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成》~ 卷二 (9)
卷二 (9)
1. 錄諸家驚風論
非病之能變,由醫變之也);又有慢驚補溫而不愈,變為急驚者(幼科疏忽,於此數語,盡見底裡。既以脾虛陰寒為慢驚,則用溫補,適為恰當。今不特不愈,反加變證,蓋誤以傷風自汗為慢驚,不知此證本有風邪在表,正宜解肌,今誤用溫補而致變,偏不言錯認病源,誤用反藥,而曰病變急驚,即至於死,亦曰病變於死,與醫何涉?可謂善為說辭者矣)。
有曰:病有陰陽,急驚風屬熱,病在心肝二臟,謂之陽癇;慢驚風屬虛寒,病在脾肺二臟,謂之陰癇,此以寒熱分陰陽也(以寒熱分陰陽,雖曰牽強,猶可混賴;以心肝二臟主陽癇,不通)。五臟屬陰,六腑屬陽,急驚發於六腑為易治,慢驚發於五臟為難治。此以臟腑分陰陽也(上節言急驚屬實熱,病在心肝二臟;慢驚屬虛寒,病在脾肺二臟。
此以急慢二驚,皆屬五臟也明矣,與六腑無涉。下節即云急驚發於六腑,慢驚發於五臟,是又以臟腑均有驚風也。夫六腑者,膀胱、胃、膽、小腸、大腸、三焦,六經是也。其六經證治,輕重不等,理應指明急驚發於何腑。五臟者,心、肝、脾、肺、腎,五經是也。其五經證治,貴賤不同,理應指明慢驚發於何臟,後人始有實據。
今竟不指明,第泛言急驚發六腑,慢驚發五臟。豈急驚之來,六腑齊病,應用六經之藥治之乎;慢驚之至,五臟均傷,應用五經之藥治之乎?必無是理。若以上節心肝脾肺之言為是,則與下節六腑五臟不相侔矣;若以下節六腑五臟之言為是,則與上節心肝陽癇,脾肺陰癇,相矛盾矣。
蓋腑臟關乎表裡,豈容混稱!如腑為表,臟為里,表病不可治里,里病不可治表,不易之規,以其陰陽不同,內外自別,不可誤治者也。今詳前說,既驚風之屬臟屬腑者,已無定論,而臨證之治表治里者,安有成規?吾恐其李帽張戴,勢所不免。
如前諸家之論,非但臟腑混淆,表裡不辨,而反多增名色,眩人心目,曰風、曰痰、曰驚、曰嚇、曰火、曰熱、曰血虛、曰木急、曰相火、曰陰火、曰外感、曰內傷、曰喜怒、曰乳哺、曰陽盛、曰陰虛、曰屬腑、曰屬臟,究於驚風二字,毫無著落。其論證如此支離,治療何能不誤,不為規正,其害豈勝言哉)。
諸家之說,已見於前,種種不經,殊難盡述。夫古哲立言,自有定理。如仲景傷寒六經,表裡汗下和溫,井然不亂,孰敢妄贊一辭!獨此驚風之說,紛紜鼎沸,莫可究詰。醫事動關生命,豈容混亂經常,不特來學無歸,練達者難言不惑。予因不辭狂悖,易去驚風字樣,庶知病各有名,治無致誤,在醫者俾不致入海求蟾,病者亦可以鑑車易轍矣。
白話文:
這些疾病的變化並非疾病本身造成的,而是被醫生搞壞的。還有一種情況是,慢驚風用溫補的方法治療卻沒有好轉,反而變成急驚風(從這裡可以看出,小兒科的疏忽之處。既然認為脾虛陰寒是慢驚風的原因,那麼用溫補的方法治療本來是合適的。現在不僅沒有治好,反而加重病情,變成其他症狀,是因為誤把傷風自汗當成慢驚風。實際上,這種病本身有風邪在體表,應該用解表的方法來治療。現在誤用溫補的方法而導致病情變化,卻不說自己錯認了病因,用錯了藥,反而說病情變化為急驚風。即使病人因此而死亡,也說是病情變化而死的,與醫生無關!真是善於推卸責任啊!
有人說:疾病有陰陽之分,急驚風屬於熱證,病位在心肝二臟,稱為陽癇;慢驚風屬於虛寒證,病位在脾肺二臟,稱為陰癇。這是用寒熱來區分陰陽(用寒熱來區分陰陽,雖然有些牽強,但還可以勉強說得過去;說心肝二臟主陽癇,說不通)。五臟屬陰,六腑屬陽,急驚風發生在六腑容易治療,慢驚風發生在五臟難以治療。這是用臟腑來區分陰陽(前面說急驚風屬實熱,病位在心肝二臟;慢驚風屬虛寒,病位在脾肺二臟。
這說明急驚風和慢驚風都與五臟有關,與六腑無關。後面卻說急驚風發生在六腑,慢驚風發生在五臟,這又是說臟腑都有驚風。六腑是指膀胱、胃、膽、小腸、大腸、三焦,也就是六經。六經的證候和治療,輕重不同,應該明確指出急驚風發生在哪一腑。五臟是指心、肝、脾、肺、腎,也就是五經。五經的證候和治療,貴賤不同,應該明確指出慢驚風發生在哪一臟,這樣後人才有依據。
現在卻沒有明確指出,只是泛泛地說急驚風發生在六腑,慢驚風發生在五臟。難道急驚風發作時,六腑都同時生病,要用治療六經的藥來治療嗎?難道慢驚風發作時,五臟都同時受損,要用治療五經的藥來治療嗎?這絕對沒有道理。如果認為前面說的心肝脾肺的說法是對的,那就與後面說的六腑五臟不相符;如果認為後面說的六腑五臟的說法是對的,那就與前面說的心肝陽癇,脾肺陰癇相矛盾。
臟腑關乎表裡,怎麼能混為一談!如果說腑為表,臟為裡,表病不能治裡,裡病不能治表,這是明確的規定,因為陰陽不同,內外有別,不能誤治。現在看前面的說法,既然驚風是屬於臟還是屬於腑,沒有定論,那麼臨證治療時,該治表還是治裡,哪有什麼規矩呢?我擔心會出現張冠李戴的錯誤,這是勢所難免的。
像前面各家的論述,不僅臟腑混淆,表裡不分,反而增加了許多名詞,迷惑人心,說什麼風、痰、驚、嚇、火、熱、血虛、木急、相火、陰火、外感、內傷、喜怒、乳哺、陽盛、陰虛、屬腑、屬臟,對於驚風這兩個字,毫無頭緒。他們的理論如此支離破碎,治療怎麼能不出錯呢?如果不加以糾正,那危害真是說也說不完。
各家的說法,前面已經提到了,種種不合理的地方,實在難以一一列舉。古人立論,自有一定的道理。就像仲景的傷寒六經,表裡、汗下、和溫,井然有序,誰敢隨意更改!只有這驚風的說法,紛亂如麻,難以追究。醫學關係到人的生命,怎麼能允許如此混亂呢?不僅讓初學者無所適從,就連經驗豐富的人也難免疑惑。我因此不顧狂妄的批評,去掉驚風的字樣,希望能讓大家知道,各種病都有自己的名稱,治療也不會出錯。讓醫生不再像大海撈針一樣茫然,讓病人也可以借鑑前車之鑒,避免重蹈覆轍。