咳嗽、丹毒、瘡痘、霍亂、中邪等原因引起的,這些病症的症狀非常明顯,容易辨認,用藥後很快就能痊癒,為什麼會變成抽搐呢?主要是因為醫生拖延治療,或者壓制邪氣,導致邪氣無法宣洩,偶爾會出現轉變為抽搐的情況,這種抽搐並非原本就有,所以稱之為「類搐」。要知道這種情況多半是因為火熱引起的,並非風寒,只有咳嗽和瘧疾可能稍微兼有表邪,醫生治療時應仔細辨別。現在我們遵循《內經》所說的各種熱病、昏迷、抽搐都屬於火熱的例子,總共列出十條,全部歸到「類搐」之下,並逐條說明,各自按照病症來治療,以免使用治療風邪、鎮痙的方法造成危害。
什麼是「非搐」呢?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小兒嚴重嘔吐、腹瀉,或久病體虛、病後,導致脾胃衰敗,精神昏沉、眼睛外露、虛痰來往,這種是精氣衰竭的症狀,而幼科醫生卻認為是慢脾風。另外,因為受到巨大驚嚇或突然恐懼,導致神魂離散的症狀,被認為是急驚風。要知道以上兩種情況,都處於生死一線之間,怎麼還能用驚風來稱呼呢?因為體會了東垣先生認為這並非風邪的用意,所以將這類情況命名為「非搐」,讓後人知道這些症狀完全不是風邪引起的抽搐,治療風邪和抽搐的方法要遠遠拋開,這樣或許才能保全精氣衰竭的病人,而不至於無辜夭折。以上三種情況,我們逐條分析,所用的藥方都遵循經典的理論,不敢妄自改動。
為了使幼科的病症沒有任何遺漏,「驚風」這個名稱自然會被摒棄,人與鬼的界限不僅會被打破,醫學的發展也將達到更高的層次。
周虛中說,這番雄辯的論述駁斥了各家的驚風理論,讓人無話可說,真是痛快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